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街巷里老味道优美散文
每当走过老街的时候,我的舌尖上总会泛起老街里曾经难忘的美味。刹那间,小吃一条街喧哗热闹的场面又鲜活在眼前。马至成清真牛肉包子,赵老七的米粉粑,小木桶里的五香蚕豆,蒸笼里热气腾腾的发糕,炸油条摊子上香味扑鼻的油条、卷子和麻花…。这些美食在泛黄的记忆里又飘起扑鼻的浓香,流逝的时光真的无法冷却这些记忆的温度,在我心中历久弥香。
从母亲口中知道家乡有句老话:“齐山十八家,家家做小粑” ,可见家乡的小粑很早就出了名。如今,街市上的早点,小粑可谓名列前茅,是每天早餐中不可或缺的美味,也是许多离乡远行的人心中的思念。小粑似乎已经成了家乡的特殊符号,无论走到那里,却很难割舍这缕乡愁。
现在的小粑,用咸菜、粉丝、萝卜丝等装馅。是老面发粉,用平底锅,烧柴火水煮油煎。可那时老街里的小粑和现在的做法却大相径庭。在郭西街老茶馆对面,有家赵记小粑店,那里的米粉粑在老街家可谓喻户晓,精挑细选上好的籼米用石磨磨出米粉,用细筛箩筛三次,筛去上面粗的,下面最细精粉用热水拌和,揉出的粉团绵软,颜色如白玉一般。用小青菜虾米豆干装心,做出的米粉粑上蒸笼蒸熟。一次可蒸五、六笼,一层层码好,大锅里盛满水,灶里烧着旺旺的柴火,火苗窜得老高,店堂里热气腾腾。蒸好后打开笼盖,顿时香气四溢。白白的米粉粑晶莹剔透,透到里面的绿色的菜心隐约可见,恰似一块块带绿的白玉。不用品尝味道,那色就已经夺人眼球了。
这样精致的美食缘于每道工序的精挑细作,每一个小粑都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它浸润着老店师傅的精湛技艺和对食物浓厚的情感,一陈不变的传统手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把这种特有的老街味道表现得淋漓尽致。老街里的人们每天早上都会来买粑,特别是茶馆里有许多茶客更喜欢吃这样的小粑,每次上茶馆喝茶,总要用荷叶托来三、五个小粑就着开茶慢慢品尝,绵软可口,好不惬意。粑吃完了,桌上留有余温的荷叶还散发着淡淡的粑香,不舍得扔掉。此时想起这种米粉蒸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对食物的回味,而是被保存在岁月中的美食文化和生活记忆,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说到米粉蒸粑,不由得又让我想起孝肃街刘家的芝麻糖心糯米粑,用糯米磨成水淀粉,吊在白布袋里淋去水分,黑芝麻炒熟碾碎拌上绵白糖装馅,在柴火灶平底锅里用油煎,特点是皮薄馅多、金黄绵软。吃他家的粑有个讲究,先咬一小口,吮吸里面的糖心,才不至于被流出来粑心烫手。听人说过一个笑话,“有位初次上街的乡下人,走过刘家粑店,看见黄灿灿、油亮亮的糯米粑实在诱人,就买了个尝尝。下嘴太快,糖心馅子流了出来,淌到手掌上顺流而下,他慌忙抬起手用舌头去舔,粑里面的糖心又滴到后背上。” 听了让人捧腹大笑。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刘家糯米粑在那时候的确确很有名。小小的家庭作坊,一丝不苟地继承着传统技艺,做到精工细作,用料考究,一直保持着老街不变的味道。在人们的脑海中,也只有故乡的味道才这样熟悉而顽固。
老街里还有一种类似如粑的小吃,叫芝麻烧饼。烧饼是北方一款经典的面食。也是深受老街里人们喜爱的大众美食。和粑不同的是烧饼用炭火烤,以优质小麦头道面为原料,老面发酵,有糖心烧饼和葱油烧饼。我对葱油烧饼情有独钟。沾满芝麻的烧饼,才出炉散发着热热的香酥味道,咬上一口葱香扑鼻,外脆里软,芝麻香混合着葱香,让人感觉欲罢不能。在我心中,童年吃的葱油烧饼和母亲做的蒿子粑一样难以忘却,因为都有一种浓郁的乡土的味道,这味道无时无刻不在撩拨着我的味蕾。
记得老街烤烧饼的大炉子外面是木制的,比家里烘火的火桶要大要高,里面糊上耐火泥。烤烧饼用的木炭是大山里烧的杂木炭,木炭在燃烧时飘出来的热气还散发出树木的`香味,有一种森林里的味道。烤饼师傅把案板上做好的烧饼洒上芝麻,要贴到炭火正在燃烧的炉子里,面对炽热的高温,必须先把炉子下面的通气孔堵上,快速而准确地将一个个烧饼贴到炉膛里,然后拿掉堵在通气孔上的塞子,随空气流入,炉膛里窜出通红的火焰。不一会就闻到炉子里烧饼的香味飘散出来。圆圆的烧饼被炭火烤炙得顶部鼓起,颜色金黄就象煮熟的蟹壳,人们又称这种烧饼为“蟹壳黄” 。那些年,这种大众食品,曾经风靡大街小巷。拉车的、卖菜的,以及街头补锅补伞的手艺人,清晨或者中午买两、三个就能当一餐。方便快捷,如同现在的快餐。
我对古旧的东西比较喜欢,比如陈年往事,比如生活中的旧物,比如各具人文的老街,以及藏在老街深深浅浅的小巷子里的美食。时常怀念在斑驳的墙边,在古旧的屋檐下,从小吃摊点飘散出来美食的味道。那味道似乎还一直萦绕在老街,萦绕在心头。
【旧街巷里老味道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1.老水井优美散文
2.味道春天优美散文
4.年的味道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