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作文

时间:2024-06-09 01:52:21 作文精选 我要投稿

精选研究作文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研究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研究作文9篇

研究作文 篇1

  《哲学研究》讲述了:在西方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是唯一创造了两种不同哲学而又各自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前期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者则以《哲学研究》为象征。《哲学研究》告别了传统西方哲学以理想语言为基础、试图探索语言本质的静态逻辑构造论,重新将语言哲学捡回到日常语言中,将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的功能作用作为出发点。他所提出的“语言游戏”和“家族类似”对语言哲学的发展贡献基本。《哲学研究》译者陈嘉映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译者。《哲学研究》直接译自维氏的德文原本,因而是迄今中国最贴切、最准确的这一哲学名著的译本。

  人的思想封闭自锁,在意识内部进行,和这种封闭比较,一切物理上的`封闭都是敞亮的。

  发觉一种不熟悉不自然的感觉比较容易些……我突然停下来,审慎地或不信任地打量事物或人们,说,“我觉得这一切都很陌生。”——但并不因为存在着这种陌生之感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熟知的、不感到陌生的每一样东西都给我一种熟稔之感。——我们以为,一度由陌生感占据的位置似乎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总要被填充上。为这种气氛而设的位置就摆在那里,不是这种感觉占据它,就是另一种感觉占据它。我说了“我现在要欺骗他”这话并不使得我的意图变得比它原来所是的那样更确切些。——但即使你说了这话,你就一定十分认真地意谓这话吗?事物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方面由于其简单平常而掩蔽着。(你不会注意它——因为它一直都在你眼前摆着。)一个人的研究工作的真正基础对他并不瞩目。除非有时候恰恰是这一点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等于说:一旦看到了就是最触目最有力的东西,我们通常视若无睹。

  遗憾的是,维特根斯坦的头脑中没有康德的认识结构、理性方法,于是只能停留在现象学领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索语言结构背后的规则,即支配形式逻辑规则的真理格式。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就是“规则的规则”是什么?其结果便是陷入了苦恼的矛盾关系中。有限环节的一幅图画很容易绘制,这从他列举的诸多实例中可以看出来。无限环节的一幅图画是怎样的形式?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维特根斯坦,由于无法解决有限和无限之间的矛盾性,所以,他的《哲学研究》只能停留在问题意识中,自始至终也不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为此,后人将他的研究视域定位在现象学领域,这是十分准确的。超越现象的束缚,进到本质关系环节,在西方只有黑格尔的《逻辑学》才具有这样的实力。

研究作文 篇2

  1.注重积累。

  作文和其他语文知识一样,同样需要长期积累一些优美的辞藻、丰富和精彩的句子和段落。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积累。

  新课标倡导:注重文本作用。教材内容中设计很多背诵和摘抄自己喜爱的词汇或者段落的板块训练,促使学生在背诵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在摘录中积累一些写作素材。比如:假如学生积累一些良好的句子和段落,一旦写作,他们不会不知所措和无话可说。

  2.经过写笔记积累。

  写笔记是积累材料的一大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笔记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中和教材之中,笔记内容可以设计学生所看、所闻、所想。学生可以用笔记记录自己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拓展学生语言思维和自由表达的深度和广度,记录自己真情实感。

  3.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悉心指导。

  小学生受到年龄、认知、知识等诸多限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客观实际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比如:在学完课文后,举办类似的班会,要求学生街进行简单和扼要陈述,在亲身体验中,情感得以描述和流露,促使学生敢说真话,敢说实话。

  4.注重评价。

  当学生写作完成后。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评价如何恰当合理,有助于学生消除写作畏惧心理和增强写作积极性。另外,对于学生作文评价不能运用统一标准和一样的评语和表情,应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客观实际进行不同的要求和评价,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和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求可以高一点,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弱和成绩中下等的学生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一些,针对那些后进生要格外关注,当他们去的进步,那怕是点滴进步时,也要早课堂上公开赞赏,促使他们在成功感中树立自信心和看到希望。

  5.积极构建一种学生乐于表达和主动写的氛围。

  很多师生认为:作文很难,作者认为:产生这样的想法首先是学生缺乏想写的欲望和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学生缺乏必要的素材,因此,感觉无从下笔。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促使学生乐于表达,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方式五花八门,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当他们顺应天性学习时,一些简单困苦便不复纯在。因此,作文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将一些趣味性话题融于作文教学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生活,在积极实践和勇于探索中性情高昂,产生独特感受,只有素材完备,学生才能实现要我写为我要写。写作便会水到渠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作文之前,应细致和耐心指导,忌讳将作文布置给学生后,便不闻不问,当学生无从下笔时才指导中心思想。写作技巧。和素材选择。作文命题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是鲜活个性的个体,不同个体对作文写作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写作方式,他们会依据自身认知习惯和所见所感去阐述外部世界。因此,学生心目中的`世界是精彩和丰富的。作文作为一种主观创造性活动,框框条条不应太多,以便束缚学生思维,造成思维僵化,语言乏味。因此,作文教学应充分顾及学生个体差异性。遵循他们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优化作文形式,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自由表达内心所想和所感。在踊跃发言中体验作文写作的乐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现实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将写作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被最大程度激发,因此,只有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才会结合自身经验和乐趣,才能增强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在真情实感中解决学生写作内容。

