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下乡的记忆的文章

时间:2020-09-19 08:02:16 文章 我要投稿

讲述下乡的记忆的文章

  赵建喜

  1977年7月,我高中毕业时还不到16周岁。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国家还正实行着“上山下乡”的政策,我就是在那时随着学生下乡的“大潮”来到了封丘县城东南鲁岗公社一个贫瘠的小村庄——黄砦插队落户。

  时间虽然都已过去三十多年了,但是当年上山下乡的岁岁月月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那时,农村用电非常困难。在那个年代里,市里用电都非常紧张,市民家里常常出现停电现象。为此,我父母还专门在家里备了许多的蜡烛,以便急用。可想而知,农村用电就更没了保障。特别是到了种麦、种秋,浇地、灌浆的农忙季节,由于农村极度缺电,社员们引水浇地只能用手扶拖拉机或小型柴油机发电抽水。我们下乡知青和社员们一道下地劳动,忙碌在田间、地头。如种麦、收秋、挖河、修渠、拔草、锄地、施肥等,生产环境艰苦的.很。

  在印象里,我下乡的村庄四周是沙丘,似乎与世隔绝。天黑了,这里看不到明亮的电灯,从庄户人家发出的隐隐约约、一闪一闪、微弱的光亮是正在燃烧的煤油灯。过去农村庄户人家常用来照明的就是煤油灯了,俗名又叫“马灯”。

  一般常见的煤油灯底座是扁圆形状的金属壳,里面盛的是煤油,上面装的是线绳灯捻儿,点着火,再罩上挡风的玻璃罩,就可用来照明了。煤油灯装有旋钮开关,可调整火焰,用来控制火苗的大小,适时调节光亮;还有一种高脚玻璃的煤油灯,中间是园鼓肚,可用来盛煤油,上面加装有玻璃罩。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或找一个墨水瓶或瓷碗儿,盛上煤油或食用的棉籽油、菜籽油,油里放上线绳,点着火也可以用来照明。生产队给我们知青的集体宿舍里配备了一盏煤油灯。大家有雅兴的时候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打扑克、下棋、写信。人忙活了一天,身体也累了,到了晚上也该放松放松,娱乐消遣一番。

  每个社员每晌儿干了什么农活儿都有记账,生产队有专人负责记工分的。待新粮下来后按出勤折算成钱儿,钱再兑换成口粮。由于劳动生产率较低,社员们辛辛苦苦忙到头,家家几乎没有太多的结余,只能勉强糊口。

  我在农村劳动接受锻炼的那些年里,知青和村民们一样同属集体劳动的形式。生产队一般按庄户人家编成若干个生产小组,集体出工劳动,挣工分。一天工作日满分为10分。一个普通壮年男子干一天也只能挣到8。5分;一个女劳动力相对就更低一些。

  79年开始出现“返城”风。一些工厂企业在社会上公开招工,吸引了大批的下乡知青回城,忙于复习放弃多年的功课参加应考,以期待寻找就业门路,好有个“铁饭碗”;也有的干脆放弃了招工考试的机会,自己找地方打工挣钱去了。那时,我也参加了招工考试,因我文化基础太薄弱,没能考上。79年底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名参军,不曾想,我身体合格,通过了政审,很顺利地穿上了绿军装来到了部队,开始了军营生活……

  在“下乡”的特殊年代里,艰苦的农村生活锻炼了我的毅力,磨练了我的意志,至今难忘当年下乡的记忆。

【讲述下乡的记忆的文章】相关文章:

1.讲述生命之道的文章

2.讲述痛苦领悟的文章

3.讲述学会拒绝的文章

4.讲述简单的幸福的文章

5.讲述周末上班思绪的文章

6.关于讲述人生道理的文章

7.讲述幸福其实很简单的文章

8.讲述当喜欢变成习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