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指导精选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作文指导精选,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睁大眼睛,发现素材
如果我们注重就近取材,从不同角度常加练习,我们的写作就会逐步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1.留心身边小事,捕捉写作素材。
(1)课堂上发生的事。如:某同学积极发言,不等老师叫他,就大声发表意见;某同学总爱走神,每次老师叫起都答非所问,甚至不知老师提了什么问题。课间发生的事。同学们怎么玩,怎么搞课外活动。再有,同学之间的交往以及班里出现的不良现象。这些都可以写进作文。
(2)家里发生的事。“妈妈爱打扮”“妈妈爱逛街”“爸爸是个电视迷”“爸爸爱喝酒”等等。家庭成员还有什么爱好?性格?甚至“吵架”都可以成为不错的写作素材。
(3)社会上的人或事。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陌生人,如:买菜的,警察,街头的乞丐,图书馆里、超市里的人群。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不良现象,社会的飞速发展,改革的丰硕成果,国内外发生的大事……
2.借助语文教材,丰富写作素材。
我们手中的语文教材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例。抓住契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仿写。模拟课文中的某些片段,模仿作者的思路、方法甚至可引用文中的某些原句。例如,学了《桂林山水》,其中有“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于是让给出这样的句子:“操场真干净啊……操场真安静啊……”省略号部分要求学生写具体。再如,学了《迷人的张家界》,在观察了其他图片的基础上,模仿课文中写山峰的段落,新写一处景物。学了《再见了,亲人》就模仿课文,以“大娘”“大嫂”“小金花”的语气,写一段和志愿军告别的话。这样对深入理解原文的思想感情也很有益处。
(2)续写。就着文章的情节继续往下写,如学了《穷人》《凡卡》后,续写你所喜爱的主人公的命运。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有了写作素材,一举两得。
(3)扩写。抓住文章中的某一情节进行扩充。如学了《我的战友邱少云》,文中写邱少云趴在火里一动不动。可以让学生抓住这一情节进行扩写。写他在火里是怎样的表情(可观察书上插图),继而写写他心里可能想些什么……
(4)缩写。将篇幅较长的课文缩短。学生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并进行删减。
(5)改写。将寓言、古诗等改写成故事散文等。
(6)其他。学了课文,或者课外读了一篇不错文章,就进行再创作。将学生思维进行发散,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不要局限于该篇文章。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联系实际写写读后感。读了《手》一文,就写写“妈妈的手”。当然,还可以对文章的写作方法、特点,甚至文章的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也可就同学们上课时的发言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我同意某某的观点”“我认为他的意见不正确”……
3.倾诉内心的秘密。
有些话平时说不出口,不妨在写作中一吐为快。如受了什么委屈,对老师、家长不满,或对老师有什么希望、要求,都可以写在日记中。(可以不让别人看)
二、把你的笔变成摄像机
同学们在写人时,往往只是写写这个人的外貌,至于这个人有什么特点,总是泛泛地说:“他是个学习认真的人”“他是个热情的人”“他是个好学的人”。其实,把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让人物自己说话才有说服力。如:写某同学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他是怎么举手的,是不是把手举得高高?是不是还不停地晃着手,好让老师看见。他表情怎样?是不是急着让老师叫他?嘴里是不是还喊着“老师”。当老师没有让他回答时他是怎样的?(表情、动作)当老师让他回答时,他又是怎样的?(表情、动作、语言)抓住同学的一系列表情、动作、语言,写出变化。一个认真学习,积极发言的同学不就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了吗?人物在你的笔下动起来才生动,才具体,才吸引人。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学生似曾相识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一件平凡、简单的生活小事就能变成有声有色的写作材料。
比如,让学生写一写同学之间的一件事。学生苦思冥想,不知道写什么好。教师提醒学生,同桌之间有过什么矛盾?孩子们都说有过。于是决定用表演的形式重现学生的生活。教师精心挑选几对善于表演的同学,经过排练,当堂表演同桌之间发生的矛盾,惟妙惟肖的表演深深吸引了同学们,唤起了大家的生活感受,自己经历的或亲眼看到的事情全都浮现在脑海里,纷纷要求表演,气氛热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提醒同学们把矛盾细节写具体,并写写自己的感受。此时的学生由于亲自看,亲自演,所以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写出的内容生动感人。
四、找到看不见的内容
考试是我们常经历的事,考试结果出来后,老师念分数是最紧张的时刻。同学们写这件事时,将看到的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都写具体了,可就是篇幅不够长,文章乏味。这是因为文章漏掉了很多重要的内容。比方说,老师拿着卷子进教室时,你在想什么?老师开始念分数了,是从高到低还是从低到高?念到别人的分数时你又在想什么?有没有心跳加速?是不是在默默祈祷?终于听到自己的名字了,老师也许看着你,此时你是什么心情?分数出来了?你是喜还是忧?如果考不好担心家长训斥甚至打骂吗?如果考好了,是兴奋还是得意?是否超过你的竞争对手?
