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读后感

时间:2024-06-12 16:31:12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散步》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步》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散步》读后感

《散步》读后感1

  亲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今天读了《散文》一文,体会更加深刻。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作者、老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相互关怀,更说明了亲情无价。

  《散步》一文中,开头写作者的老母亲因为身体不好而不想出来散步,但最后还是出来了。看到这里,明白人都知道作者不是逼迫老母亲出来的。作者是想让母亲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对老人来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从这儿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关心自己的母亲。而我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母亲,没有为母亲做过一些事。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的儿子却要做小路,小路有意思,在路上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子的爱,老人就决定走小路了。从这里看出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尊老爱幼。

  这件事看似简单的一件小事,却体现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是多么和睦。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父母,这让我很惭愧!

  从这课中,我感受到了亲情是多么珍贵,我们应该去爱我们的亲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如果你没有爱,请从现在开始,爱你的亲人吧!

《散步》读后感2

  假期间,我读了《樱桃树去散步》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书中的故事,其中《鸭妈妈和神奇小溪》这个故事使我印象最深刻。

  鸭妈妈有七只小鸭子,它们都很可爱,很漂亮,但也都有自己的缺点。第一只太顽皮,第二只太娇气,第三只太霸道,第四只爱尿床,第五只害怕水,第六只丢三落四,第七只总以为自己是只小鹅。为了照顾好这七只小东西,鸭妈妈要花费好多心思,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梳理自己的羽毛,有时会很生气,有时还会流眼泪。在邻居们眼中这就是一群小麻烦宁可是在鸭妈妈的眼中,它们是它的小宝贝,因有它们而感到骄傲。

  书中有一段写到:“无论是谁,都有累得时候,烦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记得去年暑假妈妈让我去学游泳,我很爽快就答应了,当我们到游泳馆时,我看到那么深的'水很害怕,迟迟不肯下水,在泳池边哭,当时妈妈很生气,说了一些气话,我也很委屈。最终在妈妈的鼓励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勇敢的下水了,在教练老师的用心教导下,认真锻炼游泳技能,好好学习游泳技巧。当时我心里想:“无论是谁都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我也需要理解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勇往直前争取更好的成绩!”最后我终于熟练的掌握游泳技巧,游的非常开心,如鱼得水!

  经过一些事情和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也在开始自我反省。遇到困难问题时,妈妈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帮助我解决困难和问题。妈妈给了我很多的爱,她用全部的心血在培养我,照顾我。而如今,我已是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应该已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了,也可以为妈妈分担一些事情了,我会在今后的生活里做到尽量让妈妈多休息一会,尽我所能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未来我能成长的更加茁壮,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散步》读后感3

  散步是一件极小的事情,我们似乎每天都能做到。而在作家莫怀戚的笔下,散步像一首动人心弦的小诗,又如同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曲。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读,都显得那么亲切,情趣盎然。

  《散步》一文,不但语言中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给人以温暖和美的感受,更从句里行间透露着深刻的含义,含蓄隽永,意义深长。

  全文叙述了“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家四口人在春天去田野散步这件小事。母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本不愿外出散步。而作为儿子的“我”并没有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正因为母亲年老体弱,才应该多走走。母亲并没有固执己见,而是听了我的话。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文章开头的'这一幕就营造了融洽、祥和的气氛。

  而接下去的一幕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美德:母亲要走平顺的大路,“我“的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最后,“我”尊重了母亲的选择,准备走大路。而母亲却摸摸孙儿的小脑袋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因为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喜欢整齐的桑树,喜欢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母亲决定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这是多么美好的“爱幼”的传统美德啊!

  《散步》全文通过描述孝敬老人的“我”、慈爱孙儿的母亲、善良贤惠的妻子以及天真活泼的儿子这一家人,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幸福生活的情景,感受到了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温馨与快乐。

  《散步》最后一段也写得很有意思: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尊老爱幼,如同生怕惊动整个世界那样,生怕稍有点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惊恐、不安甚至伤害。所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另一方面,“我”和妻子也确实如同背着整个世界:老人,孩子,分别代表着过去和未来。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中年人们,承担着孝敬老人、爱护儿子的双重责任。这种责任已经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整个社会的!作者写这篇文章,正是鼓励青少年们要积极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啊!

