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学得好不好,用一份试题就能帮你测出来,以下是阳光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2017年大学语文试题,供大家参考!
2017年大学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中的“吾其还也”应解释为: ( )
a.我们期盼回去啊 b.我们已经回去啦
c.我们还是回去吧 d.我们还要回来的
2.“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中“何兴之暴也”应理解为: ( )
a.他的兴起多么突然啊 b.他为何产生残暴之心啊
c.是什么让他暴跳如雷啊 d.为什么他要实施暴行啊
3.“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一句中“属”字通( )字。
a.阻 b.嘱 c.祝 d.助
4.“会当凌绝顶”后面一句是( )。
a.一览群山小 b.一览名山小 c.纵览江山小 d.一览众山小
5.成语“梨花带雨”见于谁的作品? ( )
a.孟子 b.王维 c.白居易 d.陶渊明
6.窦娥的三桩誓愿不包括: ( )
a.血溅白练 b.六月飞雪 c.三年亢旱 d.诛杀奸人
7.古典名著 《红楼梦》的成书年代是: ( )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8.以下哪一句不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 ( )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b.温柔敦厚。
c.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d.思无邪。
9.“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句诗出自: ( )
a.《黑夜》 b.《黑眼睛》 c.《远和近》 d.《一代人》来自学生范文网
10.被曹禺认为“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是( )。
a.周朴园 b.周繁漪 c.鲁侍萍 d.鲁大海
11.著名诗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b.《致大海》 c.《西风颂》 d.《我曾经爱过你》
12.作者鲁迅对阿q的批判态度是( )。
a.麻木不仁 b.哀其不幸 c.怒其不争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13.有“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美誉的诗人是( )。
a.华兹华斯 b.歌德 c.普希金 d.雪莱
14.以下哪位诗人不属于现当代诗歌流派“朦胧诗群”的代表?( )
a.杨炼 b.北岛 c.余光中 d.舒婷
15.汪曾祺出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
a.《受戒》 b.《邂逅集》 c.《羊舍的夜晚》 d.《大淖记事》
16.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其词收在哪本词集里?( )
a.《如梦令》 b.《易安居士集》 c.《漱玉词》 d.《声声慢集》
17.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 )。
a.《土地》 b.《泪水》 c.《我爱这土地》 d.《祖国》
18.以下属于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是:( )
a.哈姆莱特 b.威尼斯商人 c.亨利四世 d.浮士德
19.《变形记》的作者是:( )
a.格里高尔 b.尤奈斯库 c.卡夫卡 d.海明威
20.以下不属于英国“湖畔派”之一的诗人是:( )
a.华兹华斯 b.雪莱 c.柯勒律治 d.骚塞
2017年大学语文试题二、简析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2.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2017年大学语文试题三、论述题
(任选一题且只需答一题,共20分;多答不会多给分):
1.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
2.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2017年大学语文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a 3.b 4.d 5.c 6.d 7.d 8.a 9.d 10.b
11.c 12.d 13.c 14.c 15.b 16.c 17.c 18.a 19.c 20.b
二、简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1)短小,结构精巧:字少,但小说结构完整。散淡的开头,紧凑的“煞尾”,中间很从容。(4分)
(2)写人物的手法:多用侧面描写,人物对话不多。(3分)
(3)语言平实朴素,生活细节的片段给人以散文的感觉,随意、轻松。(3分)
2. 简述普希金《致大海》中“大海”的象征意义。
普希金的作品大都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和战斗性,充满了作者抨击暴政、酷爱自由的主题思想。《致大海》正是作者屡遭流放囚禁的愤懑不平之作。(3分)
“大海”在诗中成为自由的象征。诗人歌咏大海是同他对专制政治的愤懑反抗分不开的,也是19世纪20年代俄国反专制的革命情绪的集中体现。(5分)
全诗表现了诗人向往自由,忠于理想的情怀。(2分)
(简析题评分说明:学生答案应灵活对待,只要表达出以上答案的基本意思并能言之成理,有理有据即可,不必要求字面上的完全一致。)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且只需答一题,共20分;多答不会多给分):
