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学堂_文章
小时候,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我和弟弟就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一并照顾的,还有伯父的孩子——我的堂兄、堂妹们。因为住在同一个屋场,伙食摊子是分开的,但吃饭的时候,我们都喜欢端了饭碗挤到爷爷奶奶的桌子边。爷爷读过古书,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但我们这群孩子太过懵懂愚顽,吃饭的时候,爷爷常常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碗筷,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道理。
四五个小孩子挤在一起,难免闹矛盾。一闹起矛盾来,有的哭,有的叫,有时还会打起来。奶奶脾气火暴,处理的方式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是非对错,每人头上赏颗“毛栗子”,再大喝一声“都给我闭嘴!”爷爷就不同,他会赶紧伸出手来制止奶奶:“不要打!小孩子打不得,尤其不能打脑袋,会越打越蠢的!”还会劝奶奶:“你不要那么大声喊嘛,看把他们吓坏了,你要和风细雨一点……”接着,爷爷会跟我们说:“兄弟姐妹要和睦。”他把一根筷子举起来,说:“这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要是一把筷子,你试试看,看谁能把它折断。所以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究竟什么叫“其利断金”,我们并不明白,但我们都知道,谁也没有本事将一把筷子折断。
那时候贫穷,我们虽然不至于整日饥肠辘辘,见到好吃的食物还是常流口水。粗茶淡饭虽然顿顿有得吃,荤菜却难得一见。乡下风俗,家里来了客人,无论如何都要上个荤菜,哪怕到邻居家里去借两个鸡蛋,也要让桌上显出客气来。爷爷奶奶的餐桌小,平时我们凑在一起已经拥挤,来了客人更是热闹。大家的眼睛其实都忍不住盯着桌上那几只盛菜的碗,筷子却只伸在菜碗靠近我们自己的这一方,不会长驱直入捣入别人的地盘,当着客人的面尤其显得斯文和拘谨。客人都夸我们“好教养”,我们就一个个正襟危坐,细嚼慢咽,更显出“教养”来。不管是在自己家里吃还是到别人家做客,都不要吞得太快,不要发出响声,也不要吃得太饱,夹到很好吃的菜,不要直接塞进嘴里,而要在饭碗里放一下再吃。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吃个饭有这么多的“不要”,但这些“不要”自然让我们在吃饭时显出克制与优雅来。
爷爷还要我们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不要把饭粒洒到桌子上,他说,洒饭粒和剩饭菜都是“作孽”,会遭雷劈的。
那时候粮食少,米饭不够吃,需要掺红薯、豆子、高粱等杂粮。爷爷告诉我们,吃饭先要吃杂粮,把白米饭留到后面吃,“这就像过日子,要先苦后甜。”奶奶在家里操持家务,爷爷在田里忙碌,有时候过了吃饭时间,爷爷还没有回来,奶奶会耐心地等,一定要等到爷爷回来了才开饭。有时候实在等不及了,奶奶会先吃剩饭或者杂粮,把新鲜饭留给爷爷吃。吃过饭后,奶奶还会把饭菜放在炉子边上,让饭菜一直保持温热。这些小细节,变成教育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在我们的成长中。
生活课堂
我考上大学那年,上学之前,父亲对我说:“你就像路边一蔸草,不知道怎么的就长大了。”多年以后,我还常想起父亲说过的这句话,想起父亲说话的口气和那一声几乎听不到的叹息——我想,父亲在感叹我长大的同时,也在感叹他在我成长中的缺席吧。
其实父亲不知道,他在我的成长中从未曾缺席过。有些课程虽然短暂,却能受用一辈子。
