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时间:2025-03-31 17:55:06 赛赛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600字(通用1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600字(通用10篇)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1

  2008年5月12日,这个让我们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了近三年的时间,可是它给我们留下的伤痛,更应该说透过这些伤痛我们所看到的中国人的坚强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一个国人的心坎儿上。

  当我们可爱的家园支离破碎的刹那,看看我们的灾区人民是怎么做的吧!伟大的 谭千秋 老师,用他结实的双臂护住了课桌下4个幸运的学生,而他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灾区人民,在第一时间忍痛展开自救;我们的学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勇敢,废墟下面唱着国歌相互打气;我们的官兵战士,危难时刻留下遗书英勇救人;我们的民众,以不同形式对我们的灾区进行捐助……

  当灾难来临,我们用我们的行动证实了我们中国人民的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我们用我们的理智和勇气书写了一首首凯歌。“团结就是力量”在这个时候显得多么的活灵活现;“亲情、友情、爱情”在这个时候泯灭了多少以往的纷争,变得更加让人珍惜;人世间多少的恩怨都将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灾难带给我们的也许不仅仅是灾难,还有更多的是心灵的.洗礼,思想认识的升华。

  我爱我的祖国,更爱我们的同胞,我爱他们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在这一次灾难中所学到的思想精髓,将我们中国人的这种“自豪”发扬光大!我将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会努力学习,成就我们美丽的大好河山中的一草一木!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2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好书,其中有一本让我感受最深,这本书是《挺起不屈的脊梁》,我是在电脑上看的这本书。这本书讲了在5月12日抗震救灾中一些小朋友的感人故事。看了这本书,令我想到了很多很多。当我一页一页读的时候,我的心被揪了起来,那山摇地动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这本书里有林浩,王亮,雷楚年、甯加驰等小英雄。每当看一个故事的时候,就像看到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读到何亚军的故事时,我好像看到了他来来回回为同学们辛苦送水的情景;读到雷楚年的故事时我又好像看到了他不顾自己安危救同学的情景。

  令我最感动的`是雷楚年救高莹的故事。5月12日下午,雷楚年正在和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读书,突然整个教室摇晃起来,大家知道要地震,都往门外跑,雷楚年朝四周看看,发现一个女孩惊惶失措,站着不动,雷楚年朝四周看看,想拉走她,可是女孩不肯,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回过神来,和雷楚年一起跑出了教室,刚出去楼梯就塌了。

  短短几秒,地震将美丽的四川汶川毁掉了!妈妈告诉我这个地方就是我们去年去九寨沟玩经过的地方啊。那曾经是多么美丽的地方啊,如今都被地震毁坏了。

  看了这些故事,我有了很深的感受,我感受到了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我们小朋友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我们不但自救,还能伸出手去救别人,这种品格太值得我学习了。如今我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才行啊!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3

  “地震”,一个多么可怕的字眼,一个多么无情的恶魔,他夺走了多少人灿烂的生命。但是有这么一些孩子,在地震面前毫不畏惧,“救同学”、“救老师”是他们在地震来临时做出的第一个反应。而震后表现出的坚强勇敢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林浩,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九岁,在人们的印象中,这还是一个不懂事、不成熟的年龄。可那九岁的林浩,却救了两个生命。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房屋倒塌,一个个花朵般的生命,都被压在了这一片废墟之下。林浩十分幸运,他还能动,他奋力爬出了废墟。当他正准备去求援时,回头一看,一位女同学昏倒在走廊上,而教学楼也即将坍塌,他毫不犹豫地回到废墟中,回到那死神围绕的地方,将那名女同学背了出来。他一看,还有一名男同学也昏倒在那儿,他又回到废墟中……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个个都像“小太阳”,更何况一个九岁的孩子;有人说,一个九岁的孩子,连自己都还照顾不好,更何况去照顾别人;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一点点小伤就喊疼,更何况去救人?而林浩的行动告诉我们,九岁的孩子也能担负重任,九岁的孩子也能救人,九岁孩子的肩膀不弱小。

  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废墟下的生命,这是我从抗震小英雄们的事迹中读懂的。同时,我还读懂了学会感激。

  一个名叫郎铮的小男孩,他被压在了废墟下,当他被救援人员救起,被放在担架上的那一刻,他艰难地举起右手,向救援人员敬了一个礼。“咔嚓”一声,摄影师用摄相机拍下了这最珍贵的'画面。

  这个被人们称为“敬礼娃娃”的孩子只有三岁。三岁,一个更令人难以想象的年龄,那时的我们还没记事,那时的我们想法很天真,那时的我们还什么都不懂。而郎铮,尽管他还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不知道什么叫做地震,但他知道是这些叔叔阿姨救了他,他要谢谢叔叔阿姨们。是啊,连才只有三岁的郎铮都知道感谢,更何况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呢?