1.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章》的论辩特色。
《齐桓晋文之事章》一文系统地阐明了行仁政而王天下的学说,充分表现出曲折尽情、气盛言宜的特色,洋溢着波澜壮阔的气势美。(2分)
(1)论点深刻,论据雄辩。孟子针对现实矛盾,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总论点,并从王道可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王道何为(富民,教民)两个方面提出分论点。这些观点正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在孟子的这些论点面前,齐宣王暴露出爱牛而罔民的假仁、好战以求“大欲”的不义。针对统治阶级中的“民贱”思想,它指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孟子用它来剖析事例,批判了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错误,论证了“推恩”的可能性与意义、“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的祸害,使齐宣王理屈而屡陷困境。同时,孟子又援引多种比喻婉言晓谕,发出警告,列举虐政罔民、民不聊生的事实进行指斥,又使齐宣王难以置辩,不得不听取“发政施仁”的种种意见。(5分)
(2)论证严密,步步紧逼。孟子图全胜而不求速胜,以纵而后擒、诱而入套之法,渐次张开论证的逻辑之网,最终将论敌严严实实地罩住。对于敌论,在局部,他分割包剿,各个击破,逐城夺取;在总体,他边破边立,步步紧逼,穷追不舍。论辩一开始,齐宣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攻来,孟子敏察其意,虚与委蛇,避开其锋芒而又亮出自己“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总论点。他由以羊易牛的故事推演出齐宣王有“不忍”之心,肯定他有行仁政的基础,又以“百姓皆以王为爱”讽之,暴露其不肯“推恩”的错误,并引譬取喻,证明“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接着引征经典,论证“推恩”的意义与“不推恩”的恶果,然后以选言推理逼出齐宣王的“大欲”,证明这正是“不推恩”的原因;并经设喻类比,证明对“大欲”、“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这样就从根本上驳倒了齐宣王的霸道思想。紧接着,以一组假言判断推出“发政施仁”、天下无敌的光辉前景,引得齐宣王表示有意图王,随即从分析“恒产”和“恒心”的关系入手,总提“富民”、“教民”的必要,进而阐述具体内容。(5分)
(3)本篇章法,通篇一贯,对比鲜明,跌宕起伏。全文紧扣论题,分别从有基础、有可能、有必要、有办法等四个部分,以层进式步步深入地论证求霸有害,施仁无敌。这样,不仅各个局部的内容都密切环绕中心,在文字上也前后贯通,首尾呼应。例如:“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是心足以王矣”──“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其若是,孰能御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善于运用对比,是本篇组织材料进行论证的技巧之一。王道与霸道总携全局之比。从开头以羊易牛引出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到“不为”与“不能”、邹人与楚人,直到结尾“明君制民之产”与“今也制民之产”等等,对比层叠展开,起到突出矛盾、揭示本质、阐明意义的作用,又收取章法错综开合回旋之功效。(5分)
(4)本篇以记言说理,叙事取喻凝练传神,分析推断精辟确当又不乏含蓄委婉之处。句法灵活多变。简短者每句一二字,若清露滴梧;繁丰处妙语连翩,似鼓角齐鸣。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又兼用叙述、说明、抒情,语势富于变化。句子的语气类型陈述、疑问居多,杂有祈使、感叹,且随处衬用虚词,语气抑扬顿挫自然。散句与排偶交错,疏密相宜。(3分)
2.赏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1)简约与深细相依
本诗文字之精炼,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景。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事物,一字一景,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是主人公眼中之景。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思乡之情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7分)
(2)静与动、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相映
处于动态的“流水”,与处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7分)
(3)景色与情思相融(情景交融)
可感的深秋之景,与无形的凄苦之情相通;用有形表现无形,具体生动。“小桥流水人家”,是常见的景色,但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一处,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可谓情景妙合无痕。(6分)
【2017年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