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在山里的家散文

时间:2019-11-13 17:49:08 我要投稿

遗落在山里的家散文

  (一)土坯老屋

遗落在山里的家散文

  一个坐落在山中的小村庄。

  走进这里的时候,讶于山中的植被为何如此茂盛。满眼的绿瞬间就能让我陶醉。也许是城市的喧嚣衬托了这里的安宁,也许是我的浮躁导致了这里的静寂。村庄、房子、树木、花草、老牛、小羊、还有一些追着乱飞的鸡鸭。似乎都是风景。尤其是这里的房子,确切的说是一栋老态龙钟的老屋。

  老屋。我挪动着脚靠近它,努力的靠近,土黄色的斑驳在日照下,更加斑驳,脉络清晰、纹丝缝隙,刹那间,闪出熠熠辉煌。那辉煌又在一瞬间消失,留下的便是我的激动和幻想。

  据说,老座屋始建于光绪16年。我扳着指头算算,也没有查出老屋的年纪,百度搜,才出来一个准确的数字122年。老屋的土坯墙稀松了。有些地方的土坯松落落,似乎轻轻一碰,便会脱落。老屋的土坯,看起来较大,感觉要大出正常的土坯不少,可能因为土坯大,墙体看起来很宽,很厚。

  我用手指量了一下老屋的墙,至少有两把。从老屋的左右墙向上看,在房檐处有一小片青砖砌的檐,砖砖相错,便成了花形,似风景。

  正面看老屋,三间房子面朝大山而座。门前有一个小小的塘,水清澈,一览无余,可见水底。我想起了那句:“水至清则无鱼”。确实这小池塘里,一尾鱼也没有。

  没有院墙,老屋显得空荡些,旁边有两个柴堆。硬木柴堆。有条理的堆放,整整齐齐,齐齐整整,看一眼,心生欣喜。我知道乡村的柴堆,一垛一垛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老屋的两扇门灰灰暗暗,门卡很高,但是可以随意摘掉。老屋的窗子是最奇特的地方。一般农村房子,在门的左右两边,离地三四尺左右,各有一扇窗子。这座老屋,每一边却有两扇窗子。下边的窗子大些,和一般人家的一样。上边的窗子距离屋檐很近,估计一尺多一点。窗子小,正对着下边窗子的中间。一大一小,两扇窗子,让黑乎乎的老屋亮了许多。

  老屋的瓦呈灰色,也许因为年代久远,越发的陈旧,深绿的青苔加重了它的年龄。老屋的外观古朴、厚重、简单。我在心里闪出一丝念头,老屋就像一件老棉袄,外表不起眼,却暖暖的沁人心脾。

  走进老屋,一股霉味直扑鼻子。情不自禁的拿手捏着鼻子。却又不由自主的放下。久未住人,老屋地面潮湿,甚至残留下雨时节渗进的水痕。脚,用力碾一下,细碎的土面便有一层层,脚底也凉凉的沾了湿气。那层湿气,就像神话,能穿越,而我,此刻就在穿越历史。

  三间框架老屋,中间用土坯隔开。左右山墙中间各留一道门。没有门,一眼便能把三间房子基本看清楚。房梁上的檩条全部成黑色,山墙上的横梁也无二色。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呆在老屋,傻傻的看,扫视一切。在老屋堂屋的后墙中间,也有一个门,可能是贯穿后院的门,但是用土坯堵住了。如今的三间房子,只能从前门出去,这是真正的农村民房。

  新型农村社区改造,老屋的`主人申老先生特地从从城里赶回来。有人问他:“新农村建设,您觉得好吗?”申老先生看起来很激动,说话竟然有些颤,以至于右边脸上的一个小疙瘩都抖了起来。他的眼睛些许湿润。

  申老说,他79岁了。自1959年入党到今天,已经整整53年。他说他没想到还能活着看到新农村建设,更没有想到,他的老屋竟然是村里第一座改造的老屋,党的政策好。他还问新农村规划的工作人员,什么时候老屋能改造好,到时候无论如何也得再回来看看。

