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心理健康的标准

时间:2022-12-07 06:19:48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参考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么样的?有那些需要注意的?我们看看下面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吧!

参考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心理健康的标准1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

  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乐于关心别人,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自己偏好心理学,在看问题时少不免与它挂钩,如过去从日常口语来分析中国人为何抗拒心理治疗的原因,今天从《参考消息》看到一篇报道,所述的跟我过去所分析的结果一致。

  生理方面的疾病的判断,所依据的是长久以来所积累而形成的健康标准,如血压的高低、脉搏跳动的次数及频率、体液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等等。依据这些标准,行之有效,极少出现差错。心理方面,没有这种固定不变的标准可循,除去病情严重到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外,一般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完全依赖于心理医生的个人气质而定,而进行心理治疗,无法避免触及患者的个人隐私,这等于触犯了中国人的禁忌。众所周知,中国人非常多疑,即使是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如他们合股做生意,亦容易产生矛盾,很难维持下去;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国人总以为自己的智慧高胜他人一筹,如双方同一辈份,相互间没有什么经济来往和上下级之别,两者在聊天时,一旦就某问题产生分歧,就极难找出个统一的答案来,最后多是不了了之。其他国家的民众是否如此,我没有跟他们接触过,也就无从说起。就多疑与自大这两点来说,已是一种疾病,只是这种疾病具有普遍性,结果疾病也成为正常了;或许,可称之为正常性疾病。

  当然,以上只是对中国人抗拒心理治疗的一种片面分析,最起码,它忽略了迷信对人的心理健康亦存在积极的一面。这方面,我过去谈得太多,不再赘言。

  虽然一般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且取决于医生的个人气质,但由于一个民族的心态具有普遍性,可根据这一点来制订一个心理健康的标准。毕竟,这种标准不同于进行治疗那般具体详细。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不免会产生磨擦,通过这磨擦才能达成一致的看法;能达成一致,其原因来自于双方的道德态度,甚至完全可以说,个人的道德态度就是个人的生活态度,个人的喜怒哀乐与运气好坏都是由个人的道德态度所引起的。个人是整个民族的心理缩影,完全可以从个人身上发现其所属的民族的民众的普遍心态。故无论个人或其整个民族的心理健康,都是跟道德最为密切;亦是普遍心态的存在,才出现潮流,才反映出公众的情倾向,才以从中体会到时代精神的变化。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能时时关注自己的道德态度。

  人与自然的分化,令人在居住环境和心灵方面都产生巨大的变异,尽管这个变异过程是非常缓慢和无意识的。现时大多数人从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放眼望去,不再是一望无际的林海,所入目皆是被某些人戏称的“石屎森林”。林海的神秘与不规则变成单调的“石屎森林”,人的心灵空间也变得狭窄了。久居都市的人,往往要去到郊外才能产生心旷神怡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亦是道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尽管现代的都市人不可能涌向深山老林,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自然中汲取精神食粮仍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故我将第二个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为:热爱大自然,对神秘与创造有着浓厚的兴趣。

  第一个标准的目的在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第二个标准的目的是破坏单调划一的居住或工作环境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重新投入自然的怀抱之中,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了我们整个人生所追求的东西。

【参考心理健康的标准】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的标准参考05-02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参考12-07

心理健康的8大标准参考12-07

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参考12-07

心理健康的标准12-07

借条的标准范本参考05-02

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05-02

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05-02

外国心理健康的标准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