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随笔散文
他们。
他们是一个时代的尾章,恋眷着时光,用粗糙干枯的手,温暖着自我心田。
他们存活在时间的夹缝中,一不小心,就会悄无声息离开。当他们离开之后,才会迎来人生最后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盛宴。这场盛宴注定与他们有关,只是他们看不到而已。
他们,一张张皱巴巴的面孔,祈求着他人的眷恋与关怀,一双双眼睛中,流露着渴望已久的眼神。他们,处于一所看似自由,却被禁锢了的院子里,可怜巴巴地望着,望着门口的一草一木,也会跟着每一位行人的脚步,转动着眼珠,直到脚步消失在拐角处。
我当时是省电视台《一路有爱》栏目组记者,秉承着一路有爱,与爱同行的理念参加一场市敬老院献爱心活动。最初的目的只是为某企业宣传,就算是作秀吧!可是,我却在活动中,看到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期盼。
当日,天朗气清,阳光里微风习习,吹抚着每个人的心情,我们是带着一份欢悦,走到市郊区来到敬老院的。这是一个清幽地段,显得与现代快速飞驰的社会格格不入。路两旁枝叶茂密,阳光透过树叶射在地上,编制成了一幅星星点点的画,很温和,很轻柔,让人感到无比舒坦。
同行去的有十几个人,我们栏目组是三个人,其他的都是某企业员工。刚踏进敬老院大门,就看到几位白发苍苍,手指干瘪,面黄肌瘦的老人们,坐在阳光下聊着天。他们看到我们来到院内,眼睛直刷刷地看着我们。突然间,我觉得有几分怪异,到底是我们来得太突然,吓到了他们,还是我们来错了地方。
结果,他们缓慢地站了起来,面带微笑,然后走向我们。迎接我们的不是院内负责人,只因为我们早到了几分钟,院区的负责人应该是在办公室吧!迎接我们的是几位老人。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位腿脚麻利的大爷和一位没有了门牙的老奶奶,我还注意到一位老大爷走路一瘸一拐,身旁有一位老奶奶搀扶着他,走在最后面。我们同行而来的几位朋友,立马走上去,去搀扶他们。
起初,我还为刚刚那一幕而感到无比尴尬,可是如今,我却为这温馨的一幕而感到欣慰。
这些老人们为什么来到敬老院呢?他们真的愿意来到敬老院吗?这些疑问,在我后来慢慢的接触过程中,才有了真正的答案。
他们大多数是因为孤独。
我们来到敬老院,一是为了帮助他们,二是我们的工作需要,最主要的是为了某企业宣传。我承认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方式,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企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可是,真的有吗?我会第一个摇头给予否定,我觉得这就是作秀。
那些企业员工,只是为了拍照而表现出的那些动作,而并非真情实感地流露。他们的笑,他们的动作时时刻刻带着镜头感,可,真正的情感都被他们每个人收藏了。
当我搀扶着那位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老大爷时,他笑得像个孩子,连忙说谢谢。把企业准备的礼品送到每一位老人手里时,他们十分开心,有的人笑得合不拢嘴,有的人紧紧握着分发礼品的人的手,高兴地连声说谢谢谢谢!
接下来,来的人帮助他们洗衣,打扫卫生……甚至是为他们捶背按摩。我看到这样一幕幕,实在是为所有人感到欣慰。我和那位老大爷、老奶奶坐在一起,坐在阳光下,晒着太阳。
我在他们身旁,紧握老大爷双手。他的双手很瘦且冰凉冰凉。他的手有些颤抖,紧紧地握着我的双手满含泪水说着,感谢我们来了,来看他们。给他们带来礼物。
突然间觉得心里好痛。当我问起他们的生活时,他只是摇头,什么话也没说。后来,慢慢的,慢慢的,他打开了自己的心结,开始慢慢诉说。
他身旁的老奶奶是他爱人,他们来到敬老院已经一年多。
他们为什么来到敬老院?