  生活和大自然是最好的写作源泉和最好的教师。作文就是生活。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贴近他们真是的生活,促使他们真情实感得以流露,以便促使他们有话说,有事做。为此,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和提炼写作材料,充分发挥生活中情感事件,促使学生善于用笔描绘真实生活,另外,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体验中发现和探究,真情实感不仅最能动人心扉而且是写作最好的素材。以此丰富学生内心感受,发展他们认识习惯,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写作之前,作者精准把握内容精髓,引导学生进行与之相关的生活体验,然后在呈现写作主题,学生会讲生活体验中的所见,所想和所悟描绘的真实,生动和感人,一些学生将生活体验描述的形象和具体,一些学生跳出自身局限,拓展生活的内涵和外延,假如不是学生亲身体验,这些真情实感是不会流露的,即使勉强模仿也是脱离主题,因此,强化写作和生活关联性,可以有效避免胡编乱造和虚情假意。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应用欣赏和尊重学生写作。促使他们勇于说真话,即使这些真话的内容脱离写作主题,语言文字欠佳,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在课堂上公开称赞,在真情实感中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言而总之:以上观点只是作者的点滴体会,然而它们又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基础和不同的学生灵活应用,效果才能最大化发挥,然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艰巨性事业,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勇于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届时我们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取得一个质的飞跃。

研究作文 篇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喀斯特洞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景观形成机理、洞穴景观旅游价值评价、旅游洞穴类型划分、旅游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环境影响、喀斯特洞穴景观保护等方面,并主要取得了几个重要认识:

  (1)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以溶蚀作用为基础,但也存在着机械侵蚀、生物侵蚀、空气与气蚀以及各种沉积作用。

  (2)按照洞穴成因,洞穴可分为渗流带洞穴、地下水位洞穴、潜流带洞穴和深潜流带洞穴,以及一些特殊成因的洞穴。

  (3)对喀斯特洞穴旅游价值的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定性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区位、知名度、规模、景观的丰度、价值和功能、容量等;定量评价则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

  (4)旅游活动对洞内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洞穴温度、CO2含量与客流量呈正相关关系;灯光植物滋生主要源自洞穴灯光照明、游客带进的孢子及细菌。

  (5)实行游客分批进入制,将有利于保护洞穴环境和保育洞穴景观。

  (6 )实行区域旅游组合开发、增加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加大景区保护力度与市场营销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可延长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已有研究大多从地学和旅游学的角度入手,且偏重于开发和评价方面。今后,应加强现代技术在洞穴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洞穴旅游的管理、洞穴医疗旅游、洞穴旅游环境容量量测、洞穴旅游形象塑造和洞穴旅游开发时序等方面的研究。

  作 者: 杨晓霞 向旭 袁道先 黎健斌 YANG Xiao—xia XIANG Xu YUAN Dao—xian Li Jian—bin

  作者单位:

  杨晓霞,YANG Xiao—xia(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重庆,40071)

  向旭,XIANG Xu(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袁道先,YUAN Dao—xian(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桂林,541004)

  黎健斌,Li Jian—bin(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刊 名:中国岩溶 ISTIC PKU 英文刊名:CARSOLOGICA SINICA年,卷(期):200726(4)分类号:P642。25关键词:洞穴旅游 喀斯特洞穴 洞穴景观 洞穴环境 洞穴保护

研究作文 篇4

  一、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本课题是盐城市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然而综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完全封闭型教学导致作文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脱节;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相当大;重课内轻课外,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课堂上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地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限制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导致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效果低劣,学生作文胡编乱造,城乡学生能力差距越来越大。

  2、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人文和工具性学科。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农村小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作文的兴趣,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途径和策略进行实验,探索,旨在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和实现小学作文教学目标。

  3、从农村小学作文质量情况看,据我们初步调查,农村小学生惧怕写作文,作文中存在着错笔字多,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等普遍性现象,农村学生阅读量少,造成其写作知识面狭窄。因而有的小学生写的作文老生常谈,缺乏新意内容空洞,表达呆板。

  4、从农村小学教师方面看,作文教学从句式训练,片段训练到成篇的写作训练都缺乏有效策略指导,在写作学习中的跨度较大,作文教学存在着重形式的训练,轻内容的指导,重技能的训练,轻基本能力和习惯的培养,重写的训练,轻读的训练,忽略了读写的有机结合,导致学生读写脱节。

  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来说,只有走具有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探索之路,才大有作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课题研究的宗旨是:加速扩展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稳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语文实践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并在其“实施建议”部分强调:“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离不开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灵活把握时机,巧于创设种种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有效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能促使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由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教师应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成为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努力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从而使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目标真正落实落到实处。

  3、皮亚杰的认知理论:皮亚杰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客体的桥梁。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认知心理活动的过程。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中,就应放手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去发现,亲自体验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可操作的活动。”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研究,丰富学生学习写作的策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全体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功底,语言表达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能写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的记叙文。从而把全体农村小学生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引上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之路。

  2、通过本研究,提高、发展教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找到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特点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体系。

  (二)研究的内容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领域相当宽,为了使研究取得更好的实效,在本课题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本阶段侧重选择了以下几个领域:

  ①继续开展农村小学生作文心理的研究。

  ②拓展好现有的作文教学资源,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习作环境。

  ③ 继续加强作文批改的研究,改革评价方法、手段和途径,重视过程评价。

  ④ 加强对现有教材的作文训练内容的研究。根据农村小学作文素养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习作内容教材部分进行适当改编、组合、补充和拓展,使作文教学内容综合化、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人文化。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按照教材编排体系,作文训练的序列,建立词---句—段写作循序渐进内容的体系,强化听写,说写,读写的训练,每一年级有其明确的知识结构和训练要求,训练内容,组成逐级循进的梯度,扎实打好写作基础,形成作文能力,提高学生逐级作文水平,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贴近学生实际,重在于努力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率,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学习和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写作情趣,使之从动机走向目的训练,让学生从想说,敢说,爱写转化为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逐步达到会看,会想,会说,会写。