  老人走进屋里,娴熟的在屋里翻,最后在一个框里找出一个红本本,那是他的党证,上边清晰的记录着第一次交党费的日期。整理老屋的工人还找出一个绿皮的小本子,上边写着自行车驾驶证。干活的人都笑了起来。自行车原来也曾经有过驾驶证。看着那个本儿,我猜测那是一种什么牌子的自行车呢?是“凤凰、永久、还是白鸽”,我想不管哪一种牌子,这些都是身份的象征。我甚至还想到,老人骑着自行车的神情,在山前、屋后、林荫道上,他沐浴着新社会的新风尚,那种兴奋和激动的情怀。

  老屋的家什一件一件被抬到屋外。不算屋外的那扇大磨盘,老屋里竟然还有四扇小磨盘。磨豆腐的那种。一对瓦罐,一个左边有柄,一个右边有柄,我戏称为“鸳鸯瓦罐”。一个大木桶。一口大缸,带着箍,看着特结实。不少人围着缸嘀咕,这么大的缸是装水还是装粮食。我想,不管装什么,一口缸,经过百年,总也是见证了岁月的风云。旧社会也许是装粮食,新社会也许是装水,到现在,它却是一道风景。透过缸的那道箍,我看到一篇历史的故事,也或者可以说,是乡村沉淀下来的文化。

  一口木箱子,腐朽了一般。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口木箱子的锁鼻却是用“康熙通宝”的铜钱制成。一口木箱子,正面两个锁鼻,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箱子后边还有两个,一口箱子,六个铜钱。老人说,这箱子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一件件百年以上的物件从一座百年老屋里搬出来。阳光直直的照射,旁边的树木,绿得精神。申老先生背抄着手,在老屋前边的空地上转悠。小水塘被简单的架了一座桥,木头桥,那些木头也是从老屋里搬出来的,黑黑的。我没有打扰老人,在一边默默的看他,他身上的蓝色中山装虽然很旧,但是很干净。黑色的裤子,黑色的布鞋。老人脸上布满皱纹,眯着眼睛,神态矍铄,眉毛长长,尽管全是白色,然,喜悦着。

  老人站在木桥的边上,面朝老屋,后边是一塘清水,清水的倒影里,是高山。山上郁郁葱葱的植被,把一池原本清澈的水染绿了。

  我紧赶一步,躲在阳光的夹缝里,拿出相机,对着老人侧面,留一张岁月的画面。那些古老的盆盆罐罐,陈旧的木木桶桶全在我的脚旁。老屋直直的看着我以及别样风情的乡村世界,这些,我都懂!

  (二)天井院

  天井院,端端正正,摆放在村子中间。

  天井院房子较多,不算堂屋的三间正房,左右两边还各有三间。正房对面是一座空架房,可以称之为廊房,对,就是电视剧的廊房。雕梁画檐,是天井院最美的一处。

  天井院的墙体是土坯的,不过外边被主人刷了一层白灰,所以,整座院子是白色的墙壁。灰色的瓦。可能就是外边的白灰太亮,单从外边看,根本看不出天井院的年纪。让人耐心追寻它的是房顶的瓦,以及瓦所摆出的造型。正房和左右侧房的屋顶和乡村老屋的屋顶基本没有区别。所有的独特之处,均在廊房之上。

  廊房内的檩条粗细均匀。从里屋的耙簸上,能看到最外边的瓦面匀称。因为那些耙簸没有凸凹之处,平整的很。廊房上的瓦和几座房子的瓦一样,呈灰色。在廊房顶上的左右两边,有瓦块拼出的花型,像荷花,也像桃花,在花的上层,又放两个交错的瓦,似乎是遮风挡雨的意思。于是,整个花型看起来,规矩、奇特、却又含情弄水,那种造型,看一眼,活灵活现的留在心里,挥之不去。

  据天井院的老主人说,天井院已经有二百多年了,建这座天井院的是旧社会的一位伪保长。当时伪保长花了大力气,从湖北老河口请来的工匠。花费数日才建起这座天井院。解放后,土地改革,政府没收了伪保长的天井院。天井院几经变革,先后做过政府的“办公室、村部、财政所、供销社。”最后被如今的主人,村支部书记买来。再次成为一方父母官的宅邸。

