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学习心得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学习心得,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1
20xx年11月我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语文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感触很多,收获颇多。
在这次教学研讨会上,我们首先听了我校语文教师雷帮才的《散步》。我被于雷老师语文课深深吸引了,他知识渊博,热情洋溢,雷老师语言的运用这堂语文课教给我上课的一些方法和技巧。首先考虑对象,其次考虑场合,再次考虑目的,最后考虑表达方式。雷老师通过实战演练、仿写句子教给了我们做题的方法、技巧。明确了以后的语言教学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要得体。
最后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并提出了下一步计划。特别是重点强调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给我们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合理的.意见,今后的教学一定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结合。在今后教学杨主任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得体。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研讨学习,让我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把在这次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施俊峰
观风海中学
20xx年12月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2
我学习了崔峦教授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这篇文章,读完文章之后使我明白:写作绝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纯技术训练,而应是现代社会人所应当必备的一种生活能力,所以它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必须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因此我非常赞同崔教授说的“习作教学必须走向开放”的观点。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作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生活有多广阔,作文教学的天地就应当有多广阔。例如:
1、喜欢的游戏,做了写。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精神是欢乐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过后写作文,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事可写。
2、平时的观察,记了写。小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的习惯尚未形成,导致“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粗粗一看看到了,待到写作时又觉未看好”。因此,在作文前,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去寻觅,去探索,去参与,就一定能撷取到许多新颖的写作材料。
3、生动的叙述,听了写。小学生的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在学校里与同学交往,在市场上看人买卖,在公交上听别人说笑话等等,这些都不失为作文的好材料。
4、奇妙的想法,想着写。儿童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迫切,想象丰富。他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妙想。鼓励学生提起笔来,描写自己美好的憧憬与幻想,就会形成一篇篇构思独特的好文章。
新世纪的作文教学要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活动,引导智慧地表达智慧的人生。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的人格。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3
在新旧世纪交替的今天,随着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语感作为一个人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它的培养是何其重要。20xx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其中多次提到了语感二字,如其基本理念部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总目标之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意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后在各阶段的目标中,对语感的培养就更见具体、明确了。
语感,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能力,是对文学语言的敏锐的感受力。直觉性、综合性、形象性和情感性是语感的主要特征。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脱离了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加强言语实践是培养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语感是在反复的言语实践中,在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中积淀而成的。正如马克思所言:感觉是在自己的实践中成为理论家的。培养语感一定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去动嘴、动手、动脑、动情。
读是在语感学习过程中一个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宋代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尔。清代作家姚鼐说大抵文字须熟练乃妙,熟则利病自明。由此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即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人说: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从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绝。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悟中读,读中悟,还要重视背诵指导积累语言,教给背诵方法,如抓支撑点指导背诵,想象背诵,录音背诵,使学生能够意到笔随。同时注意迁移运用,语感作为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它的特征是迁移,学语文的目的是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为迁移而教,为应用而教,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4
