- 相关推荐
茶文化的调查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茶文化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文化的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
我们日照绿茶特别有名,被誉为“江北第一茶”。日照绿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口味,好多人都喜欢日照绿茶。还因为我爸爸妈妈非常喜欢喝日照绿茶,他们每天在家都喝功夫茶,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开始喝茶了。我想调查研究一下我们日照绿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品质特征。
二、调查人员
刘涵日、爸爸和妈妈
三、调查内容
调查研究一下我们日照绿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品质特征。
四、调查方法
1、亲自到茶厂体验了解询问;
2、 网上搜集资料。
五、调查过程
1、历史渊源日照种茶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据传日照城北的河山顶峰上有古茶树一株,因生于悬崖之上,高不可攀,无人敢登峰采摘,唯拾其落叶,或抛石击叶,用开水冲饮,不仅可明目提神,还可治腹疼,有奇效。
2、制作工艺日照绿茶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包括采茶、摊凉、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等工艺。采茶、摊凉要求采摘必须精细,大小均匀一致,不采雨水叶、病虫叶等,然后用竹篓装盛,禁用各种袋装,以防鲜叶红变和闷熟。进厂后抖松摊放3-4个小时,鲜叶开始透发香气即开始加工。杀青采用杀青机或人工杀青,使叶失水35%到37%之间,然后摊凉。揉捻采用揉捻机,轻揉不加压,时间3-5分钟,揉捻时间过长,易出现茶汁外溢,影响色泽和显毫。搓团提毫采用手工操作,这是一项技术活,凭技术工人经验调节,边搓团,边解块散热,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干燥达80%即可。最后一道工序是烘干,用烘干机边翻边抖动,直至干燥,烘至含水量6%就完成了。
3、品质特征日照绿茶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叶片厚、香气高、耐冲泡。日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茶树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专家称日照绿茶的营养价值高于其它同类产品。绿茶不仅是一种健康饮品,它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常饮绿茶,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神健胃,降压利尿,消食醒酒,防癌抗辐射,减肥美容,延年益寿。电脑一族每天喝些绿茶,能防电脑辐射,而且对皮肤也很好。日照绿茶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春茶是绿茶中的极品,特别是开春采摘的第一批更上极品中的极品,价格非常昂贵。日照绿茶已被列入山东地理标志品牌,圣谷山、雪青、浮来青、碧波、旭光、莒国翠6个绿茶品牌,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称号,获准使用专用标志。
六、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对我们家乡的.绿茶有了更多的了解,我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日照绿茶,多喝日照绿茶,让日照绿茶更加有名。
茶文化的调查报告2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茶文化同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明史一样悠久,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所无法比拟的。所以本人对茶叶包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茶叶这一特殊物品对包装的要求,加深对茶文化的认识,同时,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物流学中包装这一节知识。