  所以,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就勤奋学习吧,共同来承担起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的社会责任!

《散步》读后感4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的空间里看到台湾作家张文亮写的一首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内容是:上帝派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蜗牛爬得很慢,我不能走得太快,我催它,我责备它,蜗牛仍然每次爬一点点,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可还是很慢,我只有放慢脚步,跟在后面生闷气。突然我闻到一股花香,那么芬芳;我感到一阵微风,那么轻柔;我听到了鸟鸣,那么清脆;我看到了满天星斗,那么亮丽!哦,原来我错了,是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第一次品读这首诗,我就被其精炼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深刻的寓意,精辟的论证,深切的关怀所深深吸引和感动,我仿佛闻到一股清新暖暖的爱的气息;品尝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味道;享受到一种自然,轻松,平等,尊重,和谐的育人氛围;感悟到一种坦诚,共存,默契和成功的喜悦;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宽容,善良,爱心和支持的美丽世界。让从教二十多年的我心悦诚服,感慨万千,感受颇深。

  教育孩子不正像牵着蜗牛去散步吗?在这个艰难跋涉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经受无数次的错误,挫折和失败,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是非观念淡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缺乏恒心和意志力,缺乏吃苦精神,这要求我们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才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精神面貌的缺点,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做事的积极性,把握表扬的艺术,让孩子随时体验成功的喜悦,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重视量的积累,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独立性和生活能力,“不怕慢,只怕站”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持之以恒,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身为教师,要善于分享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快乐,分担孩子的担心,忧虑,不安和烦恼,他们是活生生的人,需要耐心和爱心,需要倾诉和倾听,需要安慰和帮助,需要肯定和激励,他们单纯善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好奇心很强,思想活跃,求知欲也很强,他们的眼光是率真的,他们的视角是独特的,老师应该视这些为珍宝,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抓住教育的最佳契机,和孩子做好朋友,走进孩子童话般的心灵世界,和他们一起笑,一起哭,倾听他们的心灵之音,用耐心和爱放飞求知的翅膀;用真诚和鼓励敲开孩子的智慧之门;用善良,正直打动孩子稚嫩的心灵;用规范和公约来纠正孩子的日常行为;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以坚韧的意志品质和独特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受人格魅力带来的欣赏,感受心与心碰撞产生的温暖,感受拳拳之心带来的爱的感动,感受知识海洋的`无穷奥妙,感受支持,鼓励和帮助带来进步的快乐,正如管建刚在《不做教书匠》里写道的:“让孩子感受教育的幸福,感受人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学生的幸福的总和。”和学生交往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更是一个永远美丽的童话,当孩子微笑着面对生活,我会更开心;当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我会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不遗余力;当孩子将一张发自内心的感谢老师的纸条夹在英文 作业本里,倾听着孩子的肺腑之言,我感动得想流泪;当看到经过帮助和指导而书写的整齐,认真,规范,美观的英语作业,我突然感到无比欣慰;当那个下雪的严寒冬天,下午放学后,我骑着电瓶车不小心滑倒在学校大门口,几个孩子立刻跑过来帮我扶起了车子,我感到一阵暖流在全身流淌;当看到现在已经走向工作岗位上的那些大孩子曾经写给我的真挚感谢信,我感到做教师无比得骄傲和光荣,因为我曾经陪伴他们走过孩提时代和青年时代,师生之间涌动着爱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恋;前段时间当看到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踊跃献爱心的一个个熟悉娇小的身影,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当我看到一张张可爱淳朴的脸庞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知道他们给予我很多很多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那就是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快乐,这是教育的欢笑,是教育的快乐,也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欢笑,最感动的快乐!