新基础教育像一阵春风,悄无声息的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认识它,是从读《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开始的。一开始,只是出于对新基础的好奇,可当我真正读进去后,它却让我受益匪浅,反思多多。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都知道要把课程标准装在心中,因为这是我们设计教案、课堂操练的指南针。但它仅有80页,受篇幅所限,它只能作为一个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而《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却是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细化,它分学段、分类别,手把手的具体指导我们不同课型的建构。
就拿阅读教学这一块来说,《语文课程标准》第15页提出了12条要求,第22页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也仅有600字左右的说明,但这本书从367页到452页都在讲初中各阶段各文体的教学结构。有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也有古诗词和文言文。每一文体的教学,都是在尊重本年级学生的基本状态下来确立本年级本文体的教学内容。要求清晰具体,不刻意拔高,也不过分降低。然后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最可贵的是,它信手拈来的就是我们语文老师熟悉的一篇篇文本。我很震撼,也很惭愧。震撼的是专家就是专家,高屋建瓴而又脚踏实地。惭愧的是虽然自己教学多年,对一些问题似乎也有所思考,但从来没有把它理顺的如此系统,如此有条理。
对于九年级来说正在进行总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关键。叶澜教授在《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即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教学方法的结构。因为通过结构的学习,更能够使学生因结构的支撑而乐于、善于主动地猜想与类比。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依据中考的考试指南,进行了不同题型的知识结构的建构。有语言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几大类。就以古诗文阅读课的课型建构来说,《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在复习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生动性。一直以来学生死记硬背,教师生硬地反复强调、检查、训练,好像成了约定俗成的复习方法,结果师生都很疲惫,心生厌倦。为此,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复习。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依据复习内容,精心设计题型,提前布置任务,然后用竞赛的方式来检查复习的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赛可采用积分制。可以分三种形式:一是根据题目默写诗歌;二是根据诗歌的上半句补充下半句或者给出下半句补充上半句;三是理解性默写,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表达他内心的怆然与凄苦的诗句是?又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哪句话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四是归类列举,教师提出某一事物或某一情感,学生举出相关的诗句,如列举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就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等。
第二个原则是自主性。叶澜教授指出“教学要使学生有这样创造的冲动,要他生长出智慧来,要他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主动地、自主地创造的人”教师应在复习的各个环节凸显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参与到复习内容的确定,复习计划的设计,复习效果的`检测中,这样就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机械、沉闷和程序化,使课堂充满生气与乐趣,充满智慧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受到压抑和制约。
第三个原则是结构性。复习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对三年来所学古诗词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进行梳理。将学生还处在散状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结构化,将学生已经形成的结构固化、迁移。本周语文组的研讨课应该就是个很好的尝试,从教结构到用结构,让学生学会方法,构建诗词学习的知识体系。那么在诗歌的复习中,先带领学生明确诗歌考察的知识点:如诗歌内容的把握;重点字、句的赏析;中心思想和哲理的理解体会。并以知识树的方式把这些散状的知识点建构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然后让学生运用知识结构去独立复习其他诗歌,最后进行检测。
总之,《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里的每一条路径都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我想只要我们积极学习、大胆尝试,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5
新课程改革推行了五年之多,回顾改革历程,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发生着悄然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课改之路上的值得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内外时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了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课堂教学中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先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是事半功倍。
