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学习心得

时间:2023-11-10 13:49:20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教学学习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1

  7月21号至28号,我参加了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全省生物优质课大赛,共有来自湖北省各县市的33名选手参赛。选手们新颖的教学设计,清晰的教学思路,精致的PPT课件,巧妙的实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都让我记忆深刻。下面谈谈我在本次学习中的一点收获与体会。

  在所有的优质课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应城二中易辉老师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易老师很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采用中学生普遍爱看的电影《蜘蛛侠》片段做导入,紧接着又给同学们展示了生物学热门话题黑寡妇蜘蛛以及发光水母,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出本节课内容蛋白质。由此我想到,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怎样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讲到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时,易老师以甲烷的结构简式做类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由甲烷类推到氨基酸,并把自己比作一个氨基酸,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头代表R基,下肢代表H原子。这样既生动形象,又便于学生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在讲到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易老师更是充分调动学生,让几个学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手拉手就构成了肽链,手与手连接的部位就形成了肽键,并让学生自己随机组合连接在一起,从而体会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易老师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课堂充满激情,活泼自如。这不是填鸭式的课堂,而是一节寓学于乐的课,是值得我们所有生物老师学习的一堂课。

  此外,参加这次优质课比赛的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来构建知识,这些也正是我们学校所提倡的。通过观摩学习,我意识到,要想真正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把知识理解透、掌握牢,单靠导学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课堂上还应该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开展一些趣味活动、适当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一些抽象的知识等等,要做到把生物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和问题的自我发现与解决。

  总之,上一节课,不难;上好一节课,却非易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将自己的所学所悟运用到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中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做一个用心探究课堂的老师,让知识在课堂中轻舞飞扬,让自己在课堂中释放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光彩!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2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探索性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1.探究性讨论活动;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生物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澄清疑问。

  2.探究性实验; 生物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很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生物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去探求结论。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从而提出问题——骨为何具有这两重特性,与什么有关系?之后教师稍微复习初一生物中植物种子成分的鉴定实验,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假设:骨含有无机物有机物。接着,通过骨的锻烧及其在盐酸中的浸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并据此结论让学生畅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练应注意的事项。

  三、探究性学习与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努力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观察、再观察”,前人之言已经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探究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多源于观察。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其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尽的计划。同时,在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最后,观察时,要伴于积极的思考,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各观地加以分析。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给出了实验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动,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只给学生提出问题,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都要靠学生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诸多益处。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

  总之,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3

  2016年达州市高三生物教学研讨会在达州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召开,我们宣汉二中高三的生物教师有幸参加。下面就将收获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会议安排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经开区实验高级中学教师zz作了2015年高考试题分析及16年高考备考建议;第二部分是达州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作了《新考纲》考点与考题研究的专题报告。短短的一下午的学习、研讨紧张而又充实,收获颇丰。

  二、收获和体会

  夏茂林老师是四川高考生物阅卷组的专家成员,他的宝贵经验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2)重视主干的基础知识的落实。

  (3)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不能死记硬背且逻辑严密。

  (4)注意答题技巧,指导学生在回答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时候要详细一点,生物简答题的文字量大,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即使意思是正确的,但没有关键词,同样不能得分。

  (5)指导学生书写不仅要规范,避免错别字和修改时要清晰。

  (6)以中图版和人教版教材知识为依据。

  三、下一步的复习措施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学习交流,我们高三全体生物教师达成共识,一定遵照市、县领导的要求,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和教材,准确把握备考方向,夯实教材基础,系统构建知识网络,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课堂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高效、优质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寻求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提问、疑难问题的'点拨,师生交流、课堂评价等环节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策略。要有调控意识,学生活动应在教师指导下有序进行。要有联系意识,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中,只要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授的知识,就应该与新知识联系起来讲授。因此,我们应该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搞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提高学习兴趣,高度重视对近几年生物试题的研究,注意推陈出新。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规范性。在试题分析、校正错误或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等环节中,一定期要抓住有利时机,抓住关键点、易错点、易混点集中排查和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保证基础知识不出现理解、认识和应用上的错误。针对出现的错误向学生强调:专用名词的书写要准确科学;字母、符号、表示式要正确规范;绘图要科学、规范、合理;遗传图解要完整、严谨;实验设计和操作要严密、科学,克服随意性;论述要准确完整,要扣准题意。上述各项要求通过反复强调,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形成思维定势、心中有数,以便在高考时保证该得的分不丢失,保证基本要求少失分、不失分。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4

  虽然教学十多年了,但对于听课还是不能够抓住关键点,只是从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教师语言组织严谨有序,教师思路清晰明了,教学内容多或是少。没有再深入地去探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是否关注了科学素养的养成性培养,是否能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虽然今天的听课带有了一定的任务性,但在听课过程中我还是一直没有什么感触,没有对教学新方法的欣喜,没有对复习课的厌烦,也没有对千篇一律教学思路的排斥,只是以一种习惯的、接受式的状态听课。听课后密老师的几句话却使我触动很大:迎考试的复习课对我们生物学科其实真的是一种亵渎。本来很鲜活的具有生命的知识,在复习课中却显得枯燥而毫无生气,学生也由学习新课时的.灵动活泼变得麻木被动,思维能力没有被发展,所学知识却已被埋没,不懂的依旧不懂,曾经熟悉的却已模糊,初识生物的兴趣荡然无存。这对我们生物学老师是一种无奈,对学生却是一种悲哀。