  佛说: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我感慨这座天井院在新旧社会的际遇。如果按照中国的官职分类。旧社会的伪保长和新社会的村支部书记,官职应该差不多。最初建这座房子的是伪保长,最后住这房子的村支部书记。起点和终点,因缘际合。折射出的却是两个社会的巨大区别。

  从最外边的大门口看院子,活脱脱的三重门。大门、廊房门、堂屋的门。直线的三道门,从外边能看到里边,从里边能看到外边。

  我很喜欢这座建筑,虽然简单,却甚是美观。

  在主人的邀请下。碎步走进院子。站在天井院中间,抬头,一块四方的天,蓝莹莹的,飘过一朵云彩,我拢起双手,尽力的想拦进一片梦想,有关于天井院的传说和故事。那朵云,却悠悠的飘走。我哑然失笑,开始打量这座院子。

  左右两边的侧房,稍微的低些,矮了一截。当然,中国自国以来就正房为大,侧房必然是低些的。我甚至天花乱坠的想,也许左右两边的侧房,分别住着旧社会伪保长的小妾。不然,为何两座侧房一般大小,而且结构也是同出一辙。包括门的位置。于是,我很幽默的勾勒出一个画面,大宅门里的太太和小妾,那种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的龌龊场面。

  天井院的年轻主人喜爱花草,不仅院子外边繁花热闹。院子里也是盆盆罐罐的装满芳菲。一盆一盆的花花草草摆在院子的边边沿沿上。盆里或罐里,随意的摆上奇石,无形的点缀了花和草的分量。这些盆景中,名贵的品种不多,大多是山里本就生长的野花野草,但是,经过主人的细心培育,茂盛的、精神的、快活的在天井院安家落户。

  在廊房的左右内侧,各有一堆苇竹,绿绿的,满院子都能感受到绿意。苇竹很高,有点想出廊的气势。天井院的小主人很热情,笑容可掬。盛情之下,迈步进入正面的三间堂屋。堂屋前有三层台阶,一脚踏上去,猛然的心跳。情不自禁的低下头,三块整体大青石台阶,霸道的搁在地上。脑袋忽然沉重,这么大块的青石,足以体现伪保长的权利了。堂屋的陈设很温馨,靠两边的山墙,摆着黑色的沙发。屋顶被白色的装饰板遮挡了。看不到屋顶的檩条和瓦,我所向往的旧事被新生事物代替。多多少少有些失落。

  不过,新社会的发展总是踩在旧社会的脊梁上。惟有如此,才能具有时代色彩。不是吗?就如天井院白色的装饰板和外墙白色的石灰。这些近时代的产物,不经意的就淹没了过去,连同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堂屋的整体品位全部围绕在黑色的沙发上。凝重、厚实、简单、古朴、怀旧。我伸出手,悄悄的摸摸沙发,心里生出一份渴望。渴望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捞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夕阳红彤彤一片,天井院倍加温馨。我依在堂屋的门框上,看老屋的小主人忙忙碌碌,廊房里的身影来来回回,他正在布局的是不久以后的农家乐,是农村的新农村,是吸引四方游客的老屋文化。

  我的心情极好,随着老屋的每一个动作摇摇摆摆,屋外的月季开得正艳,洁白子的栀子花也不甘寂寞,丝丝缕缕的芳香不断的随风钻进我的鼻孔。葡萄架上的小葡萄一串一串,肆意招摇,这纷纷缭绕的馨香,张扬了季节。让善良的山里人,静静悄悄的沉醉,沉醉于鸟语花香中,沉醉于山村潺潺的溪流中,最后在老屋的怀抱里,安然入梦。

【遗落在山里的家散文】相关文章:

1.山里蚊散文

2.雨后的山里的优美散文

3.山里的野柿子优美散文

4.夏夜遗梦优美散文

5.山里人家的散文精选

6.山里江南话沧桑的经典散文

7.失落在文章中灵魂散文

8.山里黄花山外香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