我的父亲是手艺人。父亲会油漆、会打铁、会剃头,最拿手的还是木工活——从雕花、铆榫的细致活到门窗户页的粗活,全套木工手艺都精通,雕花尤其出色。他现在快80岁了,每年约他做雕花扶梯的`人家还能从年初排到年中,由此可以推想他年轻时的紧俏忙碌。但凡挣过钱的人都知道,外面的钱总是比家乡的钱好挣,所以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在大年二十八或二十九黄昏的风雪中回来,又在新年初二的早晨踏着晴雪出门,一年在家里呆的时间只有春节那几天,别人说起我的父亲,都知道他到外县甚至外省挣钱去了。
过年时节是我们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更是作为孩子的我最盼望的时刻。父亲回家会带给我别样的兴奋。因为随着他回家的,还有箱包里的苹果、雪梨、五颜六色的糖粒子,给我母亲和我买的花布、给我弟弟的课外书,以及乡下少见的其他一些东西。
爷爷奶奶是早已经知晓今天要来跟我们一起吃晚饭的,但吃饭之前,需要再去请一次,这似乎是不变的程序。当年没人告诉我这是为什么,现在想来,应该是表现出晚辈对长辈的特别恭敬,也体现出他们作为长辈的特别尊严,或者还有作为已经需要儿子赡养的老人的自尊。
虽然饭菜已经摆上桌了,但爷爷奶奶来了以后并不立即在餐桌旁落座,而要由父母“尊”到“大位”上方才坐定。四方桌子摆在房子里,座位是有大小和方位的。通常来说对着门窗的上方为大,但桌子的摆放也有讲究,一张四方桌子一般由三块木板镶成,有镶缝的一方是小位,没有镶缝的一方才是大位。有地位的人是不能坐小位的,要坐大位,但这特殊的“地位”不是自己占的,而是由别人“尊”上去的。
父亲回家的第二天,家里总会杀年猪。杀年猪是热闹的,沸腾的,也是令人骄傲的。不是家家户户都杀得起年猪。家里除了请屠夫之外,杀年猪还需要别人来帮忙,来帮忙的人会留下来吃一顿丰盛的早餐,并带走一块槽头肉和一碗猪血。这个活儿,父亲当然不会让给别人,总是请伯父来干。
家里杀完年猪之后,我得当一趟差:提着一小块肉、端着一碗猪血到五保户谢五阿公家去,告诉他我们家杀年猪了,这些东西是送给他的,并请他到我家一起吃早饭。
过年的这天下午,家里还会来一个特别的客人。他在我家的火塘边坐会儿,烤烤火就走。父母虽然留他吃晚饭,但他执意不肯,因为今天过年,家家都讲究团聚。父母也理解,并不强留。父母叫他余大师,据说从前是极好的细木工,但现在已经非常老了,连走路都颤颤微微的,说话也口齿不清。他到来的时候,总是会重复一个故事——
那是很久以前,那时候我母亲还只有十五六岁,在人民公社的食堂里当出纳员。大年三十的下午,天快黑了,她离开工作的食堂回家过年,路过一个防空洞,听见里面有人呻吟。她壮着胆子走进去,看见一个衣衫破旧、饿得奄奄一息的老男人躺在地上。那人说他是从外地回家过年的,可是他一无所有,不仅自己挨着饿,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带回家给妻子儿女,他现在不敢回家,只有死路一条了……
我的母亲并不认识这个老男人。但她居然跑回食堂,偷了公社的一升米送给了他。
许多年过去了,我的母亲从小姑娘长大成人,嫁夫生子,每到过年的下午,这个老男人还会找到我们家,找到我的母亲,对她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救过我的命,你将来会有好报的……”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不善言词,尤其我的父亲,我跟他相处的时间极少,说的话没有几句,我却从不曾感到被他忽略和遗忘。因为他虽然身在外地,我却在过年时节打开他带回家的箱包时,也打开了他的心,看见他把我们全家珍藏在心里。他对我的教育,不在作业的辅导和学习的督促中,而是在过年时节的生活课堂里。我在这儿学到的东西,够我受用一辈子。
【餐桌学堂_文章】相关文章:
4.街边的餐桌
5.关于餐桌作文精选
6.餐桌礼仪英语作文
7.餐桌的故事作文
8.餐桌前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