  在一定的评估制度下,我们老师以功利性的应考为取向,俨然成了课堂的垄断者,一张学案几套试题牢牢地束缚住学生,过于不放心的千般叮嘱和机械性的训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几堂课听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问题回答的流畅,检测题做得工整准确,表面上看达到了教学目的,可是我们能够评价的只是知识点的掌握,做题能力的掌握情况,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的生命能否得到可持续是无法显现实评价的。而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东西,在科学素养发展层次上被认为是最低层次的。所以我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是随波逐流追求成绩还是摈弃功利促学生发展?很矛盾也很无奈。

  听过几个报告后,特别是李静和申瑜的报告给我的感触特深,李静的“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申瑜的“锲而不舍求真求实”让我幡然醒悟,生物课堂应该上成生物课堂的样子,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场,它应该是洋溢着生命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的课堂,他是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得到自我确认、智慧发展与人格境界不断超越升化的课堂。

  生物学教学,不能脱离了生活实际,不能只为了考试而教,而应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当下我需要的是解开矛盾,冲破无奈,倾注热情,全身心的融入教学。唯有如此,课堂才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唤醒生命的潜能,才能让每一个生命向着求真求美的境界发展。

  按语:生物课堂上,不能只有理性知识的堆砌,而更应有情感的生命的交流和灵动,好的课不仅是真的,更应该是美的,是享受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真正的教育是从照顾人的心灵入手的,以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心魄’,使人的心智保持健康和良性运作的姿态,实现生命内在的和谐和心灵的善美,提升人的生存境界,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5

  动物学是生物学基础学科。在中国近代第一份生物学高等教育专门的课程表中动物学实验安排在第一学年,每星期10个课时,仅次于第三学年的植物学实验20课时,位于第二。1913年1月12日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生物学分为动物学与植物学两门,并对两门学科的课程进行了明确规定。20年代中后期,一批留学生学成回国,从事生物学教育,实验生物学课程也纷纷发展起来,如1929年,寿振黄在清华大学开设胚胎学课程;1930年,蔡堡在中央大学开设胚胎学和实验动物形态学课程。解放以后至1956年,全国各所大学生物系基本上设置的是生物学专业。1991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根据国内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设置过细的问题,提出了宽口径培养的人才培养规划。

  根据国家教委的指导精神,1991年生物学教指委在内蒙古大学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探讨了生物学专业设置问题,提出了国内生物类本科生专业设置的指导性建议,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逐渐走上了6+_模式,即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6门主要课程,另外根据学校的不同和特点,设置了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_门课作为补充。1998年以来,全国高校的生命科学学院在211工程、基地建设项目、世行贷款国家财政拨款项目及国家有关部委与地方政府共建项目契机下,深入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探讨出了一条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较强综合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面向21 世纪生物学人才需求的实验课改革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道路。

  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是学会运用它,并用它来启迪智慧、塑造性格,动物学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多数接受过动物学科严格理论学习、实验训练的`学生来说,无论他们进入产业界从事管理工作,还是到中小学当教师,他们将是医药、农学、生物技术产业最优秀的人才资源。

  实验训练是培养高质量生物学人才的关键之一,它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中,科学方法、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其核心任务。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又是创新能力的必要基础,是每一个公民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所需必备的基本素质。

  科学方法的本质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每一种科学方法的背后都包含着一种科学思想。学生在实验课程中首先是科学方法的获得。学生将逐步学会操作一些具体的科学方法,并知道如何选择使用:这些方法都适用于什么场合、情境或问题;在面对什么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应用哪些方法。其次是科学观念的获得。学生们将在课程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中逐渐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当新的事实和证据出现时,科学家们就着手修正曾经被认可的理论,我们所学习的各种知识只是目前我们所能获得的对世界最合理的解释,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些知识有可能被修正。第三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获得。当学生通过逐年不断的学习,了解了这些科学方法,科学观念,那么,在逐年的实践中,他就能够逐渐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自觉应用所学的科学方法、科学观念,并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上,不人云亦云,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一种质疑的习惯,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习惯,对新事实和不一致的敏感能力,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6

  一、关于复习课

  1.关于定位

  复习课每轮的目标有所不同,如果定位不准,就会不伦不类,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一轮复习已经对知识进行了拉网式的全方位复习,较好的夯实了基础,二轮复习就不应该再是一轮复习的重复。二轮要着眼于知识间的综合、联系,突出重难点,关注易错点。

  2.关于模式

  复习课是有一定模式的,但不是千篇一律的,考点扫描、知识梳理、典型例题,达标检测复习课上都有,但不同的轮次用起来就应该有所区别,班级学情不同,个人教学方式不同,模式用的也应该不同。不分时间段,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套模式,固然不会出大错,但也不会有特别的效果。

  3.关于教学具体过程

  首先,二轮已经没必要进行填空式的知识梳理了,就是一轮我也不用填空的方式梳理,第一,耗时太多,不课前预习,就上课做有的20多分钟填不完。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填空把好好的思维给零散了,不能系统的来回顾问题。二轮我还是比较偏向与直接用概念图,能自主构建自主构建,不能自主构建的辅助构建(已经构建上部分,学生自己构建部分,核心的、重点的要让生自己构建)。