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三、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6
一名语文教师应胸中有全局,把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点置于整套课本的结构网络中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落实于教学实践中,从大处着眼看整体性,从每一个单元结构内部来看整体性。
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如何设定整个单元的目标从而实现目标与学生能力陪养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传统的单课式备课,虽然对一个单元中的每篇课文都面面俱到地确立了教学目标,但只关注知识和技能,导致教学走向片面化,难以发挥语文教材的多重功能。根据课标理念,为真正落实语文素质教育,应从整体入手,确立单元教学“三维目标”从三个方面深挖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听、读、说、写与思维能力分别在不同的教学程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有效避免了因教学目标不明而造成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个单元的教学,就要体现整体性、结构性和相关特点,要把课文的每一个单元看成是整套课本的结构网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游离的。
在教学必修五的第一单元时,可以抓住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里,找出有环境描写的地方,整合成一个课时来上。这样一来,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很明确,学生也很容易掌握,最关键的是紧扣高考的有关小说的考点之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这样教和学就能和高考结合。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由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由内容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走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由只注重教科书走向注重阅读与实践,由重视教师作用走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应该总揽全局,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整合单元难点、要点,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广的空间去阅读、感悟、实践,让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在感悟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程序,以单元为整体,贯穿到局部。我觉得这样学生也是容易接受的。其实,有时侯,我们一些老师也这么做过。当然,如果那样的话,我们老师备课的难度明显增加
高中新课程实行“模块制”以来,“课时紧张”成为最尖锐的矛盾。如果我们还是按照课改之前的习惯,一篇篇课文教下去,很可能急赶慢赶,还是每篇课文都只能蜻蜓点水。因此,只有单元教学,才对众多教学内容做出适当整合。
设计单元主题下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创编表演课本剧、讲故事、辩论、资料搜集与整理汇报、读书交流、朗诵等。
教师做好45分钟的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第三单元是写人记事散文,必须先从单元整体把握散文的`特点,才能有一个切入点,引领学生去学习散文,感悟散文,从而到达鉴赏散文的目的。
高中语文中用系统论来建立起单元教学整体观有益无害,体现了高速、高效率。第一,我们不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逐一讲析,也许原来十几课时才能完成的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只需几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并且促进了学生自学,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潜力,也提高了效率;第二,是向传统教学的挑战,是启发式教学,能让教与学双向交流,产生和谐的共振,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第三,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完成教学目标,形成了整体训练体系;第四,节力省时,有利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层面,调动了学生的情趣爱好。
单元教学中的“单元”不能简单理解“教材的单元”。一个教学单元应该有多大,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要根据目标、内容、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确定。
语文课堂真的需要深思,一个灵感,一种突现的创意都是巨大的收获。若干年前,我们的语文老师这样教过,而现在,我们又如何实现变革与突破呢,值得思考。
单元整体教学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视是真正地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考虑的
教学设计如果拘泥于单课时内容的就课论课,一方面缺少了整体上的把握,另一方面对各种教学要素的选择和应用缺乏回旋余地。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
单元整体教学的展开,有利于学生把握整体,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我同意这个老师的看法。
整体把握单元内容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单元内四课的教学内容不平衡的矛盾,教师应能对此整体性调整或处理,如适当调前或调后,有些内容可适当增减。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从而驾驭教材
一名语文教师应胸中有全局,把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要点置于整套课本的结构网络中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落实于教学实践中,从大处着眼看整体性,从每一个单元结构内部来看整体性。因为现行课本大多以文体作标准组合单元,即同一单元就是同一文体。在文体知识和写作规律上均有其共性。如果就课型设计而言,也能看出一个单元的整体性。一个单元大多是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各占一半。那么选用教学方法就可以从“精讲课、略讲课、阅读课、检查课”等课型入手,做到“精略细粗相结合,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最终成功达到节力省时高效率。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7