《散步》读后感5

  最近读到一两本美学的书籍,我庆幸自己能够想到读它们,因为在此之前对于美学我是个门外汉(现在也不算内行),更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美。读易先《破门而入——讲美学》,才知道美学不是教你“装房子、买衣服、交女”,而是相当大的一个,它原本是在各艺术门类学科之上的学科,是个统领。抽象而枯燥其实才是美学研究的特点,因此西方美学的大家也都是哲学家,比如柏拉图、苏格拉底,还有康德和黑格尔。既然美学也是哲学,她就必定具备哲学求真理的特点,但什么是才是真正的美,如同哲学里其他问题一样,往往是没有统一答案的。虽然易先生讲的深入浅出、风趣,读此书我仍然费力,因为它需要一颗极其抽象的哲学的头脑。

  真正有点感觉的是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此书较为具体,如同书名,仿佛是在美学的境地里做一次心灵的散步,诗乐书画,悠哉美哉,还可良多。正如他在前言里说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旁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弃,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说这两本书究竟与我与又何干呢?不,我想真正对美有困惑的人,是看得出来干系的。宗先生在“美从何处寻”这章中,讲到了寻找美的两种方法:“移我情”和“移世界”。移我情就是改造我们的情绪和,使之能够发现美并创造的表达美,以成为艺术。“我们的情感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厉害计较才能发现深度的美。”移世界就是改变世界的现象,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比如月亮,就常常被用来美化世界。虽然宗先生一直强调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我看来,无论移我情还是移世界,都将是人为的主观的对美的探寻。

  当代社会机器轰鸣、网络发达,人们早已没了赏月的闲情,更别说这晚无月的中秋。问题是这样的美境就丢失了吗?如果所有的物质我们都看不到美,一切都只是原子分子,那么“世界是不是就变成了灰白色的骸骨,机械的死的过程了?”都市人常常要么困惑生活无趣,要么只顾忙碌焦虑,无法发见身边的'美,为什么呢?“我们在自己的心里找不到美,那么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如果情感波折、思想矛盾,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不会是美,所以,“忘掉,忘掉自己的情绪的波动、思想起伏,不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心的圈子里,不只是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到广阔天地里去寻找美”,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美。

  这大概是我这样的都市人去找这样的书来读的原因吧!

《散步》读后感6

  我脑中有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这是我在阅读了《散步》这篇佳作以后所产生的印象最深的场景。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抹之不去,挺美好的。

  文章中的主人公在分岔路口意见不一致:母亲欲走大路,走大路平顺嘛;儿子要走小路,觉得走小路有意思,且父母的陪伴时间长些;父亲还是顺了母亲的意愿,然而,母亲摸了摸儿子的头变了挂,“还是走小路吧,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这样,一家人在阳光下,向着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父亲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们慢慢地、稳稳当当地前行着,特别小心,好像他们加上身上背的就是整个世界。

  他们的身影构成了一串和谐的音符、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铸成了一首动人的诗篇。他们之间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着我,教育着我,激励着我。此时此刻,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爱的感觉。

  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倾注了父母无限的爱,那么,我们应该对父母做些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带着一颗爱心活着,多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一首《爱的奉献》唱得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有了爱世界才会和谐。在今天这个新时代,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手拉手,共同迎接和谐、灿烂、美好的明天吧!

《散步》读后感7

  暑假时,我读了一篇文章,名称是《散步》。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文章写的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散步中,面对岔路,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母亲则因身体条件限制要走大路,‘我’权衡再三,决定尊老,但故事并没有结束,母亲又改变主意,要‘爱幼’走小路。

  文章用平淡、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家三代在散步的情景。全篇没有一个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没有让人费解的句子,除结尾有几发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如文章写道‘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充满生活情趣的口语,既表现孩子的天真、聪明,又表现家庭的幸福、温馨。

  种种事迹都表明,亲情是多么珍贵。我们都要去爱我们的亲人,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其实,我们的亲人都深爱着我们,我们也应当爱他们,如果你没有爱,请从现在开始,爱你们的亲人吧!我们都要记住“亲情无价”,并好好珍惜!散步读后感

  《散步》记叙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生活场景。一篇看似多么普通的文章,却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我被字里行间充溢着的浓浓亲情所感动。读着读着,更勾起我思绪无限――

  我想起了自己的老父老母。父母亲已年过古稀,他们曾不辞辛劳、含薪如苦地把我们姐妹四人抚养成人,直至个个成家立业。现在,他们还呆在乡下老家,觉得那儿空气新鲜、左邻右舍热闹而舍不得离开。这也常让忙于工作的.我们,因为缺少对父母的照顾而充满歉意。每每这时,父亲总是宽慰我们:“我们不愁吃不愁穿,有你们这份孝心就够了。只要你们工作顺利,将来孩子们有出息,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可一想起每逢节假日,父母亲在村头翘首等待的身影,不免潸然泪下。这个寒假,我一定要带着女儿去多呆几天,或一放假就把他们接来,多陪陪他们。我暗下决心。