  考点扫描其实在一轮已经扫过一回,这里扫不扫都可,点击中考在这里其实也是个导向作用,把历年的本部分的考题出示一遍,就能把握住突出问题,重点内容一目了然,考法一目了然,相对于做,分析中考题的考点考法是不能忽视的。根据这些东西我们可以自己出变式的题目,去年、前年考过的不可能原封不动再拿来考,知识在发展、社会在发展,背景就不同,不如根据课标,根据分析出点变式题,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分析自己出题。

  在经过对重难点突出问题的解决后,我们还是要通过练习看看学生到底掌握的怎么样,题目可以比较全面,但讲解一定不能再面面俱到,否则难点永远得不到解决,一轮复习已经解决了很多基础的问题,留下来的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一鼓作气把水烧开。那么我们就必须深入进去找到问题,我常用的方式是即时批改和学生自己展示问题。学生做的有快有慢,快的做完了,不能让他们干瞪眼,你改完了,他自己就会反思,就会和周围的快的交流,强强联手解决问题,改的差不多了,其他慢的也做的差不多了,再让小组交流,快的已经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往往错的很少),接下来慢的向快的汇报自己不会的,不要以为他们没老师讲的'好,从学生的视角讲题,学生更容易会,最后各组汇报自己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在你改的过程中你已经知道了学生思维的障碍在哪,可以非常有针对性的精讲点拨,把遗留的难点问题解决掉。学生讨论的时候你的变式补偿题都可以出来了。

  二、关于概念教学

  关于概念教学,我想概念教学不仅仅是概念图的问题,更包括这个概念的生成,核心概念如何生成的?子概念是如何分出的,之间有何联系?日后如何强化?最终在整套教材体系的地位怎样?概念教学是以日常教学为基础的。概念图是概念教学的一个表象呈现形式,这个事要逐步训练。如果咱没训练过,看人家吆喝这个,到八年级了直接让学生做,是没有用的。在咱们的教材的练习中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概念图,不是让学生自己自主构建的,而是完善型的,利用这种让学生构建核心部分,包括描述,然后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图。我们要在具体教学中实践,你到底能把学生训练到哪个程度,学生能做到哪个程度,不能为了迎合而去表现。但毫无疑问的事概念教学时必须进行的,很多重要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需要不断的强化,只有穿成绳,练成网,才能牵一发动全身,成为经久难忘的自己的东西。

  三、关于实验教学

  在研讨会上我做了一个所谓实验教学的“报告”,一开始我就说过,之所以叫实验“报告”因为我和我身边的老师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做的多好,只是一个探索阶段,跟学生做实验写实验报告一样需要与大家交流,以便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我并没有把每个实验都进行多好的创新,大多数实验只要按教材要求去做就可以了,有难度的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想想办法,我们的办法也不见得比别人好。可以说我们做的实在是一件本来就应该这么做,而且我们还没有做多好的工作。我震惊的是老师们为什么会这么震惊。

  我相信以很多老师们的能力可以把实验创新的很好,但创新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坚持把那些普普通通的实验做了,我们只要按照课标要求,做好该做的事情就行了。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7

  10月19日—20日,在XX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我与刘银华老师有幸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2xx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近距离聆听各位专家对课标、教材的解读以及课堂、科研的经验介绍,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1、课怎样上?教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而教。

  研讨会邀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牵头人刘恩山教授作《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编写主持人赵占良研究员介绍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特点,教学评价研究院胡兴昌教授作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的介绍。

  这一次的高中课改站在“立德树人”的制高点落实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关于生命观念,刘教授列举“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这一重要概念,指出不同水平概念教学的“保质期”不同。教材通过数十个生物学术语、概念如“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等来形成“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彩,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这个生物学观点,最终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的生命观念。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始终要牢记我们所讲的每一节课、每一段内容都要服务于学生长久生物学概念的形成,最终达成生命观念的素养培养。

  关于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和严密推理以期达到更好结论的方法。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堂课,培养学生高品质的思维尤为珍贵。通过教材的范例,帮助学生提升管理思维结构,使用理智标准、应用逻辑、权衡事实形成良好的思维范式、习惯和工具。质疑是思考的视角,实证是判断的尺度,逻辑是辩论的准绳,通过不断对学生提出科学思维的学科要求,达成学生自主、自律、自我监控和自我纠正的思维习惯,让清晰、准确、质疑、客观、逻辑、深刻成为思考和决策的原则。