  3、因材施教原则:一要充分利用教材,教给学生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重点加强课堂练笔活动,每教完一课,根据课文不同的写作要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其次要增强课外阅读量,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课外读本,加强训练。其次要组织学生踏上社会,组织参观,访问,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寻找写作素材,对程度不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才因人制宜训练写作。

  4、整体性原则:作文的训练系统整体内部都与认识世界外部有着辩证的关系。《新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而指导学生写作文,必须从内容着手,甴内容决定形式,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做有心人,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措施

  (一)整体规划,分步训练;提前读写,循序渐进。

  1、整体规划,构建序列。依据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特别是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从整体考虑,构建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序列。从训练目标、要求、形式、重点等方面订出了分步训练计划。

  2、引导观察,重视说写。通过有计划地训练,养成习惯,培养能力(1)创造机会,激发兴趣,进行练说。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使他们听后乐意说,结合课文讲一些内容形式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播放一些录音故事等。

  (2)创设情景,引导观察,进行练说,在教给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练说,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3)利用板书,复述课文,进行练说。

  (4)选择课文,仿说片断,进行练说。通过说的训练,奠定学生写的基础,使学生有话可写,然后把说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

  (二)强化迁移,读写结合;重视积累,活学活用。

  1、在阅读教学中,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仿写点,运用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学会写作。在读写结合的形式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模仿性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引导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要领,学会写作的方法。二是延伸性读写结合。就是对课文中的空白处,或者写得不详细处进行补充性续写。三是改动性读写结合。就是对学习的课文进行改写,或者改动人称,或者改动记叙的顺序,或者改动文章的结构,或者改动表达方式,等等。四是评议性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议,或谈体会,或谈感受,或谈评价。

  2、对于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的方式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读”得少,“见”得不广,对于“读”和“见”,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常学常用。

  (1)注重语言积累。字、词、句是组成作文篇章的基本单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从模仿起步的。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许多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常常有词不达意、语言平淡、不流畅等现象。

  (2)注重素材积累。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对于素材匮乏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写好作文的。素材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活中来;二是从阅读中来。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大量阅读,建立作文素材信息库,是作文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3)注重写作方法的积累。多年的实践,许多学生写不好作文,他们并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能力。

  (三)激发兴趣,激励情感;拓展空间,开发题材。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把写作文视为表达自己情感(想法、认识)的必须手段。

  (1)激发兴趣。挖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游戏活动、参观游览、走农田、问农时、干农活等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寻找各种趣味浓厚的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办手抄报,民间采风、写新农民故事、图画作文、介绍照片等形式。

  (2)满足需要。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成功欲,但是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很少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挫伤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我们要求教师做“有心人”,能发现每一位学生习作的进步之处、可喜之处,及时表扬;在班级里开设习作园地专栏,刊发学生优秀习作或者片段。这些做法能有效地满足了学生享受成功的需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和谐人际。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从外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重要方面。通过各种群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师生之爱、同学之爱,产生班级集体的凝聚力;教师则以民主的态度来组织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形成探究写作的学习心向,产生写作欲望。

  2、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小学生“就地取材”,开发农村作文题材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找题材为解决学生“无米之炊”作了有益的探索。

  (1)问村史家史,忆苦才知今日甜。

  (2)采乡俗民风、写农家风情农家乐。

  (3)看农村新貌、赏四季风光。

  (4)学农技农艺,把拜师学艺的经历写下来,把劳动滋味写下,反映真情实感。

  六、本课题研究组织的安排:

  本课题采用统一课题,分散研究,并有明确的分工。

  课题负责人:陶连勇 熊新秀

  成员:邹政华 万光明 韩俊楼成云 王玉清 宋孝琴

  朱君秀 单林林 顾红艳 冯文静 仇雪芹

  七、主要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全校对研究课题进一步进行论证,制定详细的课题实验方案;进行课题培训动员;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收集课题学习资料及以前的相关研究成果;与各年级,班主任合作,初步确定具体的调查研究对象。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4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课题方案和研究计划开展相关研究,建立课题研究资料档案。

  调查,收集,积累和分析有关材料与调查数据,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估。

  3、总结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收集调查分析数据,撰写课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并想有关刊物投稿,做好课题实验工作总结和成果鉴定推广工作。

  八、研究的保证条件。

  1、参加课题研究的都是骨干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敢于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同时课题组人员都具备一定的教学个性,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很强的科研素质、能力和积极性,并愿意提高自身的施教能力和水平。

  2、完善有效的教科研机制。学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一贯全力支持,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励等各个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保障。并能在全局和方向上予以科学的把握。

  3、学校的硬件资源为完成课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校拥有完善的网络资源,以及丰富的软件资源,图书室提供了大量的图书资源,参加课题组的成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经验上、时间上都能够保证完成课题。我校有较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较强的师资力量,与上级科研部门一直保持密切联系,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

  4、我校配备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调查结果的处理分析,网上资料的获取十分快捷。

  5、我校将统筹规划,为调查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充足的经费。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阶段性,专题性总结,论文;

  2、典型学生个案,学生的典型性活动作品;

  3、教师公开课典型教案,外部对师生的评价资料;

  4、其他相关资料。

研究作文 篇5

  温儒敏先生是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知名教授,国家语文新课标组修订版召集人。近几年他对语文教育关注甚多,其言其行已经在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已出版《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集、二集;北大出版社20xx年7月)。其中许多篇章论及到高考作文。如《谈谈高考作文与作文教学》一文,立论宏富,内容充实,许多观点,不仅切中时弊,而且务实客观,对语文教育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因为所谈观点甚多,内容又有些驳杂,有些观点我认同,有些观点我觉得似乎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因此,笔者不揣浅陋,试着用片言讨论的方式,就温教授所谈的一些问题,再作一点分析,以此向温先生求教。