  我也想起了公公婆婆,一对朴实的老人。就在今天,当得知宝贝孙女扁桃体发炎了,婆婆一次又一次来电话询问,还说明天要赶来看看。最后还是女儿劝住了她:“奶奶,我没事,马上就好了,您要晕车,不要上来了,放假了我会去看您的。”

  人们都说:中年人最累,上有老,下有小。我和先生现已步入中年,我们明白身上责任的重大,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孩子。可是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幸福呢?我们拥有四位还健在的老人,拥有一个聪明懂事的可爱女儿,我们愿意承担这份责任!我只祈愿我们一家人也能常拥有如《散步》中的那份融融之乐!

《散步》读后感8

  今天回家,儿子给我读了一篇短文——《散步》,很受感动。现在的社会环境到处充满了现代气息:手机、平板、电脑……已经很少读书了,伴随父母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让自己倍感惭愧。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作业和母亲、妻子、儿子一起其乐融融散步的过程,特别是作者的母亲身体不太好,为了让他的母亲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多一些锻炼,因为“生命在于运动”,全家陪伴,能深深的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热爱。

  但在散步中,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的时候,作者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考虑到了母亲的身体,决定走大路,而母亲更疼爱孙子,选择走小路,由此可见,这一家是多么和睦。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有时候因为一顿饭,老人喜欢吃清淡的饭菜,儿子喜欢吃肉,常常为这小事而纠结,自己做的实在太欠缺了,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体谅和爱,才是一个家庭的幸福。

  通过《散步》深深感受到,陪伴是对父母最好的爱,亲情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以身作则,对父母多一些关爱,让自己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和谐,更融洽。

《散步》读后感9

  经老师介绍,我开始阅读宗白华老师的《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这本书,是宗白华老师一生中为数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汇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据了解,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老师用他细腻的笔锋,联系古今中外,娓娓道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境界。

  这本书通过分析诗与画的分界,分析中国与希腊艺术中美的体现,在轻松的氛围中,讲述了“美”的含义及体现。这是一本讲述美学的专著,在我看来,这也是一本古今中外经典文学的摘录集,更是一本中外艺术展集,一本哲学专著。记得有一次,我向一位朋友提到《美学散步》,他很快地问:“是不是宗白华的书?我们在上山水美术鉴赏时老师经常讲到它。”是的,在这本书里,宗白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中国的山水名画,在这些名画的介绍与讲解中,告诉我们美的所在。

  读完整本书,感觉就是在美学与文学中,在中外的艺术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在书中,宗白华老师说,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他说,文艺站在道德和哲学旁边能并立而无愧。美,并不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美丽,美,是一种抽象。它需要通过艺术的雕琢来体现,却又不仅孕育在艺术的雕琢之中,宗白华老师在书中讲到:“最高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他又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美,本来就是蕴含在每个人的心灵里,“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这样的话,从小学的时候就一直在讲,可是,当人们的年龄逐渐增长,在世俗中逐渐被污染,人也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肤浅。很多人,会把他们认为的所谓的“美”外化,他们可以一掷千金,用在美容,用在购买各种化妆品上,却不愿把手上的钱捐献给真正需要他们的人们手上,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也有很多人,把“学雷锋”当成一种作秀,只在领导出现的地方“学雷锋”,这种为了领导而做好事的行为,又是多么可耻?他们只看到外在的美,却忽略了真正的美,忽略了心灵的美,忽略了很多更加重要的东西。

  本书中讲到的美,是一种中国传统式的美,是一种含蓄的美,就像中国的水墨画,它会把画的精神,作画者所要表达的含义蕴含在画中;又如诗人,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想法直白的表达在诗句中,而需要人们自己去揣摩,这样才能使美富含“厚度”,而不会像西方的油画摄影式的画风一样,什么都要追求与实物一模一样,只能让人一眼看穿。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种含蓄,过于直白地表达自己,这在做人处事中,只会让自己的交往处于劣势,得不到更多的友谊,而且,过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场合只会让自己变得肤浅。在这里,我并不是说直率不好,直率的.人,是可爱的。但是,在一定的场合,也应学会含蓄,才能体现我们本身具有的素质,才能体现我们的“美”。