  关于科学探究,继续强调科学探究,坚持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理解科学家如何思考和工作,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特征。关于社会责任,刘教授指出我们并不为社会责任而教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渗透在生物课程之中的,将不断渗透的生物学观念作为学生考察和思考社会科学议题的视角和立场,用生物学的规律进行判断、作出决策。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赵占良教授介绍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思路。从老教材到新教材,实现从“着眼于学生掌握生物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转变为“以生物学核心的基础内容为载体,提升学生的观念、思想、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通过例举具体的章节变动指导教师理解教材安排的意图。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讨会安排了《细胞学说》、《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其他植物激素》三节公开课与专家点评,展现了当今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围绕新要求展开工作而最终为培养符合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2、教科研怎样展开?要像一名科学工作者一样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然后才是教导我们的孩子。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何奕騉教授通过讲述自己从无意中读书读到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好氧菌与叶绿体实验开始,然后引导博士不断寻根究底,通过“质疑—研究—再质疑—再研究”直至引导博士生完成博士生论文的写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何教授只是不停地发问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何教授幽默风趣、聊天式的讲谈中,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研究不仅仅发生在科研所,可以发生在一本书中、一节课中甚至一篇文章一句话中,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有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善于思考的心。同样,爱在显微镜下看这看那的张柳老师,通过勤快地看、细致的发现、合理的归纳总结,也看出了与众不同的镜下细胞世界。唐俊颖老师和沈璟老师,介绍了自己独创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努力实践,引导学生从发现中学习生物,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北师大二附中的倪川老师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名专业素养极高、善于冷静思考的高中生物一线教师形象。他带领学生借鉴工程学原理与实验技巧相结合自制模型3D打印,采用DIY分光光度计定量研究酶促反应速率,将生物学中的工程技术与数学相结合,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得失,客观质疑数据中的疑问,他带领学生研究具有临床意义的肠道炎症生物检测器等等。倪老师将有限的课文资源进行无限的挖掘,构建了STEM理念下独特的生物课堂。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那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达成不同程度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怎样利用教材和挖掘教材正是一线教师要不断钻研的问题,而这,恰恰就是教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教科研哪里来?来自一颗好问的心和勇于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物科学不断发展,学生不断成长变化,教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当好一名教师,当好一名好教师。这次培训不仅仅让我了解了高中生物学的新发展,更激励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钻研教材教法,首先把自己变成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其次才能教好生物学科。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8

  一、概念教学的内涵

  概念是指通过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教学、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两条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现在两条途径有机整合到一起,成了一条宽广大道,通向科学探究的宽广大道。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孩子建构概念。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认识到间接认识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概念,教学中就必须注意概念的引入、形成和巩固的过程。

  二、概念教学在现实课堂中的运用

  1、学会区分事实与概念

  事实是可以观察、触摸到的是一种对物质的直观认知,是可以通过文字、符号等形式加以描述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具体事件经过大脑思维加工后的抽象认知,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学会确立核心概念

  (1)参考课程标准,看看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内容要求,并分析与其他主题中的概念的联系;

  (2)参考选用的教材,看看教材中重点设计了哪些核心概念;

  (3)老师本身对生物科学的理解,这也正是新课改对老师们的挑战,每个老师应该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整体认识,在这个学科知识构成的大树上,哪些是主干,哪些是侧枝,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

  3、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因为具体情境总有其自身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

  一是设计探究的问题要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教学应注重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鼓励学习者反省与思考,科学课程教材的安排虽然无法兼顾多样性的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但教学时应注意提供适合学生经验背景的教材次序,以促使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有建设性的理解。

  二是设计探究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为知识经验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

  三是要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凸显。知识并不能像货物一样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习科学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再建构自己的意义,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不一定是恰当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需要多方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是建立合理的即时评价机制。采取以纸笔测验为主,多种测验方式并存的考评方式,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对枝节内容、零散知识、单纯的生物学事实等简单僵硬的测评方法,重点以测评对于核心内容、相关的知识结构、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五是深化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概念图(conception maps)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教学过程中强调图文、图表之间的转换,帮助学习者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进而使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从而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是教学形式要多样。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学习者、教师和学习伙伴等形成学习社群,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澄清疑问,逐渐形成能够在学习社群中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讨论式、小组探究式、实验操作等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兴趣导向的教学方式。

  七是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策略。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归纳式策略,不是传统意义上由教师进行的归纳,而是在讲授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归纳的策略。教材中具有明确表述的核心概念,基本上按照“先实例后概念、先感性后理性、先具体后一般”的原则编写。因此,教学中最好采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之中。同时演绎式策略还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运用概念去进行判断、推理,认识新问题、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者需要一种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能够自觉地从课程的角度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正确的理解课程、诠释课程意义、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教育者要加强对教育目的和意义的终极思考,培养课程实践的主体意识、课程参与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研究与开发意识。有了这种课程意识,教育者就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而不会为了某种“工具性目的”而牺牲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生物实验学习心得05-10

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04-13

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精选4篇)06-10

纳米生物技术学习心得05-05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06-09

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4-10

生物化学学习心得01-05

生物教学计划03-02

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范文07-17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教学学习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1

  7月21号至28号,我参加了高中生物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全省生物优质课大赛,共有来自湖北省各县市的33名选手参赛。选手们新颖的教学设计,清晰的教学思路,精致的PPT课件,巧妙的实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以及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都让我记忆深刻。下面谈谈我在本次学习中的一点收获与体会。

  在所有的优质课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应城二中易辉老师的《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易老师很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采用中学生普遍爱看的电影《蜘蛛侠》片段做导入,紧接着又给同学们展示了生物学热门话题黑寡妇蜘蛛以及发光水母,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由此引出本节课内容蛋白质。由此我想到,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怎样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讲到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时,易老师以甲烷的结构简式做类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由甲烷类推到氨基酸,并把自己比作一个氨基酸,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头代表R基,下肢代表H原子。这样既生动形象,又便于学生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在讲到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时,易老师更是充分调动学生,让几个学生代表不同的氨基酸,手拉手就构成了肽链,手与手连接的部位就形成了肽键,并让学生自己随机组合连接在一起,从而体会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易老师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课堂充满激情,活泼自如。这不是填鸭式的课堂,而是一节寓学于乐的课,是值得我们所有生物老师学习的一堂课。

