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的理念、流程及意义建构的文章

时间:2018-07-18 10:29:47 文章 我要投稿

关于主题阅读的理念、流程及意义建构的文章

  主题阅读的理念、流程及意义建构

  摘要:主题阅读依据新课程要求、语文学习特点、教材编排体例、读写转化理念,主张在实际阅读实践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阅读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整合。其操作流程主要包括:确立主题、精选文本,积累表达、读写结合,互动交流、提升品味。主题阅读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积淀语文素养、提升写作水平、塑造心灵人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于主题阅读的理念、流程及意义建构的文章

  关键词:主题阅读 理念 流程 意义

  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由于高中生阅读时间有限、阅读内容芜杂、教师指导缺乏有效性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课外阅读一直缺少抓手和着力点。主题阅读应运而生。所谓“主题阅读”,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在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理会研习和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文本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的阅读实践活动。它主张在实际阅读实践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阅读文本重新作一番精心的整合。这里的主题,可以是思想主题,也可以是知识主题或文化主题。

  一、主题阅读的设计理念

  (一)新课程的明确要求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提出的总目标。关于“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学习的内在特点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阅读要树立“生活语文”的观念,引领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积累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的涵养,为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奠基。另一方面,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阅读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教材编排的中心指向

  综观高中语文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语文版,编写体例都是按照“人文题材”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这种编排方式突出以人文话题为教材组元的中心指向,显然是试图打破长期以来的以文体特征为语文知识支撑点的教材结构体例,而代之以学生思维力的多元发展,立足于对学生进行人生意义、道德取舍、个人修养等多视角的人文精神熏陶。

  (四)读写转化的现实诉求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存在着诸多共同点的系统,写作所需的语言素养、构思素养、情智素养必须通过阅读过程中的习得和思维参与来获得,这两者是阅读向写作有效转化的关键所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进而形成属于自我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主题阅读的操作流程

  (一)确立主题,精选文本

  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读,效果是大不一样的。特别是在信息庞杂的当今,“开卷有益”已经靠不住了,“读什么”是我们当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语文教学论文 )所以,提高我们的选择能力尤为重要。

  主题阅读中主题确定的依据有很多:可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发现问题,确定自然、亲情等主题阅读;可以课本为依托,按照人文组元的课本,补充拓展相应的主题,如爱国、英雄、历史等主题;可以国内外时事热点、文化生活为主题,如渐行渐远的风物、战争等;可以考试的选文和作文的命制范畴为依据,确立相应的类似平庸、寂寞、乡愁等主题;可以作家为主体,如著名作家、有争议的作家等。

  主题确立后,就应围绕主题,大量搜集与之相关的范文佳作,作为主题阅读的主体读物,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地、集中地接触大量同一主题的文本。

  (二)积累表达,读写结合

  对于阅读材料,我们指导学生自主迁移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研读文本,扫除阅读障碍,寻求阅读帮助,批点阅读感受,书写阅读感言。随后,在当周的随笔中,要求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再写一篇“同题(主题)异构”的文章——这是一种模仿,就像“李白仿崔颢《黄鹤楼》写出了与之齐名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场景相似;韩愈仿扬雄《解嘲》而作《进学解》,境遇相似;吴伟业仿白居易《长恨歌》而作《圆圆曲》,命运相似;鲁迅写作《狂人日记》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得到启示,事件相似,等等,莫不是找到相似点而去模仿”。通过这样的模仿,学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可以比较系统地积累语言,进

  而内化语言。

  (三)互动交流,提升品味

  自读后的互动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切实可操作的多元对话平台。教师不必作刻意的设计和阅读的推敲,只是与学生聊聊读后感受。如:你觉得这篇文章哪里最有趣?你觉得这篇文章中哪个地方写得最好?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你认为故事的结局应该怎样?……通过这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真诚地交流彼此的看法。

  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敞开内心世界,真诚地倾听和接纳学生。这种精神的相遇、心灵的沟通,是学生在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后展开的,所以能够碰撞出思维和情感的火花,从而再次提升学生阅读品味的层次。

  三、主题阅读的意义建构

  对学生而言,主题阅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积淀语文素养。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个文本的阅读实践,阅读密度高,阅读容量大,阅读综合性强。学生所学是多方面的、立体的,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另一方面,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2)提升写作水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一个知识体系;一个主题,就是一个智慧世界。在立足主题的读写结合中,学生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作文的语言更丰富,思想更深刻。(3)塑造心灵人格。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不是在教学中造就学生的思想,而是学生个人的思想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而成长,由种子到大树,到开出花,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主题关照下的阅读,是有精神引领的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个性及经历产生不同的感受,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满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

  对教师而言,实施主题阅读可以延展阅读的面,拓宽阅读的度,更好地发展个体的术业专攻。比如,有的教师在哲学方面很有研究,就请他负责编印哲学主题方面的材料;有的教师对书法研究很有造诣,就让他选择部分书法文章,编印《宣纸上的话题》等阅读材料。在这样的阅读理念和阅读策略引领下,阅读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然,就主题阅读本身而言,究竟确定哪些主题?主题的确定是否有效和科学?主题阅读的具体操作策略以及阅读的效果如何有效评价?这些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关于主题阅读的理念、流程及意义建构的文章】相关文章:

1.以生命的意义为主题的文章

2.关于幸福的意义文章

3.关于阅读的文章

4.关于生活的主题文章

5.关于教学主题的文章

6.关于青春主题的文章

7.关于军训的文章阅读

8.关于春天的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