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体会的论文

时间:2019-05-24 09:01:50 大学计算机基础 我要投稿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体会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精讲多练应用能力教学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体会的论文

  论文摘要: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顺应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教师在课教学中,应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操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知”,更加能“行”。

  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兼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教学方面采用的是课堂上案例教学、指定学生担任小老师、注重上机实践操作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针对这方面教学谈谈体会。

  1模块教学,以案例为主

  模块教学是通过学习计算机一级(机试与笔试)考点模块,引导学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技巧,诱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模块教学中,多以案例为主,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案例,就掌握一个知识模块。模块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上机的内容和操作的具体步骤,而是将模块中的知识点融合在案例中,学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学习,不断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模块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案例的选择要循序渐进

  案例的选择要能够充分映射授课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对案例的设置不同。在模块教学的初期,应选用操作简单、内容贴近知识点的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尽快掌握本模块知识点的操作。在每个模块教学的末期,则需设计一些知识点能覆盖整个模块的知识点或添加前面几个模块内容的典型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在模块教学结束之时,便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案例,让学生在完全熟悉模块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excel模块,教学前期可设计一些简单的学生成绩、工资等的计算;教学中期则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出本班家庭联系表及学生成绩汇总排名及筛选成绩等操作。教学末期则要求设计出学校各系部男、女人数统计及所占比列的饼图或统计近3年各专业的就业率统计并用数据点折线图表示出来。

  1.2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用性

  案例的选择既要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生活所需。只有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轻松掌握学习的要点。例如word模块,可以把毕业简历、论文排版、邀请函等纳入练习的范围;而excel课程应用最广,除可以设计基本的表格和统计外,还可以设计客户资料管理、财务预算及仓库管理等跟专业比较贴近的实例。

  1.3案例的设计要有可创造性

  在使用案例时,教师不能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而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利用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完成。这无形中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

  例:word格式化操作中,格式化的样式很多,不可能每样都让学生清楚记得操作步骤。在案例分析中,点出针对文字的格式化的操作为“格式→字体”,将字体对话框呈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有个直观印象,在设计上机作业时,针对各式各样字体格式化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相应的操作命令。这样即使计算机一级考试再次变化,学生也可以顺利完成。今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设计不同的样式。

  2指定课堂小老师协助教学

  在这所谓的“课堂”主要是针对上机实践课堂。我们学院上计算机基础课绝大多数是大班教学,一个大班由两到三个小班合成,普遍都是70人以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层次又多,操作较差的占绝大部分。面对这么多需要指导帮助的学生,8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就算指导一分钟都不够用。因此,在课堂上,指定三四个操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作为“小老师”协助我辅导学生操作练习,这样不但能减轻老师的任务,而且能够让更多的同学获得指导帮助。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均采用小老师协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理论实践相结合,加强上机练习

  全国高等院校均有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了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制定了全国高校计算机考试,广西还专门开设了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其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的能力,为评价考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提供依据。考试内容分为笔试考试和上机考试,两者必须均通过60分才可以取得合格证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课程目标定位于学生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更重要的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加强上机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上机作业根据考试大纲设计,将每步操作得分情况标明清楚。学生能按照练习题目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如access利用生成器生成公式,目的在于巩固所学所考的操作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软件的熟练使用能力。

  设计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过程,建立在对应用软件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做设计作业,可以很快提高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如powerpoint模块教学时,给出一个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采用一些动画效果来丰富自己的作品。学生推荐上来的好的作品,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软件,大家共同学习。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在展示中增强信心,又能使其他同学从中学到东西。

  课后作业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过程,课后作业要多布置一些需要记忆、理解和思考的东西,如概念的理解、程序的流程图等,而不能为了增加作业的次数让学生抄写操作步骤。

  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两不误,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便于提高巩固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了操作也便于理解理论知识。

  最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实例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应用。实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堂课程完成质量的高低,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更加注重实例的制作和修改,不断地进行教学分析,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程万君等.关于任务式教学法的探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体会的论文】相关文章:

1.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体会论文

2.教学改革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4.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5.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6.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

7.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

8.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