二、调查对象
安财超市、乐购及蚌埠市部分茶叶店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访谈法、观察法与资料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来获得准确信息。
四、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不同种类茶叶的包装类型作用等。
五、调查时间
20xx年十一月五日
六、调查结果
(1)茶叶包装是指根据客户需求对茶叶进行包装,以促进茶叶商品销售。一个好的茶叶包装设计可以让茶叶的身价提高数倍,,茶叶包装已经是中国茶叶产业的重要环节。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品茶已成为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品茶以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共有六大茶系:绿茶(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龙井茶碧螺春都匀毛尖信阳毛尖为代表),黄茶(以霍山黄芽,蒙洱银针为代表),白茶(以白毫银针白牡丹为代表),青茶(以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冻顶乌龙茶为代表),红茶(以祁门红茶坦洋功夫红茶为代表),黑茶(以六堡茶,普洱茶,渠江薄片为代表)。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变质,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性很强,而香味又极易挥发。当茶叶保存不当时,在水分、温湿度、光、氧等因子的作用下,会引起不良的生化反应和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导致茶叶质量的变化,故存放时,用什么盛器,用什么方法,均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茶叶罐就应运而生。茶叶包装主要有锡制茶叶罐、马口铁制茶叶罐、陶瓷茶叶罐、玻璃茶叶罐、纸制茶叶罐等,马口铁茶叶罐因其其款式多样,印刷精美,不易破损,运费方便,为大众所喜爱。由于考虑到价格和制作工艺等因素,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大多铁制茶叶罐,因其印刷精美,款式新颖,深受大众喜爱。茶叶包装主要分小包装和礼盒包装。小包装是为了方便客户泡茶,按照定量克数进行的小包装,以泡袋来包装茶叶。茶叶礼盒包装是茶叶包装的主要方式,通过各种材质(如纸质、木质、塑料、布艺、金属)的包装材料,将茶叶包装成礼品,实现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目的。茶叶也有用塑料袋包装的,里面会放一小袋茶叶保鲜剂,用来吸收水分和异味。
(2)安财超市调查结果:因为学校内茶叶的消费者主要为学生,所以安财超市内的茶叶主要以花茶毛峰小量袋装为主,价格较便宜。茶叶的包装大都比较简洁大方,能突出茶叶的特性,吸引学生群体购买。
(3)乐购调查结果:像乐购这样的大型超市里茶叶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茶叶的包装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花茶的消费群体主要为女性同志,所以花茶多为塑料袋包装,内有茶叶保鲜剂,成本较低,包装袋封面较精美,符合女性对美的追求。一些茶叶如黄山毛峰、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名贵茶叶包装则比较复杂,包装费用也较高。有的是用精美的茶叶罐包装;有的是用茶叶礼盒将几盒茶叶再次包装,如谢正安和徽府茶行,有木质和金属礼盒,看起来高档名贵,适合送礼等。
(4)蚌埠市部分茶叶店调查结果:茶叶店是专门出售茶叶的,因此这儿对茶叶的包装处理种类多样,具体有桶装、纸装、罐装、袋装、礼盒包装等不同形式。蚌埠市茶叶店主要销售安徽产的茶叶,如黄山毛峰,六安毛片等。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茶叶的包装也各不相同。如价格较便宜的茶叶是用大的不锈钢茶叶桶装的,方便零散称卖;有些碎茶叶如普洱则被加工成饼状用纸包装起来出售;另外一些则已称量过后用塑料袋包装好,顾客可以方便购买;还有些价格较高的茶叶则用精美的茶叶罐包装,显示出高档茶叶的与众不同。或几盒罐装茶叶再用礼盒包装,提高茶叶品牌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茶叶的档次。