  地震无情人有情。在这场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救人、感激、鼓励……这些都将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4

  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感人的故事被写成了一本书,那现在让我来给大家说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我印象最深的小英雄是林浩。他是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班上的班长。在灾难来到时,林浩在教学楼走廊上,当教学楼倒塌时,林浩被两名同学砸倒了。幸运的是林浩没受伤,他发现周围一片废虚,许多同学都压在石板下。他听到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林浩像大人一样镇定的说:“别哭,我们来唱歌吧。”在歌声中,女同学渐渐停止哭泣。林浩又想“我还能动,我要爬出去求援。”他爬出废墟,看到一个女同学在走廊上昏倒了,他没有犹豫,又返回有坍塌危险的教学楼,把女同学背了出来,然后再背出一个。背出来后,他把他们交给校长。这是他已经筋疲力尽了。很快他被送进医院。有人问他:“你当时怎么会想到要就人呢?”他用洪亮的声音回答:“我是班长。”

  啊,他那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但他只有9岁,面临生死的.关键时刻,他返回废墟,背出两个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除了林浩,还有许多抗震救灾英雄如:何翠青、雷楚年等,他们的感人行为都写在了这本书上,希望大家能看着本书,学习他们的精神。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5

  读过《挺起不屈的脊梁》一书之后,我的心中一直无法平静,思绪在脑海中翻飞,书中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迹一直在脑海中回荡。林浩,那一句‘因为我是班长’使亿万心灵为之震撼;王亮,那奔波急切的身影,使多少人的心灵火焰重新燃起;何亚军,忍痛后仰120多次,为同伴送去生命之水;郎铮,艰难的举起右手,在担架上行礼;高莹,地震中绽出最美的微笑,是无数心灵顿感欣慰。

  现今,灾区的孩子们早已擦干眼泪,带着伤痕毅然走进帐篷学校,“安心学习,立德成才,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是他们的肺腑之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崭新的诠释。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为充分反映灾区少年儿童在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激励全国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决定评选表彰一批“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当无情的灾难袭来,灾区那些稚嫩的生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谁曾想,在灾难面前,他们竟然挺起了幼小的脊梁,让我们看到了不幸之中的大幸。他们的英雄气概、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都有深刻教育意义。他们无私无畏,智慧勇敢,舍己救人;那种对死亡的藐视,对险境的淡定,对他人的无私,对逆境的坚强,对生活的热情,对关爱的感恩,让人刮目相看,令人肃然起敬,感动了全国亿万人民。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坚强和英勇。在这场灾害中,灾区的少年儿童经受了巨大的伤痛和磨难,同时他们也表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力量。女学生高莹双腿都断了,双手也被砸伤,不仅一直没哭,还一边微笑,对大家说“要勇敢”。灾害来临之际,中学生雷楚年在2分钟内,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12岁的女生廖桐,本可以自己迅速逃生,但看到班里惊慌的女生,就果断地叫大家跟她跑,安全带出十余名女生。

  我们感动于灾区少年的智慧和乐观。很多幸存的孩子,在自救和互救上表现了惊人的智慧,在等待救援和获救后表现出罕见的乐观。他们知道保持清醒,用歌声驱赶恐怖、伤痛和困倦;他们懂得保持体力,用团结、友爱和鼓励支撑生命。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6

  读完《挺起不屈的脊梁》这本书,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书中记录了汶川大地震中,那些灾区孩子们在灾难面前所展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以及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质。每一个故事,每一段描述,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林浩,那个只有九岁的小男孩,在地震发生时,不顾个人安危,两次返回废墟,救出了两名同学。他的那句“因为我是班长”,简单却坚定,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孩子内心的责任感与担当。还有王亮,他奔波急切的身影,在废墟中寻找着生命的迹象,他的坚持与勇气,让人肃然起敬。

