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2-12-02 08:54:24 诗词鉴赏 我要投稿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3篇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1

  杜牧 〔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ní)裳(cháng):指《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⑽万国:指全国。

  ⑾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⑿“云中”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拼音解读

  guò huá qīng gōng jué jù sān shǒu

  dù mù 〔táng dài 〕

  zhǎng ān huí wàng xiù chéng duī ,shān dǐng qiān mén cì dì kāi 。

  yī qí hóng chén fēi zǐ xiào ,wú rén zhī shì lì zhī lái 。

  xīn fēng lǜ shù qǐ huáng āi ,shù qí yú yáng tàn shǐ huí 。

  ní shang yī qǔ qiān fēng shàng ,wǔ pò zhōng yuán shǐ xià lái 。

  wàn guó shēng gē zuì tài píng ,yǐ tiān lóu diàn yuè fèn míng 。

  yún zhōng luàn pāi lù shān wǔ ,fēng guò zhòng luán xià xiào shēng 。

  相关翻译

  其一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其二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其三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相关赏析

  这三首咏史绝句,合起来是一组诗。开元、天宝年间,李唐王朝经历了一个“仿佛从天上掉到地下”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转折点便是安史之乱。杜牧的这三首绝句,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抒发了他对这个转折点的慨叹和极其深刻的见解。

  要用十二句诗,抒写这么重大而复杂的题材,这当然是对诗人才力的一个考验。但是,困难还不止于此,安史之乱,从唐王朝方面来讲,第一个应负责任的当然是那位“半明半昏”,也可以说是前明后昏的唐玄宗李隆基。诗人对此当然也是明确的,这组诗也可以说正是为此而发的。不过作为晚唐的一位封建知识分子又不可能超越时代和阶级所允许的界限,去直批本朝的天子,虽然如此,但又要人能悟出问题之所在,这恐怕是创作上的又一个难题。

  华清宫,在骊山上,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寻欢作乐的地方。所以诗题点明华清宫就不仅为全诗选择了一个恰当的背景,而且也会立即引起读者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联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杜牧写骊山,就不是站在骊山上。而是由远而近地写,体现了诗题中的“过”字。先是“长安回望”,从遥远的地方看上去,那骊山美得犹如团团锦绣;再走到近处,便可见到层层叠叠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句中的“开”字很有讲究“开”就意味着有人,有活动,“千门”,大开,何等气派,若是千门紧闭,那就显出一片寂寞冷落的气氛。锦绣骊山万木葱茏,殿阁楼台千门洞开,李(隆基)杨(贵妃)就是在这么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诗的一二句虽然是对环境气氛的描写但对人物活动也起了渲染烘托的作用。下面诗人就撷取其荒淫享乐的一例,以见其余。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其欢心,奸臣为了迎合旨意,从蜀地“十里一置,五里一堠”,飞马送上“风枝露叶如新采”的鲜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写的就是这件事。而这一笑,就不知多少人“奔腾死亡,罹猛兽青虫之害”,诚所谓“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苏轼《荔枝叹》)。可见“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委婉而又蕴意极深的。“无人知”是说这种特殊的罕见的享乐,对广大人民来讲是无法想象的,不可思议的。但是,反过来如果知道了,那将会怎样呢?“笑"吗?还是恨?

