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了解高考历史命题突破思维定势的启发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历史,可明显看出,改变教材造成的思维定势,引进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发现和新成 果,以检测考生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审视历史和客观地评价历史的能力,一直是高考的一种重要的命题 方式,高考历史命题突破思维定势的启示。命题者希翼以此推动教材、教法的改革,并从更深远的意义上匠心独运,为培养21世纪具有创造性的人 才作先导。因此,研究这类命题,将有助于开阔考生视野,拓展思维,从而更好地适应高考,面向未来。
一、突破思维定势势在必行
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高考具有的一定灵活性是一对矛盾。进入90年代中期,这一矛盾随着改革开放领域的 扩大、步伐的深入而渐突出。过去受计划经济、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而编写的教材,因时移境迁,一些内容越 来越显得陈旧而脱离现实。高考要以其灵活性、超前性,改变教材的稳定性和滞后性。反映在试题中,则必然 要求考生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势,重新调整视角思路,观察思考和解析问题。以1995年高考历史为例,第38题, 要求答出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 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历史论文《高考历史命题突破思维定势的启示》。”而考生从小 学到中学在四大发明上的思维定势,却一直是“自豪”式的。第32题,正确选项“B.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 国家可以结盟”,由于教材的影响,考生往往片面地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敌对的阶级,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两者矛盾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调和。第42题,问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 整经历的步骤、原因、内容和结果,答案中有“人民公有化”“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积极性”的评分要点,但因 思维定势的惯性作用,考生很难想到党在决策上的这一重大失误。到1996年高考,这类命题继续有所体现。第 47题在说明唐朝文化辉煌的原因时,考生思维应与教材的导向相逆,即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来优秀文化 对唐朝文化繁荣有影响和促进,而不仅仅是唐文化对周边各国文化的影响和促进。第45题第③问:“材料三是 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对此 考生如果认为施兰既是美国人,那么他必然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一切,必然会对大生产运动的评价不够客观 ,甚或歪曲和贬低,那就错了。因为他的评论完全正确,正确就正确在于他是“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 取得的成绩并承认它达到了目标,同时也指出这是极端俭朴的水平而言的。”
此类命题的反复出现,无非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摆脱教材绝对权威的束缚,突破其某些方面的思维 定势,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已势在必行。
二、在哪些内容上要注意突破思维定势
既然高考历史突破思维定势已成为检测能力的重要命题方式,今后必将继续出现。那么,我们对教材中易 使思维凝固、导向单一,或观点偏颇片面,或“左”的痕迹明显之处,就应用心搜索,努力指导学生寻找各处 突破口。现就个人体会,略谈几例如下。
【了解高考历史命题突破思维定势的启发】相关文章:
作文指导突破作文难点引导思维规律05-02
高考数学解题思路突破05-05
备战高考数学的思维方式05-07
高考物理力学的解题思维05-05
高考语文复习的思维方式05-07
2017高考地理命题规律04-04
高考数学命题主旋律05-09
解析高考数学的命题特点05-10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及思路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