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4-10-26 18:25:19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5篇(合集)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5篇(合集)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已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贴近新课标的要求。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现在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参与度,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下,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处于群体的中心位置。小组内处于劣势的学生,由于能得到同伴的帮助,有了更好的转化条件,学生们积极投入学习,课堂教学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主动思考的局面,为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

  同时,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和完成分配的任务过程中,相互鼓励。通过交往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关系。在交流中使知识得到共享,在争辩中使错误得到修正,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思想和方法,长期坚持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内化为一种个体心理特征—合作品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方式,明显提出了学习本体的参与率,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和操作中,又出现了些许令人担忧的问题。

  1. 为了合作而“合坐”。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了合作而“合坐”。比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或者说这样的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吗?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不是同学们围在一起坐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

  2. 教师充当旁观者,缺乏有效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可是,如果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也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活动,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形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收音机”,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曾看到一位老师上课时,为了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书封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在钉字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简单的'操作,结果一人在做,其他人在看。在这样的课中后进生只是看着、听着。想要达到生生互动、共同合作的目的那就更谈不上了!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必须有老师良好的指导。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合作小组的学习必将是放任自流,流于形式的。

  3. 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我校班级人数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60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学习目标的实现。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老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既注意要有一定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3. 教师积极参与,掌握课堂合作学习的调控。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作用。教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该参加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4. 重视提高课前预习质量。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学性,课前不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教师对学生预习要加强指导,使学生重视预习,掌握预习要领。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合作学习的意义愈显重要。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个人独立学习都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要因学习进程与内容需要灵活安排,没有必要每节课都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更高。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2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当好课堂的"导演",让学生当好每节课的"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设计好合理而有序的导学案,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的放矢,合理开展每节课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我们化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性的掌握外,还要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例如小组实验。这就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共同顺利而有序的完成小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学会如何学习化学。化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设置合理的导学案,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研讨问题,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要学会倾听、交流、合作、分享,教师适时点拨,补充,纠正规范学生间存在的问题,从而顺利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把讲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方展现自我的舞台。但在探索尝试过程中,有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学的慢的学生需要得到学得快的学生的帮助才会进步,那么对学得快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就得放慢学习进度,影响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我们老师实施布控,合理调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3

  我校自去年开始进行新课改,推行小组合作模式以来,学生和教师发生了巨大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使小组合作学习确确实实落到实处,获得良好的效果呢?在一年的学习和近半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1、精心编写导学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于合作学习。课改以来,我认真钻研,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2、学生自学,充分展示自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学会自学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他们自学,耐心指导,积极展示,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在展示环节中,我一改过去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主讲或当小老师。放手让他们用各自喜爱的方式来尝试,来体会,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用更全面的方法来改进,来创造。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我也会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会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将倍受打击,其他的后进生也会因此产生恐惧的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而且在学生展示中应多点鼓励,少点批评。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尽可能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语音语调相当漂亮!真有创意!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反馈检测,落实知识。课改过程中,反馈检测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落实情况和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有效环节,形式可以多样。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或口语表达方面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充讲解,不让学生因此而掉队。

  在经历了这半学期的风雨历程之后,我们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笑语,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同学们个个都能朗朗上口,轻松应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培养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团结友爱。在感受成绩的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许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等。面对以上问题,我在以后课改工作会进一步的和同事们积极探讨,尽力解决,每一个环节都稳扎稳打,落到实处,把课改作为一项持久的工作,不厌其烦地去做,同时还要求我们还会及时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让我们的课改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4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老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加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就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在我校新课改的指引下,我校老师都为小组合作学习在详细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究,同样我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尝试过程中,我感到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念。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老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俗。在合作活动中,老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编对话、作调查、记者采访等等,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溢激情和自由。这不仅符合教化的宗旨,更能激发学生求真、向善、爱美的潜能,使他们主动主动,合理有效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详细实践活动中,专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专心去感悟集体的宏大力气,使他们体验到合作胜利的欢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主动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相识到我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自始至终都充溢热忱。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变更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靠老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问、实力、爱好、素养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继往的发扬小组合作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5

  学分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争论等合作方式也被常常运用,但学分化教学模式更加注意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同学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许多内容来关心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同学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相互评价等等。