  视野广阔,焦点明确,笔墨飞动,委婉深远,是这三首绝句的共同特色。我们就拿这第一首来看,这里有京城长安,有秀丽的骊山,有堂皇的建筑,有尘土飞扬的驿道,有奔驰的骏马,有鲜美的荔枝,不过,诗人要突出的还是那个骄纵一世的杨贵妃。这个形象一出现,便会引导人去思索:是谁使她过着如此荒淫享乐的生话?这样的昏君能治理国家吗?这样的国家能长治久安吗?诗人就是采取这种旁敲侧击的手法使诗的主题深化,同时也为下一首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第一首诗是封建统治者荒淫生活的一个缩影,是对致乱因素的典型概括。那么,这还只是序幕。第二首就写安史之乱,那才是高潮。妙在诗人不去正面地写它,而是先来一段插曲,“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谋反的一切准备都做好了,但是玄宗对安禄山还是深信不疑,只是在别人一再进谏下,才勉强派中使辅璆琳以给安禄山送礼为名,去察看情况。狡猾的安禄山反以厚赂收买了廖琳,于是这个坏蛋回来之后便盛称安禄山无二心,而昏聩透顶的玄宗也就信其“必无异志”,照样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不过,在实际上或者说在别人的眼里,那“霓裳一曲千峰上”已经置于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了,下边是岩浆翻滚,上边是大跳死亡之舞。“一场欢喜忽悲辛”,755年11月安禄山公然反叛了。河北州县望风瓦解。玄宗这才带着贵妃匆匆下山。白居易的两句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就是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这件事,不过有点儿就事论事。“舞破中原始下来”,就较为深刻地揭示问题的本质。是李、杨一伙把中原“舞破”了,是他们的昏庸骄侈弄得山河破碎,人民遭殃。而他们自己也只有到了这种身家不保的时刻“始下来”,这是历史的裁判,也是历史的规律。

  玄宗和贵妃已经结束了“霓裳一曲”,下了骊山,诗似乎也可以不写了。但是,痛定思痛,诗人又回过头去咀嚼这一段历史,写了第三首,再从另一个侧面揭示这一历史事件的根源。安史之乱的祸首当然是安禄山,但是,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在此时此刻出现却不是偶然的。开元、天宝期间是唐王朝的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但是统冶阶级内部的腐朽势力,在这个盛世之中也一刻没有停止它的发展。以李、杨为首的统治集团沉迷在昇平景象之中,利用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纵情享乐、夜以继日、骄侈无度,这就是诗的前两句所写的“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这样骄纵淫逸的结果,必然是愈加昏聩和专制,必然是黑白不分,于是昏君奸臣沆瀣一气。所以玄宗身边也不只是一个安禄山,那个贪赃枉法,助纣为虐的辅璆琳不就是一个类型的代表吗?还有那个口密腹剑的李林甫不又是一个类型的代表吗?……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实。“云中乱拍禄山舞”,看似一场滑稽戏,然其深刻的含意却不可忽视。据云安禄山“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屑月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旧唐书·安禄山传》)。虽然胖得不能走路,但是为了博得李、杨的欢心,这个外若痴直,内实狡黠的无赖居然“翩翩起舜”,那边上趋炎附势的男女也以“乱拍”助兴。然而正是这种令人作呕的丑态,不堪入目的闹剧,才能刺激那种腐朽空虚的病态心理,赢得“风过重峦下笑声”。这“笑声"就意味着安禄山的无赖狡诈,和李、杨的昏庸腐败是十分“合拍”的;这“笑声”就向人们解释了阴谋家、野心家安禄山所以能步步高升、飞黄腾达的原因。当然,这种把饿虎当作娇儿抱在怀里喂养、取乐,其后果是不难想见的,诗也就这么颇有余味地结束了。假如我们一定要将这“余味”道尽,那大概也就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这一类的话吧?如果我们猜得不错,那么生活在晚唐的杜牧写这三首绝句,就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更重要的是有感于现实的了。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803—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別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2

  《过华清宫

  作者:杜牧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1、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4、一骑(jì古代读ji,现在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5、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6、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7、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8、知是:一作“知道”。

  诗意

  从长安回望骊山,

  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

  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

  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赏析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着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3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注释

  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知是:一作“知道”。

  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万国:指全国。

  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

  其一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其二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其三