一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古人早就提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而读书也不能一味地硬性读背,要会积少成多,会融会贯通,化为己有,这样在以后的写作运用中才能游刃有余。这些功效的实现只有反复吟诵才可以实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中的意味情感和文气。
二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
让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引导孩子进行想象,引发孩子们思想上的共鸣,从而让孩子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既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家丰富的生活搬到课堂上来,又能把有趣的课文内容融入到生活中去。
三注重学生的自悟能力
当今教育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体验,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思维问题时悟出新的火花。
四加强教师的语文素养
教育学生老师是引导者,只有领路人有较高的水平才可能更加有效的引导孩子们在语文的`世界了自由翱翔。古人云:名师出
高徒,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把教育的目的放在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素养上,教师有了更高的素养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总之,这次学习机会让我再次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看到了教育的多元化。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在教育这篇沃土上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8
2月x日,我县在县实验小学举行了语文教学研讨会和“基于预习的精讲点拨”教学改革会,全县语文教师代表欢聚一堂,观摩我县优秀教师代表的语文课,交流评价研讨。
在听取了周老师五年级的《范仲淹的故事》以后,发现学生预习好课文以后,对老师的精讲,显得很流畅。不会出现卡壳现象。课上再让学生读重点段落,学生抓住范仲淹的人物特点,整篇课文显得那么明了。
二年级刘老师的课更是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用结合二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动画的形式,教会学生认读生字。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到了知识。这堂课很活泼,很积极。有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了很大的带头作用。正是这些同学的精彩回答,给本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学习观摩,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指导预习
教师的指导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通过学生的预习,发现学生在认知上存在的问题,为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备课、上课提供依据。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预习,能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贵在独立性、超前性,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
教师指导预习应充分考虑到以上特点和学科特点,方式上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不搞单一的模式化预习。
二、艺术精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排斥教师的课堂讲授。艺术精讲的前提必须经过学生的预习和学生对疑难问题的讨论。艺术精讲的目的主要是三方面:
(1)使知识系统化;
(2)解决疑难问题;
(3)对问题作适当的拓展。
实验中主要围绕“艺术讲授”和“精讲点拨”两方面进行探索。“艺术讲授”是为了实现艺术与教学的.相结合,使学生在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激活思维、探索知识,减轻心理负担。“精讲点拨”则要求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消除在预习和讨论过程中仍然存在的疑惑,通过教师的画龙点睛,使学生的顿悟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检测反馈
通过检测反馈,及时了解教情学情,再通过教师有效的评价,使学生能在增强成就感的同时,自觉弥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检测包含知识、思维、能力、心理等方面内容,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检测方式、内容的设计时应遵循“全面性”、“趣味性”、“目标性”、“启发性”、“创造性”等原则,使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得、有所悟。
四、巩固拓展
根据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完成学习任务,但由于学生刚学过的知识容易遗忘,有必要及时巩固。同时又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异性较大,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可推荐一些“超产题” ,让他们继续深造和发展,对于一些在课堂上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可推荐一些“补偿题” ,使他们在课后有补救的机会。
五、反思自己的教学。
在本次学习中,对语文教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精讲”就是少讲,抓住重点,引导启发学生。在今后的常规教学中,做好准备工作,在这基础之上,做精、做细。在课堂之上,对学生加以引导、提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学得深、记得牢。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9
20xx年7月7日至8日,在县进修学校的精心组织下,全县小学语文教师聆听了几位名师的精彩讲座,提高了自身语文素养,真是受益匪浅。
一、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策略,写作教学不再“难”。
一小刘春玉老师就写作教学作了精彩讲解,她提出传统写作教学有两大问题:问题一:重形式结构,轻内部深化;问题二:重写作过程,轻评价修改。针对这两大问题,刘老师围绕激发写作兴趣的策略,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习作指导方法的策略,写作评价的策略四方面进行阐述。听完课后,我顿时豁然开朗,就想以刘老师分享的教学方式马上到课堂实践。