这个答案也许只有他俩清楚,甚至他们还会故意装作糊涂,说一切都好。
他们共育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女儿是老大,也是吃苦受累最多的。在那个吃不好穿不好的年代。女儿和父母共同撑起了整个家。
当这对老夫妻谈起自己女儿时,眼里总会闪烁着泪水,泪水的背后都是女儿的辛劳。他们说,女儿跟着他们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却是最孝顺的孩子。
后来日子慢慢好了,女儿出嫁了,大儿子和二儿子也慢慢长大,成家了。女儿嫁得人家离家近,每当家里有活时,她总是第一个冲回家里帮忙的。
大儿子和二儿子,由于外出打工,选择留在了外地,在外地娶妻生子,妻子又管得严,从此他们都很少回家,也许大儿子和二儿子不是害怕妻子,而是害怕回到那个偏远落后的山村,面对那个残破不全的家。和日益苍老的他们。
小儿子好吃懒做,生性贪婪。每当家里有活时,他都是跑得远远的。小儿子还不停地向他们要钱,向他的姐姐要钱,他成功的成为了家里的累赘,直到如今也没有娶妻生子。当他们提到小儿子时,连连摇头,唉声叹气,一脸无奈。
后来有一天,女儿在一场车祸丢了性命,好端端两个家庭就这样散了。
他俩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而小儿子变本加厉,除了吃,喝,烟钱,就再无二话,从更不会去体谅他们的难处,只会不断的索取索取。
起初,他们还靠着几亩地收的粮食维持着生计,可是后来,身子变得弯曲,扛不起了锄头,只能靠着政府补助的生活费来维持生活。每天小儿子回到家,都会手心向上,向他们讨要,而不是帮助他们。
后来有一天,小儿子在一次中把他们的房子做了赌,最终,小儿子跑了,他们不得不外出流浪。
他们先是到了大儿子家,被拒之门外。又到了二儿子家,二儿子根本没让他们里到家里,只是塞给了他们一些钱,打发了他们。
孤独无助时,他们来到了派出所。可是他们并没有告诉警察说是儿子们把他们赶出了家,只是说无家可归。最终,警察把他们安排到了如今的敬老院,静静地守着时光。
他们在给我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在想,这到底是谁的错?
他们没有抱怨过,只是说着,敬老院是他们的归宿。感谢收留,要不然,他们不知道,何处才能安身。
看着他们,鬓角早已染白,额头的皱纹里写着曾经的故事,都是那一幕幕,惹得他们皱紧了眉头。
他们只是敬老院特殊的个体,其实每个人背后都有属于他们的故事,只是,很多人未曾走进他们心里,没去真心聆听罢了。
和他们交谈了很久,我在听着他们的心声,听着他们的故事,听着他们不为人知的故事。
后来,我听到宿舍方向有人直呼我的名字,我便和他们暂时告了个别,朝着宿舍方向走去。
当我走在阴暗潮湿的走廊时,不由地打了个寒颤。那种阴暗如同恐怖电影中的场景,让人望而却步。
经过一间门窗时,不经意的一瞥,我看到一位老人,呆呆的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望着窗外。
我的脑海好似被电击了一般,后退了两步,躬着身子,瞪大眼珠,望着屋内的一切。那位老者,好像是被时间定格在那里,一动不动。好似被窗外某些事物吸引着,被时间雕刻成了塑像。
我轻轻地敲敲门窗,他不知被什么吸引住了,根本没有听到敲门声,还是望着窗外。
我再次敲了屋门,他先是身躯绷紧了一下,然后慢慢转头朝房门方向看过来。他皱了一下眉头,眉头上出现一道道深深沟壑,脸上写着大大的伤感。
他看到我在门口,点了个头,示意我可以进去。我便打开房门,悄悄走了进去,走到了他的身旁。
我看他瘦得可怜,但是穿得衣服都是名牌。当我看着他那双粗糙的手,向他提出质疑时,他却告诉我,就是他身上的这件衣服,捆绑住了他的自由。
他告诉我,他有一个儿子,可是儿子如同空气。说存在,的确存在,可是存在如同不在,让人察觉不到。
他的儿子是公司大老板,整天忙,忙得忘了家在什么地方。每天接连不断的应酬,开不完的会,把他,老婆和孩子都遗忘在了家里。可他就是被他的儿子送到了这里,儿子总是说忙,顾不得照顾他,只好把他送到这里。说这里老人多,可以和他做个伴,聊聊天。
住在这里,他却总是守着窗口,盼望着儿子能来看他,能把他接回家。可是他又不能让他儿子把他带回家,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儿媳妇和孙子,儿媳妇很反对他出现在家里。
他说他不知道如果儿子出现在敬老院门口时,他会是怎样的心情?他时常想着他儿子能出现在门口,又害怕儿子真的出现在门口。他的心里总是不安,他不知道儿子来到敬老院之后会怎么面对。
他的眼神中带着期盼,又带着惶恐,我在他的眼神中看到的是他的无奈和悲痛。
我不知道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我相信我看到的。他们被亲人所抛弃,如今依靠着社会的这一点温暖支撑着整个世界。
他们把孩子教育成人,如今他们却变成了孤单的浪儿。他们教会了孩子如何向社会获取更多,结果孩子却忘记了感恩,越来越自私。
这个社会不冷,还不至于变态到人都变成了冷血动物。有的人在不断献爱心,而有的人却在社会中迷失了自我。
如果依靠社会的温暖,去慰藉那些活在时间夹缝里的那些人,而不是去让那些没有良知的人从心底发出温暖老人的信号,这注定又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那些温暖,只有每个人从内心发出,才能够温暖整个世界,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田。温暖多一点,冷漠少一点,世界的美好才会更多一点。
我们,只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社会,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温暖也是由每个人心中的爱发出,每个人只需要一点点,足够照亮整个世界。
【他们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4.他们的经典散文
8.无聊随笔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