  在书中,美还体现在一种“空白”的美——留白,就像作画时,故意留下一部分空白,反而使整幅画变得清新,韵味更加浓厚一样;就像一篇优秀的新闻稿,首先要可以让读者过目,然后才是过心,最后是过脑一样,美,首先也应该是让人看着顺眼,亦即是应先“过眼”,然后才是过心,最后才是过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这样吗?在现在日益繁忙与紧张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却忽略了应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空白,留下一点闲暇,让自己有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的现在,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放慢脚步,欣赏一下路途上的风景。结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只会让自己越压越重,而一时看不开走上了自取灭亡的不归路。像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自杀的大学生,博士生等等。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一点点空白,让自己不要丧失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生命的热爱,这是生活之道,也是让自己活的更“美”的方法。

  《美学散步》,他的美丽与温柔引发了我种种的思考,让我感受到了生命中,生活中,艺术中,美的存在,让我知道应该如何去寻找美,感受美。书中言:“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是的,在这温暖的漫步中,我感受到了心灵的平静,感受到了心灵的充实,感受到了在“美”中蕴含着的哲学的洗涤。

《散步》读后感10

  今年,我读了一篇名叫《散步》的文章,讲述了一家四口在田野里散步的动人故事。

  “我的母亲”身体不太好,做远一点就觉得累,所以“我”提议一家人到田野里散步。“母亲”也同意了。初春的田野很美,一切都是新的,可爱的。“我们”一家人正是在这样的田野里悠闲地散步,感受着初春田野浓郁的生命气息。正走着,“儿子”突然叫了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平顺好走的大路,而“儿子”要走觉得好玩的小路。“我”犹豫了,但最终“我”选择了走大路,因为“我”觉得陪同“儿子”的时日还很长。但“母亲”摸了“孙子”的头说,走小路,过不去的地方,“我”背她。于是,“我们”又沿着小路走去,到了难走的地方,“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们都走得稳稳的,仿佛“我”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整篇文章读下来,我觉得很有味道,感觉文章就像一杯蜜水,水中那勺蜜就是亲情,如果不是有亲情勺蜜来给文章调味,那么整篇文章就会如同一杯白开水般平淡无味,甚至苦涩。文中的亲情很普通,但是感人;虽然简单,但是强烈。它告诉我们“金钱诚可贵,地位价更高,若为亲情故,两者皆可抛!”同时,文章还告诉我们,一个和谐的家庭,应该既尊老,又爱幼。

  亲情像金子,却比金子宝贵;亲情像钻石,却比钻石更夺目。愿世界处处有亲情,处处充满爱!

  读《散步》有感篇新学期开始,又一次赏读并执教莫怀戚老师的千字美文《散步》,感触颇深,遂作此题。

  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初春的'田野,乍暖还寒。但因有浓淡的绿意、密的嫩芽、冬水冒起的咕咕的水泡,让人想起蓬勃的生命,让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春天尽管来得太迟、太迟了,但在“我”心里仍值得欣喜:年老身体又不好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儿子又长大了一岁,越来越聪明(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妻子贤惠(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即使后来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一切还是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可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儿子尊敬母亲: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母亲疼爱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怕走小路要让儿子背着,劳累儿子。母亲又疼爱孙子: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此文确是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分歧解决了,我们一家人朝着那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的小路走去。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在一个家庭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沉重。但尊老爱幼的光荣的民族传统让我们走向阳光地带。

《散步》读后感11

  散步于东京街头,如果只是带着司空见惯的眼睛,是什么也发现不了的。

  为什么我们在旅行中,总能发现这样那样的新鲜事,头脑中充斥着许许多多活跃的想法呢?