  传媒过分关注高考作文不一定是好事

  1、温教授认为传媒过分关注高考作文,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这样做会干扰正常的学术讨论。而且作文教学不是痛快文章所能解决的,传媒的过分关注往往会帮倒忙。这一说法,我是同意的。我也非常反感媒体过度关注高考作文,尤其反对炒作高考作文命题。每年语文高考一结束,媒体上对作文命题马上做出铺天盖地的报道,有唱赞歌的,有痛批的,有仿写的,有调侃的,不亦热乎!更有甚者,不惜用大版面大篇幅,对某些学校和个人猜题押题肆意炒作,连篇累牍地加以报道,我以为这是很不严肃的。这样做,只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媒体赚足了眼球,至于学校、考生、家长和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只能是忙中添乱;既影响社会稳定,也消解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严肃性。所以,我认为,媒体炒作高考作文命题可以休矣!

  高考作文的四大问题

  2、温先生尽管是大学教授,但古道热肠,有平民情怀;他对高考作文的现状并不陌生,相反他很熟悉,这说明温先生平时很关注语文教育。温先生自己说,这是一种知识传统的延续――在民国时期,大学教授都是很关注中小学教育的,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和知名作家都曾在中小学里兼课。也因为此,温先生带头组建了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希望以此为契机,为语文教育的研究做点实事。

  温先生在20xx年5月接受《南方周末》的记者采访时,把高考作文的现状概括为四个方面。他说,第一,“趋中率”居高不下和“文艺腔”成风尚;第二,宿构、抄袭和套写成风;第三,语文的衰落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作文也不例外;第四,高考作文阅卷演变成了教师培训。应该说,温先生的基本判断是符合事实的。

  所谓“趋中率”,就是打保险分。本来高考作文是语文试卷中最有区分度的一块,但现在失去了这一功能,许多老师阅卷时打保险分。温先生说,“据北京、福建等多个省市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作文卷占75%――80%……其他省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可见打保险分十分严重!

  所谓“文艺腔”,就是文辞漂亮,假大空。温先生说,“上海某个杂志登载了三十多篇模范作文,我看了觉得文艺腔过浓,要么非常忧国忧民,要么就是曾经沧海般的无限感慨,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年龄完全不相符。”可见写“漂亮”文章已成为一种恶劣的风气。

  温先生对宿构、套写的问题也看得很准。他说,“近年已经出现有些考生只写开头、结尾,中间摘抄大段备选材料的填充式‘馅饼作文’。这使得大量宿构、套写,甚至抄袭的作文也能混进二等文范围”。宿构、套写,甚至抄袭作文,不仅败坏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胃口,也造成了新的不公平,还使得许多有才华的学生不敢贸然下笔,因此一类文这些年少之又少。这是一种很坏的风气,必须坚决扭转。

  温先生还对语文教育的衰落趋势表示担忧。他说,“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已发生巨变,大家不再像以前那么专心阅读、记忆、积累与熏陶,遇到问题上网一查就有了。可以明显感觉到,人的感性能力在萎缩。……过去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读书更多地处于功利目的,或者是职业性阅读”。阅读的萎缩,直接导致作文思想的苍白,导致作文格调的庸俗,导致作文内容的贫乏。阅读和写作变得十分功利,许多考生甚至只读考试书,这是温先生十分痛心的。温先生认为,要警惕互联网时代的这种变化,要通过大量阅读,开心启智,澡雪精神,对此,我深表赞同。

  还有一点,温先生也看得很透,他说,高考作文阅卷已经演变成了教师培训,这是一种严重的变异。本来高考作文阅卷是一件高水准的事情,应该选派眼光高远、视野开阔、有一定的作文判别能力的老师参与,但现实情况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复习,许多学校把高考作文阅卷变成了一个培训机会,每一年都轮流着让年轻老师参加阅卷,以此来了解阅卷现场的信息,指导自己的工作。这样一来,高考作文的.质量还能保证吗?这真是让人担忧!(以上观点主要见于《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中《高考作文,改起来并不难》一文)

  高考作文到底要不要套路训练?

  3、温教授用较大篇幅讨论了高考作文要不要套路训练的问题。照温教授看,还是不要套路的好。温教授重点谈了两个问题。第一,反对剑走偏锋;第二,反对套路训练。这两个问题,我认为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下面逐一分析。

  温教授说,如果写作太文学、太自由、不着边际,甚至有意冒险走偏锋,难免给评分的控制带来难度,考生也可能吃亏。温教授的话说得很实在,但还没有把意思说透。从现实出发,的确要避免剑走偏锋,避免冒险,因为作文60分或者70分,举足轻重,的确不容许考生随意冒险,以免影响整个考试成绩。但如果着眼于语文教育的未来,我又要大声疾呼:就应该剑走偏锋,就应该冒险!回顾高考作文走过的道路,那些至今还能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好作文,哪一篇不是剑走偏锋、冒险写出的?江苏考生用戏剧形式写出《四幕剧》,四川考生用病历诊断书写出《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江苏考生用文言文写成《赤兔之死》,湖北考生用古体长诗写出《站在黄花岗烈士陵园门前》,……所谓剑走偏锋、冒险,说穿了就是一种创新,就是一种敢于打破作文套式训练的新异作文,难道我们不提倡创新作文吗?只有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好作文,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尊重个性,我们倡导个性化的语文教育才能有望真正实现!需要变革的,是目前基本上没有创造出剑走偏锋、敢于冒险的作文环境,而不是反对剑走偏锋;我们还不善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甚至不敢引导学生大胆尝试,我们最习惯走老路,按部就班。这不能不说是高考作文指导者的悲哀! 温教授说,考上大学的学生看不起高考作文,对作文套路深恶痛绝,认为败坏了作文学习的胃口,“喜分数之高,悲文章之差”,就那么回事,高考作文是一块敲门砖。是的,高考作文的确是一块敲门砖,没有人平常写作文会像高考作文这么写,要靓丽的标题,要别出心裁的开头,要典型的例子,要回扣的结尾,要主题鲜明,只有这样,高考作文才能在一两分钟之内迅速赢得阅卷人的青睐,才能赢得一个好分数。但谁让你阅卷是这个样子啊?!

