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的哲学随笔

时间:2017-04-28 14:48:11 随笔(旧) 我要投稿

关于概率的哲学随笔

  不借助较深的数学知识就能了解概率的原理,本质上将数学对象以非数学的面貌呈现,用大众化的语言详细论述当时概率论的原理和一般结论。下面阳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关于概率的哲学随笔,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关于概率的哲学随笔

  关于概率的哲学随笔篇一

  如果信奉价值投资者不知道巴菲特,就犹如信仰共产主义者不知道马克思一样,那是一大笑话。

  然而信仰马克思的人未必能真正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同样以巴菲特为楷模的价值投资者也未必真正理解“概率”的深刻涵义。

  概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只不过往往被人的常识忽视了。

  例如,第一次坐飞机的人往往有一种恐惧,担心飞机会掉下来(我也不例外),其实我们可以了解到飞机失事的概率约为25万分之一,而在陆地上行驶的汽车的事故率约为千分之一,而死于车祸的概率约为5000分之一,坐汽车与乘飞机的风险孰大孰小?一目了然。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都希望能够不劳而获,所以赌博对人们来说,是一种无法抵制的诱惑。

  许多人往往希望通过抽彩票中大奖,而彩票也是一种变相的赌博游戏,参与彩票游戏的人们常常忽视了一个核心的问题---中大奖的“概率”是多少?

  经过科学计算的体育彩票特等奖中奖概率是:

  30选7中奖概率为203万分之一

  35选7中奖概率为672万分之一

  36选7中奖概率为834万分之一

  37选7中奖概率为1029万分之一

  “6+1”数字型玩法的中奖概率为500万分之一

  而同样经科学家测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保守推测是200万分之一。

  可想而知,任何一种体育彩票玩法中特等奖的概率都要小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

  而人们的常识却普遍认为:小行星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特等奖离我们是那样的接近。

  我们可以计算一个最简单的概率:抛一次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二分之一,连续抛十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024分之一,连续抛二十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约为105万分之一,连续抛三十次都出现正面的概率约为10亿分之一。

  赌博为什么那么可怕?因为参与赌博连续成功的概率实在太低,而且是参与次数越多,赢的概率越小,从长期无限次参与赌博的概率极限来讲,其胜率趋于零,这也就是久赌必输的科学依据。

  在生活中,还有一个赌徒的心理:连续99次抛硬币都出现了反面,第100次抛硬币必然会出现正面。

  这是一个严重的常识错误,这就是有名的赌徒困境。

  这也是大多数赌徒越输筹码越押越大的理论根据。

  概率是对未发生事件的可能性的推测,无论你抛了多少次硬币,下一次你抛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永远是二分之一。

  所以,人们的常识往往是错的,因为人们忽视了概率的科学性。

  我们再看看投资的定义。

  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的名言:“投资是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是投机。

  格雷厄姆对投资的定义其本质仍然是以概率大小做为区分投资与投机的标准。

  所以,投资与投机难以区别,由于成功概率的大小,从量变到质变,才出现了投资与投机的划分。

  我们可以说,投资就是99%胜率的投机。

  我们也可以说,投机就是1%胜率的投资。

  所以,投资的最基本的普遍性原理之一就是概率。

  我们知道,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中的二个基本原则:

  第一条:一定不要亏损;

  第二条:一定不要忘记第一条。

  可以看出,巴菲特是一个严格的风险厌恶者,其投资哲学的基本原则仍然是寻求成功概率趋近于100%(或者说风险概率趋近于零)的生意。

  价值投资理论很简单,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参与投机?

  人性使然,人们为了追求短期的高收益,而忽视了风险出现的概率。

  从格雷厄姆的定义就可以知道,投机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但参与者却趋之若骛、乐此不彼。正是人们忽视了概率,只想到了成功后的结果,却没想到成功(或失败)出现的概率,其长期参与结果可想而知,连续成功的概率极限趋近于零。

  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资本市场400年历史,却没有出现一个以投机而最终成功的富翁。

  唯一的例子就是《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利弗莫尔,他以投机闻名,而被后人称为投机大师,但其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之后,最终的结果却是在一间厕所里自杀。

  从概率上讲,他从事的是长期概率趋近于零的游戏。

  从哲学上讲,这就叫必然性。

  巴菲特前期也参与股票投机买卖活动,但他最终走了上价值投资之路。

  因为,投机的本质是预测股价的变动趋势,而分析股价的历史走势并不能提高明天股价上涨的概率,长期而言,连续正确预测股价的概率趋近于零。

  投机者往往把一时成功的偶然性当成了必然性,这就叫偶然性低估。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分析股票背后所代表的企业,我们成功的概率要远远大于50%,长期而言,如果投资的企业一直健康复合增长,我们成功的概率就在99%以上,这就叫高概率,也叫确定性。

