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作文

时间:2022-12-09 17:15:57 作文 我要投稿

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作文

  科技发展,时代进步,很多新的事物随之而出现。下面是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作文,欢迎阅读!

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作文

  生活变化这么快,科技这么发达,随时都有家长没有思想准备的新东西出现。 近年来,家长对网络的控诉一年比一年强烈,孩子陷入网络的一年比一年多, 因此,父母对于这些新生事物,仿佛与生俱来地有着一种恐惧和抵触。

  可是不管家长愿不愿意,这些新生事物一年比一年多,随时都有我们没有思想准备的新东西出现。

  就拿家长自己的成长过程来说吧,在家长从一个孩子到成年人的过程中,家长经历了那么多的新生事物:喇叭裤、烫头发、高跟鞋、流行歌曲、桌球、电子游戏、纹身……每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现,社会上哪一次不是对我们孩子如临大敌?

  记得刚刚街上流行喇叭裤的时候,大人们对孩子们教了又教,叮嘱了又叮嘱:“穿那东西的都是坏家伙,我们不去学坏样。”实在是哪一个勇敢地孩子率先穿了,他屋里父母就觉得家里出了见不得人的事情,偷偷地趁孩子不在家,把孩子的喇叭裤剪烂。在学生守则中,也曾经明确规定过,要孩子们不穿奇装异服,可是哪一次服装流行,不是从我们这些孩子身上开始的?……事实证明,尽管每一个年代都有坏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为新生事物而“学坏”啊!

  对于流行歌曲也是这样的,当流行歌曲刚刚进入大陆时,当流行歌曲刚刚在学生中流行时,报纸、电视等媒体何尝不是到处围剿?讨论、强行干涉、坚决阻止……这几项事情有哪些父母没有干过?可是,我们越围剿,结果流行歌曲越深入人心,哪怕是现在学前班的孩子,早在前几年已经唱响了“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听流行歌曲的这一代孩子学坏了吗?没有。一些知名作家还写文章说,自己当年为学唱流行歌曲写过检讨书、罚过扫地,现在我们听起来,只能够当饭后笑话。

  扳着手指头数一数,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多少新生事物?可是,我们的孩子究竟变坏没有?没有,事实已经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为新东西而变坏了啊!那么,我们对新生事物为什么要害怕呢?

  我想,家长恐惧的一个原因,是自己对这些东西不了解,怕因此而控制不了孩子。他们满足的,从思想根源上来说,是自己对孩子的控制欲。家长为什么要控制孩子呢?而不是与孩子共同分享?这就是一个观念问题,家长要改变观念。

  我们还没有学会勇敢地接受新生事物,或者说,当年喜欢接受新生事物的孩子,一旦自己做了父母之后,就开始思维老化,就开始和孩子们有代沟,有距离了。据社会学家调查研究表明,现在代沟已经由原来以代为单位,缩小的以年为单位了。5年,对,5年就可以形成一代人和另外一代人在文化、思想、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如果家长再也不肯接受新生事物,别说与孩子,就是和我们年龄相差不很大的人,都会有代沟的。

  家长害怕接受新生事物,而孩子们却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喜欢接受新生事物是孩子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我们大人紧张,但是孩子们最喜欢。你看,街上流行的服装,是谁最先穿在身上?是孩子们。社会上流行一些新词语,是谁最先使用?是孩子们。“超级女声”里流行的发饰,成年人还在犹豫、欣赏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率先在自己身上实践了。你到街上去看,有哪些女孩子,她们的发型不是来源于“超级女声”?

  孩子渴望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因此,他们需要最新的事物来吸引大家的目光。孩子们天生就有创造精神,因此,他们喜欢尝试新的生活。可以这么说,孩子是常常维新的,创新和接受新生活,是孩子的天性。

  家长要想与孩子有共同语言,就不能够排斥新事物,就不能够排斥新生活。我们要主动地接触孩子喜欢的东西,和孩子保持一样的激情,家长才和孩子有共同语言,家长的思想才能够相通,孩子才会接纳家长。