(一)、激发写作兴趣的策略
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太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以鼓励树立信心。在批阅和讲评的过程中,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写得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词,将其圈画出来,当众诵读表达,以“闪光点”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敦促学生再接再励。此外,日记是学生倾吐心声的很好方式,让学生每天不带任何负担地写,不论字数和篇幅,教师不失时机地批上几句真切的话语,让学生尝到用笔表达思想的好滋味,既练了笔又激发了兴趣。
(2)以游戏激发热情。例如:在进行有关人物外貌的片段写作训练时,设置了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的习作游戏“你猜他(她)是谁?”。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仔细观察班上某同学的外貌,抓住主要特征写一段话,并注明被描写的是谁。然后,我把写有外貌的卡片打乱顺序,随手抽出一张当堂朗读(不读姓名),让大家连猜三次。如果三次没猜中,说明小作者没有抓住特点,就“罚”他(她)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点。
(3)以仿写增强动力。仿写以其对文章风格结构的模拟,能帮助学生尽早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动力,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注重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对翠鸟外貌的描写,让学生领悟到这段话作者是抓特点,按顺序,运用比喻等表达方法写具体的,并要求学生仿照文章的写作方法对大公鸡、小狗、小猫、小白兔、小金鱼等进行外貌描写。
(4)、激发成就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与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经常被忽略的。“集体作文”的可以是围绕同一主题,大家集思广益,虽然每个人的思考不一定周全、准确,但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提示。这给了学生展示的空间,他只要答对了一点,就会有一种满足的成就感。因此,老师们不妨多用这种方法。
(5)鼓励写放胆文。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有迈开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思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
(二)“培养创新精神”的策略
写文章要学会用词,以免句子太空洞,写作要多出现充满灵性的句子。
1、一个儿童的心里也是一个精彩的世界。用欣赏的眼光去体验那一份童真童趣。如果以成人的思维理解孩子,那永远理解不了孩子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如:成人想白云的样子,绝对不会像孩子那样想成是“棉花糖”;成人写《月夜》,可能不会想到“月亮像个小女孩慢慢地露出脸来,是害羞,还是犯过错误,我真想问问它。”在孩子的眼里,“池塘是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水边的芦苇是长长的睫毛。”“甜的豆腐是一碗云彩,而天上的白云是一大碗甜的豆腐脑。”
2、鼓励儿童说真话,抒真情。看看我们现在同学写的文章,文章中的假话、套话、空话屡见不鲜。作为教师要及时纠正,写的东西要让人看了觉得有用有趣。要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同时必需密切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需你引导,不能片面打击,对此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3、鼓励儿童写想象中的事物,写想像作文。(1)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要扩大学生的表象储备。要使学生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接触各种事物,感知各种事物,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社会,丰富学生的思维形象,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学生不仅要有书本上知识,还要有课本外的知识,多阅读,能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了解世界。(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老师在窗口吹起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边描述边启发,把学生带入更广远的意境。你们,蒲公英的种子飞了,飞向蓝天。你抬头往上看,看见什么?低头往下看,看到什么?你飞呀飞呀,你来到什么地方?那儿你刚去的时候是什么模样?后来又是什么样子?你们看着想着。(蒲公英的种子随风向远方飞去,学生欣喜地望着??)物我相融,学生想象的翅膀展开了,兴奋地描述着“我飞上了高空。抬头向上看,啊,瓦蓝瓦蓝的天空上飘浮着朵朵白云;低头往下看,一条条小河就像银带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我飞过高山,看到一群群高山像驼峰一样,连绵起伏。我来到草原,一片片草地就像绿绒毯一样,铺得整整齐齐。我飞呀飞呀,哦,这儿不是荒山吗?在这儿安家落户吧。我飘飘悠悠地落了下去。啊,这儿没有人烟,也没有我的伙伴,这时,我想起土壤妈妈对我说的话,”孩子,只要有泥土的地方,你就能生根发芽。“我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荒山打扮得像花园一样。我无声无息地萌芽,无声无息地开花。多少年来,我日日夜夜把小河当作镜子,默默地打扮着,渐渐地,渐渐地,开的花多了,啊,我的志愿终于实现了,荒山变成了花园。”
(三)习作指导方法的策略
1、上好习作指导课。习作指导课就是教师在习作课上的临场指导,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书面表达训练,它集中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
2、注重“抓契机,善引导”的艺术。
(1)抓契机,点亮思想火花。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2)抓契机,独创习作方法。一般性材料用新颖别致的手法来表现,可以达到化平淡为新奇效果,而且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也能使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
(四)写作评价的策略
1、评价要注重激发成就感。
学生最喜欢的一句:
“秋天的景色迷人,你写的果园更迷人。”
“真是优秀之作!”
“努力吧,你有希望!”
“选材、内容好,再生动些会更好。”
“你的作文能把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非常不错。”
“角度选得有特点,用词贴切,好!”