七、调查体会
通过本次调查,我的体会如下:
(1)包装在商品流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包装的材料、形式、容器设备、技术都对其他物流环节产生最要的影响。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存和促进销售而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使用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饰和标志工作的总和。具体来讲,包装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从静态方面来看,指能合理容纳商品,抵抗外力,保护宣传商品,促进商品销售的物体,如包装容器等;二是从动态方面看,指包裹、捆扎商品的工艺操作过程。在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商品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末尾和物流过程的开端,它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的起点。
(2)包装的好坏,影响到商品能否完整无损的达到消费者手中;包装的`装潢和造型水平,影响到商品的竞争力。包装对商品起到如下的作用:
1、保护功能是包装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主要体现在:a防止商品破损变形b防止商品发生化学变化c防止腐朽霉变、鼠咬虫蚀d防止异物混入、污物污染,防止丢失。散失、盗失等作用
2、方便存储运输,具体体现为:a方便商品的储存,便于识别b方便运输
3、促进销售,具体表现为:a恰当的包装能够唤起人们购买的欲望,通过包装给消费者带来对商品的好感和满足。b包装的外部形态、装潢设计是商品很好的宣传品,对顾客的购买起着刺激、说服的作用。c恰当的包装对商品有促销作用,过大、过重的包装会降低商品促销能力;包装不足也会降低商品促销能力。如袋装的茶叶可以防止茶叶因受潮而有异味,既方便运输也便于消费者购买和饮用。不透明的罐装茶叶可以防止阳光直射而影响茶叶的质量,可以防止茶叶受潮受污染等,同样也是有利于运输,便于消费者在家储存。不锈钢茶叶桶本身无异味,不会影响到茶叶原有的清香,消费者可以想买都少就称多少,为消费者和卖家提供了便利。卖家在包装袋或罐子上标明茶叶的种类重量等信息,使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商品的包装就是企业的面孔,优秀、精美的包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品的销售,提高企业的市场形象。所以精美的茶叶包装袋和包装罐美观大方,可以吸引消费者购买,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茶叶的销售。高档的礼盒和锦盒能满足人们对身份的最求,激起和刺激消费者购买,能提高茶叶的销量。
(3)现代商品的品种繁多,性能和用途也是多种多样。为了充分发挥商品包装的功能,必须对商品包装进行进行科学的分类。按包装在物流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可以划分为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按包装材料的不同划分为纸制品包装、塑料包装、木制容器包装、金属容器包装、玻璃陶瓷容器包装、纤维容器包装和复合材料包装等。按包装的形态分为个包装、内包装、外包装等。按包装方法分为防震包装、防水包装、防潮包装、防锈包装、防霉包装。按包装材料可分为纸箱包装、木箱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纤维包装、陶瓷或玻璃包装、合成树脂包装等。按包装使用频次可分为一次使用包装、多次使用包装。周转使用包装。茶叶包装属于商业包装,茶叶真空小袋包装属于熟料袋包装;礼盒锦盒等属于木制金属容器包装。茶叶包装属于防潮包装、多次使用包装等。
(4)通过对茶叶这一商品包装的调查,我更加明白了包装在物流中的重要作用,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物流这门学科。
茶文化的调查报告3
一、引言