  这是三绝句中的最后一首,也是一首讽喻诗。

  “万国笙歌醉太平”,此言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在骊山游乐,不理朝政,举国上下也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倚天楼殿月分明”,此言骊山上宫殿楼阁高耸挺拔,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此句语带讥刺地说:想当年安禄山在骊山上觐见唐玄宗和杨贵妃时,在大殿中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竟引发了杨贵妃爽朗的笑声。“风过重峦下笑声”,此言那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峰峦,在山间久久回荡。

  据载:杨贵妃见安禄山作胡旋舞,心花怒放,竟收安禄山做自己的干儿子,唐玄宗也非常高兴,对安禄山分外器重,委任他为三镇节度使。但恰恰是他们的这位干儿子对他们举起了反叛的大旗。大唐帝国也从此滑向衰亡的深渊。

  此诗含蓄委婉,笔调看似轻快,实则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11-18

过华清宫的诗意11-19

华子冈古诗词鉴赏05-09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03-21

古诗词鉴赏04-06

古诗词鉴赏11-20

佳人古诗词鉴赏03-13

遣兴古诗词鉴赏03-10

《南乡子》古诗词鉴赏03-1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3篇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1

  杜牧 〔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ní)裳(cháng):指《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⑽万国:指全国。

  ⑾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⑿“云中”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拼音解读

  guò huá qīng gōng jué jù sān shǒu

  dù mù 〔táng dài 〕

  zhǎng ān huí wàng xiù chéng duī ,shān dǐng qiān mén cì dì kāi 。

  yī qí hóng chén fēi zǐ xiào ,wú rén zhī shì lì zhī lái 。

  xīn fēng lǜ shù qǐ huáng āi ,shù qí yú yáng tàn shǐ huí 。

  ní shang yī qǔ qiān fēng shàng ,wǔ pò zhōng yuán shǐ xià lái 。

  wàn guó shēng gē zuì tài píng ,yǐ tiān lóu diàn yuè fèn míng 。

  yún zhōng luàn pāi lù shān wǔ ,fēng guò zhòng luán xià xiào shēng 。

  相关翻译

  其一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其二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其三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相关赏析

  这三首咏史绝句,合起来是一组诗。开元、天宝年间,李唐王朝经历了一个“仿佛从天上掉到地下”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转折点便是安史之乱。杜牧的这三首绝句,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抒发了他对这个转折点的慨叹和极其深刻的见解。

  要用十二句诗,抒写这么重大而复杂的题材,这当然是对诗人才力的一个考验。但是,困难还不止于此,安史之乱,从唐王朝方面来讲,第一个应负责任的当然是那位“半明半昏”,也可以说是前明后昏的唐玄宗李隆基。诗人对此当然也是明确的,这组诗也可以说正是为此而发的。不过作为晚唐的一位封建知识分子又不可能超越时代和阶级所允许的界限,去直批本朝的天子,虽然如此,但又要人能悟出问题之所在,这恐怕是创作上的又一个难题。

  华清宫,在骊山上,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寻欢作乐的地方。所以诗题点明华清宫就不仅为全诗选择了一个恰当的背景,而且也会立即引起读者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联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杜牧写骊山,就不是站在骊山上。而是由远而近地写,体现了诗题中的“过”字。先是“长安回望”,从遥远的地方看上去,那骊山美得犹如团团锦绣;再走到近处,便可见到层层叠叠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句中的“开”字很有讲究“开”就意味着有人,有活动,“千门”,大开,何等气派,若是千门紧闭,那就显出一片寂寞冷落的气氛。锦绣骊山万木葱茏,殿阁楼台千门洞开,李(隆基)杨(贵妃)就是在这么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诗的一二句虽然是对环境气氛的描写但对人物活动也起了渲染烘托的作用。下面诗人就撷取其荒淫享乐的一例,以见其余。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其欢心,奸臣为了迎合旨意,从蜀地“十里一置,五里一堠”,飞马送上“风枝露叶如新采”的鲜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写的就是这件事。而这一笑,就不知多少人“奔腾死亡,罹猛兽青虫之害”,诚所谓“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苏轼《荔枝叹》)。可见“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委婉而又蕴意极深的。“无人知”是说这种特殊的罕见的享乐,对广大人民来讲是无法想象的,不可思议的。但是,反过来如果知道了,那将会怎样呢?“笑"吗?还是恨?

