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长演讲心得

时间:2023-02-21 09:03: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哈佛校长演讲心得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哈佛校长演讲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哈佛校长演讲心得

哈佛校长演讲心得1

  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本质意义都是一样的,在于自己的成长。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对外看懂世界,对内明白自己。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

  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哈佛德鲁·福斯特。

  以下是这位校长在哈佛的一次演讲,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

  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1、旅行让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

  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

  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

  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2、我们应该怎样旅行?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

  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

  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

  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

  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带着激动和疲惫、收获与成长,我们完成了旅程,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我们离开了那里,但却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

  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们还有各种类型的小组讨论,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获变得更长更厚重,直至我们下一段的重新开始。

  3、“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

  他们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需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而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

  不仅是孩子们,每次,当我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

  当孩子们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了,让他们在七八岁出国他们能记住什么?更别说在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

  其实,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误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的标准。

  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

  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龄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其实,也许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等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不记得了,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

  也许我们不用带他们出国,但是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的广度的起点,我喜欢那句话:

  Life is not adestination,but a journey

  生活不是目的,而是旅程

哈佛校长演讲心得2

  “教育”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取得成功?赢得尊重?

  还是,享受乐趣……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以下三位不同领域的名家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惊人一致的认知,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

  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

  是孩子们的必修课

  哈佛女校长:走出去了解整个世界是孩子们的必修课。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

  以下是这位校长在哈佛的一次演讲,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尤其是,我们需要说服公众并时时提醒我们自己大学不是营业性公司,不是国家安全的工具,不是急于在世界上强行推行自己社会观点的军事机关。许多组织可以提供咨询或帮助解决社会问题,或开发新的产品,或推行新的军事目的,但只有大学或类似的学术机构能够发现为提出创造性解决办法作基础的知识,只有大学能够教育出永远作出判断性决策的人。许多人可以成为企业家,律师或者有影响的顾问,但是只有具有安全和自由保证的学者才能去探求科学真理。阅历可以锻炼我们的判断力,使我们更加成熟,但只有教育能同时发展智能,启发新的兴趣,树立志向,提出重要问题,加强理解力的多重目的。只有这些,才是大学给以学生的真正贡献,而不是闪闪发光的大学牌子,或其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影响。

  为了说明基本目的崇高价值,让我引用洛厄尔校长另一段话来结束我的演讲。虽然洛厄尔对于哈佛的将来所面临的重大事件和变化并不比我们今天知道的更多,但他确实知道哈佛真正的生命之源是什么。他说:“学生们一代接着一代,如同海浪一浪接着一浪冲向陆地。有时候是静止着,有时候则带着暴风雨的怒吼。不论我们认为人的历史是单调的或是狂暴的,有两个事物总是新的,这就是青春和对知识的追求,这也正是一个大学所关心的。我们学校的年龄已经可以用世纪来计算,但只要她热切的追求这两件事物,她就永远不会衰老。随着时代的变迁,为达到目的使用的方法可能改变,但目的本身是永远不变的。

  美国"大联盟"(Math League)思维探索活动竞赛试题灵活、生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贴近生活。让学生理解数学、欣赏数学,激励学生创新,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同时学习数学会使人富有创造性和灵感,使用逻辑推理,有理性,灵活、快乐地生活、工作和做决策。现在关注公众号偶爱数学并回复美国大联盟真题,就可以免费获得历年竞赛真题。我们也会在竞赛结束后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竞赛的详细解析。领略美国最为普及、最受欢迎的数学思维探索活动的原貌,让学生理解数学、欣赏数学,激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育不教知识和技能

  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理查德·莱文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xx年任耶鲁大学校长。他曾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因为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那大学教育有什么用呢?

  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中这样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正如《大学的理念》的作者约翰·亨利·纽曼所说:“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

  教育令他看世界的本来面目,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

  教育能让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约翰·亨利·纽曼

  教育不改变生活环境

  却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20xx年,美国已故小说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曾在凯尼恩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华莱士是在西方有卓越影响力的作家,被誉为“近20年来最有创造力的作家”。

  演讲的一开头,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演讲中提到,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赶赴办公室,应付8—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然后去超市、做饭,放松一会就得早早上床。因为,第二天又得周而复始,再来一遍。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无意识地翻手机、给生活加速、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生活在“水”中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

  教育能让你活得幸福幸福

  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风靡全球,教授这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并总结出了以下12点有意识地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

  1。 不断问自己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的门,然后,值得你信仰的东西就会显现在你的现实生活中。

  2。 相信自己。怎么做到?通过每一次解决问题、接受挑战,通过视觉想像告诉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 学会接受失败。否则,你永远不会成长。

  4。 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而是一条上升的曲线。

  5。 允许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其中,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6。 记录生活。

  7。 积极思考遇到的一切问题,学会感激。感激能带给人类最单纯的快乐。

  8。 简化生活。贵精不贵多。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学会说NO!

  9。 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亲密关系。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为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付出努力。

  10。 充分休息和运动。

  11。 做事有三个层次:工作、事业、使命。找到你在这个世界的使命。

  12。 记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诚实的父母。

【哈佛校长演讲心得】相关文章:

哈佛课程的学习心得05-09

宁乡的哈佛大学生的演讲05-09

关于哈佛的励志文章-哈佛大学的励志文章03-31

哈佛成功经典语句05-11

哈佛的成功秘诀05-07

哈佛励志故事精选04-08

竞聘副校长校长的演讲报告05-03

校长就职演讲11-13

哈佛大学经典名句精选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