潮州工夫茶,亦称潮汕工夫茶。两者同源同义。古潮州郡治,覆盖现今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区及潮安、饶平、澄海、南澳、潮阳、惠来、普宁、揭西、揭东九县,还远及丰顺、大埔、焦岭县等。追溯潮州茶事,偶有关联,故以“潮州工夫茶”命题。
有关潮州工夫天茶的主要著述有:黄挺《潮汕文化源流.潮汕工夫茶》、陈香白《潮州工夫茶概论》、曾楚柄(潮州工夫茶)等。还有其他作者的专文见之报刊或丛书。而在此前,另一重要著述,潮籍学者翁辉东的《潮州茶经--功夫茶》,在茶界中却鲜为人知,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近期有黄挺等几位作者在专著中引为附录,才为世人所知。
翁辉东(1886-1963),广东海阳县金石人,字子光,曾任潮州韩山师范学监,代校长,后专心于著述。编有乡土教材《潮州乡土历史》、《潮州乡土地理》;著《潮州民俗志》、《潮州文物图志》、《潮州金石考》等。《潮州茶经》,作于1957年清明,以抄本行世。
翁氏《潮州茶经》,较为全面反映潮洲工夫茶的概貌,吸收唐、宋以降历代先贤论茶精苹,融大潮地产茶铭区、嗜茶品类、取水掌火、茶具、冲泡、啜饮、寻韵等基本内容,总结成简洁的文字。规范的程式。工夫茶就是从择茶到冲泡全过程“求粗、求工”,并由此体味工天茶的“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三昧”境界。
二、潮州日工夫茶的特点
《潮州茶经》问世已有40多年,它在总结和发扬潮汕茶俗文化方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潮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交汇融合的特殊地域,潮州茶俗文化的形成便是特例之一。
潮式工夫茶的特点,第一是在开放、多元中形成鲜明的个性。从技茬的观点和物质的观点来衡量,始终是开放的、多元的,由于开放,就有吸取相创造。工夫茶“四宝”:“宜兴紫砂壶,景德镇若琛杯,枫溪砂桃,潮阳红泥炉”,还有“潮阳颜家锡罐”,“潮安陈氏羽扇”等,即是一例。饮茶的“茶品”,甚至种植的茶树品种、单丛,也是多元的、开放的。潮州工夫茶有它的鲜明个性,走进哪家哪户,茶盘家伙一摆,不用问,便是工夫茶,如翁氏所说“潮人所用茶具大体相同,不过以家资有无,精粗有别而已”。有了“大体相同,精粗有别”,就有“雅俗共赏”的基础。翁氏在序言中说明白:“无论嘉会盛宴,闲处独居,商店工场,下至街边路侧,豆棚瓜下,每于百忙当中,抑或闲情逸致,无不借此泥炉砂挑,擎杯提壶,长斟短酌,以度此快乐人生。”潮州工夫茶以“精细”的工夫“收工夫茶之功”,就是鲜明个性中的“特质”。
潮州工夫茶特点之二,是运用工夫茶艺追求“真美”。好茶好味,“酽、热、香、滑”,人各一杯,不玄虚,不造作,平易自然。翁辉东《潮州茶经》对传统工夫茶艺的择茶、选水、备具及冲泡法有如下概述:
1.茶之木质,(有名区、品种、制法之别)“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
2.取水:(本之陆羽《茶经》)“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潮人嗜饮之家…诣某山某坑取水,不避劳云。
3.活火:“潮人多用绞积炭”(坚硬木烧的炭),“更有(用)橄榄核炭者”。
4.茶具:茶壶(俗名冲罐),盖瓯(代替冲罐),茶杯(宜小宜浅。径不及寸),茶洗(一正二
副),茶盘,茶垫,水瓶(备烹茶),水钵(贮水),龙缸(容多量水),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著,茶罐,竹箸,茶桌,茶担(用于登山游水烹茗),茶罐锡盒。(共18器)。
5.烹法:
(1)始器:洁器,候火。淋杯。
(2)纳茶:先“淋罐淋杯令热”,再纳茶至罐约七八成。
(3)候汤:木之《茶说》“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冲点:“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不可断续又不可迫促。挑宜提高倾注”。
(5)刮沫:“冲水必使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提壶盖从壶口平刮之”。
(6)淋罐:“复以热汤淋壶,以去其沫,壶外追热,则香咪盈溢于壶中”。
(7)烫杯:“烧盅热罐,方能起香”。
(8)洒茶:“茶叶纳后,淋罐淋杯,倾水,几番经过,正洒茶适当时候”,“洒则各杯轮匀,又必余沥全尽,两三洒后,覆转冲罐,俾滴尽之”。“洒茶既毕,乘热,人各一杯饮之”,“一缀而尽,三嗅杯底”寻韵,闻香。