  对我而言,我很清晰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同学学习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很憧憬小组合作学习并提出的这种很抱负化的同学学习的境界,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还只是本着仿照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形式上我们将同学分成了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同学的主体性。原本以为一帆风顺的学习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使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蹒跚而行,问题就在于小组合作之"外'的这些环节没有跟上。我想假如我们一开头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视同学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的养成,则应属于舍本逐末,我们前进路上的困难尚未扫除,行进起来怎能畅通?那我们怎样才能使其畅通呢?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肯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同学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消失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同学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同学分组进行探究沟通,可是,大部分同学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争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沟通的状况。'这是一种状况,老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消失没有合作实效的'状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老师为了让同学能有广泛的参加,一有问题,都要同学合作争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同学没有参加争论的爱好,课堂时间大量铺张,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同学独立思索、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需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靠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担当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视地位。而一些后进生由于基础薄弱,参加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灵敏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索、发言、表现的机会,在肯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非常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信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力量,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现和提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6

  通过这次学习,受益匪浅,从中看出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这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她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

  2.教学过程精彩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均分”、“而中间的字随着课堂的进行逐渐变换,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概念。

  3.学生自主学习

  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体验成功。

  整堂课轻松、自然。教师那富有亲和力的声音,那亲切而温柔的姿态,就连每个听课的老师都觉得心情。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以师为尊的角色,首要的一点是让课堂成为平等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放权给孩子,同时给孩子热情的鼓励。田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偶尔回答错时的安慰和鼓励,孩子答对时的慷慨奖励,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让我觉得孩子们能在这种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应该是种享受,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精美的课件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得到广泛的使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使教师更好的把握反馈信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本次活动中,上课的老师都用到了多媒体课件。无论是导入新课,新知识的学习,还是巩固练习等都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环环相扣,真真实实地辅助了整节课的教学。

  经过学习,我认识到高新课堂的重要性。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通过反思自己平时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认真学习校本培训。

  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在很多情况下,自己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还不足,这样就影响和制约了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也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认真备课,尤其要认真备学生。

  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认真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7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 恰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要想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需要选好合作内容,并在分组分工、合作技能、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在培养良好合作习惯的基础上,抓准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下面我就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良好的合作习惯,有效合作过程的保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使群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1、积极参与的习惯

  即每一个学生懂得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长的安排下认真地参与小组的活动,能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为合作学习取得较高目标达成度努力。

  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统计与可能性》教学中,在摸球实验前,我就让小组长进行分工,谁摸球,谁记录,谁数次数,谁监督等,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自己的任务,同时还提出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这样,大家就会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从而让摸球实验顺利进行。

  2、倾听的习惯

  在开始合作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因此,我逐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一)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打岔,不插嘴;(二)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适当的时候用笔记下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听后思考,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在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勇于发言的习惯

  由于学生的自身思维方式和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多,一些同学发言的机会少。因此,我常深入到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于发言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条件允许时还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表扬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4、守纪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合作学习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自由,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二、恰当的合作时机,迸发思维的导火索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和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

  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

  1、独立思考后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如此。合作能提升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有目的性的讨论,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平时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老师却不深入到小组内参与学习,也没有掌握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学生有没有困难,而是一会儿就看看表,有时间的话就继续学生的随意讨论,没有时间的话,一声令下,讨论就要嘎然而止,哪怕学生没有讨论完,哪怕学生正讨论得激烈,教师也全然不顾,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被老师控制得已毫无自主,也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我认为一定要给足时间、做好调控,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深更透,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产生疑问时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如教学“年、月、日”一课之前,我布置了一道预习题:小红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红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产生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我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为什么会有这样情况呢?请大家预习“年、月、日”这部分内容,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大大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3、探究规律时

  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发现,如: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需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

  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直角三角形中任选一种)。上课后,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提问: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另外一个图形吗?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把自己发现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找出哪些图形是学过的;在此基础上提问:这个新拼成的图形面积和原来的三角形面积存在着什么关系?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小组讨论,运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初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研究中,找到了规律,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出各种策略和结论。

  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各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同学积极投入,都想让自己小组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在“找”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同时,也不要否定其他的的学习方式,替代其他的学习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我们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8

  四月二十四日我校组织初一初二全体老师到古城正定六中观摩学习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我感到心灵受到了震撼,我们现行的教学模式太落伍,老师们再不能抱着老本吃饭,教育不改不行,必须从现在开始, 从我做起打一场教育改革的战争。

  一、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听别人说完。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第三、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于生机。