由此可见,只要你把自己当时的心理变化(看不见的内容)写进文章,就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五、怎样进行场面描写
1.点面结合。
点,指重点描写一个人或物。例如《开国大典》中描写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描写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旗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面,指描写大的场面。如描写会场的布置,描写人民群众在开国大典中的激动、兴奋的表现。
有“点”有“面”,这样的场面才真实。
2.恰当比喻。
《开国大典》一课用“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红流”等比喻,突出声势的浩大,场面的壮观。突出了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的心情和无比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恰当的比喻可以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六、说明文”怎样才能“说清楚”
举例法。《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一文中,为了说清楚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运用了举例的方法。以人为例,人的眼、耳、鼻都具有接收信息的功能,这些信息由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由大脑统一处理。因此,人本身就是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就是大脑。可见,大脑与人体各部分的关系,是一个“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方法可以用在说明文中,帮助你把事物介绍清楚,如“列举数字法”“比喻法”“描述法”等,在《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中,用“6300多公里”这一数字,用“一叶扁舟”这样的形象比喻充分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七、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中常见这样的毛病:我们写读后感的时候,有些同学总是先把所读文章或故事的内容提要写下来,再写“我深受感动”。或是“我受到深刻的教育”。至于感动到什么程度,受到什么教育,总是写得不具体。或者,“读后感”写成了“读后抄”(只把原文大意抄了一遍)。于是,读后感写得干巴巴的,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
要想写好读后感,必须老老实实把文章读懂,认真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必要时,可以在体会深刻的地方作批注。在这样的基础上,下笔写读后感。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写。可以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和疑问是怎样解决的写到文章中,也可以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写进去。比方说,随着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变化,你是怎么担心的,有没有为他捏把汗?有没有“心提到了嗓子眼”?最后,是什么使你放下了悬着的心?有时,你是不是想跳进书里帮助某个人,有时又想替某个人出出气?
像这样,把认真读书时的真实想法写下来,在结尾时或者还能写出悟出的道理,这才算是真正的读后感。
八、学写作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每当写日记的时候,总会有同学说:“没什么可写的。”我们经常说:“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有意义的事或人。”有的同学就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了写作题材,而有的同学却视而不见,这是怎么回事呢?
同样是去草原旅游,有的人看到“山清水秀”,听到“小鸟在唱歌”,“小草在说话”。有的人却觉得:累死了,山和水有什么看头?看来,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颗对生活“敏感的心”。热爱生活的人,就会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美的、有趣的、奇妙的、值得思考的……
所谓“敏感的心”,换句话说就是对事物的“感受”。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曾说过,“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行文的动力,“感受”是抒情的基点。
要用“心”观察生活。慢慢的,就不会为找不到写作内容而发愁了,不会为写不出感受而犯难。
九、循序渐进天天练
作文没有捷径可走,却有方法可循。”那就是:天天读书,天天看报、看电视、听广播,天天写一点,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天天练习,养成习惯。作文就是说说自己的心理话。心理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只要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就能写出好文章。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学生就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只要坚持,就能笔下生花。
拓展阅读:
小学生作文6大技巧
一、审题
只有准确地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写起来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里教给同学们三种审题方法:
(1)分析法:先把题目按词拆开,然后一个词一个词琢磨,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校园新事多》可分解为“校园”、“新”、“事”、“多”四个词,我们就能写发生在校园里的新鲜的事,至少要写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2)比较法:根据所给题目,自已拟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写作范围和要求。如写《我和老师》,可自拟《我的老师》、《我爱您,老师》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写作重点。
(3)设问法:先提出几个问题,并考虑好其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照题目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回答。如《她变了》,可提问:变之前她是怎样的?她变的原因是什么?她变后是怎样的?有哪些人说她变了?另外,对于特殊的题目要仔细推敲,弄清真正的意义。如《温暖》,就不能专写天气温暖,而应体现互相帮助或得到关怀爱护的感受。
二、确定中心
第一、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教给大家确定中心的方法;第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如《记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要明确题目的重点是“尊敬”。值得尊敬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中心,写作时要紧扣这个中心。
第二、要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感受来确定中心。如写《我的好朋友王小明》,中心思想可表现王小明的好品质,他的优点。
三、选择材料
材料的选择、详略,都要为中心服务。常犯的毛病有:
(1)中心不突出,要说明的问题很多,头绪纷繁
(2)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主次颠倒。
(3)选材平淡,不典型。因此,要注意两点:第一、
要围绕作文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第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典型的事件作为材料。
四、组织材料
材料的组织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材料的安排。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使文章“言之有序”;二是对材料的处理。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使文章“言之有序”,就要合理地分段。方法有:
(1)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
(2)按时间的推移安排材料。
(3)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
(4)按事物几个方面安排材料。
(5)层层加深中心思想,由浅入深地安排材料。
五、编写提纲
提纲包括:中心思想和段落。一篇文章分几个层次,几个段落,哪个先写,哪个后写,哪个略写,哪个详写,在提纲里要反映出来。但又不能写得太详细,也不能太简单,要写得简明扼要,切实具体。如:
作文题目:有趣的蜗牛比赛中心:通过对蜗牛比赛的记叙,反映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的丰富多彩,表现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
材料安排:
(1)我和表弟捉到几只蜗牛,想举行一次比赛。(略)
(2)为参赛蜗牛命名,做好比赛前准备。(略)
(3)比赛中蜗牛各自的表现。(详)
(4)比赛结果。(略)
(5)结尾。(略)
六、过渡与照应
过渡要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言连贯、彼此衔接。办法一般有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三种。
上下文之间的互相呼应,就是照应。照应方法一般有三种:前后照应、首尾照应和正文与标题照应。
【小学生作文指导精选】相关文章:
小学生作文的指导05-10
小学生作文指导11-07
小学生的作文写作指导03-18
小学生叙事作文指导05-09
小学生作文指导要领05-10
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05-10
指导小学生作文技巧05-10
小学生作文技法指导05-10
小学生作文方法指导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