近数十年来,与翁氏时期相比,程式依然,而茶品、取水、用火、茶具,均有新的发展。其原因,一是科技进步,潮汕单丛茶产区大大扩大。茶品丰富多彩:电器的应用,茶具型、制、花色多样化;二是闽、台、潮茶艺交流,进人新的交汇融合期。闽、台、潮工夫茶,本是“同源分流”,如今融汇,共创“中国工夫茶”。《潮州茶经》“三嗅杯底”;钱塘陈于厚。……金茎邑露只闻杯演化为台式“闻香杯”;“茶漏”、“公道壶”加入潮州茶具的行列;凤凰单秘迸人台式茶艺馆,潮汕人喜爱铁观音,冻顶乌龙。为何都属“中国工夫茶”。
三、工夫茶由来与“潮式工夫茶”
探究工夫茶由来,一从茶器茶具。一从泡饮方式,一从称谓。
翁辉东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工夫茶之特别赴,不在茶之本质(指茶类),而在茶具器皿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因此,翁氏又说:“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在泡制法则为绿茶、焙茶,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翁氏似乎在有意无意之间,说出了工夫茶的泡制法的初始,沿用了绿茶、焙茶的泡制法。
从工夫茶己有的茶具来看,其“萌芽期”似可追溯到明代后期,即16世纪下半叶。明代是我国制茶技术有较多创新的时期,绿茶的制作由蒸、焙改为炒青,饮茶方法由煮饮改为开水冲泡,随之适于冲饮的茶具型制也趋向小型、多样。
1597年,明代万历二十五年许次纤撰《茶疏》有如下记录:
产茶……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最胜。炒茶生叶初摘,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旋摘旋炒……。以半熟为度,微似发香,是其候矣,急用小扇,钞置被(焙)笼,纯棉大纸,底燥焙,积多候冷,入瓶收。秤量茶注宜小不宜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余以是增减。
瓯注茶瓯古取建窑……碾茶用之宜耳。其在今日,纯白为佳,兼贵于小……近日时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
饮啜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所以茶注要小,小则再巡已终。……若巨器屡巡……何论品尝。何知风味乎。
这里,许次纾强调绿茶的品饮,茶注小则香气氤氲,茶瓯以自为佳,兼贵于小。这个观点,在后期工人茶的品饮中是一脉相承的。
《茶疏》问世40多年后,1642年。明末冯可宾撰《岕茶笺》,则说得更为明白,他在论及茶壶、茶杯时说。
或问茶壶宜大宜小,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办得趣,何也,壹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
工夫茶品饮程式的“成型期”,应在乌龙茶创制之后才得以确立。庄任《乌龙茶的发展历史与品饮艺术》一文,根据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王草堂《茶说》和释超全《武夷茶歌》(清18世纪)和阮晏《安溪茶歌》,推断乌龙茶创始于17世纪中后期,即明代中后期,适于乌龙茶的“工夫茶”品饮方式也随之兴起,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
见之文献明确描述武夷品茶的,是清代袁枚在乾隆五十一年(786)游武夷天游寺僧道献茶的记载,见之于《随园食单》:
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椽,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逮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味之,果然请香扑鼻,舌有余甘。
但袁枚在武夷品茶,并未提到品饮“工夫茶”这一名目。袁枚的记载距乌龙茶创制已近百年,期间有关武夷茶的品饮方式的沿变就有待于查考了。
工夫茶饮法之传人潮汕,当与茶叶商旅有密切关系。武夷品茶技艺。主要集中在寺观僧道,前述袁枚天游寺品茶即为一例。1804年清代姚衡《寒秀草堂笔记》转述崇安县令柯易堂的话:
言茶之至美,名不知春在武夷天佑岩下,仅一树,每岁广东洋商予以金定此树…惟寺僧乞得一、二两,以饷富商大贾求檀施。
此前(约1753以后),清代刘靖撰《片刻余闻集》论及武夷茶高下,分岩茶、洲茶二种,岩茶由各岩僧道采制,远近贾客于各寺庙求购。洲茶中“芽茶为属真伪相参……惟粤东人能辨之”,说明粤东人(广东人)也是评茶能人。它如《崇安县志》(807)、《崇安县新志》(1940)、《武夷山志》 (1710)均记录了清初至乾嘉以至民国期间,“潮帮”、“厂府帮”在闽北采办茶叶极为活跃,工夫茶品饮方式传人潮汕,商旅的作用应是主要途径。