“作文确实有水平,我期待着依靠你自己的努力,将来成为作家。”
“想象力极强,结尾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作文应表达出真情实感,相信你会做到。”
“你现在的水平虽然不够理想,但跟你自己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继续努力。”
“请你仔细修改,这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只要你继续努力,就会成为班里的‘小作家’。”
2、评价形式要注重多样化改变以往习作评价单
一、片面的状况,采用多样化评价形式,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习作的综合能力。常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有:
1、自评自改。
2、互评互改。
3、集体评改。
4、书面批改
5、面批面改
有了这四大策略保驾护航,我们的习作教学不再“难”。
二、细读文本、关注表达。
陈毅希望学校黎水秀老师分析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的现状:
(一)、学生
(1)、语文阅读教学在认知尺度上过分的求同取向,抹杀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进而造成学生只背诵问题答案,轻视文本阅读的现象。(2)、由于缺乏基于文本的阅读技巧的讲解和指点,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审美趣味亦得不到提高。
(二)、教师
(1)文本解读完全依赖教师用书。(2)文本解读纯粹为了应试。(3)文本解读停留在表层
黎老师针对现状提出独到的见解,我们获益良多,下面就谈谈我的理解。
细读文本就是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以文本为核心,抓住文本的关键点,自觉地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以多元姿态亲近文本,沉入言语之中,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进而建构起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这就是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文本细读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关注表达就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法,为书面表达积累语言、奠定基础。文本细读是基础,关注表达是目的。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细读文本”:
1、细读文本,探寻文字背后的内涵,体会人物的情感。
2、细读文本,关注表达方式的作用。
3、细读文本,体会布局谋篇的精妙。
4、细读文本,再现文字描绘的画面。5细读文本,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师如何细读文本:
1、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大量阅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是我国传统培养语感的方法,反复读,并在读中做到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讲”、“问”往往是形式主义和繁琐哲学,有些甚至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性,应让位于学生的读。
2、朗读是一种习惯,要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形式要多样,要用梯度。朗读还要要注重方法的指导,一咏三叹话引读
3、与同行交流。
4、与教育杂志、网络上的智者交流
5、打铁还得自身硬。
在课堂上课我们如何提升呢?
1、细读文本要基于课标和学情。
2、文本细读要深入浅出,小学语文教学贵在深入浅出,符合儿童的`认识水平,具有童真童趣。
3、把握整体,找准细读点。文本细读,要求我们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是地抓住一句话,两个词,片言只语,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造成对文本的曲解或误读。 (1)、关键的词句,所谓关键的词句,是指课文中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词句。它在课文中或确切表达文章主旨,或真切体现作者情感,是快速准确读懂文本的有效信息。a.表现文章主旨的词句b表现人物特点的词句
c含义深刻的词句(2)、独特的语言现象。文本是由字、词、语句、标点组成的,字词语句又形成了独有的言语表达方式、言语节奏,这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所以,在细读文本的时候,也可以从文本一些独特的语言现象入手。a独特的句子b独特的称呼c独特的标点(3)、
意蕴悠长的空白。所谓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作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蕴空间。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细读,可以建立起学生和文本沟通的桥梁,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4、文本细读要方法多样:
读一读
比一比
换一换
补一补
议一议
问一问
评一评
仿一仿
三、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三小刘建华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给我们分享了如何把语文课上活。听完她富有激情的讲座后,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方面没做好,要向刘老师学习,做一个用心的老师。
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情感认知、情感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背风光景物类的课文,可以告诉学生背熟以后去那旅游不用请导游,省到钱了。学习病句修改、错别字,可以请学生把病句、错别字设置专栏,请小大夫治病,既提高兴趣又加深印象。对罚抄作业总抄不好的可以分等级评分,积累五个优的可以免抄一次。对于字太差的可以从中找七八个比较好的字,告诉他这样抄老师就给良,以此类推,让学生享受成功中,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要善于提问,不要把学生问死了,把问题说的浅显易懂,还要善于追问。备课时,提醒自己会有各种答案回馈给自己吗?一上课,就要把学生牢牢抓住,不是我要学生学,而是学生求着学。教学情感类的课文,教师本身要用有感情的话授课,在一咏三叹中感悟情感。结合图片故事、音乐都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
语文课一定要给足朗读时间,杜绝念课文,要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允许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文字阅读重目的,理性。图文阅读重过程,感性。《乡下人家》中很多图片,学会观察图片,再想想怎么说。语文的学习靠自悟,阅读是对语言的理解活动,学会自读自悟,给充足的时间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鼓励学生多阅读,营造氛围,比着看书,当一个学生涉及课外知识点时,要多表扬。语文园地以游戏进行,收集成语,歇后语比赛等,各种方式的朗读比赛让学生主动背诵,小组合作利用好老师是非常轻松的,背诵检查作业都可以由小组长完成。课文背完加分,作业完成好的加分,字写的漂亮的加分,培养好小组长就多了十几个老师,老师自己要参与其中,多关注小组动态。
在教学中,内容会枯燥,但保持热情是老师的素养。作为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现在更新换代快,为有学习,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话题。我们为了学生脸上的笑容,眼里的期待去努力吧,愿我们作为教师的一生能够精彩;作为人的一生,能够无悔并且快乐。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10
3月25日,阳光灿烂,我们一行四人赴景德镇参加“创新、探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常丽华、李镇西、管建刚三位大师的讲座以及示范课,获益匪浅。
一、大师精髓
常丽华是一线教师,一直从事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她的讲座“守住自己的教室”,并无太多奢华的语言,而只是将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呈现,让在座的每一个教师产生共鸣。她的理想是希望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开花。为了达到目标,她主要做了以下努力:1、开设属于自己的课程,除了正常课表外,她单独以周一下午乐器课,周三下午美术课,紧扣素质教育目标。2、语文教学每学期只花三星期研究课本,其余时间师生共同完成地方课程,一年级、童谣;二年级、儿童诗;三年级、散文诗;四年级、农历课程;五年级、伟大书籍。3、每天给每位家长写便条,三十字左右,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对家长的期望。4、每周写一封信,与家长探讨学生的成长。5、成立写字团,让几位优秀学生起领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潜能。6、午读,低段老师讲故事,高段学生自读,老师不以任何干扰。7、送学生生日歌或讲生日故事,给学生以肯定,寄予以期望,让学生觉得自己足够受重视。8、摒弃枯燥的纯写作,以读写绘取而代之,即写作同时让学生作画,既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9、期末给每一个学生颁奖,但采取不同方式。
李镇西是校长,讲座以学校管理为基础,涉及教师的成长。他的理念:一、情感与理想。教师要具备人格魅力和对学生的爱,不要在意于优秀与否,那是别人的评价,而是感觉幸福最重要,那是自己的感受。对于学生的教育,既要培养他们的个性,即独立的人格,也要培养他们的共性,即集体目标,教师所做的就是让孩子的眼里存在林宇春,也要存在鲁迅、爱因斯坦。二、风骨与良知。作为教师,要保持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与尊严,不能堕落于金钱的浪潮中,也不能跪着教书,用自己的学识、操守、良知来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尊重。对于小学而言,几年的教学不求培养多少高分的孩子,而是能够给学生留下美好温馨的回想,就可。三、视野与思考。学生不能只局限于书本,而要多多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现代史,让阅读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也包括教师,不能只沉醉于玩乐,只知打麻将。四、常识与胸襟。针对此点,他提出了几个问题:1、你是学者型老师吗?2、你平常有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吗?3、做教师你觉得苦吗?放开心胸,专心教学读书,做个幸福的老师,快乐一生才是真根本。
