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儿时的那些事散文随笔

时间:2018-07-09 14:07:35 我要投稿

记忆中儿时的那些事散文随笔

  也许是老了,突然想写写儿时记忆中乡下的那点事,那就让我逐一回忆,慢慢道来吧……

记忆中儿时的那些事散文随笔

  我的家乡在河北一个一马平川的地方,儿时的映像全部印记在那里,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次赶庙会。

  在那个物质生活几度困乏,交通也不便捷的七十年代,在一个乡村,赶集赶庙会就成了人们非常向往的日子。人们在那里可以购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可以把自己的物质变卖成钱,那里也是我们开阔眼界长见识的一个场所,也只有在那里,可以见到那么多人。尤其是赶庙会,项目会更丰富。所以大人小孩提前好多天就不停的念叨,盼上了。

  听大人们说我们公社(现在叫镇)这个庙会是当地最大的一个,我也只知道方圆几十里或上百里的都会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记忆中,舅舅离这里三十里路都要来,还有耍戏法的外地人也会来这搭棚热闹,儿时我不知道他们是哪的,但我听口音,断定他们一定是距我们很远地方的人。

  记得我们公社的庙会一年有两次,一次是在农历的'3月26日,一次是在农历的10月26日。三月的那个庙会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我家要买接济粮,六月麦收时候赶集买麦子,十月的庙会赶会买玉米,这两个丰收的季节要储备粮。现在想来,妈妈是一个很会过日子的人。所以每个庙会妈妈一定是要我陪她去的,我是一个劳力,拉上小平车帮妈妈运粮食。

  我们家粮食一年总不够吃。爸爸,哥哥,姐姐在外地工作,奶奶年纪大了,妈妈一人参加生产队劳动,工分太少,自然分粮食也少,根本不够我和两个弟弟还有奶奶我们五口吃。但我们家不缺钱,因为爸爸哥哥姐姐他们都是国家正式职工,他们断不了给家邮钱,那个时候,一家有几个吃商品粮的那是太让人羡慕了,每次汇款单一来,大队的高音喇叭就喊:“某某拿你的印章来!”全村人都知道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我很是骄傲。

  可是也有我犯愁的时候,就是每次他们轮流的来信,我得一一回复,写完还得给妈妈念,妈妈不识几个字,十岁的我就不得不肩负起这个重任了,现在想来,我的写作爱好说不定是那个时候无意培养起来的呢?因此每到庙会前,总有一个汇钱来,是时候买粮成了我们家的规律。可事实上,每年粮食都储备不够,所以就有了每个庙会都要买粮的记忆。

  七五年十月的庙会,是个阴天,不知什么原因那次妈妈没去。只记得妈妈给我五角钱,让我带两个弟弟去逛庙会。我高兴坏了,五角钱,你知道那时候小孩子有五角钱意味着什么吗?一个烧饼五分,一个冰棍二分,算一算五角钱买多少烧饼买多少冰棍?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啊在小孩眼里。何况这是第一次支配?我怀揣着五角钱,和两个弟弟高兴的一路蹦蹦跳跳像小鸟似的向庙会飞去……

  一进庙会就是个十字路口,东西南北来的都要从这儿会合,然后去你想逛的地方。我们村的路是十字路口的北路,我左手拉着大弟弟,右手拉着小弟弟,瞬间就进入了人流,穿过十字路口,向南路走去,谁知还没高兴一会,也还没来得及欣赏周围的情景,一阵拥挤把我拉小弟的手就给冲开了,瞬间就看不见小弟了,这下可急坏了我,我拉着大弟靠向路边,哭喊:“小弟……小弟!”可是没有回应。

  看不见小弟的影,我疯了是的横冲直闯,向南跑一截找不见,返向东跑找还不见,再折回西还是找不见。已是初冬了,我跑的满头是汗,一路挤着四处来回的找,还拉着大弟呢?也不记得那时大弟弟是怎样的表情,也不记得他累不?反正是拉着他,跌跌撞撞一边哭一边喊的找啊找,就是不见小弟的影子,你想那个时候的我才十岁,大弟弟七岁小弟六岁,我只知道无头苍蝇似的乱闯,把姐姐给我买的一个全毛围巾挤丢了都不知道。

  也不知道过了几个时辰,舅舅来了,找到我们说,本村有个人看到小弟弟哭着说和我走散了,就顺路把他领回家去了,妈妈让舅舅专门又找我们来了。我终于松了口气,这时才发现围巾不知什么时候给丢了。明知道找不见,舅舅还是安慰性的帮我在附近找了找,你想那个时候在乡下,那是多么稀罕的物件啊?哪里还能找得回来。

  这个盼望已久的庙会没记得吃了啥,也没记得玩了啥,只记得找人找围巾,而后,懊丧的坐在舅舅的自行车上回去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独立赶庙会的经历,高兴而去懊恼而归。但记忆中那份姐弟情至今仍让人感念,恐怕现在的独生子女是无法体会得到的。

【记忆中儿时的那些事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1.记忆中的那些柿子?

2.关于那些年那些事的散文随笔

3.文章:儿时的记忆

4.关于那些事散文随笔

5.关于《记忆中的花朵》散文随笔

6.记忆中的那串葡萄散文随笔

7.那些年的记忆

8.那些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