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谈杂文随笔

时间:2018-09-28 12:23:56 杂谈 我要投稿

教育杂谈杂文随笔

  教育,从古代谈到今天。继续在谈,估计还要谈下去,并且永远会谈下去。

教育杂谈杂文随笔

  教育的范畴属于老生常谈话题,不新鲜,也不过时。何为好的教育?我认为,标准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认为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怎么样就不怎么样。只要能对教育发表看法的,都自认为很懂教育。像专家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简直是扯淡,张口就隐形对老师抨击。如果学生良莠不齐齐,残缺不全,心理障碍,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等等,那怎么来施教?这里还不包括遗传基因,也就是先天的禀赋。

  从教二十多年来,由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开始走上讲台,到现在的不惑之年。经历了三级教育环境,即最边远落后的农村学校,后到国道沿线的二类学校,最后又到城市重点学校。一路走来,一路感受,一路思考,一路分析,发现差别肯定有,优点也更多,平分秋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边远农村学校,学生淳朴,家长善良,尊师重教风气良好。沿川一带,夹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既知道城市教育,也明白农村教育的短板。学生成绩不优秀了,在原学校就读。优秀了,举全家之力,转进城市学校。而城市学校的学生,千差万别,素质各异。与家庭,与学校,与接触的社会环境有重大关系。下面重点谈谈城市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通过调查了一个班64名同学,从农村进城专职供孩子读书的有22名,把房买进城但不在城里工作的有17名,城里老户的5名,干部家庭的11名,还有外地来这个城镇做生意带孩子读书的4名,其他5名。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分析,发现:

  一.把房租进城,倾全家之力供孩子的这一类型,孩子普遍行为习惯不好,无论从穿着,语言,待人接物,还是遵守班级纪律上,都不尽人如意。但也有很优秀的,不过占的数量不多。

  二.把房买到城里,不在城里工作的这一类。有种优越感,身份变为城里人,表面脱离了乡村,其实还在乡里种土地,甚至好多蔬菜,粮食都是自家种的。只是搬到城里,用城里的自来水做着吃。这种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稍好点,就是偶尔有点不喜欢租房居的孩子。

  三.城里的本土居民,这种家庭的孩子,对事对物,淡而无味。原因嘛,他们本来就是城里人,有种城里人看乡下人的眼光。孩子嘛,也就土著气很浓。也不排除更优秀的。

  四.干部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很好,学习习惯也好,卫生习惯也好。就是受着家庭的宠爱,有种唯我独尊的感觉。从小在家庭中受宠,压岁钱也多,所以基本上都喜欢玩游戏。性格上比较脆弱,也比较自私,斤斤计较。可是,始终在学习上是班上的中流砥柱。

  五.做生意在城里的,家长都在忙生意,孩子在散养。学习习惯比较差,自觉性也就差。孩子性格上就比较看重利益,凡事都谈条件,对自己有益没有。有,则积极去做。无,则推三阻四。

  六.其他类型的,虽然形成不了主流,但容易跟风。没有主见,稍不留心就走偏了。

  所以,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第一位。决定孩子的起点,孩子的好多习惯,早早就在家庭中养成了。性格也就在家庭中塑造成型,好的性格就是一生中的财富。脆弱的性格,也就成了败家的温床。

  至于学校的'教育作用,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家庭教育如果缺失,或者不完备,很难在以后的学校教育中彰显优秀亮点。可是,学校教育,也不容低估它的地位。因为学校是一个群体组织,学风端正成主流,就像一个染缸一样,把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大洗大染,染着染着就像那么一回事了。

  如果家长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学校,或者教师身上,那就麻烦了。学校和教师严厉,抓的再紧,回到家一放松,又反弹了。这就说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是一对孪生双胞胎。有着血缘关系,这血缘就是在家是孩子,在校是学生。为了孩子,忙碌着,起早贪黑,勤奋劳作。

  现在孩子最怕吃苦,这是大家都见证过的。就是让他做作业,不是和家长谈条件就是和老师谈条件。曾今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谈这样的条件,当老师把作业布置完后,学生马上反应,提出,“老师做题不抄题目可以吗?”就这样的事,都怕怕,哎!

  还有,体质也令人担忧。现在学生一摔倒,不是骨折就是摔伤,很可怕的。并且都喜欢吃外面的小吃的,导致营养不良,家里做的饭也不喜欢吃。所以瘦瘦的,要么胖胖的。

  心理健康教育值得重视,心理很脆弱。经不起过重语言的批评,也经不起难堪脸色的审视。要么离家出走,要么赌气不吃不喝,家长揪心,老师寒心。不知怎么了,我也想不通,现在孩子,大脑中到底想的是啥?通过部分学生私下了解,说是没有学习动力,没有诱惑,感觉学习没意思。这才是真心话吧!

  这样说明,学生的价值观变了,对人生道路很迷茫,从而缺乏信仰。在多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没信心,越走越底气不足。这样,教师说的怎样美好,把他们的兴趣提不起来。由此产生好多问题学生,每天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义务教育均衡了,也难以应对这些问题,以后的路,还得谨慎走,慢慢走。

  教育孩子是学问,做好教师是学问,做好家长更是大学问,期待各自认真去思考,去研究。

【教育杂谈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初夏杂谈杂文随笔

2.杂谈历代隐士杂文随笔

3.关于肉的杂谈杂文随笔

4.世界杯杂谈的杂文随笔

5.语言杂谈二则的杂文随笔

6.杂文选读:文化杂谈

7.关于随笔杂谈

8.随笔杂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