  书中还讲述了何亚军忍痛后仰120多次,为同伴送去生命之水;郎铮在担架上行礼,表达着对救援人员的感激之情;高莹在废墟中绽出最美的微笑,鼓励着每一个人……这些故事,让我看到了灾区孩子们在灾难面前的坚强与乐观,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深刻含义。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可贵与坚韧。这些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私,什么是责任。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挺起不屈的脊梁,勇敢面对,积极前行。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7

  《挺起不屈的脊梁》这本书,让我仿佛亲历了汶川大地震的惨烈与温情。书中那些抗震救灾小英雄们的感人事迹,让我深受震撼,也让我对生命、对责任、对勇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陈浩,那个在地震发生时已经到达安全地带,却又毅然返回砖墙下,将同学推到安全地带而自己却被砸倒的少年,他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他的那句“要是再遇到类似的事,我还会这样去做”,简单却坚定,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内心的善良与无私。

  还有雷楚年,他在地震发生时,不顾个人安危,连续救出七名同学。他的勇敢与担当,让我深感敬佩。这些孩子们在灾难面前所展现出的沉着与冷静,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向这些抗震救灾小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学习他们危难之时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8

  《挺起不屈的脊梁》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灾区孩子们在灾难面前的坚强与乐观。书中那些感人的事迹,让我一次次泪目,也让我一次次为这些孩子们的勇敢与无私所感动。

  高莹,那个在地震中双腿被砸断,却依然面带微笑鼓励救援人员的小女孩,她的坚强与乐观让我深受启发。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用笑容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还有郎铮,那个在担架上行礼,表达着对救援人员感激之情的小男孩。他的行为让我看到了感恩的力量与美好。在灾难面前,这些孩子们没有抱怨,没有放弃,而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温暖与关爱。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给予与帮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回报祖国。同时,我们也要向这些抗震救灾小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坚强乐观的品质,挺起不屈的脊梁,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9

  《挺起不屈的脊梁》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灾区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与坚韧。书中不仅记录了那些抗震救灾小英雄们的感人事迹,还展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壮丽画卷。

  在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从惊恐中清醒过来,忍着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巨大悲痛,开始了自救和互救。无数党员、干部舍小家顾大家,冲向废墟,救出一个个受伤的群众。他们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与无私。

  同时,全国各地的人们也纷纷伸出援手,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无偿献血、做志愿者……这些行动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团结的.力量与重要性。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团结与友爱,用实际行动去传递正能量、去关爱他人。同时,我们也要向那些抗震救灾小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坚强勇敢的品质,学习他们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挺起不屈的脊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 10

  在《挺起不屈的脊梁》的字里行间,我触摸到了历史褶皱中那些灼热的温度。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史书,而是一把打开民族精神密码的钥匙,它用血与火的叙事,将中华民族千年不灭的韧性密码镌刻在时光的岩层里。

  书中记载的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我今日死,自当为国"的绝笔,让我看见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脊梁如何化作战场上的钢铁长城。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儒将,在汉水之畔用生命完成了从书生到战士的终极蜕变,他破碎的军装上,既沾染着《史记》的墨香,也浸透着卫国者的热血。这种文武相济的精神图谱,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基因密码。

  在赵一曼写给儿子的遗书中,我读到了母爱与家国情怀的奇妙共振。"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这句浸透血泪的告白,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编织成命运共同体。当这位女中豪杰在黑龙江的寒夜里绣红旗时,针尖划破指尖的血珠,恰似文明长河中永不熄灭的火种。

  书中关于敦煌守护者的故事更让我震撼。常书鸿放弃巴黎的优渥生活,在黄沙漫天的莫高窟用三十年时光对抗时间的侵蚀。那些在洞窟中临摹壁画的夜晚,油灯摇曳的光影里,分明映照着文明传承者用生命守护文明的执着。这种超越个体生命长度的`坚守,构成了文明延续最坚实的地基。

  合上书卷,窗外的梧桐树在秋风中沙沙作响。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挺直脊梁的身影,早已将不屈的精神密码写入民族基因。当我们面对当代的挑战时,这些精神图腾依然在提醒:真正的强大,不在于一时的强弱,而在于骨子里永不折断的韧性。这种韧性,正是五千年文明穿越风雨依然挺立的终极密码。

【《挺起不屈的脊梁》读后感】相关文章:

不屈不卑的句子说说12-04

庄子读后感11-12

数学读后感10-22

《氓》读后感09-11

《伤逝》的读后感10-06

《家》的读后感11-23

清贫读后感11-07

《哈姆雷特》读后感11-26

《边境》读后感11-12

[精选]《童年》读后感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