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09 16:52:08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下面是几篇养成教育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篇一: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终身受益。本学期我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和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具体进行的工作:

  1、在总结上学期工作成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制订本学期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2、根据学科特点,制订相应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计划,并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3、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点滴进步以及各种特长的肯定,让学生学会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学会常识他人、常识自己,增强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4、利用电话家访及与家长面谈等方式增强家长与学校、教师的沟通,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初步形成的经验

  1、集体教育。良好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自我教育力量,它能紧密配合教师的工作,积极地促进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在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时,重视集体教育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进步。

  2、情感渗透。学习习惯是一种学习行为方式,在实施养成教育时抓教师们把学习习惯培养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学生,接近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乐于接受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导之以行。

  3、树立榜样。榜样是一把尺子,一盏明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1)教师就是一个榜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疑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教师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教师的言行引领学生,影

  响学生,指导学生。(2)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典型,把优秀学生作为典范在全校、班级宣传。让他们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楷模,

  4、强化训练。要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强化训练,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习惯的培养不是靠说教,要靠严格的训练。因此,在实施养成教育时,教师们记住八个字:严格、反复,持之以恒。因为教师们都知道,只有反复训练,不时提醒监督,长此以往,才能养成习惯。

  5、自我评价。让学生在日常的自评和互评过程中,记录自己和别人的表现,取长补短,自我约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存在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学生在校刚刚养成的学习习惯往往难以得到巩固和发展,会出现不稳定、易反复的现象。

  四、反思

  1、加强教师的学习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2、 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方法、好经验。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工程,我们将不断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一定要从小、从严、从点滴小事抓起,帮助学生打好地基,塑好骨架。要抓住小学这个阶段的最佳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二: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办学实践中秉承这一思想,重视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道德高尚、体魄健美、心理健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的优秀中学生。在常抓不懈的德育实践中,育人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校园生活课程为载体,以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必然会产生好的结果。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某个人或是某些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工程。为此,确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以严谨的行为和良好的表率成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职员要做到管理育人,工人要做到服务育人,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教育。为此,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勤政、奉献、开拓、高效”为宗旨制定了学校领导岗位职责;以“立志、尚学、求实、创新”为宗旨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以“爱校、爱生、爱事业、讲奉献”为宗旨制定了教师岗位职责。

  二、构建德育网络,狠抓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副校长、各职能部门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将学校德育工作细化为每个人的职责,形成“校长―政教处―年级―班主任”的管理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实施德育的格局。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了“二支队伍”建设:即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关键,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必然在教师中寻找自己的榜样。各学科教师的群体形象及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学校在狠抓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师德建设,大力提倡“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的三爱教育,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师德教育中,做到治本为先,抓起点、抓风气,对教师高要求、严要求,大力倡导“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育人观念,从教师的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别是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班主任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能否落实到实处。为此,学校加强了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例会,通过例会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向班主任传递最新的德育信息与方法。请优秀班主任作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经验介绍,外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从而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学校还安排青年教师承担副班主任和政教处义务德育教导员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得到锻炼,培养了大批的班主任后备力量,为青年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生活课程,规范群体行为

  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几乎都在校内,既给学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任务,又为学校拓宽教育渠道,更为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学校提出将学生的校园生活课程化,使校园生活成为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课程。

  对于学生的课余时间活动,学校安排了丰富的教育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合理安排,全校性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有序进行。欢快的小品比赛,紧张的辩论赛,激烈的篮球赛,开心的风筝比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多了一分轻松,多了一分愉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四、开展主题活动,着眼终身发展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把握养成教育的特点,顺应时代变化,捕捉学生需要,较好地处理养成教育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的、有所侧重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学校大力开展感恩教育,通过系列国旗下讲话,引导学生把感恩的实际行动体现在对老师的尊重上、体现在对父母的理解和关心上、体现在对他人的友善和帮助上。

  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各班都及时进行总结,深化教育效果,政教处也通过全校学生大会对各班的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为贫困同学捐款活动,在政教处、团委的倡议下,同学们将感恩的激情投入到对贫困同学的帮助之中,全体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贫困同学献上一份爱心,学生参与率达到100%,为几十名家庭的同学提供了帮助,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同学们认识到自己捐出的是慰问款,获得的是一份责任和心灵上的满足。获得资助的同学也深刻地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同学的关心和友情。这项活动学校已经连续组织了八年,让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面对有困难的人,面对自己的同学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有一份爱心和责任心。

  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在活动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培养人、活动中塑造人的育人目标。

