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最好的教育
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以哪种方式,去活着,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的方式。但是,我所理解的教育,应该称之为:生命方式。就是选择哪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生命。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个人,其实就有多少种生命的方式。我所理解的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足够了。如果他所做的事情,还对社会有一些帮助,那就太好了,就算没有,也没有什么关系;他所过的生活,如果是健康幸福的,那就很完美了,如果不是,只要不影响他人,也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生命,每个人,只有他自己,才能对它负责。这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无论你是他的亲爹,还是亲妈。孩子渴了,饿了,悲伤了,快乐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同样的,孩子的生命里,最需要什么,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哪一种生命的方式,最适合自己,也只有他才知道。
作为家长,你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你对生命的理解体现。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你觉得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期望孩子得到。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两种比较的方式:一种,是我是曾经这么度过人生的,并且我对自己很满意,那么,我就要把这么宝贵的人生体验,都教给你。另一种,是我曾经没有度过的人生,我现在很后悔遗憾,觉得如果那样的话我会很幸福,那么,我就要告诉你,你应该学习我没有学到的,过着和我不一样的人生。
这本身,都没有错,都是爱的体现,也都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最朴实和最基本的体现。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做得过于极端。一旦极端了,违背了孩子本身的发展诉求了,就是不好的教育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无论那种教育方式,都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合孩子与否。在选择哪种教育方式之前,一定要依据每个孩子的特性,而不是自己的人生经验。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无论哪种方式,请尊重每个孩子的内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与生俱来的某种东西,科学家叫它基因,哲学家叫它天分,宗教家叫它命运。我也说不清楚,这究竟应该叫做什么,不妨就笼统地称之为“内在”。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内在。而且,每个孩子的内在,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内在,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性格品质,一种是才华技能。
于性格品质来说,大多是一诞生就体现出来的。养育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就算刚刚出生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性脾气都会不同。最明显的就是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同样的父母,一出生就可以感觉到,有的孩子很乖巧,有的.孩子很霸道,有的孩子很敏感,有的孩子很任性。这些,真的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天注定”,而且,很难改变和扭转的。而且,我们所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就是指的这一部分。家长无论要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都要首先考虑到这个因素。否则的话,就会遇到很多的冲突和矛盾。 ( )
这部分,是孩子的根基,那么,才华和技能,则是生长在其上的枝条。这一部分,是随着孩子的身体成长,以及认知程度,还有知识学习的变化,逐渐呈现出来的。譬如,有的孩子性格活泼,随着开始掌握语言技能,就变成了一个小演员,能说会道爱表演。有的孩子生性沉稳,刚开始能够拿到东西,就会一个人琢磨很久,再大一点,还要研究内部的结构。同样的,我们所说的,“知识改变命运”,指的大多是这一部分。家长无论想要孩子在哪些方面有很好的发展,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就是和孩子品行所一致的“天分”,顺应、鼓励,并发展它。
今天的改变,明天的收获。在一次家长的分享中,每个家长在一张纸上写下对孩子的期许,我们发现,有健康、幸福、坚毅、自由、幽默、快乐、领导力、独立思考等等;同时,在另一张纸上写下我们认为孩子需要改变的一些方面,有磨蹭、多动、话太多、脾气暴躁、不讲礼貌等等。
为人父母,我很理解,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生活的很好。但是,我们也惊奇地发现,我们对孩子的期许,其实是我们认为孩子应该改进的源头。也就是说,它们其实是一致的,当一个孩子磨蹭的时候,很可能是在认真独立思考问题;一个孩子多动的时候,很有可能是在培养行动能力和领导力。我们期许的,和我们抱怨的,其实是一件事情!那么,错的是谁呢,孩子,还是家长?
我一直都认为,“知识”是应该长在“性格”之上的,这才能构成统一的“内在”。有了这个统一的内在,我丝毫也不在乎一个孩子在数学课上看惠特曼的诗集,或者一个热爱数学的孩子从来不读文学经典。理想的状态,是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方式。可是,这可能吗?我认为是可能的。
在家里,家长要发现孩子的内在,并给予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在学校呢,则不进行标准化的教学,给予每个孩子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学习自由。在纽约,已经有一位前GOOGLE的员工,创办了基于尊重每个孩子学习规律的学校Altshool。在那里,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选择上什么课,以及课程的进度。
而老师,则会根据这个孩子的所有学习数据,以及行为兴趣的评估,给孩子完全属于自己的课程表和评价体系。也就是说,一个10岁的孩子,可以上一年级的阅读,而同时上五年级的数学。反过来,也可以。在这种教育方式之下,每个孩子都会发现自己比别人做的好的地方,同时也会发现自己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帮助别人,也需要向别人学习。自然,也就不会有“优生或差生“的评价体系了。
有人会问,这适合吗,会不会变成放羊班,让孩子失去了进取心?的确,我也不能对这种教育方式打包票。但是,我认为,这种教育在方向是对的。而且,尊重了每个孩子的成长。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方式,对于这个孩子的生命,不就是最好吗?
在这里,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我对个性教育有如此大的热情。我是从师范专业毕业的,又从事了多年的基础教育工作,我特别反对老师用所谓的”优生和差生”来评判一个孩子。要知道,如果老师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优秀的;如果老师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那么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差等的。尤其是对一个孩子而言,最不应该的,就是过早地、蛮横地、强迫地给予孩子某个标签。无论这个标签是“差生”还是“优生”,都是不恰当的。
那么,类似Altshool这样的理想的个性教育方式,于我们遥远吗,我们永远也不会达到吗?很神奇的是,就在北京的公立小学,就有自己编课本,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大课制的学校。而且,也不设期末考试,而是进行五天的闯关游戏活动。分为将故事、数字游戏、唱歌跳舞等等的关卡,不打分数,只分过不过关。五年前的深圳中学也做过类似的试验,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所以,就算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我们依然能够做很多事情,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相对自由个性的成长。我相信,这所学校之所以有如此大胆的举措,是和家长的要求、鼓励、支持密不可分的。
你多做哪怕一点,你的孩子就会因此而受益很多。而我们的学校、社会和每个家庭,其实都应该为个性化的教育,积极去努力。所以,请多做一点,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你所改变的,是自己孩子的命运。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相关文章:
4.我最好的老师文章
5.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6.我最好的老师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