  还必须承认,高考作文是一块很特殊的敲门砖,它同样有含金量,而且含金量还很高。像温教授这样,把作文能力和水平的低下,归咎于套路训练,也是错杀无辜。写文章,总得有一定的套路,没有这个套路,就有那个套路,完全没有套路的作文或许还没有。学套路,不仅是作文的起步,还是写作必须历练的过程。古今中外,许多大作家都是从学套路起步的。莫泊桑从福楼拜学写作,是从“画”人物肖像开始的;曹禺学写戏剧,是从研磨“三一律”成名的。《七步诗》《滕王阁序》虽然是命题作文,不照样名垂青史?《雷雨》《狂人日记》虽然带有模仿痕迹,不照样成为里程碑式的作品?依我看,目前作文状况之所以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学生普遍说假话,写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这才是当下作文的病根子。

  文学性命题就一定是偏向考查想象力吗?

  4、温教授说,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不是文人教育。这话固然不错,但也要具体分析。温教授批评有些省市命题过于文学和抒情,比如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安徽卷“弯道超越”、湖南卷“踮起脚尖”等,认为这些命题侧重考查想象力,有些飘,不容易抓住,适合女生和文笔较好的学生写。相比之下,温教授比较欣赏那些有规定性、又可以发挥,而且主要考查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题目。这里的一些说法,我不能认同。第一,必须弄清楚,所有的命题其适众性都是有限的,一个题目偏向说理,就可能适合喜欢思辨的同学写,偏向想象,就可能适合文学修养好的学生写,这是肯定的。第二,不是文学性强的题目学生就抓不住,而说理性强的题目学生就容易抓住,跑不跑题,跟题目有一定的关系,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强,写什么题目也不会跑题。第三,并不是“有规定性”的题目才能考查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才可以发挥,只要是作文题目都能考查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甚至没有题目,只要学生下笔了,照样可以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至于讲到“发挥”,恐怕文学性强的题目更容易便于学生的发挥和想象吧?!因为高中生正好就处于一个“文学性”的年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深入讨论。温教授好像对文学和想象力有偏见,认为考查文学性和想象力,就是考查抒情啊,文笔啊,文采啊,这真是大大的误解。文学性和想象力,显而易见,并不仅仅是指文采、文笔、语言、抒情等,文学性和想象力对人的思想情感的开掘怕是一般的理论著作难以企及的。翻开中外文学史,随手可见想象力丰富和抒情色彩浓厚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和情感的深度何异于九丈之渊?屈原的《离骚》,其想象力不可谓不丰富,文学性不可谓不强,抒情的色彩不可谓不浓,但它思想情感的深度我们几人能够达到?莎士比亚的戏剧,很显然也属于抒情色彩很浓厚、文学性很强和想象力很丰富的作品,它对人性的挖掘之深,不仅在同时代,在自己的国家,即便是拿到现在,放眼世界,又有几人能够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也是想象力很丰富和抒情色彩极为浓厚的作品,它的博大精深,不仅影响了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思想史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想,这样的例子不用枚举太多,总之,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深度,总是令那些理论著作相形见绌。既然如此,文学性命题怎么就一定是偏于考查想象力呢?

  多读跟作文能力的提高成正比吗?

  5、温教授认为多读比多写更能提高写作能力。温教授说,写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本身不能解决作文能力。温教授还说,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可以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词汇量大增,语感形成;阅读量的增加,与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这里的一些说法,有的我认同,有的我不认同。说作文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作文本身不能解决作文能力,这一观点,我认同,但还想补充说明之。必须明确,作文本身为什么不能解决作文能力的问题,因为,这恰恰说明作文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所谓作文本身,是指作文的审题、选材、构思、表达和修改润色等等,这一些是作文本身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解决作文的其他问题,比如作者的认识是深刻还是肤浅的问题,作者的心灵是健康还是龌龊的问题,作者对社会和生命的情感态度是敏感还是冷漠的问题,作者的心胸是开阔还是狭隘的问题,这一些问题很显然,是作文本身解决不了的。所以,我们要明白,要想提高作文能力,除了要练习作文本身的基本功以外,还必须练习做人的基本功。只有这两种基本功都练习好了,作文能力才能整体提升。

  至于说到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我认为也需要商榷。阅读量的增加和写作水平的提高真的成正比吗?对此,我很怀疑。因为,中外文学史上,从来就没见过一个靠读书读出来的作家,而总是靠写作靠不断的写作写出来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固然离不开读书的积累,但阅读的能力代替不了写作能力。说到底,阅读和写作是两种既密切相关又各自有自己的训练系统的能力。写作能力自成一个能力系统。大学里甚至还专门开设了一门写作课呢!可见写作自有其规律。