  篇三: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办学实践中秉承这一思想,重视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道德高尚、体魄健美、心理健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的优秀中学生。在常抓不懈的德育实践中,育人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校园生活课程为载体,以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必然会产生好的结果。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某个人或是某些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工程。为此,确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以严谨的行为和良好的表率成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职员要做到管理育人,工人要做到服务育人,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教育。为此,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勤政、奉献、开拓、高效”为宗旨制定了学校领导岗位职责;以“立志、尚学、求实、创新”为宗旨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以“爱校、爱生、爱事业、讲奉献”为宗旨制定了教师岗位职责。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十要十不要》、《教师文明用语与文明忌语》、《禁烟规定》、《职能部门岗位职责》、《教职工工作考评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全校大会,以及其他各种教育形式,贯彻到干部教师的工作中,使全体干部、师生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这些规章制度也督促教职员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好表率,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氛围,保证了养成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德育网络,狠抓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副校长、各职能部门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将学校德育工作细化为每个人的职责,形成“校长―政教处―年级―班主任”的管理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实施德育的格局。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了“二支队伍”建设:即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关键,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必然在教师中寻找自己的榜样。各学科教师的群体形象及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学校在狠抓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师德建设,大力提倡“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的三爱教育,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师德教

  育中,做到治本为先,抓起点、抓风气,对教师高要求、严要求,大力倡导“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育人观念,从教师的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别是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班主任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能否落实到实处。为此,学校加强了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例会,通过例会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向班主任传递最新的德育信息与方法。请优秀班主任作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经验介绍,外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从而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学校还安排青年教师承担副班主任和政教处义务德育教导员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得到锻炼,培养了大批的班主任后备力量,为青年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生活课程,规范群体行为

  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几乎都在校内,既给学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任务,又为学校拓宽教育渠道,更为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学校提出将学生的校园生活课程化,使校园生活成为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课程。

  在初一刚入校时,学校就对学生提出“来了就是主人,起步就要正规”的指导口号。教育学生明白“一日生活规范是一周规范、一年规范、一生规范的基础”。“生活规范是做人规范、学业规范、事业规范的基础”。入学第一课是十天的军训,同时进行的是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讲解、指导、模仿、强制、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掌握规范、认同规范、直到自觉执行,形成习惯。管理细节,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直到毕业,从不间断和放松,同学们在这样的引导和约束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同学团结友爱。很多家长更是感受到学生到市九中后发生的显着变化。

  对于学生的课余时间活动,学校安排了丰富的教育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合理安排,全校性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有序进行。欢快的小品比赛,紧张的辩论赛,激烈的篮球赛,开心的风筝比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多了一分轻松,多了一分愉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四、开展主题活动,着眼终身发展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把握养成教育的特点,顺应时代变化,捕捉学生需要,较好地处理养成教育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的、有所侧重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学校大力开展感恩教育,通过系列国旗下讲话,引导学生把感恩的实际行动体现在对老师的尊重上、体现在对父母的理解和关心上、体现在对他人的友善和帮助上。

  9月份,学校开展“行为规范养成”主题教育月活动,10月份开展“人人都是环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实践教育月活动,安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月活动结束后,各班都及时进行总结,深化教育效果,政教处也通过全校学生大会对各班的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为贫困同学捐款活动,在政教处、团委的倡议下,同学们将感恩的激情投入到对贫困同学的帮助之中,全体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贫困同学献上一份爱心,学生参与率达到100%,为几十名家庭的同学提供了帮助,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同学们认识到自己捐出的是慰问款,获得的是一份责任和心灵上的满足。获得资助的同学也深刻地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同学的关心和友情。这项活动学校已经连续组织了八年,让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面对有困难的人,面对自己的同学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有一份爱心和责任心。

  学校还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如:举办“法制教育”、“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讲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国防教育”表演,丰富师生的国防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远离黑色网吧”、“文明上网”、“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意识。

  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在活动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培养人、活动中塑造人的育人目标。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帮每个孩子拿到一把金钥匙——好习惯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也是决定他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我校德育工作始终以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现把我校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以德育课题为先导。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以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素质为培养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一些规范要求具体化、人格化、形象化,让这些要求变成学生的需要。为此,我校确立了苏州市德育课题《科学教育中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行动研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有意识地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常规养成教育。通过课题引领,把行为养成教育的具体目标落实到各类德育活动。

  二、以校本德育为主阵地。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能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情感。我校建设了一系列校园环境文化。教学楼的楼梯口精心布置了生物角,利用配电间和水表,布置了节水节电宣传角,还有“启智厅”、 “银河廊”、“渊、博”文化石、“金钥匙”雕塑等文化景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和广播”、“国旗下讲话”、“宣传廊”等校园宣传阵地开展“每日一学”、“今日榜样”等活动,在学生中进行榜样宣传,通过榜样的言行把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很好地感染受教育者。同时,对一些不良的行为进行分析、讨论,及时纠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激发良好行为。