  此外,参加这次优质课比赛的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来构建知识,这些也正是我们学校所提倡的。通过观摩学习,我意识到,要想真正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把知识理解透、掌握牢,单靠导学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课堂上还应该经常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实验、开展一些趣味活动、适当运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一些抽象的知识等等,要做到把生物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实现知识的自我构建和问题的自我发现与解决。

  总之,上一节课,不难;上好一节课,却非易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将自己的所学所悟运用到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中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做一个用心探究课堂的老师,让知识在课堂中轻舞飞扬,让自己在课堂中释放魅力,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光彩!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2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是实践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动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

  探究性学习是在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施瓦布倡导的,他主张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探索性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主体性教学原则”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学生物新课程突出“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式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价值。因为,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习惯于去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也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不相符。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识别和解说,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或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解决问题则是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过程,其实质是重新构建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使其更加充实和协调。据此具体说来,课堂上学生从事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大致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检验、结论、交流、评价等基本环节。但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墨守成规,照搬硬套,否则只有造成教学的公式化,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和欲望。

  1.探究性讨论活动;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生物学原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例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澄清疑问。

  2.探究性实验; 生物科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很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生物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已知结论的基础上,学生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步骤。而探究性实验则是学生不知道结论,没有现成的实验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去探求结论。因此,探究性实验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于一体。例如“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确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从而提出问题——骨为何具有这两重特性,与什么有关系?之后教师稍微复习初一生物中植物种子成分的鉴定实验,从而引导启发学生假设:骨含有无机物有机物。接着,通过骨的锻烧及其在盐酸中的浸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实验结论,并据此结论让学生畅谈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练应注意的事项。

  三、探究性学习与能力培养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努力倡导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观察、再观察”,前人之言已经明确了观察的重要性。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探究始于问题的发现,而问题的发现又多源于观察。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教师要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其二,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尽的计划。同时,在观察时,要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最后,观察时,要伴于积极的思考,要求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各观地加以分析。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对学习生物学和从事生物学研究无疑是很重要的。生物新课程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经给出了实验设计方案,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的`探究活动,如“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只给学生提出问题,其他部分如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等都要靠学生独立完成,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有诸多益处。当然,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课程目标。

  总之,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并且作为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例如,我可以通过演讲比赛、写保护动物的倡议书、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肯定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一些创新,我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又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创新各方面都将会是最优秀的。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3

  2016年达州市高三生物教学研讨会在达州市第一中学新校区召开,我们宣汉二中高三的生物教师有幸参加。下面就将收获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会议安排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经开区实验高级中学教师zz作了2015年高考试题分析及16年高考备考建议;第二部分是达州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作了《新考纲》考点与考题研究的专题报告。短短的一下午的学习、研讨紧张而又充实,收获颇丰。

  二、收获和体会

  夏茂林老师是四川高考生物阅卷组的专家成员,他的宝贵经验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2)重视主干的基础知识的落实。

  (3)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不能死记硬背且逻辑严密。

  (4)注意答题技巧,指导学生在回答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时候要详细一点,生物简答题的文字量大,一般都是踩点给分,即使意思是正确的,但没有关键词,同样不能得分。

  (5)指导学生书写不仅要规范,避免错别字和修改时要清晰。

  (6)以中图版和人教版教材知识为依据。

  三、下一步的复习措施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学习交流,我们高三全体生物教师达成共识,一定遵照市、县领导的要求,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和教材,准确把握备考方向,夯实教材基础,系统构建知识网络,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课堂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高效、优质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保障。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寻求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提问、疑难问题的'点拨,师生交流、课堂评价等环节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策略。要有调控意识,学生活动应在教师指导下有序进行。要有联系意识,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中,只要能帮助学生理解新授的知识,就应该与新知识联系起来讲授。因此,我们应该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有利于在教学中搞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提高学习兴趣,高度重视对近几年生物试题的研究,注意推陈出新。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规范性。在试题分析、校正错误或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等环节中,一定期要抓住有利时机,抓住关键点、易错点、易混点集中排查和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保证基础知识不出现理解、认识和应用上的错误。针对出现的错误向学生强调:专用名词的书写要准确科学;字母、符号、表示式要正确规范;绘图要科学、规范、合理;遗传图解要完整、严谨;实验设计和操作要严密、科学,克服随意性;论述要准确完整,要扣准题意。上述各项要求通过反复强调,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形成思维定势、心中有数,以便在高考时保证该得的分不丢失,保证基本要求少失分、不失分。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4

  虽然教学十多年了,但对于听课还是不能够抓住关键点,只是从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教师语言组织严谨有序,教师思路清晰明了,教学内容多或是少。没有再深入地去探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是否关注了科学素养的养成性培养,是否能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虽然今天的听课带有了一定的任务性,但在听课过程中我还是一直没有什么感触,没有对教学新方法的欣喜,没有对复习课的厌烦,也没有对千篇一律教学思路的排斥,只是以一种习惯的、接受式的状态听课。听课后密老师的几句话却使我触动很大:迎考试的复习课对我们生物学科其实真的是一种亵渎。本来很鲜活的具有生命的知识,在复习课中却显得枯燥而毫无生气,学生也由学习新课时的.灵动活泼变得麻木被动,思维能力没有被发展,所学知识却已被埋没,不懂的依旧不懂,曾经熟悉的却已模糊,初识生物的兴趣荡然无存。这对我们生物学老师是一种无奈,对学生却是一种悲哀。

