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川省成都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帖(tiě) 憎恶(zēng) 干涸(hé) 锲而不舍(qiè)
B. 稽首(qǐ) 棱(léng)角 煞白 ( shà) 长吁短叹 (xū)
C. 剽悍(biāo) 喑哑 (yīn) 蜷伏(quán) 义愤填膺(yīng)
D. 襁褓 (qiǎng) 撅(jué)断 缄默(jiān)书声琅琅(lǎng)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留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
B. 八宝酒,顾名思意,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C.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D. 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踏败的小屋。
下列加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B. 春节刚过,武大的樱花就开放了,花期仅一个多月,市民们趋之若鹜。即使是下雨天,校园内也是人山人海。
C. 似乎学习好了就什么都好了,这种观念在有些成绩优秀的同学脑中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他们的发展。
D. 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我们要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许多中国人特别重视这天,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D. 被问起在演母亲的角色的时候,是否会想到自己的母亲时,斯琴高娃说道:“演了这么多母亲流泪,其实都来源于戏外我母亲的眼泪的原因,所以我演绎的很多人物身上都有我妈妈的影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选出加点实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亡以应:通“无”,没有
B. 且焉置土石:哪里
C. 年且九十:已经
D. 杂然相许:纷纷
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面山而居/宋城上而待楚寇
B. 汝之不惠/此之谓失其本心
C. 以残年余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D. 其如土石何/其真不知马也
3.句子的翻译无误的一项( )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你的力气,曾经都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D.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4.选出对文意的理解有误一项( )
A. 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这是情节的高潮。最后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地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终被移走这是故事的结局。
B. 本文通过将愚公的大智大勇与智叟的鼠目寸光对比,突出人物形象,在命名上故意颠倒,增强讽刺意味。
C. 太行王屋的高大、路程的遥远、工具的简陋、人力的匮乏,都体现了移山的困难,但他得到天真孩童的帮助,可见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 愚公之妻与智叟对移山态度不同,前者是提出必须解决的问题,后者是挖苦与阻止。
三、句子默写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若三句都写则只按前两句给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
②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李白)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请选择默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和温庭筠的《望江南》中任意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阅读的真正意义
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心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包括人类已知的历史空间,也包括历代经典作家们营造的精神空间。通过这种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精神活动,我们将学会谦卑,也将变得柔和、平淡,学着更深地理解他人与世界,更具包容心和同理心地看待这个世界上的诸种缺陷与不足。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领略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历练,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登堂入室、窥其堂奥。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xx年4月23日)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述文章的论述思路。
3.下列两则名言,哪一则能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分析。
A.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
B.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五、命题作文
生活里充满着许多不如意。它们常让我们沮丧、难过、难堪、犹疑……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让人印象深刻,成为生命里多彩的小确幸。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8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菱溪石记
欧阳修
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荇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其难徙 以:因为
B.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 按:察看
C. 惜其可爱而弃也 惜:爱惜
D. 刘金者虽不足道 虽:虽然
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
(2)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3.刘金和欧阳修安置菱溪石的目的有何不同?本文体现的思想与《醉翁亭记》有什么相同之处?
八、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林肯中心的鼓声
木心
(1)搬到曼哈顿,与林肯中心几乎接邻,听歌剧,看芭蕾,自是方便,却也难得去购票。
(2)开窗,就可望见林肯中心露天剧场之一的贝壳形演奏台。那里每天下午、晚上,各有一场演出。废了室内的自备音响,乐得享受那大贝壳中传来的精神海鲜。节目是每天和每晚更换的:铜管乐、摇滚乐、歌剧清唱、重奏,还有时髦得名称也来不及定妥又变了花样的什么音乐。我躺着听,边吃边喝听,比罗马贵族还惬意。但夏季没过完,我已经非常厌恶那大贝壳中发出来的声音了:不想“古典”的日子,偏偏是柔肠百转得惹人腻烦;不想摩登的夜晚,硬是以火爆的节奏乱撞耳膜。不花钱买票,就这样受罚了。所以每当雷声起,电光闪,阵雨沛然而下,我开心,看你们还演奏不!
