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忧与乐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请以忧与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本次一模的以忧与乐 为题的作文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
①是关系型的无材料命题作文;
②文题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并重视考查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思维能力。
③审题难度相对较小,入手比较容易。
这是个关系型题目,审题立意可以在忧与乐的关系上做文章。忧与乐是互相依存的。当我们强调笑对人生时,恐怕生活正遭遇着伤痛。人应该乐观地面对生活,但也不可没有忧患意识。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忧患意识,才会有发展的长远的快乐。同时,这个题目很容易让人想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1982年全国高考就曾以此名句为作文命题。忧与乐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何而忧,为何而乐是因人而异的。先忧后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就是因为其忧乐所系,不是个人际遇而是天下百姓。从忧与乐的原因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因此,思考立意时也可以在为何而忧,为何而乐上多做思考,对不同的忧乐观作出评价。
学生构思作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生活中的忧与乐,表明自己的忧乐观。要注意的是,这个作文题,并未表明什么观点,所以构思时,应该确立一个明确的论点或主题,这样才不致于写得散漫。又题目涉及忧与乐两个方面,所以只写忧或只写乐都是不符合命题要求的。
【例文评析】
忧 与 乐
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百日;说短匆匆几十秋,扬起生命的风帆,航行在生命之洋上,倾听着时间老人讲述的忧与乐结合的人生事例,也是给我们这些面临高考而不知所措,忙得不知所以然的高三学子一次放松甚至启迪。
无名草
我是漫步在平时少有人至的高山丛中发现她们的,很小,眼睛要一眨不眨地盯着她,才能发现。稍不注意,她就会消失,犹如小精灵。她的花瓣呈紫色,微微向周围展开着,中间的粉色花芯突起,像在演绎着贵妃醉酒,可又为何如此动人的仙子甘愿生长在这无人问津的高山上呢?
这让我想到了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一个种豆南山下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人。他远离官场的明争暗斗与城市的嚣杂, 归隐自然度过余生。
也许他的隐居决定是忧,然而归隐时的闲适与欣欣然却是乐。
陶渊明——归隐的忧乐人生。
愚公移山
愚公为什么移山?他的子子孙孙又何以让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为何宁愿选择移山也不愿搬家,也许是,他已习惯了门前的瓜果豆苗,抑或是他已习惯了左右的邻居但不管怎样,山还是被移走了,愚公也因此而笑逐颜开。
诚然,愚公移山的决定与过程是忧然而移山结果却是乐。
愚公——大智若愚的忧乐人生。
夸父追日
夸父为什么追日,缘由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又似乎这种伟大的壮举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夸父为什么追日,然而他仅仅是为了让后人知道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实现那不可能完成的追日梦想而最终渴死的事吗?夸父追啊追啊,嗓子干了哑了,太阳也定是怕了,跑得那样快。
其实,夸父可以有许许多多个愿望:一个贤惠的妻子,一群老实但不笨的孩子
诚然夸父的追日过程与结局是忧,但他内心的舒适与欣慰却是乐。
夸父——放荡不羁的忧乐人生。
面临两个月后的高考,我也会失落,也会茫然
我将认真剩下的每一天,每一刻结局是乐,我深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尽管结局是忧,我也会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乐如夏花之绚烂,忧如秋叶之静美。
忧与乐
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题记
人是一种感性的动物,是喜怒哀乐的直接演绎者。当你眉头紧皱,就代表你有什么烦心事了;当你开口大笑时,也许是什么误会涣然冰释了。的确,忧与乐是两种不同心情的产物,但在忧与乐的背后却隐藏让人潸然泪下的神奇力量。
北宋中期的改革家范仲淹演绎出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忧与乐的故事。由于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进行改革。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进行了庆历新政改革。他为改革废寝忘食,为了挽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他的眉头总是紧皱着。然而由于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范仲淹便遭到了这些人的迫害,面对这种黑暗的社会现实,范仲淹却高声吟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丽篇章。
【高考忧与乐命题作文写作指导】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指导:半命题作文写作攻略11-30
高考半命题作文指导12-06
中考全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12-04
最新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12-02
中考全命题作文写作指导12-03
我的忧与乐作文12-15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12-04
高考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12-05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12-09
高考复习指导及写作技巧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