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生七年》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生七年》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人生七年》观后感1
当我看到《人生七年8》的最后一幕,一个长镜头慢慢地从老Tony身上离开,那个记载了他童年、青年的生活并且一度荒废的赌马场的新模样逐渐清晰,成为伦敦奥运会的主运动场的时候,时间的魅力聚焦在了这个小时家境贫寒、父母离异,现在生活美满、子嗣绕膝的老头身上。我体会到,这56年的时光映照在了这14个人的身上,是多么神奇。
准确的说,这并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这是一个系列片。在1963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为BBC拍摄了一部名叫《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他们挑选了伦敦的14个7岁的儿童,采用每7年跟踪拍摄的方式,通过跟踪他们的人生轨迹,来研究英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阶级凝固的问题。到xx年,这个电影系列走过了56个年头,然而,导演到达目的了吗?
确实,好似是到达了。14个人之中,有4个人家境殷实,承受了私立学校的教育,他们的人生同样留在了上流阶层(除了其中有一个人自愿当了教师这一好似在英国不太赚钱的职业)。10个中产阶级以及穷人里面,只有一个人成功了,Nicholas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其他的9个人依然生活在底层或中产。然而他们都站在追求“幸福”的大厅里,而且他们幸福的“天花板”一样高。
John小的时候想要参政,14岁的时候他曾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看法,口吻像极了残酷无情的专制。然而42岁时,John没有成功参政,在成为一个律师之后,他喜欢上了园艺,脑袋半秃的他自己调侃说:“如果我20岁的时候说自己喜欢园艺,大家肯定以为我疯了。”
Neil大学辍学,21岁时他在伦敦建筑工地工作,28岁时他成为流浪汉,靠政府的经济金过活,在当时的采访中,从他不停抖动的身体和松散的眼神中可以明显感到他的精神问题。然而后来,时间给了我们想不到的惊喜,56岁时,导演见到Neil,他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位议员,还应邀到澳大利亚发表演讲。
在21岁以后宣布离开这部纪录片的Peter被当时的报纸抨击为“撒切尔夫人时代英国的愤怒共产青年”,然而56岁时他回来了,而是以一个崭新的身份。他成为了一个乐队的成员,而且还获得了音乐奖项,在音乐界获得了肯定。
你瞧,他们的生活也挺好的,就像一个走进迷宫的孩子,兜兜转转之后,总是能找到父母急迫的拥抱。
《人生七年》观后感2
《人生七年》BBC的神级纪录片,它以纪实访谈的形式跟踪采访了十四名来自不同阶级的孩子,包括富人、中产、普通和底层,从7岁开始,每隔7年,一直到他们56岁。这些人中,有人注定成功,有人逆袭,有人平淡生活,也有人在成长中迷失了自己。不过这部片子最令我震撼的是,贫富阶级巨大的观念差别。
富人之所以持续富,穷人之所以很难翻身,与其说是因为钱,不如说是因为观念和眼界。七岁的时候,这种巨大的理念差异久开始显现,富人的孩子普遍有目标、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念大学,而穷人的孩子更多是考虑自己未来做什么样的工作,有些甚至不知大学是什么。十四岁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都上了自己预计上的.中学,对于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念法律、从政,而穷人的孩子虽然也在继续念书,但是对于未来只有模糊的概念,比如幸福地活着。二十一岁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几乎都实现了自己7岁时的愿望,念牛津、剑桥,明白自己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穷人家的孩子已经开始工作,成为工人,对未来依旧没有什么规划。
除了目标和规划,金钱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富人的孩子普遍明白钱的重要性,知道钱是实现愿望、抵抗风险的一种工具,而穷人的孩子,大部分表示自己不在乎钱,认为钱对于生活而言并不重要。
对于教育而言,富人家的孩子普遍认为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愿意为了求学付出实在的努力。穷人家的孩子似乎没有看到学习的意义,也不愿意通过学习改变自己。
我还没继续往后看,仅仅看到了21岁,而21岁,人生已经基本定型。从7岁到21岁,他们拥有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富人能够过得比穷人好,在于他们更了解生活的规则,有清晰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认真生活,不惧挫折。而穷人的底层,不是因为物质的缺乏,而在于对生活的迷茫。整个片子里唯一逆袭的孩子,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他凭借对科学的兴趣,持续学习,成为了牛津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他与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区别就是,他拥有与富人相同的生活认知,他活得像个富人,最终也成为了富人。
贫富,阶级,出身,这些看似决定人一生的东西,其实只是表象,而你对生活的认识和行动力,才是将人区分出来的根本原因。能成王者终成王,真正的英雄也是不问出处的。
【《人生七年》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观后感06-06
七年03-09
飞驰人生观后感11-15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10-07
《舞出我人生》观后感08-31
《飞驰人生2》观后感06-13
人生大事观后感11-19
《人生大事》观后感12-05
《美丽人生》观后感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