(3)可惜不是天天都有大雷雨,只能时候一到,关紧窗子。如果还是隐隐传来,便开动自己的音响与之抗衡,奇怪的是,但凡抱着这样心态的当儿,就也听不进自选的音乐。可见行事必得出自真心,强求是不会快乐的。
(4)某夜晚,灯下写信,那大贝壳里的频率又发作了,看看窗外的天,不可能下雨,窗是关紧的,别无良策,管自己继续写吧……乐器不多,鼓、圆号、低音提琴,不三不四的配器……管自己写吧……
(5)写不下去了——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肆癫狂,破石惊天,戛然而止。再从极慢极慢的节奏开始,一程一程,稳稳地进展……终于加快……又回复凝重的持续,不徐不疾,永远这样敲下去,永远这样敲下去了,不求加快,不求减慢,不求升强降弱,唯一的节奏,唯一的音量……其中似乎有微茫、偶然的变化,变化太难辨识,却使听觉出奇地敏感,出奇敏感的绝望者才能感觉到它。之后鼓声似乎有所加快,有所升强……后又加快升强,渐快,更快,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不像是人力击鼓,但机械的鼓声绝不会有这“人”味,是人在击鼓,是个非凡的人,否定了旋律、调性、音色,各种记谱符号。这鼓声引醒的不是一向由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人,除了历来习惯于被管乐、弦乐、声乐所引醒的因素之外,还确有非管乐、弦乐、声乐所能引醒的因素,它们一直沉睡着,淤积着,荒芜着,原始而古老。在尚无管乐、弦乐、声乐伴随时,这些因素出现于打击乐,在漫长的遗弃废置之后,被今晚的鼓声所引醒,显得陌生新鲜。这非音乐的鼓声使我回到古老的蛮荒状态,更接近宇宙的本质。这鼓声接近于无声,最后仿佛只剩下鼓手一个人,而这人必定是遒劲与美貌、粗犷与秀丽浑然一体的无年龄的人——真奇怪,单单鼓声就可以这样顺遂地把一切欲望击退,把一切观念敲碎,不容旁骜,不可方物,把它们粉碎得像基本粒子一样分裂飞扬在宇宙中……
(6)我扑向窗口,猛开窗子,鼓声已经在圆号和低音提琴的抚慰中作激战后的喘息,低音提琴为英雄拭汗,圆号捧上了桂冠,鼓声也将息去——我心里发急,鼓掌呀!为什么不鼓掌,涌上去,把鼓手抬起来,抛向空中,摔死也活该,谁叫他击得这样好啊!
(7)我激动过分,听众在剧烈鼓掌,尖叫……我望不见那鼓手,只听得他在扬声致谢……掌声不停……但鼓声不起,他一再致谢,终于道晚安了,明亮的大贝壳也转为暗蓝,人影幢幢,无疑是散场。
(8)我懊丧地伏在窗口,开窗太迟,没有全部听清楚,还能到什么地方去听他击鼓,冒着大雨我也步行去的。
(9)我不能荏弱得像个被遗弃的人。
(10)又不是从来没有听见过鼓声,我是向来注意各种鼓手的,非洲的,印度的,中国的……然而这个鼓手怎么啦,单凭一只鼓就使人迷乱得如此可怜!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1.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分析画线话在文中的含义。
我承认他是个幸福的人,我分不到他的幸福。
3.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鼓声?请找出其中的三种并赏析。
4.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九、现代文阅读
语言运用
近期,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优异的表现,在收视率和口碑上都双线飘红。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并分点回答。
【材料一】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材料二】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材料三】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材料四】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我的探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例句,补写两个句子,使文段意思连贯,诗意飞扬。
诗意是什么?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意是裹挟着黄梅清香的那一场绵延雨幕,温柔了夏天不安的躁动;诗意是碧空轻云傍的那一只振翅野鹤,鸣响了秋天丰收的号角;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击败北大硕士夺得了第三季总冠军。雷海为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坚持,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下面就是其中一位网友的评论。如果你是外卖小哥雷海为,看了他的评论,会如何回答他呢?
***网友:除了谈资丰富一点,会背的诗多一点,你还不是个外卖小哥。有什么用呢?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省成都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模拟试卷05-11
2017高考模拟试卷语文04-04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05-10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题目05-10
中考语文的模拟试卷及答案05-10
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05-02
江苏省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卷05-02
2017高考模拟试卷语文答案04-04
2017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