  三、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主要是“撑船者”,不能代替学生“划桨”,否则学生永远是乘客,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针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重点问题或操作练习;也体现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前提下积极参与讨论、启发、引导、鼓励、反馈,如发现未曾预料的问题可及时调整解决。教师同时又是巡视者和协调者,以确保正常课堂秩序,及时提醒个别学生,协调组间必要的信息联系。主导、巡视、协调者的角色密切了师生关系和提高了师生、生生交往密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划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能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释放“撑船者”和“划桨人”的智慧,也才能真正让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会学习”迈进。

  以上是我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9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

  "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

  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 。夏老师跟我说让我在这次班主任论坛上发个言,说实在的每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法都会有所不同,如果要找一找它们的共性,这就比较难。每个老师在指导兴趣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都会积累自己的方法,没有什么可比性。所以我谈谈自己在科技兴趣小组训练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1、 与同行之间多联系,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消息。

  2、 训练工作有层次,比赛战术合理。 科技比赛,同其他的比赛可能不太一样,如果说要找一个相似的,那我觉得就是体育比赛。有很多的内容,也都是竞技型的。

  一是要找冷门,二是要讲战术。科技比赛每二年就有八大类比赛,每个学校可以选择其中的四类比赛。比如智能机器人比赛、头脑奥林匹克比赛,就是偏冷型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开一些学校用大量学生进行人海战、运气战。但是随着萧山区科技比赛的发展,从1997年到现在已经有12个年头了,这些冷门的项目,现在也已经不冷门了。就拿智能机器人比赛来说,从开始到现在已经举办过四届,前三届都是我带的学生拿团体第一,但去年到了银河后我们只拿了个团体第二,赛后我自我分析找出不了少的原因,冷门不冷也算是其中一条吧。讲战术,就是指根据比赛的要求和项目分类合理调配好学生在你这个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比如无线电测向比赛,简单说它可以分为三个项目,这就要求你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侧重他发展的方向。再细小到你上报比赛名单时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在外场比赛时的出发顺序,我们知道,什么比赛都是先比的吃亏,然无线电比赛是先比后比吃亏。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吃鱼吃中间的道理是一样的。

  3、 结合新课程,运用探究模式,提高训练实效。 20xx年,我新进银河时,从未上过科学课,也不晓得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到学校的第一年,几个德意班的学生让我很是头痛。心里想想除了带好几个兴趣小组外,也没有什么进步。但是从进新学校到现在,我已经感觉不一样了。现在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的准备。也越来越体会到科学探究在本门学科中的重要性。由此,我想到了科学探究也应是我们兴趣小组进行训练改进的重要方面。很多的项目都可以将探究活动贯彻进去,如M、电子百拼、无线电、机器人等等。不仅可以提高兴趣小组训练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对兴趣活动的热情的持续性。目前,我现在带的兴趣小组也在这方面做努力。

  4、多参加外面的一些活动,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训练能力非常有帮助。 99年,第一次带学生远赴湖南长沙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比赛。02年,我跟随教育局领导利用一周时间专门到上海崇明的各个学校考察过头脑奥林匹克这个项目,回来后在区首届科技节开幕式上作了汇报表演。04年,到江苏要塞中学考察他们学校科技馆的建设。06年,到广州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的培训。杭州的几个机器人公司的老总也比较熟悉。我现在是省业余电台的会员,如果省里有一些无线电比赛,省协会的秘书长也少不了要我们帮忙。这里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出去过多少次,走过多远。而是指这样的活动对于自己在做科技兴趣小组这件事上,可以看得比别人远些,思维可以打得更开阔些。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能去见识见识,建议大家不要错过,也希望领导们给大家多多创造这样的机会。

  5、构建持续、和谐兴趣小组队伍。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的次数越多取得的效果越好。而很多学校或很多兴趣小组中第一次去参加比赛的同学是没有收获的。这其中不乏教师的训练和带队经验,但也反映出兴趣小组的梯队建设的重要性。为了不让兴趣小组的链条段掉,我们每年可以从三年级开始选拔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入。由高年级同学先带他们,等他们掌握一定技能时再由他们带同一年级新加入的同学。当然,这是我理想中的一个兴趣小组建设方式。但是由于我们比赛项目多,科学组与学校其他教研组也是最薄弱的一门学科。众多的原因,使我的这一想法还迟迟不能启动。一些科技活动像车辆模型,有时要花费家长一定数量的费用。大部分学生家长能接受。有些优秀家里经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我希望学校能全额资助他参加,不让有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被挡在科技活动外。

