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热还是小暑热
小暑热还是大暑热?小暑大暑谁更热?民间有俗语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这句话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炎炎酷夏的暑热程度,的确,小暑节气到来就代表着天气开始炎热,而大暑更被视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那么小暑和大暑是什么意思?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呢?现在就来了解。
小暑和大暑哪个热?大暑小暑谁更热?
小暑炎热开启,大暑全年最热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为什么大暑要比小暑热?
1、因为从太阳辐射到大气增温中间要经过两个环节,首先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然后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两个环节达到最大值都需要时间,所以大气最高温的出现要向后推迟。从夏至开始,地表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等到大暑时,气温刚好升到最高。
2、极端气温下夏至最热:在极端气温方面,大暑也占尽优势。
小暑大暑是什么意思:小暑大暑的含义
小暑,斗指辛。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一情况。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斗指丙。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此时经常出现40摄氏度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小暑大暑 上蒸下煮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7月7日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专家提示说,小暑期间,迎来三伏天,空气湿度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公众要注意降温防暑。专家认为,小暑节气,公众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还要多吃养心、护心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戒躁怒,“心静自然凉”。
养生:静心戒躁怒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从人体感觉上来说,小暑和大暑的`最高温几乎是差不多的,但大暑季节我省常受到台风天的打扰,降水多一些,所以总体气温反而没有小暑高。小暑节气的高温让人变得心浮气躁,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长期如此身体自然就会变得虚弱。因此,小暑节气最重要的是防暑降温。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小暑时节温度高,而人体内的湿气也更重,此时多注意心理保健非常重要,心里郁结也会引起“火气”大,平时要学会静心,戒躁怒。“工作狂”们要注意多休息,尽量减少夜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消暑降温的保健养生功效。
天气:雷雨天越来越多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小暑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7月7日至21日为小暑,其间正逢三伏天的头伏。今年7月17日入伏。“小暑和大暑虽然在字面上有大小之分,但都是制造高温高热的高手。”中央气象台预计,小暑前后,我国西北、华北、江南和华南中北部会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可能还会出现“桑拿天”,对公众日常生活、人体健康和水电供应产生影响。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入伏以后,雷雨天气也越来越多了。俗话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伏汛会对蔬菜和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影响。
【大暑热还是小暑热】相关文章:
7.励志小故事大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