  在一定的评估制度下,我们老师以功利性的应考为取向,俨然成了课堂的垄断者,一张学案几套试题牢牢地束缚住学生,过于不放心的千般叮嘱和机械性的训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几堂课听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学生问题回答的流畅,检测题做得工整准确,表面上看达到了教学目的,可是我们能够评价的只是知识点的掌握,做题能力的掌握情况,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的生命能否得到可持续是无法显现实评价的。而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东西,在科学素养发展层次上被认为是最低层次的。所以我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是随波逐流追求成绩还是摈弃功利促学生发展?很矛盾也很无奈。

  听过几个报告后,特别是李静和申瑜的报告给我的感触特深,李静的“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申瑜的“锲而不舍求真求实”让我幡然醒悟,生物课堂应该上成生物课堂的样子,它不是单纯的知识传输场,它应该是洋溢着生命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的课堂,他是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得到自我确认、智慧发展与人格境界不断超越升化的课堂。

  生物学教学,不能脱离了生活实际,不能只为了考试而教,而应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服务。当下我需要的是解开矛盾,冲破无奈,倾注热情,全身心的融入教学。唯有如此,课堂才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唤醒生命的潜能,才能让每一个生命向着求真求美的境界发展。

  按语:生物课堂上,不能只有理性知识的堆砌,而更应有情感的生命的交流和灵动,好的课不仅是真的,更应该是美的,是享受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真正的教育是从照顾人的心灵入手的,以知识的陶冶与智慧的激发来‘照料人的心魄’,使人的心智保持健康和良性运作的姿态,实现生命内在的和谐和心灵的善美,提升人的生存境界,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5

  动物学是生物学基础学科。在中国近代第一份生物学高等教育专门的课程表中动物学实验安排在第一学年,每星期10个课时,仅次于第三学年的植物学实验20课时,位于第二。1913年1月12日教育部公布《大学规程》,生物学分为动物学与植物学两门,并对两门学科的课程进行了明确规定。20年代中后期,一批留学生学成回国,从事生物学教育,实验生物学课程也纷纷发展起来,如1929年,寿振黄在清华大学开设胚胎学课程;1930年,蔡堡在中央大学开设胚胎学和实验动物形态学课程。解放以后至1956年,全国各所大学生物系基本上设置的是生物学专业。1991年,当时的国家教委根据国内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设置过细的问题,提出了宽口径培养的人才培养规划。

  根据国家教委的指导精神,1991年生物学教指委在内蒙古大学召开了工作会议,会议探讨了生物学专业设置问题,提出了国内生物类本科生专业设置的指导性建议,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逐渐走上了6+_模式,即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6门主要课程,另外根据学校的不同和特点,设置了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_门课作为补充。1998年以来,全国高校的生命科学学院在211工程、基地建设项目、世行贷款国家财政拨款项目及国家有关部委与地方政府共建项目契机下,深入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探讨出了一条培养具有创新思想和较强综合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的、面向21 世纪生物学人才需求的实验课改革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道路。

  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是学会运用它,并用它来启迪智慧、塑造性格,动物学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多数接受过动物学科严格理论学习、实验训练的`学生来说,无论他们进入产业界从事管理工作,还是到中小学当教师,他们将是医药、农学、生物技术产业最优秀的人才资源。

  实验训练是培养高质量生物学人才的关键之一,它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中,科学方法、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其核心任务。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又是创新能力的必要基础,是每一个公民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所需必备的基本素质。

  科学方法的本质是科学的思维方式,每一种科学方法的背后都包含着一种科学思想。学生在实验课程中首先是科学方法的获得。学生将逐步学会操作一些具体的科学方法,并知道如何选择使用:这些方法都适用于什么场合、情境或问题;在面对什么问题时,我们应该选择应用哪些方法。其次是科学观念的获得。学生们将在课程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中逐渐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当新的事实和证据出现时,科学家们就着手修正曾经被认可的理论,我们所学习的各种知识只是目前我们所能获得的对世界最合理的解释,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这些知识有可能被修正。第三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获得。当学生通过逐年不断的学习,了解了这些科学方法,科学观念,那么,在逐年的实践中,他就能够逐渐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自觉应用所学的科学方法、科学观念,并形成一种不唯书、不唯上,不人云亦云,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一种质疑的习惯,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习惯,对新事实和不一致的敏感能力,从习以为常的现象或理所当然的想法中找出矛盾、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6

  一、关于复习课

  1.关于定位

  复习课每轮的目标有所不同,如果定位不准,就会不伦不类,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一轮复习已经对知识进行了拉网式的全方位复习,较好的夯实了基础,二轮复习就不应该再是一轮复习的重复。二轮要着眼于知识间的综合、联系,突出重难点,关注易错点。

  2.关于模式

  复习课是有一定模式的,但不是千篇一律的,考点扫描、知识梳理、典型例题,达标检测复习课上都有,但不同的轮次用起来就应该有所区别,班级学情不同,个人教学方式不同,模式用的也应该不同。不分时间段,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套模式,固然不会出大错,但也不会有特别的效果。