  我们买的不是简单的股票,而是买进了股票所代表的部分企业,一个伟大、优秀的企业未来的成长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概率。

  长期而言,投机是高风险低收益的游戏,投资(指价值投资)是低风险高收益的活动。

  所以我们可以说,投机是零和游戏,是长期成功概率趋近于零的游戏,惟有投资才具有更大的确定性。

  当然,成功者永远是金字塔顶端的少数,我们要追寻的是小概率中的大概率。

  关于概率的哲学随笔篇二

  概率论与统计学在20世纪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并在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同时,很多有关概率的新哲学思想也由此得以产生。然而,尽管这些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它们却往往散见于各种文献,不便于查找。

  吉利斯所著的《概率的哲学理论》首次对有关概率的各种哲学理论给予了清楚、全面而系统的描述,并对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提供了说明。本书不仅探讨了关于概率的古典的、逻辑的、主观的、频率的以及倾向的观点,而且说明了各种解释与贝叶斯争论之间的关系,因为贝叶斯争论不管是在统计学中还是在科学哲学中均已变得引人注目。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了一些新见解:概率的倾向理论的一个很有特色的版本与发展了主观理论的主体间解释。作者还论证支持了一种多元主义的观点,认为有效的概率解释不止一种,每一种适用于不同的语境。

  无论你是对关于概率的哲学观点感兴趣,还是打算对那些相关的理论及其关系作更为清晰的了解,《概率的哲学理论》都将证明它是极有价值的。

  关于概率的哲学随笔篇三

  近年来,在以往人们熟悉的“哲学原理”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哲学基础理论”来指称自己的研究类型和领域,这是一个颇值得注意的动向。那么,何为“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当人们使用这一概念时,似乎它具有自明的所指和内涵。然而,深入追究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需要澄清和规定的概念。只有通过这种澄清和规定,“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才会拥有一个真实的起点。

  一、对“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初步规定

  观察人们对“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种种用法,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总是处于与“哲学史”研究、“应用哲学”研究、“现实问题”研究与哲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这四者的相对关系之中。人们对“哲学基础理论”的使用、理解和规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从这些关系出发的`。

  从与哲学史研究的关系中来规定“哲学基础理论”,所强调的是“哲学基础理论”的“论”的性质。按照这种理解,哲学史研究是以“哲学的历史”作为对象,它负责整理哲学史上的人物、流派、发展脉胳和思想逻辑等,属于一种“遗产清点”性质的工作。与之不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则是要从事哲学一般问题的反思、分析和探索,属于“理论批判”与“理论创新”性质的工作。两者的这种关系,借用亚里士多德或康德的说法,前者属于“质料”的积累,后者则属于“形式”的创造。

  从与“应用哲学”的关系来规定“哲学基础理论”,所强调的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非应用”或“非实用”性质。按照这种理解,“应用哲学”所注重的是研究哲学基础理论在人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而“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则旨在为这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两者犹如“理科”与“工科”或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前者提供一般性、普遍性的“原理”,后者则把这些“原理”运用到具体事物和问题上面。

  从与“现实问题”研究的关系来规定“哲学基础理论”,所强调的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超验性”。按照这种理解,“现实问题研究”所关注和探讨的是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具体的课题,而哲学基础理论所关注的是纯粹的、超经验层面的学理问题。因此,“哲学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是超验与经验、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两者属于不同的层次和向度。

  从与哲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关系规定“哲学基础理论”,所强调的是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总体性”、“原理性”等特质。按照这种理解,哲学各“分支学科”所从事的是哲学的各部门、各领域的研究,而哲学基础研究则要揭示构成这种分支学科所共有的前提性根据,阐发各分支学科共同的基础。因此,哲学基础理论与各分支学科的关系就是总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如上简要讨论可知,从与其它研究类型的关系入手来规定“哲学基础理论”,哲学基础理论体现出“原理性”、“创新性”、“纯粹性”、“总体性”与“超验性”等性质和特征。

【关于概率的哲学随笔】相关文章:

1.哲学人生感悟随笔

2.关于爱情哲学的哲理名言

3.关于人生的哲学哲理名言

4.关于爱情的哲学名言

5.关于梦想的哲学名言

6.关于哲学方面的名言

7.高考数学概率教案

8.关于哲学家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