  把阅读视为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不是从温教授开始,早在叶圣陶先生那儿就开始了,而且几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一直在遵循着这种教育思想。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以捉摸的阅读程度。”(叶圣陶《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根”的主张使阅读教学终于成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写作教学自然就慢慢削弱了。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有合理的因素,当今这个时代,人心浮躁,不读书几乎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教师不读书尤其是语文教师不读书也成了普遍现象,所以适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强调过头,也会带来负面效应,那就是写作教学不断被边缘化。如今,编写语文教材,主要是选好阅读篇目,编好阅读题目,至于作文,就算了吧,反正也编不好。这是写作教学在教材中的被削弱。在课堂上,老师讲课几乎就等同于一篇一篇地分析文章,至于作文,布置布置,讲评讲评,大致上也就可以了,反正也讲不好。这是作文教学在课堂上的被削弱。这两个主渠道都在日盛一日地削弱写作,作文教学又怎能逃脱不被边缘化的命运?!

  在提高写作能力上,我还是认同古人积累的经验,多读多写,双管齐下;而且必须跟学做人结合起来,三管齐下。这样做,或许才能真正提高作文能力。

  关于高考作文的七条建议

  这两年,教语文,有点奇怪,许多年不能扬眉吐气,被数理化和外语压着,却突然受到重视了。听见许多人在呼吁要给语文考试加分,给作文考试加分。这与温教授的呼吁是一致的。但现实总是非常吊诡,没有人呼吁给语文课加时间,语文与数学和外语仍然是一样的课时。语文总还是那么尴尬。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得好,语文教育担负着给学生强根固本的作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传承,在很大程度上,担子是压在语文老师身上的,语文老师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多给语文老师一些关怀。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自己也应该坚守自己的教学理想,不能被社会的浮躁所动摇,要多为语文教学的探索,为作文教学的改革,为高考作文质量的提高,艰苦研究,执着求索。浮躁时代,语文老师何为?唯有以人为本,以品读为本,以习作为本,三本合一,方能创造出语文教育的春天!

研究作文 篇6

  今天,我和周欣淼集合在加贝门口,打算去这里面研究并观察盐。

  走进大门,我们在最左边找到了盐,那儿的盐可多了,大大小小的,有海盐、钙强化盐、碘盐等。这些盐还有颜色呢!一种又粗又黄,像一粒粒细冰糖,另一种又细又白,像一粒粒雪白的细沙。“这盐怎么也会有粗有细呀?”我们迷惑不解地问旁边的阿姨。“这细细的盐是经过加工的,而这种粗的却没有”。哦,原来是这样啊!

  “那这些盐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又接着问。“这些盐是靠海水晒出来的。晒盐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再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过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的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慢慢地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一下,就马上会出现食盐来,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最最常见的粗盐。”“哦!”我们听了连连点头。

  “那盐又有什么作用呢?”阿姨又耐心地告诉我们:“这盐啊,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但是,小朋友们你们要注意,盐吃多了也不好,它会影响我们的胃和骨头 ,还容易引发高血压等常见疾病呢!”“ 谢谢阿姨!”我们高兴地说道。

  今天多亏这位阿姨让我们掌握了盐的道理。

研究作文 篇7

  在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曾经提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谓独特体验包括方方面面,审美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有必要渗透美育教育并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而且这种功能是无可替代的。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古诗文来向小学生渗透审美教育,对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与审美能力,更深层次了解民族文化都是具有一定积极正面意义的。

  一、小学语文重视审美教育渗透的现实意义及目标

  (一)小学语文渗透审美教育的优越性探析

  小学语文是目前所有小学教材中蕴含美学因素最多的一门学科,它拥有优美生动的语言、丰满鲜活的艺术形象以及令人无限遐想的艺术意境,这些都是促成审美教育的重要素材。所以通过小学语文来渗透审美教育思想其优越性就在于能够借题材来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关注人文情怀、自然万物、建立亲情道德伦理人格体系并体现文化科技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的语文教材不但充满童心童趣,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这些图文结合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小学生认知心理与审美需求的培养。某些学者甚至认为,语文教学在小学对审美教育的推广更胜于其它课程,它的审美教育渗透广度与深度甚至是某些艺术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渗透具有强大的优越性。

  (二)小学语文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探析

  有些人认为小学语文教育没必要渗透审美教育,认为它只是一种教学装饰而已,实际上不然,因为将审美教育渗透入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对小学生素质全面培养的重要手段。从理性角度讲,语文学科不但具备文学性、工具性,它还具备强烈的审美性与思想性,是多层次结构学科。在这种结构体系中,工具性与文学性仅仅是表层结构,而审美性与思想性才是里层结构,其中审美性更是衔接工具性与思想性的重要中介。因此说小学语文教育若想实现对小学生情操的陶冶,对他们高尚品质的培育,就必须注重审美教育。将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工具功能与思想功能完美衔接起来,以便于更快更有深度的.培养小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新课标体系实现其建构意义的基础。

  (三)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建设目标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应该并存且达到统一,这是语文课程的基础特征,也是它致力于挖掘学生语文素质、潜能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小学语文教学讲求感性教学,教师一定要懂得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一切审美因素,重视对小学生个体心灵感受体验的培养,使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中发展自我的鉴赏美、感知美和创造美能力。古诗文教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它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所有历史及人文美学思想,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不仅仅是手段也是目标,它的目标就在于在学习中塑造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怀和爱国情绪,让他们更加懂得尊重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塑造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健全的审美价值观[1]。