  2、打造常规特色校园。为了实现“学会做人”这个德育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礼仪和环保节约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促进我校师生提高礼仪和环保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创建“礼仪校园”和“环保校园”。

  A、环保行为养成教育。学校“八五”期间就提出了“关心环境”的课题,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加入了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组织,校园内进行垃圾分类放置,并带动家庭,每月进行一次废品回收活动,所卖钱款存入学校爱心基金中。截止今年10月,我们在两年多时间内共计回收款一万多元。每年“六一” 儿童节,学校组织“红领巾大卖场”活动,同学们将自己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和用过的学具、玩具进行义卖,所得款项也

  全部纳入校“爱心基金”。学校将钱款给重庆云阳县农坝小学和山西省静乐县娑婆逸夫学校等西部地区的贫困学校建书屋。学校大力开展“四个一”节约资源实践活动,并深入开展环保调查实践活动,如吴江水资源调查活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餐具的使用调查活动、松陵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调查活动等。上学期,五(4)班全体同学通过调查活动,撰写 《吴江松陵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调查报告》,给徐明市长写了一封信反映情况。徐市长接到后非常重视,作出了批示,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调查报告的意义,并请城管局抓紧落实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市的垃圾处理水平。吴江电视台和吴江日报社对我校这个活动进行采访、报道。徐市长的批示和城管部门、新闻媒体的迅速行动证明社会各级对少年儿童的关心,这就激励我校全体学生继续努力,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锻炼各方面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B、文明礼仪教育。我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主要突破口,全面开展“文明我先行,礼仪伴成长”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全校发动宣传,进行集体承诺、宣誓,并通过“每周一学,每周一练”形式学习文明礼仪内容,如在校尊师礼仪,在校同学礼仪、在校升旗礼仪等,并设立“文明礼仪示范岗”,轮流培训文明宣传员,开展“礼仪中队”、“文明之星”评比等活动,从而促进我校师生提高礼仪意识,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弘扬传统文化,创建文明校园。

  三、以激励机制为保障。

  牐犘⊙生由于其自控能力差,兴趣、情绪变化大,因此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一些思想道德意识不能一下子化为持久的责任行为,必须依靠外在的教育、引导。为此,我们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改革个体评价。我校对学生的评价进行重大改革,制定了对全校学生的新评价方案,该评价设“七星单项奖”(分别为“文明之星”“勤学之星”、“健体之星”、“才艺之星”、“劳动之星”、“环保之星”、“科技之星”或“双语之星”)和“金钥匙系列综合奖”两大类,获评金钥匙等综合奖必须获评“文明之星”。同时,注重过程评价,每月组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期末进行总评,从而给每个孩子不断提升的台阶,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注重群体评价。学校加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监督和评价,以班级卫生、纪律、早操、路队、礼仪等常规评比为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加快评价反馈,以每周颁发流动奖牌,每月评比“常规管理先进班”和“常规管理示范班”,并把常规评比作为每学期优秀班集体考评

  篇四: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形成了“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和“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管理模式。在办学实践中秉承这一思想,重视德育工作,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道德高尚、体魄健美、心理健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的优秀中学生。在常抓不懈的德育实践中,育人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校园生活课程为载体,以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为抓手,抓基础,抓常规,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从理论上进行指导、从思想上进行启迪、从情感上进行交流、从行为上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育人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人有了好的习惯,必然会产生好的结果。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养成教育是育人的基础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某个人或是某些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工程。为此,确立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理念,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以严谨的行为和良好的表率成为养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要做到教书育人,职员要做到管理育人,工人要做到服务育人,让学生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受到教育。为此,学校在管理制度方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勤政、奉献、开拓、高效”为宗旨制定了学校领导岗位职责;以“立志、尚学、求实、创新”为宗旨制定了学生行为规范;以“爱校、爱生、爱事业、讲奉献”为宗旨制定了教师岗位职责。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十要十不要》、《教师文明用语与文明忌语》、《禁烟规定》、《职能部门岗位职责》、《教职工工作考评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全校大会,以及其他各种教育形式,贯彻到干部教师的工作中,使全体干部、师生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这些规章制度也督促教职员工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好表率,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和谐有序的工作学习氛围,保证了养成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德育网络,狠抓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员包括副校长、各职能部门主任、团委书记、年级主任,并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将学校德育工作细化为每个人的职责,形成“校长―政教处―年级―班主任”的管理网络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参与实施德育的格局。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德育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了“二支队伍”建设:即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关键,正所谓“正人先正己,教人先自教”。教师的行为表率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养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榜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他们必然在教师中寻找自己的榜样。各学科教师的群体形象及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本身就是养成教育丰富的资源和最形象、最生动、最富有感召力的教育。因此,学校在狠抓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重点强调了师德建设,大力提倡“爱学生、爱学校、爱事业”的三爱教育,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师德教育中,做到治本为先,抓起点、抓风气,对教师高要求、严要求,大力倡导“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育人观念,从教师的自我养成,自我完善着手。特别是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爱护学生等方面,教师要做到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班主任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校养成教育的目标能否落实到实处。为此,学校加强了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例会,通过例会组织班主任进行理论学习,向班主任传递最新的德育信息与方法。请优秀班主任作班级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经验介绍,外请教育专家举办讲座,从而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班级管理和育人工作。学校还安排青年教师承担副班主任和政教处义务德育教导员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得到锻炼,培养了大批的班主任后备力量,为青年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生活课程,规范群体行为