  6、兴趣小组的发展依赖于校园文化的建设。 现在的兴趣小组的发展往往只停留在“个别”的层面上。从本学期开始,我接手负责学校的兴趣小组管理工作,由于是本人第一次做这个工作,需认真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开展好学校的兴趣小组活动。现将本学期的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 制定好各个小组计划并及时上交。 在确定好人员与分组的基础上,在开学初制定好详实的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并上交检查,计入教学管理积分。

  二、 召开小组辅导老师会议。在第三周就召开兴趣小组会议,对本学期的目标任务作以强调并征求各位教师的意见,对如何上好指导课提出好的意见,并对学校的要求提出建议。并和各位老师签了课堂教学安全责任书。

  三、加强常规的管理。本学期兴趣课每节必查,对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常规管理,作记录,纳入教学常规遵守考核中。对违反教学常规的教师将扣分,每次违规扣0.5分。

  四、对上课记录的检查。各辅导老师,认真做好兴趣小组活动记录,对记录详实加分,记录不认真扣分。现各项记录已收缴上来,发现律动小组记录最认真、最详实。

  五、 对作品评比。本学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总结检查,分为期中一次,期末一次,组织教干对各组的作品数量和质量评比。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寄语鼓励和表扬。争取每学期开一次第二课堂作品展销会。并及时做好宣传工作,提高我校知名度。 存在不足:

  1、在检查中发现有个别小组不及时到位,老师进课堂不及时,导致学生也不能及时到位,这个在下学期一定提醒老师注意。

  2、教师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各项技能训练。

  3、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让学生的成果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 只有对工作不断地反思,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0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它在小学数学中更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2.合作评价,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评价时,学生认真总结自己的看法,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条策略。

  1.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以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对合作学习作出点拨、指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它还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5.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那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许多合作学习的失败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只会各说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无合作之神。因此,培育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就成了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极其有限,在培育学习小组时,我认为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分阶段培育学习小组的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学生的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此时要注意合作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我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同时注意让学生轮流当组长。

  2.“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起来。究其故,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水平不一,组间不同质。因此,我认为在组建3人以上(含3人)的多人小组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较为科学。

  3.组员编号原则

  所谓组员编号,就是给各小组的成员编上1号、2号、3号、4号的序号,用学生在组中的序号来区分其在组内的学业水平。比如,在组内成绩好的都编为1号,成绩中等的编为2号和3号,成绩差的编为4号。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教师就向全班声明:请每一组的某号代表本组发言,请大家同心协力帮助他,为他的发言做准备。在小集体的支持及压力下,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

  提供给小组学习的问题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合作能力,把那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我认着去实践,但从中发现许多次的合作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渐渐地悟出教学中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

  1.明确分工,各尽其职

  教师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

  2.适当介入,关爱弱势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要求合作小组的同学对每一位发言者都给予感情上的支持。如“你一定能行!”“我们支持你,你大胆表现吧!”“某某必胜!”让学生大胆表达。

  其次,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合作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成了“优生唱主角,差生跑龙套”的局面。所以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对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自己的意见会不会让同学笑话?和大多数同学有没有矛盾?有的是不擅长表达,他们的表达总是只有片言只语。另外,俗话说“一鸟入林,百鸟压声”,在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时,如果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先发言,另外的学生就会不敢再发言。因此,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重视激发“弱小者”的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表现、先表现,善于捕捉、放大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不懈地转化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也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有机结合,灵活调控

  目前,许多教师为了赶时髦,活跃课堂,取悦学生,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有的教师对一些简单易懂、不容质疑、无需讨论的内容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泛滥成灾,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课堂纪律;也有的教师把一些脱离实际、玄而又玄的内容让学生讨论,从而让学生失去自信,丧失信心。所以合作要有节制,要把合作学习放在有讨论空间的问题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规律,这样的小组讨论才能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根主线,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2

  上周四教育局教研室梁主任到我校沙塘中学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以“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为主题的课,教师们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堂课后的心得谈谈以下几点内容:

  1、把知识目标问题化,解疑促学

  梁主任把要学习的内容设置成为11个问题,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知识目标。

  2、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学习小组经过梁主任合理、优化的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或梁主任指定)一名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好的老师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保证每个教师的积极参与性。在教师的共同参与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梁主任强调,我们的课堂上也并不完全是一种教学模式,应该是多种教学模式并存。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他补充说: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