  二、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具体做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古诗文最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它也是国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为在古诗文教学中最讲求内涵美、韵律美、情感美与文化美,它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这对还处于孩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一)阅读古诗文过程中的审美教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应该重视阅读教学,例如泛读、精读、解读等等,这些阅读过程对小学生把握和理解古诗文中所阐述的情感内涵非常有帮助。而教师在阅读示范时对古诗文中语音节奏的掌控、情感语气、音调的高低的变化等等也能体现出这种审美情趣,同时感染学生。以杜甫的《春望》为例,它的教学流程就要从教师泛读,介绍古诗文写作背景开始,引导学生感知诗篇文学氛围。然后再精读古诗,详细讲解诗篇中每一句、每一词的具体含义。最后回读全篇古诗文,和学生共同讨论及揣测诗人写作时的思想感情以及古诗文的写作背景。在《春望》所代表的历史背景中,诗人杜甫亲眼目睹了沦陷后长安的萧条落魄景象。教师此时一定要将杜甫那种身处逆境、思家心切的情绪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同情心理与感慨情绪。在泛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够把握全篇古诗文的基本情感基调,然后在精读环节中将诗篇中所体现的那种家仇国恨与期盼国家统一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得到,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杜甫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的爱国情怀,借此也让学生感受那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相连的休戚相关的迫切情绪。以上就是如何通过阅读古诗文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与爱国热情,那就是通过阅读中情感、节奏、技巧的变化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古诗文的意境当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能够很真实的体验体会当事人所处的环境与背景,这也是审美教育最有效的渗透方法之一[2]。

  (二)用情感迁移来升华审美教育

  小学古诗文教学不但能做到对审美教育的渗透,也能实现对它的升华。在文嘉的《明日歌》中就七次提到明日,它也是在告诫人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蹉跎岁月。虽然古诗文的表意浅显易懂,但教师应该将这种来自于古诗文的启示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当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来映射古诗文的真正审美内涵,告诫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怎样思考问题,怎样学习和生活,这也是国学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启蒙方法。教师应该从审美化角度出发,通过从古诗文迁移到现实生活的方法来将诗篇中所包含的韵律美、情感美尤其是内涵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懂得热爱和珍惜生命中的一切,就比如说时间。当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懂得爱时,他们也就自然懂得如何去审美,这也是从小学古诗文教学升华到国学教育境界的一种本质跨越[3]。

  总结: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应该是当前美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准备,最大限度丰富古诗文教学的内容与内涵,尽量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将古诗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完美塑造自身的人格个性,更加健康的成长。

研究作文 篇8

  一、课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众所周知,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作文能力的强弱,不仅事关学生的学习和升学,还会长远地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因而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而且是语文教学中最为棘手的一环。我在农村小学工作多年,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作文教学已经成为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老师怕教,学生怕学,老师怕改,学生怕写。每到作文课时,当老师带着批改好的作文走进教室时,学生十有八九会说,唉!又该写作文了!然后是愁眉不展。而作文教学是怎么进行的呢?通常是——“讲评上次作文—板书本次题目—讲解写法—范读例文—学生写作”——“五部曲”,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再看学生写作文的状态,有的眉头紧蹙,有的抓耳挠腮,可谓殚精竭虑,挖空心思。而学生写出的作文呢?我们不否认有的学生也能写出文从句顺、内容充实的文章,但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可以说是“不忍卒读”,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错字连篇、方言充斥、格式错误、标点错误、词不达意、内容空洞、记流水账、缺少真情实感等等,有的学生甚至直接照抄优秀作文或者语文教材。而小学中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上述状况尤甚。如此模式下的作文教学,老师、学生身心俱疲,高耗低效。可以不夸张地说,作文教学已经成为束缚语文教学一个“枷锁”,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效果提高的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是因为老师怠惰吗?是因为学生愚笨吗?不是!通过思考我找到了答案,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没有内容可写,手中无“米”,怎能成“炊”!那么,怎么能改变小学作文教学这种“高耗低效”的状况,让学生由写作时的“无所事事”到“左右逢源”呢?我们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实践,认为“体验式作文教学”非常适合农村小学,特别适合应用于中年级起始阶段作文的教学。

  《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体验式作文教学”提供了最为直接的依据。《课标》在第一学段的“写话”中,即提出“留心周围事物”的要求;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对高年级的“习作”的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课标》对三个学段作文的要求层层递进,强调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重要性。《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让学生突破课堂的“狭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体验”,让学生改变作文时的“闭门造车”,是《课标》的要求,是作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体验式作文教学”特别符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符合课程改革的新思想。

  为了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课题组提出“农村小学中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和实践,能为学生作文习惯的形成开好头、起好步,进而真正提高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决心潜心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方法,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以实现真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目标。

  二、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小学中年级:我们以课题组老师所在学校的三、四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大部分同学写作时茫然无措,无从下手,没有目标,不得要领,甚至产生畏惧和厌倦心理,是形成作文习惯的重要时期。

  体验: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来认识周围的人、事、景、物等。它强调亲身经历,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各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是伴随实践产生的真情实感。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作文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转变作文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表现生活,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意,并努力做到有创意、有个性。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国内研究现状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在我国由来已久,广东省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可以说是这方面研究的肇始。1974年,丁老师提出“读书、观察、作文三结合”的实验课题,在教法上,每教学一段、一篇或一组课文,就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撰写赞扬好人好事的宣传稿。后来,丁老师提出“寻美作文,练文炼人”的主张,也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到社会上去寻找写作素材。丁老师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概念,但他的研究,还是具有“体验式作文教学”的雏形。江苏省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作文教学法”与“体验式作文教学”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李老师的核心思想是观察情境教学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情境作文的特色,一是创设情意,适应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二是重视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新课改实施以来,由于《课标》的引领作用,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这项研究在我们南方地区率先开展,如江苏海安的《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初探》,研究的重点是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体验式作文教学;江苏南京的《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习作能力》,研究的重点是学生在具体的体验中习作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体验式作文的重要性和实效性,这些研究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可资借鉴。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体验式教学思想更是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近代夸美纽斯、卢梭、杜威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也能找到这种思想的影子。尽管如此,但国外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甚少,研究者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对体验式学习的探讨上,这可能与国外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教学方法转移到学习者有一定的关系。