  孩子们把那些不喜欢学习、不喜欢接受新事物、不接受新生活的父母称之为“老古董”,他们的话也就成了“老话”。孩子们觉得“老话”思想僵化,又太土了,因而鄙而远之。江山代有人才出,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在“新”字上下功夫,才能对现在的孩子产生吸引力。所以父母的话要有新思想,把准社会、时代、孩子的脉搏;要有新的思维方式,不要老是用过时的眼光,站在不变的立场、角度观察事物,看待、评价问题;要常关注孩子们关注新生事物、新生现象,同样的道理如果能溶铸进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材料来讲解,也会讲出新意,给孩子们新的收获,新的感觉。

  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只搬抄别人的套话,尤其是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那些老套话,那样的话孩子们不喜欢听。现在的家庭,四个祖辈、二个父辈、一个孩子已经取代了传统家庭的结构模式,大人们争相把爱给予孩子,使之养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很多问题的处理,我们大人又不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想,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只是把那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套话搬出来,孩子怎么喜欢听呢?爱的时候只想灌输,讲道理的时候也只想灌输,就是没有想到这个道理和爱,到了孩子有选择能力的时候,他喜不喜欢听。

  比如说处理上网的事情。很多家长根本就是一个网盲,自己不懂电脑,也不愿意主动接触,一看到孩子摸电脑,就感到事情很大,来了洪水猛兽。他们没有办法了,就搬用别人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套话来教育孩子:电脑害人啦,你不要去摸啦,上网的都是坏孩子啦……其实电脑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玩具,更不是洪水猛兽。简单粗暴地反对孩子上网,只能够引起孩子的反感。

  讲到这个上网的时候,我还要多讲一点。因为这是一个现在大家都很关注的新生事物,也是广大家长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现在好多孩子都在上网,好些孩子为了上网,不但连生活都不顾及了,甚至连死亡,都感到冷漠、疏远。武汉的一个孩子,哥哥因为上网死了才几天,弟弟又照常上网,母亲恨得几乎自杀,孩子都无动于衷。因此,网络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小家庭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大问题。

  但是孩子为什么去上网呢?不知道我们的家长分析过没有。现在孩子这么迷恋上网,其实和他们的精神生活空虚是分不开的。

  我在不少学校做过调查,也和不少老师交流过,我发现那些留守孩童,没有几个不上网的,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上网和成瘾的比例就要低得多。看来,孩子迷恋上网和我们家长分不开。当我们家长痴迷于钱财而忽略孩子精神生活的教育时,孩子自然就找到网络作为精神寄托。

  一个上网成瘾的、12岁的孩子告诉我:“在网络上,我能够找到一种归属感,一种团队感。在现实生活中,我只是一个人的存在。我起床、吃饭、穿衣、上学、回家、做作业,我的生活都与别人无关。但是在网络上就不同,我们每个人互相照顾,大家都是朋友,我感到充实。”这就是孩子的心声啊!当家长以经济为借口、以忙为借口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把孩子托付给他人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想想孩子的精神世界需要什么呢?

  一个有4年网龄的孩子告诉我,在虚拟的世界里,他体验到一种现实生活中从没有体验过的成就感。他说:“在学习上我拿不到第一,在玩游戏时,我得到了第一,这个第一的感觉对我太重要了。”

  我们家长要注意,这个现象值得注意,为了第一,让很多孩子放不下游戏了。孩子觉得这个第一心里很舒服,很自信。我们研究了一下,几乎是每一种新生事物被孩子接受的时候,都是那些平时在生活中不被注意的孩子、都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遭受打击的孩子接受得最快。为什么?精神需要啊,他需要这种第一的成就感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啊。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的精神已经被我们挑剔的家长、挑剔的老师打击得遍体鳞伤了。

  因此,一些新潮一点的家长,开始更换观念,他们用网络制约网瘾,取得了不少成功。一个署名“柳林独客”的网友说,他利用博客网站,激发孩子的正面进取力量,结果孩子不仅喜欢写作文,而且还戒除了原来的游戏网瘾。现在有时间,孩子就在博客上贴贴文章,因为不断上升的点击率,对孩子而言是另外一种成功。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好啊,一旦我们的正面引导,也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之后,他们就不会沉溺于网络游戏了。

  我们要随时刷新自己的屏幕,这样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视窗。所以我们要敢于接受新鲜的事物。

【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作文】相关文章:

敢于接受新鲜事物作文05-11

尝试新鲜事物英语作文04-30

接受新事物议论作文05-11

敢于承担的作文04-18

敢于担当作文12-24

敢于与众不同的作文05-11

有关敢于冒险的作文05-12

接受的高中作文05-01

接受熏陶作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