  视野广阔,焦点明确,笔墨飞动,委婉深远,是这三首绝句的共同特色。我们就拿这第一首来看,这里有京城长安,有秀丽的骊山,有堂皇的建筑,有尘土飞扬的驿道,有奔驰的骏马,有鲜美的荔枝,不过,诗人要突出的还是那个骄纵一世的杨贵妃。这个形象一出现,便会引导人去思索:是谁使她过着如此荒淫享乐的生话?这样的昏君能治理国家吗?这样的国家能长治久安吗?诗人就是采取这种旁敲侧击的手法使诗的主题深化,同时也为下一首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第一首诗是封建统治者荒淫生活的一个缩影,是对致乱因素的典型概括。那么,这还只是序幕。第二首就写安史之乱,那才是高潮。妙在诗人不去正面地写它,而是先来一段插曲,“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谋反的一切准备都做好了,但是玄宗对安禄山还是深信不疑,只是在别人一再进谏下,才勉强派中使辅璆琳以给安禄山送礼为名,去察看情况。狡猾的安禄山反以厚赂收买了廖琳,于是这个坏蛋回来之后便盛称安禄山无二心,而昏聩透顶的玄宗也就信其“必无异志”,照样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不过,在实际上或者说在别人的眼里,那“霓裳一曲千峰上”已经置于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了,下边是岩浆翻滚,上边是大跳死亡之舞。“一场欢喜忽悲辛”,755年11月安禄山公然反叛了。河北州县望风瓦解。玄宗这才带着贵妃匆匆下山。白居易的两句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就是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这件事,不过有点儿就事论事。“舞破中原始下来”,就较为深刻地揭示问题的本质。是李、杨一伙把中原“舞破”了,是他们的昏庸骄侈弄得山河破碎,人民遭殃。而他们自己也只有到了这种身家不保的时刻“始下来”,这是历史的裁判,也是历史的规律。

  玄宗和贵妃已经结束了“霓裳一曲”,下了骊山,诗似乎也可以不写了。但是,痛定思痛,诗人又回过头去咀嚼这一段历史,写了第三首,再从另一个侧面揭示这一历史事件的根源。安史之乱的祸首当然是安禄山,但是,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在此时此刻出现却不是偶然的。开元、天宝期间是唐王朝的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但是统冶阶级内部的腐朽势力,在这个盛世之中也一刻没有停止它的发展。以李、杨为首的统治集团沉迷在昇平景象之中,利用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纵情享乐、夜以继日、骄侈无度,这就是诗的前两句所写的“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这样骄纵淫逸的结果,必然是愈加昏聩和专制,必然是黑白不分,于是昏君奸臣沆瀣一气。所以玄宗身边也不只是一个安禄山,那个贪赃枉法,助纣为虐的辅璆琳不就是一个类型的代表吗?还有那个口密腹剑的李林甫不又是一个类型的代表吗?……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实。“云中乱拍禄山舞”,看似一场滑稽戏,然其深刻的含意却不可忽视。据云安禄山“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屑月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旧唐书·安禄山传》)。虽然胖得不能走路,但是为了博得李、杨的欢心,这个外若痴直,内实狡黠的无赖居然“翩翩起舜”,那边上趋炎附势的男女也以“乱拍”助兴。然而正是这种令人作呕的丑态,不堪入目的闹剧,才能刺激那种腐朽空虚的病态心理,赢得“风过重峦下笑声”。这“笑声"就意味着安禄山的无赖狡诈,和李、杨的昏庸腐败是十分“合拍”的;这“笑声”就向人们解释了阴谋家、野心家安禄山所以能步步高升、飞黄腾达的原因。当然,这种把饿虎当作娇儿抱在怀里喂养、取乐,其后果是不难想见的,诗也就这么颇有余味地结束了。假如我们一定要将这“余味”道尽,那大概也就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这一类的话吧?如果我们猜得不错,那么生活在晚唐的杜牧写这三首绝句,就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更重要的是有感于现实的了。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803—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別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2