  3.关于教学具体过程

  首先,二轮已经没必要进行填空式的知识梳理了,就是一轮我也不用填空的方式梳理,第一,耗时太多,不课前预习,就上课做有的20多分钟填不完。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填空把好好的思维给零散了,不能系统的来回顾问题。二轮我还是比较偏向与直接用概念图,能自主构建自主构建,不能自主构建的辅助构建(已经构建上部分,学生自己构建部分,核心的、重点的要让生自己构建)。

  考点扫描其实在一轮已经扫过一回,这里扫不扫都可,点击中考在这里其实也是个导向作用,把历年的本部分的考题出示一遍,就能把握住突出问题,重点内容一目了然,考法一目了然,相对于做,分析中考题的考点考法是不能忽视的。根据这些东西我们可以自己出变式的题目,去年、前年考过的不可能原封不动再拿来考,知识在发展、社会在发展,背景就不同,不如根据课标,根据分析出点变式题,甚至可以让学生根据分析自己出题。

  在经过对重难点突出问题的解决后,我们还是要通过练习看看学生到底掌握的怎么样,题目可以比较全面,但讲解一定不能再面面俱到,否则难点永远得不到解决,一轮复习已经解决了很多基础的问题,留下来的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一鼓作气把水烧开。那么我们就必须深入进去找到问题,我常用的方式是即时批改和学生自己展示问题。学生做的有快有慢,快的做完了,不能让他们干瞪眼,你改完了,他自己就会反思,就会和周围的快的交流,强强联手解决问题,改的差不多了,其他慢的也做的差不多了,再让小组交流,快的已经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他们往往错的很少),接下来慢的向快的汇报自己不会的,不要以为他们没老师讲的'好,从学生的视角讲题,学生更容易会,最后各组汇报自己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在你改的过程中你已经知道了学生思维的障碍在哪,可以非常有针对性的精讲点拨,把遗留的难点问题解决掉。学生讨论的时候你的变式补偿题都可以出来了。

  二、关于概念教学

  关于概念教学,我想概念教学不仅仅是概念图的问题,更包括这个概念的生成,核心概念如何生成的?子概念是如何分出的,之间有何联系?日后如何强化?最终在整套教材体系的地位怎样?概念教学是以日常教学为基础的。概念图是概念教学的一个表象呈现形式,这个事要逐步训练。如果咱没训练过,看人家吆喝这个,到八年级了直接让学生做,是没有用的。在咱们的教材的练习中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概念图,不是让学生自己自主构建的,而是完善型的,利用这种让学生构建核心部分,包括描述,然后分析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图。我们要在具体教学中实践,你到底能把学生训练到哪个程度,学生能做到哪个程度,不能为了迎合而去表现。但毫无疑问的事概念教学时必须进行的,很多重要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需要不断的强化,只有穿成绳,练成网,才能牵一发动全身,成为经久难忘的自己的东西。

  三、关于实验教学

  在研讨会上我做了一个所谓实验教学的“报告”,一开始我就说过,之所以叫实验“报告”因为我和我身边的老师并没有把这件事情做的多好,只是一个探索阶段,跟学生做实验写实验报告一样需要与大家交流,以便进一步完善这项工作。我并没有把每个实验都进行多好的创新,大多数实验只要按教材要求去做就可以了,有难度的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想想办法,我们的办法也不见得比别人好。可以说我们做的实在是一件本来就应该这么做,而且我们还没有做多好的工作。我震惊的是老师们为什么会这么震惊。

  我相信以很多老师们的能力可以把实验创新的很好,但创新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坚持把那些普普通通的实验做了,我们只要按照课标要求,做好该做的事情就行了。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7

  10月19日—20日,在XX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我与刘银华老师有幸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2xx中学生物教学研讨会。近距离聆听各位专家对课标、教材的解读以及课堂、科研的经验介绍,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1、课怎样上?教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而教。

  研讨会邀请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牵头人刘恩山教授作《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编写主持人赵占良研究员介绍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特点,教学评价研究院胡兴昌教授作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的介绍。

  这一次的高中课改站在“立德树人”的制高点落实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关于生命观念,刘教授列举“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这一重要概念,指出不同水平概念教学的“保质期”不同。教材通过数十个生物学术语、概念如“尝试通过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事实,说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尝试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知识,说明当今生物在新陈代谢、DNA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等来形成“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彩,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这个生物学观点,最终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的生命观念。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始终要牢记我们所讲的每一节课、每一段内容都要服务于学生长久生物学概念的形成,最终达成生命观念的素养培养。

  关于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基于事实和严密推理以期达到更好结论的方法。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一堂课,培养学生高品质的思维尤为珍贵。通过教材的范例,帮助学生提升管理思维结构,使用理智标准、应用逻辑、权衡事实形成良好的思维范式、习惯和工具。质疑是思考的视角,实证是判断的尺度,逻辑是辩论的准绳,通过不断对学生提出科学思维的学科要求,达成学生自主、自律、自我监控和自我纠正的思维习惯,让清晰、准确、质疑、客观、逻辑、深刻成为思考和决策的原则。