  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几乎都在校内,既给学校增加了教育管理的任务,又为学校拓宽教育渠道,更为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学校提出将学生的校园生活课程化,使校园生活成为目的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课程。

  刚入校时,学校就对学生提出“来了就是主人,起步就要正规”的指导口号。教育学生明白“一日生活规范是一周规范、一年规范、一生规范的基础”。“生活规范是做人规范、学业规范、事业规范的基础”。入学第一课是十天的军训,同时进行的是行为规范教育,通过讲解、指导、模仿、强制、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掌握规范、认同规范、直到自觉执行,形成习惯。管理细节,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直到毕业,从不间断和放松,同学们在这样的引导和约束下,逐渐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风,同学团结友爱。很多家长更是感受到学生到市九中后发生的显着变化。

  对于学生的课余时间活动,学校安排了丰富的教育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合理安排,全校性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有序进行。欢快的小品比赛,紧张的辩论赛,激烈的篮球赛,开心的风筝比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多了一分轻松,多了一分愉快,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培养了他们合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四、开展主题活动,着眼终身发展

  养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现象,其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如何把握养成教育的特点,顺应时代变化,捕捉学生需要,较好地处理养成教育过程持续性和内容灵活性的关系,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是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系列的、有所侧重的、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深化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规范,从而达到养成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

  学校大力开展感恩教育,通过系列国旗下讲话,引导学生把感恩的实际行动体现在对老师的尊重上、体现在对父母的理解和关心上、体现在对他人的友善和帮助上。

  9月份,学校开展“行为规范养成”主题教育月活动,10月份开展“人人都是环境、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实践教育月活动,安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月活动结束后,各班都及时进行总结,深化教育效果,政教处也通过全校学生大会对各班的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为贫困同学捐款活动,在政教处、团委的倡议下,同学们将感恩的激情投入到对贫困同学的帮助之中,全体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贫困同学献上一份爱心,学生参与率达到100%,为几十名家庭的同学提供了帮助,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同学们认识到自己捐出的是慰问款,获得的是一份责任和心灵上的满足。获得资助的同学也深刻地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同学的关心和友情。这项活动学校已经连续组织了八年,让同学们在校园生活中面对有困难的人,面对自己的同学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有一份爱心和责任心。

  学校还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主题教育。如:举办“法制教育”、“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讲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国防教育”表演,丰富师生的国防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远离黑色网吧”、“文明上网”、“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意识。

  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在活动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伙伴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培养人、活动中塑造人的育人目标。

  篇五:养成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教育是奠定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养成教育是使儿童具备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教育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别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关系到教育者的教育目的的成败。”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就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对学生养成习惯的教育工作更是不容忽视,现我将自己本学期的养成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不假思索,不必费什么心思,更不用意志去控制而形成的某种行为,就是一种习惯。所谓习惯也可以理解成人的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坏习惯也是一种自动化行为。

  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都希望获得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这样或那样的坏习惯。从这些原则出发,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又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 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要坚持不懈去做。

  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放学排队,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如,组织班干部每天早上对学生进行零用钱登记,原则上不准学生带钱到学校来,即使带来了也要向老师说明用处,这样就杜绝了学生买零食现象的发生,使学生养成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等好习惯。

  三、协调学生的“知”与“行”

  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

  如有些学生总是忘记戴红领巾,了解情况后得知,学生多数是因为换衣服时不注意取红领巾下来,或者取下来随地一扔,第二天上学匆忙就把此事忘了,针对情况,建议学生放学回家后就把红领巾放书包里,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

  四.制定评价,运用激励,落实养成教育,深化养成教育。

  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作为老师,今后我会在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工作中更加细心,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和创新,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经典10-08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02-17

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范文05-03

我校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05-03

幼儿养成教育工作总结集合05-27

学生养成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4-03

养成教育的国旗下讲话05-11

养成教育倡议书05-26

中学生养成教育工作总结范本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