但是,“工夫茶”这一名目,由“茶名”转化为“品饮”名称,是武夷寺僧,抑或“潮帮”还不清楚,而工夫茶的品饮方式,源于闽北武夷,是毫无疑问的。
潮州工夫茶品饮方式,至迟在18世纪下半叶就已确立了。据黄挺《潮汕文化源流》的论述,最先把“工夫茶”作为一种品茶程式的名称载诸文献的,是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俞于乾隆五十八至嘉庆五年(1793-1800)任广东兴宁曲史,《潮嘉风月》记载了当时韩江六篷船上饮茶习俗,从用茶,器具,茶具到品呷等程式和今天相同。《潮嘉风月》最重要的话是:“工夫茶烹治之法……”
翁氏《茶经》在列出“工夫茶”的茶具之后,作出结论:饮茶之家,必须一一毕具,方可称为“工夫”,否则牛饮止渴,工夫茶云乎哉?”,看来,茶具是“工夫茶”的要件之一。潮式工夫茶,简而言之,就是:茶具器具配备精良和闲情逸致的烹制。
四、潮人饮茶的历史
从潮人。识茶、种茶,惟断潮人。饮茶。
潮人对于茶的认识,经历了启蒙、普及、提高再普及三个阶段。
位于岭东的潮州地域,与岭南韶州(东昌、仁化、南雄等)不同,岭东不属于茶树自然分布区,近代的'地方群体品种,如丰顺乌图茶,大埔石筒茶,平远锅三茶,均带有“北种南引”的印记:叶小,抗寒,味薄。海阳(潮安)、饶平的栽培种则带有“闽种西迁”的印记。叶大,小乔木,味厚,耐寒性一般。茶树人工传播往往是与人口迁移同步的,潮地引人茶种,早期可能源于宋代中后期(13世纪中期),所以潮人识茶相对较晚,是自然条件使然。潮人“识茶”的“启蒙”阶段。即由宋代至明代初期,由闽人移潮和人仕潮州的官宦阶层推动的。
茶树引种,以饶平一县最为突出。许州《广东茶叶》1987.10)调查饶平待诏山下林姓族
谱,林姓家族是在宋代淳拓年间(1250年)从福建福清迁入的,大约在乾隆十五年(1750)从福建引人“黄茶”(武夷茶?)种于沙米坝,此前,己有当地“土人”在待诏山种茶。又据饶平柏峻乡刘姓族谱第六代(1684)后从台湾带回乌龙茶种籽种于柏峻。又据《饶平茶叶志》(1988,末刊稿)资料,从19世纪下半叶至加世纪,仅饶平一地,从福建引进的品种,达16个之多。这里,存在一个疑案,就是位于凤凰山“凤凰水仙”的来源,潮人认为是本地种,福建人认为来自福建某地,解决这个问题,都需要拿出有力证据。但无论如何,“凤凰水仙”这个群体,确是一个“宝库”,从这个“宝库”中,发掘出许多“单丛”,对潮汕茶叶贡献殊大,对“潮州工夫茶”,更是“锦上添花”。
16世纪初期至、9世纪的200多年间,是潮人“识茶”的普及期,表现之一是出产茶叶,见之方志记载产地的如下:
桑浦山:1535年《广东通志》初稿,1602年《广东通志》
待诏山:1684年《潮州府志》,686年饶平县志大1709年《潮州府志》,1730年《海阳县志》
凤凰山:1686年、1935年《饶平县志儿1709年《潮州府志》,1902年《海阳县志》惠来县:1687年,1730年《惠来县志》
丰顺县:1746年,1943年《丰顺县志》
揭阳县:1741年,1779年《揭阳县志》1890年《揭阳县续志》
上列,即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桑浦山有茶”为已知最早记录,但后期似已销声匿迹。自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至清末,潮州各县有记录的茶名有:
待诏山茶,亦名细茶、细黄茶,产饶平。
苦茶,产大埔、丰顺。
土茶,亦名炒子茶,产揭阳。
鸟喙茶,产凤凰乌炭。
潮地产茶获得最好评价的凤凰山岛缘茶。谓:“凤凰山有峰,曰乌岽,产鸟缘茶,其香能清肺脯(清光绪二十八年《海阳县志》)”。
潮地茶产和流遮的记载,还见之茶税的记录: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川清会典》有一段潮州广济桥茶税的记载:“潮州府厂济桥,每百斤细茶税一钱,粗茶税一分五厘,苦茶税九里,汇大桥税内。”这段记载说明有“细茶”、“粗茶”、“苦茶”三种。
约1780年,清代嵇璜等撰《清朝通典》也有类似记录:“潮州广济桥,每粗茶百斤,税银五分,细茶百斤,三钱四分,汇人桥税内报解。”“粗茶”是什么茶?是否是早期“乌龙茶”?是外茶输人还是自产?留待考。
1864年,清同治三年(1864)《广东通志》重刻本引述吴震芳《岭南杂记》(1705年前后),有关于潮州灯节表演采茶歌的一段描述:潮州灯节……采茶歌尤为妙丽……饰姣童为采茶女……有曰,“二月来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大姐采多妹采少,不论多少早还家”;“三月采茶是清明,娘在房中绣手巾,两头绣出茶花朵,中间绣出来茶人。”这“采茶歌”,是反映当地的茶产现实?还是作为娱乐从外地引入?从语气分析似是引入的,这里,权作为一种潮人“颂茶”的“娱乐”吧!