  《过华清宫

  作者:杜牧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1、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2、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3、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4、一骑(jì古代读ji,现在一般都读qi(二声)):指一人骑着一马。

  5、红尘:指策马疾驰时飞扬起来的尘土。

  6、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7、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8、知是:一作“知道”。

  诗意

  从长安回望骊山,

  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

  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

  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所载何物,

  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

  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运来,欣然而笑。

  赏析

  华清宫是公元723年(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着的艺术效果。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过华清宫古诗词鉴赏3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注释

  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知是:一作“知道”。

  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霓裳:《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万国:指全国。

  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赏析

  其一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读到这里时,读者是很容易联想到这个尽人皆知的故事。“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其二

  唐玄宗时,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伺机谋反,玄宗却对他十分宠信。皇太子和宰相杨国忠屡屡启奏,方派中使辅璆琳以赐柑为名去探听虚实。璆琳受安禄山厚赂,回来后盛赞他的忠心。玄宗轻信谎言,自此更加高枕无忧,恣情享乐了。“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正是描写探使从渔阳经由新丰飞马转回长安的情景。这探使身后扬起的滚滚黄尘,是迷人眼目的的烟幕,又象征着叛乱即将爆发的战争风云。

  诗人从“安史之乱”的纷繁复杂的史事中,只摄取了“渔阳探使回”的一个场景,是颇具匠心的。它既揭露了安禄山的狡黠,又暴露了玄宗的糊涂,有“一石二鸟”的妙用。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表现了空间的转换,那么后两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则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前后四句所表现的内容本来是互相独立的,但经过诗人巧妙的剪接便使之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暗示了两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从全篇来看,从“渔阳探使回”到“霓裳千峰上”,是以华清宫来联结,衔接得很自然。这样写,不仅以极俭省的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更重要的是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诗人的构思是很精巧的。

  将强烈的讽刺意义以含蓄出之,尤其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两句,不着一字议论,便将玄宗的耽于享乐、执迷不悟刻画得淋漓尽致。说一曲霓裳可达“千峰”之上,而且竟能“舞破中原”,显然这是极度的夸张,是不可能的事,但这样写却并非不合情理。因为轻歌曼舞纵不能直接“破中原”,中原之破却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而且,非这样写不足以形容歌舞之盛,非如此夸张不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的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国破家亡的严重后果。此外,这两句诗中“千峰上”同“下来”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力重千钧的“始”字的运用,都无不显示出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的深厚功力,有力地烘托了主题。正是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表现手法,使之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全诗到此戛然而止,更显得余味无穷。

  其三

  这是三绝句中的最后一首,也是一首讽喻诗。

  “万国笙歌醉太平”,此言唐玄宗整日与杨贵妃在骊山游乐,不理朝政,举国上下也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倚天楼殿月分明”,此言骊山上宫殿楼阁高耸挺拔,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此句语带讥刺地说:想当年安禄山在骊山上觐见唐玄宗和杨贵妃时,在大殿中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竟引发了杨贵妃爽朗的笑声。“风过重峦下笑声”,此言那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峰峦,在山间久久回荡。

  据载:杨贵妃见安禄山作胡旋舞,心花怒放,竟收安禄山做自己的干儿子,唐玄宗也非常高兴,对安禄山分外器重,委任他为三镇节度使。但恰恰是他们的这位干儿子对他们举起了反叛的大旗。大唐帝国也从此滑向衰亡的深渊。

  此诗含蓄委婉,笔调看似轻快,实则对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给予了辛辣无情的嘲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其中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