  一旦回到自己的城市,这些想法和感受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或许我们因环境的.变化,而将身体里从上到下、从内而外的神经开关都打开了,它们总是能触碰到不同寻常的“刺激”,既让我们兴奋不已,又让我们因感官的满足而充满幸福感。

  看了这本书,我想,你可以试着用这样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开始观察和记录自己身边的环境和生活吧。

  书中的插画画得很好,还结合进作画现场的心里活动,以及所遭遇的事与人,虽然是平面的书籍,却带有些动画、电影般的情节,当然,这些也要仰仗读者的想象力啊。

《散步》读后感12

  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颇有兴趣的燕石。

  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文如其名,《美学散步》其书照应着宗白华先生放在前言中的第一句话:“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这是一场关于美的漫游,有中国诗画里“曲尽蹈虚揖影之妙”,有希腊庄严静穆的建筑哲学,有沈佺期“一草一木栖神明”的音律,有普罗亭诺斯“观照神与美”的心灵......捧一怀空灵的悸动,我的身影徜徉在未名湖畔,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汗漫灵光。

  一场漫无目的的散步,没有计划,没有系统,似乎就会被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轻视与不屑。但,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与逻辑和统一并非绝对不相容。

  丰子恺在《缘缘堂随笔》中写:“美学上所谓‘多样的统一’,就是说多样的事物,合于自然之律而作成统一,是美的状态。”依着这句话,我理解所谓“美学散步”,散的并不是纵横交错的穿梭空间,而是一个遵循着美的内在秩序的造物宇宙。

  提及“美”,便不可不提及艺术。广义上,艺术诞生于大自然和人类两类造物主,但不论是哪种艺术,都有“形式”的结构,比如数量的比例、色彩的和谐、音律的节奏,使平凡的现实超入美境;在人为艺术中,这“形式”里同时也深深启示了精神的意义、生命的境界、心灵的幽韵。

  所以“形式”是艺术的基本,再可以理解,艺术的使命就是将美的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美学宇宙里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但它同时也是严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艺术是为人所感知的感官对象,艺术的过程终归也是形式化的,页数的创造是物质的形式化,它的内部是真理。美的艺术不是徘徊于自然的外表,乃是深深透入真实的必然性。

  这也就是论证“散步”散得再漫无目的'、无所拘束,也依然隐现内在秩序的一个有利原因。例如《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这一篇来讲,全篇铺陈开来都是西洋和东方在空间意识层面的对比,但无论是西洋浮士德式的追求无尽、以至于目极难穷的远天的透视空间画法,还是东方“返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的回返自心的空间感觉,不都是景、情、形三层结构的缔铸,去调节人类情感矛盾以超入和谐,用一种不偏不倚的毅力、综合的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圆满实现个性中的一切,来达到“善的极峰”的表现形式。

  所以艺术往往超脱实用关系之上,即使我们所看见的各种美的表现形式如一曲音乐飘渺与空际,不落尘网,它都能够自成境界,自织成一个超然自在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对外是互相独立的“统一形式”,在内就是“力的回旋”,是丰富复杂的生命表现。所以说,艺术和美是最临近于哲学的,它是达到真理表现真理的另一道路,它使真理披了一件美丽的外衣。

  而“多样的统一”,关键的字眼一为“多样”,二为“统一”。但我窃以为现代人似乎更偏重或追求“多样的事物”,却轻视或者忽略了“合于自然之律”;而我又窃以为,美的体现是有秩序的多元表现,有内在的规律可循的思路在里头,甚至有时是一种看似很束缚自由的“机杼”,可这种约束其实恰是最大能量地发挥每个多元元素的美,并且成造了精妙的谋篇布局。

  以文学为例,蹩脚的诗人宁愿以绝对自由的状态去寻找美,也不愿意以严格乃至有点刻板的文字形式承载这种美。可纵观整个诗歌史,这样的诗人有做过多少创新和飞跃呢?

  能做好在“多元中统一”的,在我看来,卡尔维诺是一位。在他的书里读者往往被其惊艳和奇诞的想象力折服。可这种折服,并非只是因其想象力丰沛至极,还有的是这些想象力的强韧的内在统一性:他更为高超的地方不是“聚万物于笔端”的想象能力,而是近乎严丝合缝“杂然赋流形”的联结与组合能力。想象力丰富本身会成为局限,唯有联结与组合才能将其真正变成一个有机体。

  但不管怎样,场景是难以兼容的,事物间的内在逻辑是无法清晰可握的,美学里的本质联系是很难组织的,于是美的“内在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限制我们的自由,但它绝不是为了限制自由。“没有不受重力的飞鸟”,也是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好在,这并不妨碍我们植根于一个活跃、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也许并不需要多么明晰的眼界,照样也可以用最虔诚的“爱”与“敬”,迈着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的步伐,拄着手杖,去看一看未名湖畔的身影

  继承这心灵,是我们深衷的喜悦。

  赴一场美学的散步,“慢慢走,欣赏啊。”

《散步》读后感13

  一天,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扯一只蜗牛去散步。 日记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但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已经尽了全力了。”

  我拉他,我扯他,我踢他,蜗牛受了伤。他流着汗,喘着气,继续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扯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呀,为什么?”你不是在折磨我么?