潮地产茶的“提高普及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达到高峰。其表现是
①清末至民国末期形成茶产名区:
凤凰名茶区--凤凰单挝
新塘深坑名茶区(待诏山)--深坑单丛
石鼓坪名茶区--石鼓坪乌龙
西岩名茶区--小叶乌龙,色种
岭头名茶区--奇兰
②1986-1999年,形成现代名茶区:
凤凰茶区--各式高香单秘
石鼓坪--石鼓坪乌龙
坪溪岭头--岭头单丛
现代潮汕名茶品类,琳琅满目,岭头单丛,凤凰单丛中的黄枝香、蜜兰香、八仙过海、玉兰香、桂花香等,均为乌龙茶中的妓妓者。
潮人饮茶习俗的形成,早期可能有三个途径:一是外籍特别是江南、闽省诸地人员大仕潮州;二是宋元时代闽人迁潮;三是潮人到福建贩茶人潮。
据黄挺考述,潮州市金山南麓,残留着一处宋代摩岩石刻,刻着北宋〔1012〕知州王汉的《金城山诗》,其中有句云:“茶灶香龛平。”引述潮州名士吴复古赠送建茶给苏东坡,苏有书《答子野》以示道谢。“茶灶香宴平”是拟景抑或烹茶,不得而知。宋朱熹好茶,游武夷也有《茶灶》诗:“仙翁遗石灶,茶烟袅细香”,是联系写武夷景色。以上说明,北宋时代潮州己有喜茶的文士和官宦论及茶事。
明代有反映潮州茶俗情节的戏文如《荔镜记》(1566,嘉靖刻板)和《荔枝记》(1581,万历刻),唱词中有:“安排扫厝点茶汤”句。对白中有:“端椅坐;讨茶食”,“人客,茶请你”,“师父钟茶待你”等句。可见明代潮州民间茶事己经十分普及,这与宋末、元代福建移民潮州,带入茶籽、种茶技术和饮茶风俗,应有密切关系。潮州凤凰山最出名的单丛名为“宋种”,不管传说如何,却真实反映当地茶民的情结,以“宋”为贵。福建武夷有茶树名“宋树”(清代陆廷灿《续茶经》引自《随见录》)。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潮州饮茶达到盛期,成为官民习尚,贩茶大潮及自产茶兼而有之。清代光绪《揭阳县志》说:“山中土茶……惟山中人嗜,揭所饮啜,该建茶也。”清代光绪张心泰《粤游小识》称:“潮郡犹嗜茶,茶叶有大焙、小焙、小种、名种、奇种、乌龙诸名色。”其中有产自饶平西岩、柏峻、深坑的茶叶。
此前,从福建贩茶人潮的记载还见之清代嘉庆《祟安县志》。但也不尽是“建茶”,在官宦人家,如肖麟趾(《普宁县茶》1745),泡的是阳羡茶。
民国期间,潮人嗜茶更为出名,蒋叔南游记第一集(1921)中说:“武夷之茶,性温味浓,极其消食,盛行于广东。而以潮州人为嗜之。”徐珂撰《可言》卷十三(1924)说:“工夫茶,潮州所尚。”
现今潮州、汕头人饮茶户年均消费巴达3.6千克,成为全国之冠。喜爱的茶品有乌岽单丛、岭头单丛、石鼓坪乌龙,有宋种、黄枝香、蜜冬香、八仙过海……与翁氏时相比已大大改观。
茶文化的调查报告4
一、调研课题
以支教为纽带,探究贵州凤冈茶叶的发展现况
二、调研背景
凤冈概述
凤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凤冈位于贵州东北部,周边与思南、湄潭、务川等七县接壤,距省会贵阳250公里,距名城遵义110公里,是遵义的东大门,326国道和即将建设的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凤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气温15.2℃,森林覆盖率达53.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富含锌硒。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辣椒、花生、茶叶等。生态农业加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茶园5.4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4.1万亩,产值1.25亿元,全县收购烟叶14.7万担,实现产值10054.63万元。