  4、评价激励,延伸“合作”

  在实践的教学中,梁主任提议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那样会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可以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合作学习的方式,明显提出了学习本体的参与率。梁主任也强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为了合作而“合坐”。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为了合作而“合坐”。比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开放性的习题:给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张有空白图案的卡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涂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涂出一张图案,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也不能完全代表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或者说这样的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吗?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不是同学们围在一起坐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

  2、教师充当旁观者,缺乏有效的指导。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可是,如果合作学习组织得不好,也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活动,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形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收音机”,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是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曾看到一位老师上课时,为了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观察物体然后进行写作等一些简单的操作,结果一人在做,其他人在看。在这样的课中后进生只是看着、听着。想要达到生生互动、共同合作的目的那就更谈不上了!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必须有老师良好的指导。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合作小组的学习必将是放任自流,流于形式的。

  3、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很多班级人数一般都在50人左右,多者甚至达到60人,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在以“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为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1、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前面已有所论述;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学习目标的实现。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老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既注意要有一定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在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中领略他人的思维策略与方法;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需要交流共享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

  3、教师积极参与,掌握课堂合作学习的调控。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榜样作用。教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该参加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向,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4、重视提高课前预习质量。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学性,课前不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教师对学生预习要加强指导,使学生重视预习,掌握预习要领。

  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合作学习的意义愈显重要。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个人独立学习都是基本的课堂教学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选择,要因学习进程与内容需要灵活安排,没有必要每节课都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使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更高。总之,在参加教育局梁主任上的这一课后,我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和总结,为构建具有双峰特色的高效课堂作贡献,为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下一代而努力。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3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仅能够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效果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下面我结合实践谈一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发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思考不充分

  〔问题〕在小组合作时,经常遇到合作时间超出预设时间的状况,此时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强行停止全班交流环节……

  〔思考〕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必须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保证,就成为空中楼阁。这个教学环节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但由于时间不足,学生的思维还未充分打开就往往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

  〔对策〕要真正实现小组有效合作,确实使学生人人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得,务必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思维发散训练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否则这样的合作也只是空白,作为教师不必担心由于过多的讨论时间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用心性更高,能让学生实在地多获得一些知识,这点“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

  二、指导不及时

  〔问题〕当布置好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我有时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时在学生之间茫无目的的巡视……小组活动表面热闹,气氛高涨。

  〔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忙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一方面,教师带给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又要具有知识的价值和思维含量;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状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

  〔对策〕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带给有效的帮忙与指导。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并参与,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用心,有的学生合作不够,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三、评价不全面

  〔问题〕大部分状况下应对学生满意的答复,我总是这样的鼓励语:如“你回答的真好”,而且大家的评语都差不多;再者就是对小组进行奖加分,时间长了,就成了机械动作,以至于导致某些学生根本不在乎。

  〔思考〕执教中表扬、鼓励不等于要一味地迁就学生,表扬、鼓励仍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另外,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是团体合作的结果,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对策〕有时对学生,来自同学的鼓励,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果,一方面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如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有条理,是否表达简练等等,另一方面把学生个人的竞争引向小组团体的竞争,我们不仅仅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团体,而且要表扬分工合理,协作成功的小组团体,要多肯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教师还要调整好教学过程,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潜力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把自己进化成新理念的倡导者,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4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5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小组合作自学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女团为前提,再针对各小队之间存有自学程度差异很大的情况予以调整,并使各小队在人力资源搭载方面达至基本均衡。在自学任务下发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和过多的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

  在合作性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回去任务后,通常穿行于各小组之间,展开列席(观)、指导、协助或制止,这样的学习气氛变得随心所欲、开朗而又团结互助,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助于师生间的有效率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间的彼此介绍,有助于学生相互协助、相互支持、相互引导,从而催生他们亲密无间亲密的人际关系的创建。进而培育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和不受威胁的环境,学生不用担心犯错误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可视化活动就是多边展开的,学生存有更多的机会刊登自己的观点,并且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构成相同问题的相同答案,学生的自学环境更为收紧,独立自主充分发挥的空间更为宽广,另外,在小组的合作教学中,同伴之间的存有意义的口头交际唤起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升了自学兴趣,通过满足用户学生的各种内在须要鞭策了他们的参予意识,并能够并使他们在参予自学的活动中获得惬意的情感体验。