  在我国众多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对农村小学中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成功的经验和理论也相对较少。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新时期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注入的新的活力。我们本次课题研究,旨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借鉴吸收前人的经验成果,探索农村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四、课题研究目标

  1.认真调查,仔细分析,弄清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水平现状、作文心理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通过体验式作文教学,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开发符合农村生活情境的作文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作文中书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3.深入学习,探讨农村小学中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方法,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自己的作文教学方式,找到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一套适合我地农村小学特点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4.通过本次研究,转变学生的作文方式,引导学生在真切的体验活动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自觉阅读,培养学生作文习惯,提高作文能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文从句顺,生动活泼。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调查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心理与写作现状,并分析形成原因;

  (二)农村小学中年级体验式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1.学生对家庭生活的体验;

  2.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3.学生对学校生活的体验;

  4.学生对课堂生活的体验;

  5.学生对创设情景的体验;

  6.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

  (三)农村小学中年级作文“后体验阶段”的指导。

  六、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研究的重点:

  (一)农村小学中年级体验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1.学生对家庭生活的体验;

  2.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3.学生对学校生活的体验;

  4.学生对课堂生活的体验;

  5.学生对创设情景的体验;

  6.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

  (二)农村小学中年级作文“后体验阶段”的指导。

  研究的难点:

  1.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

  2.学生对创设情意的体验;

  3.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

  4.农村小学中年级作文“后体验阶段”的指导。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分析法: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起步作文,了解学生作文现状,并认真分析,总结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找到在作文教学时老师和学生身上分别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研究做好铺垫。

  2.文献研究法:阅读有关论著,如《语文课程标准》;李吉林:《情境体验性作文教学研究初探》;丁宁:《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罗树庚、陆青春:《玩出名堂,写出精彩——小学情趣作文教学》;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等,并大量收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优秀教师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实验研究法:设立实验班,探索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

  5.比较研究法:对照学生的前期作文和后期作文,通过对比,总结取得的成效,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八、研究的创新点

  在本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时,我们参考了其他老师的研究成果,如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明晶的《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该成果把体验式作文教学分为身动体验与心动体验、纪实体验与想象体验四个方面;上海师范大学的丁宁硕士在他的《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研究》一文中,把体验的类型分为生活体验、情境体验、阅读体验三方面。我们课题组认为,这样的分类方式有的显得抽象,有的稍显笼统,因此不一定适合在农村小学实施研究。我们通过思考、辨析、论证,根据小学生活空间的不同,把体验的方式细化为六个方面:1.学生对家庭生活的体验;2.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3.学生对学校生活的体验;4.学生对课堂生活的体验;5.学生对创设情景的体验;6.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我们觉得这样划分,符合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规律、作息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控制性和可操作性,也利于农村小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这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研究作文 篇9

  摘 要:农村教育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让他们也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加多的知识,享有更多学习乐趣,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农村教育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是工具学科,也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立足于这个要点,注意到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平台,基于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才能够找到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确立的创新思路之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我身边的美丽》为题目,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田间,或者是组织一次郊游,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丽,让学生观察他们平时常见的牛羊、稻谷、飞鸟等等,借助自然的力量,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美,找到它们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他们的作文不会再空洞无味,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得到锻炼。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一次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这个题目,从文章题目来看,最为关键的要点是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如果教师死板的阅读范围,或者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很难找到写作的精髓,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真正正的进行一次知识竞赛,并运用班费买一些奖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哪个小组获胜,就给哪个小组一定的奖励。运用这个方法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会非常高涨,因为学生是亲自参与其中,对于知识竞赛的细节记忆得会十分清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场面描写也会更加细致。当然,活动要根据课时,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思维,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三、借助日记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写作的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缺陷就是思想深度不够,即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定的内涵。有些学生竟认为平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要解决此类问题,非记日记不可。

  在记下当天所见所闻所感时,学生必然在回顾中反思生活,或指出自身不足,或评判他人行为,或为自己加油鼓劲。在抽样调查中,学生日记中具有反思内容的篇目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为自己加油的约占总数的八分之一,两者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见,正是日记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日记,顾名思义,要日日记。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恒心,有毅力,能长期坚持下去。而语感的形成,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写日记正能适应这个需要。别看每天的日记量并不大,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长期的坚持,每一天学生都要为日记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课程素材,并借助自然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思路,虽然农村学校在硬件设备上与城市里的学校存在差距,但是农村小朋友却拥有比城市小朋友更加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那就是大自然,教师应该多带领孩子感受自然,观察景物和动物,给孩子美丽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获取更急丰富的内心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 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xx(08)

  [2] 孙建龙.多途多法谋方略小计小策获真经――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浅探[J].辅导员.20xx(33)

【研究作文】相关文章:

对蚯蚓展开研究精选作文11-23

教育研究方法 哲理故事与研究智慧11-23

作文教学研究10-25

当研究生的叔叔作文04-22

研究拱形作文(精选3篇)11-15

调查研究报告范文_研究报告07-09

澳大利亚的海外研究生研究奖学金12-09

对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的研究作文指导11-18

研究的作文五年级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