黔风、春秋、寸心草、仙人岭、龙江等一批新老规模茶叶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黔风公司成功申报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茶叶发展国内国际背景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外向型出口经济有较大影响,为了帮助国内优秀的茶企业进一步开拓销售渠道,搭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平台,同时也为了充分体现国际茶文化节的“国际化”特点,研计会邀请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蒙古、泰国等国家的茶叶专家,就茶叶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的科技创新、培育国际品牌、共同开拓国际市场、贸易对接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推动茶业科技创新、促进茶文化交流和茶品牌推广,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提高效益,是今后中国乃至国际茶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各国茶产业发展致力的一个方向。
三、调研目的
通过对当地茶业生产发展状况的调查,发现当地在茶叶发展上的可圈可点之处,加以推广和深化,同时洞察其不足之处,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且为当地茶业以后的发展寻找商机和出路。
四、调研内容
重点调查凤冈县茶业发展状况,了解当地主要经济产业,了解当地政府对茶业发展的投入和政策,以及成效如何。
五、调研方式
此次调研以实地考察和走访交流为主,以调查问卷和文件检索为辅的调研方式开展调研。
(一)、实地考察和走访交流方面
1、实地考察当地茶业生产,了解当地茶业发展状况。
2、实地考察当地居民生活状况,了解当地居民对当地发展形势态度,以及对政府各项政策的态度。
3、本次走访交流以干部为主,以村民走访为辅的走访方式。
(二)、调查问卷方面
通过向受调查问卷人群发放和填写调查问卷,分析并研究调查结果,结合调研目的,分析和了解当地情况。
(三)、文件检索方面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当地经济教育状况,本次调研将通过当地政府、教育局的帮助,对与当地经济教育建设确实有关的文件进行检索。
六、调研行程安排
地点:凤冈县
时间:7月1日—7月15日
成员分工和工作内容以及具体时间
1、成员分工
实地考察交流组:李阳、江云蛟、张明垚、张涵
调查问卷组:谭凤刚、赵娱婷、李雅迪、裴清一
文件检索组:黄克霞
(可根据调研的需要和个人意向和安排对人员适时进行小范围的调整)
2、工作内容以及具体时间
实地考察交流组:
工作内容:走进当地各个经济作物场、各个居民家,拍摄实况,分析成因,发现优势找出不足并提出可行性建议。负责走访当地干部,提出切合调研课题的问题,促进彼此间交流,记录访谈内容并拍摄访谈的真实场景,及时整理分析访谈收获。
具体时间:7月2日—7月6日考究周边经济作物场
7月7日—7月11日考究各个村干部和村民家
调查问卷组:
工作内容:深入各个乡镇村干部村民家中,发放填写调查问卷,并及时整理分析,了解当地茶业发展状况,提出可行性建议,并且调查证实可行性。
具体时间:7月2日—7月5日发放填写调查问卷
7月7日—7月11日调查证实分析的状况以及可行性意见
文件检索组:
工作内容:通过和政府部门沟通交流,进行文件检索,整体上了解凤冈县的经济发展状况。
七、后期联系与宣传
(1)、通过在东部地区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让人们了解凤冈富硒茶。
(2)、联系江南地区各个茶业经销处,调查凤冈茶业知名度,并努力进行宣传。
(3)、联系商家为凤冈地区茶业开拓销路。
【茶文化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茶文化作文01-24
饮茶文化初中作文05-05
中国茶文化作文01-29
茶文化学习心得02-27
中国茶文化英语作文(精选15篇)06-08
茶文化学习心得9篇06-10
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范文04-01
调查报告08-07
调查报告的分类及如何写调查报告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