  总之,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其立足点不是要否定我们的教学传统,而是对教学传统进行一种补充、改进,进而改善教学现状,改变传统教学系统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交流模式,形成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情感资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数学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课堂教学,独立自主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就是学生自学数学的关键方式;合作交流的自学形式就是培育学生积极参与、独立自主自学的有效途径”。“课堂小组合作自学”已经沦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关键教学非政府形式。我们学校也展开着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而且数学教学更适合于小组合作自学。在这样的生在他们那个组整体表现注重,经常提问问题。而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小组内不积极主动,不经常提问问题。我们的小组合作自学只调动了三分之一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也许他们就是自学比较不好的学生。那么这样就可以发生两极分化,研习的不好的越来越不好,研习的高的越来越高,没达至我们想的效果。在课堂中我们也辨认出组内自学高的学生提问问题次数太少,整体表现也不积极主动。优差配搭,互帮互助就可以推动自学?与否我们在分组时一定必须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这也就是我思索的问题。

  在探索的道路上疑惑是难免的,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推动作用。毕竟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了。让我们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不断吸取当代先进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以期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大力推进和新课程的实行,小组合作自学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沦为关键的教学非政府形式之一。通过合作自学,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获得培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减低了压力、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减少了动手课堂教学的机会,因此能培育技术创新精神和课堂教学能力,同时推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搞好合作自学的分组

  教师对全班同学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借鉴有些老师的方法,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帮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定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地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

  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实行轮流制,例如副组长、纪录员、报告员等职位的轮休。副组长负责管理非政府、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管理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报告员负责管理写下自学报告,代表小组展开自学成果汇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品质

  1、擅于聆听。培育学生专心聆听别人讲话的习惯,上捷尔萨听见别人讲话的重点,对别人的讲话作出推论,必须擅于在别人的看法上健全自己的看法。

  2、敢于表达。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精练且重点突出。

  3、擅于相处。在相处中,首先必须认同人,谈文明礼貌,擅于接纳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足自己原来的见解;其次,既必须擅于重新认识自己的情感,并能够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又必须擅于察觉别人的情感,以并使彼此间的相处更加有效率;第三,必须强化相处中具体内容技能的训练,比如说,人骂人时,自己应当如何凝视对方;在恰当的地方,吓到别人的话,陈述自己的观点;自己骂人时又如何使别人存有插话的机会等。特别就是成绩不好的学生,教育他们必须认同别人的见解,并能够协助他人。

  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平台

  首先,搞好合作交流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复习时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明晰必须彰显哪些新理念。合作自学的内容必须存有一定难度,存有一定探究和探讨价值,问题必须存有一定的开放性。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须要合作自学,合作自学的时间就是多少等等。例如统计数据过程中数据的搜集和整理过程通常须要合作,直观的问题可以由学生独立思考。

  其次,加强对学生交流的指导,适时“引”“放”。“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有趣味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

  “摆”就是指教师不要害怕孩子曝露问题,必须革命孩子的身心,必须认同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貌似错误的提问也可能将蕴含着技术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而易举驳斥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必须容许学生对问题存有独有的看法。任何科学知识的自学都必须经历由不能完备至完备的过程。同时,在鼓励自学展开收敛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相互分辨,把收敛的思维再回拢出来,培育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

  再者,构建一个合理、有序、平等、情感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这样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四、尽早导入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交流活动作出积极评价。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标准,而要针对学生的回答,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交流的积极响应。

  使用激励性的评价,唤起学生交流的兴趣,师生在合作交流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自学产生积极主动的促进作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著重对交流过程的积极主动评价。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交流意识的培育,著重唤起交流意识,以及学生在交流中角色任务顺利完成的质量,保护其顺利情感的体验,推动交流情感的构成。只有这样就可以就是学生存有猛烈的交流性欲和兴趣,推动学生交流顺利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比如:我去年刚接现在的这个班的时候,存有那么几个学生上课从来不讲话,我就利用一些难的问题给与他们充份的机会展现自我,及时的、甚至就是生硬的表彰他们,即便内容错误,我也从态度上确实他们,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在交流活动中兴趣很浓,态度很积极主动,交流的能力明显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10-02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7-17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09-03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10-11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体会03-19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09-16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心得03-21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集合】08-29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精华)08-29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