  关于科学探究,继续强调科学探究,坚持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理解科学家如何思考和工作,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特征。关于社会责任,刘教授指出我们并不为社会责任而教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渗透在生物课程之中的,将不断渗透的生物学观念作为学生考察和思考社会科学议题的视角和立场,用生物学的规律进行判断、作出决策。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赵占良教授介绍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思路。从老教材到新教材,实现从“着眼于学生掌握生物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转变为“以生物学核心的基础内容为载体,提升学生的观念、思想、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通过例举具体的章节变动指导教师理解教材安排的意图。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讨会安排了《细胞学说》、《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其他植物激素》三节公开课与专家点评,展现了当今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围绕新要求展开工作而最终为培养符合要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2、教科研怎样展开?要像一名科学工作者一样探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然后才是教导我们的孩子。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何奕騉教授通过讲述自己从无意中读书读到德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的好氧菌与叶绿体实验开始,然后引导博士不断寻根究底,通过“质疑—研究—再质疑—再研究”直至引导博士生完成博士生论文的写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何教授只是不停地发问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何教授幽默风趣、聊天式的讲谈中,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研究不仅仅发生在科研所,可以发生在一本书中、一节课中甚至一篇文章一句话中,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有善于思考的`大脑和善于思考的心。同样,爱在显微镜下看这看那的张柳老师,通过勤快地看、细致的发现、合理的归纳总结,也看出了与众不同的镜下细胞世界。唐俊颖老师和沈璟老师,介绍了自己独创的校本课程,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努力实践,引导学生从发现中学习生物,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北师大二附中的倪川老师更向我们展现了一名专业素养极高、善于冷静思考的高中生物一线教师形象。他带领学生借鉴工程学原理与实验技巧相结合自制模型3D打印,采用DIY分光光度计定量研究酶促反应速率,将生物学中的工程技术与数学相结合,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得失,客观质疑数据中的疑问,他带领学生研究具有临床意义的肠道炎症生物检测器等等。倪老师将有限的课文资源进行无限的挖掘,构建了STEM理念下独特的生物课堂。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那里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达成不同程度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怎样利用教材和挖掘教材正是一线教师要不断钻研的问题,而这,恰恰就是教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教科研哪里来?来自一颗好问的心和勇于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物科学不断发展,学生不断成长变化,教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当好一名教师,当好一名好教师。这次培训不仅仅让我了解了高中生物学的新发展,更激励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钻研教材教法,首先把自己变成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其次才能教好生物学科。

生物教学学习心得8

  一、概念教学的内涵

  概念是指通过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教学、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两条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现在两条途径有机整合到一起,成了一条宽广大道,通向科学探究的宽广大道。它以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建构正确的认知为己任,意在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以后的人生产生有意义的影响。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孩子建构概念。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认识到间接认识的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概念,教学中就必须注意概念的引入、形成和巩固的过程。

  二、概念教学在现实课堂中的运用

  1、学会区分事实与概念

  事实是可以观察、触摸到的是一种对物质的直观认知,是可以通过文字、符号等形式加以描述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具体事件经过大脑思维加工后的抽象认知,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学会确立核心概念

  (1)参考课程标准,看看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内容要求,并分析与其他主题中的概念的联系;

  (2)参考选用的教材,看看教材中重点设计了哪些核心概念;

  (3)老师本身对生物科学的理解,这也正是新课改对老师们的挑战,每个老师应该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整体认识,在这个学科知识构成的大树上,哪些是主干,哪些是侧枝,心里应该是很清楚的。

  3、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因为具体情境总有其自身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

  一是设计探究的问题要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教学应注重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与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鼓励学习者反省与思考,科学课程教材的安排虽然无法兼顾多样性的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但教学时应注意提供适合学生经验背景的教材次序,以促使学习者对学习对象有建设性的理解。

  二是设计探究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在这种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为知识经验基础,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又不只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个体同时需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也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顺应两方面的统一。

  三是要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凸显。知识并不能像货物一样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习科学概念必须由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再建构自己的意义,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不一定是恰当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需要多方面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四是建立合理的即时评价机制。采取以纸笔测验为主,多种测验方式并存的考评方式,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对枝节内容、零散知识、单纯的生物学事实等简单僵硬的测评方法,重点以测评对于核心内容、相关的知识结构、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五是深化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概念图(conception maps)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概念图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教学过程中强调图文、图表之间的转换,帮助学习者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进而使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从而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是教学形式要多样。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效的科学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素材,以及学习伙伴的互动来进行。学习者、教师和学习伙伴等形成学习社群,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澄清疑问,逐渐形成能够在学习社群中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讨论式、小组探究式、实验操作等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兴趣导向的教学方式。

  七是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策略。学会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归纳式策略,不是传统意义上由教师进行的归纳,而是在讲授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归纳的策略。教材中具有明确表述的核心概念,基本上按照“先实例后概念、先感性后理性、先具体后一般”的原则编写。因此,教学中最好采用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从而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之中。同时演绎式策略还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运用概念去进行判断、推理,认识新问题、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者需要一种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能够自觉地从课程的角度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正确的理解课程、诠释课程意义、为学生提供发展机会。教育者要加强对教育目的和意义的终极思考,培养课程实践的主体意识、课程参与意识、课程资源意识、课程研究与开发意识。有了这种课程意识,教育者就能够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而不会为了某种“工具性目的”而牺牲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