  天上一片安静。

  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怎么闻到的'花香,原来路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了鸟叫,我听到了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是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是上帝的良苦用心,他是让蜗牛牵着我去散步,让我拥有身边美好的世界。

《散步》读后感14

  “胖云号”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巴士,银色的车轮闪闪发亮,车身的图案不停变换着:五颜六色的小星星,大朵大朵的蒲公英,会跳舞的彩色泡泡……可真是太棒啦!

  如果你有什么愿望想要实现,我想乘坐上“胖云号”,你一定能在旅途中达成所愿。

  你一定想问,“胖云号”有这么神奇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瞧,当你坐上“胖云号”,不用告诉它你要去哪,只要说出你想要做什么,它就能将你送到你想要去的地方。你可不要不相信,芭蕉先生就是这样给小芭蕉买到了心爱的生日礼物的。小芭蕉的生日礼物该买什么,一直困扰着芭蕉先生,芭蕉先生乘坐“胖云号”就是想给小芭蕉送上一份又喜欢、又惊喜的`礼物。可是等到“胖云号”停下来,芭蕉先生快活地跳下车后,映入眼帘的竟然是:流浪小猫领养中心。原来小芭蕉一直喜欢小猫,可想养一只了,可是芭蕉先生和芭蕉太太觉得小猫太淘气又爱掉毛,所以一直没有答应。这下子,芭蕉先生终于下定了决心,帮小芭蕉实现这个愿望。他想:世界上最贵重的礼物是什么呢?可能远比不上领养一只可怜的流浪小猫能让小芭蕉感到高兴的了。这可真是一辆善解人意的爱心巴士呀!

  跟芭蕉先生一起坐上“胖云号”的还有一位木瓜爷爷,他一上车就气哼哼地说:“我要去很远的地方,越远越好,最好是世界尽头!”可是直到所有乘客都下车了,木瓜爷爷都没有到达终点。当夜幕降临了,星星开始闪耀,“胖云号”终于停了下来,最终他还是回到了自己家门前,因为“胖云号”知道,那是木瓜爷爷又和木瓜奶奶吵架了,现在他已经不生气了,木瓜奶奶可还在门口焦急地等着他呢!下车时,木瓜爷爷的手上竟然还多了一朵黄玫瑰。这可真是一场浪漫的旅途啊!

  “胖云号”为什么这么神奇?真诚、善良又充满机智,这或许是它能走进每个人心里的原因吧,就让我们也跟随“胖云号”一起,开启神奇之旅吧!

《散步》读后感15

  《散步》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作家莫怀戚的作品。

  文章写的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散步中,面对岔路,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母亲则因身体条件限制要走大路,‘我’权衡再三,决定尊老,但故事并没有结束,母亲又改变主意,要‘爱幼’走小路。

  文章用平淡、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家三代在散步的情景。全篇没有一个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没有让人费解的句子,除结尾有几发含蓄外,其余则明白如话。如文章写道‘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充满生活情趣的口语,既表现孩子的天真、聪明,又表现家庭的幸福、温馨。

  散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又往往是最独特的。幸福并不一定是名誉等。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平平淡淡地生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学所表现的意蕴却深入人心。反映了古朴的尊老爱幼的家庭道德美。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是家庭的砥柱,上有老,下有小,既要善养老人,

  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成上起下的责任。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这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让

  我顿悟人生哲理:人到中年对生活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那么,我这个未来的中年人中的一员,又为何不从现在做起呢?

【《散步》读后感】相关文章:

散步12-09

散步作文12-09

散步的作文10-17

散步初中作文11-20

散步的花作文11-23

去散步作文12-14

关于散步的作文11-23

散步的作文(精品)11-23

散步作文范文10-13

(热)散步的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