管建刚,是位研究作文教学的专家,对于作文教学他有独到的心得。他告诉我们,现在的学生不是无东西可写,而是我们教师禁锢了他们的思想,让学生每天用三五分钟记录下喜怒哀乐,持之以恒,材料会数之不尽。鲁迅曾经说过: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写出心底最真的东西,它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当然,作为学生,要具备以下1、发表意识。基础并不重要,而要多多发表,为了达到目标,他鼓励学生投向杂志报刊,并办班级周报,让学生的文字多多以书面的方式呈现,会很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2、真话意识。说真话,不说假话。3、读者意识。多去读书,才能真正进步。4、作品意识。不要让自己的文学只是成为作业,而要作为作品去认真对待。
二、思考
三位大师,各自以自身的精髓、思想倾授。一直以来,我们总认为大师是非一般的人物,是智商超强或意志超强的象征,然后细观常、李、管三人,都是一线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几十余年,特别是管建刚,师范毕业,生平理想是教数学,阴差阳错当了语文教师,八年农村抗战,之后在镇中心小学七年,最后才入驻实验学校,其经历与我们学校多数老师又是极其相似。常丽华,坚持自己的教学理念,贯彻自己的教学方针整整五年,五年中,她默默无闻,不顾别人的反对,不看别人的另眼,不管分数的高低,坚持不懈,五年后,她成功了,成名了,成为了全国特级教师,相信这并不是她的初衷,而是无意插柳成荫的效果。我们老师,要具备他们的精神,不服输,爱学习,潜心研究,教师才会成为我们最终热爱并奋斗终身的职业。
三、建议
聆听三位大师,了解他们理想,我们也产生一些想法,特此向学校建议,供学校领导斟酌。
1、建设每个班级开办生日故事或诗歌会,只需三五分钟,让学生唱唱歌,读读诗,讲讲故事,渗透进一定教育,寄予一定希望,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班主任、老师的重视,从而依恋学校,塑造人格。
2、改《家校导报》为《一小周报》,若时间不允许,也可改为双周报或月报,发表学生作品,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见到自己的文字以纸质方式呈现,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3、每学年教师读一本书活动,把理论性的文章更换为更贴近一线教师的书籍,语文、数学教师分开文本,语文教师可选择如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等,让读书活动真正起到作用。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11
20xx年3月29日,市教研室在xx开发区中学成功举办了“九年级语文教学研讨会”活动。我和九年级几位老师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时间安排一天,我感觉收获很多,震撼很大。
此次活动,组织简单有序,朴实无华,却让每一个与会者都感觉到压力与动力。教研室杨老师主持了这次活动,先是由在今年中考中成绩突出的八个学校的教师代表做经验介绍,然后由杨老师做点评指导。杨老师首先肯定了发言学校的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然后就今年中考的语文成绩作了一些说明和评价,鼓励参会的老师丢掉包袱,轻装前行,我们的语文成绩一定会好起来的,相信大家。
此次活动,给我第一震撼的就是今年的.中考语文成绩,堂堂邹城,泱泱百万人,一直不错的语文成绩今年竟然排在后面,绝对不正常。个中原因,我们不想猜测,但只要一切正常,不会是这个样子。第二震撼的就是我们的杨老师,没有把成绩不好的原因怪到老师们身上,甚至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反而一直在鼓励大家。相信有这样的领导者,我们语文教学这方天空会更美丽。
同时,此次活动,也带给我不少的启发,不小的收获。八中的重视课本教学,团体作战精神;四中的系统计划专题训练;匡庄中学重素养强训练等等好方法都让我受益匪浅。从事语文教学1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通过兴趣的培养与提高,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的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也能够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先进理念。
兴趣的培养,我觉得首先是得让学生自己切切实实感悟到语文的美。所以,每次接手一批新的学生,我不忙着学习新课,而是和他们一起写写字,读读一些美文,欣赏一些古文古诗词。这些内容都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同学们都特别喜欢,每次都是意犹未尽。于是,感觉有了,兴趣来了,欲望满了,自然,再进行新课的学习,同学们就会很快乐的主动去学。在日后的学习中,这种活动方式要常搞常新,力求同学们兴趣的保持与渐进。
九年级的学生,多增加一些阅读的量,给同学们推荐一些适合的书,多积累一些文言文古诗词,每天保证半小时的朗读时间,每天坚持3分钟的课前演讲,注重书写训练,写作训练,等等。
总之,语文学习的道路美丽而悠长,唯有以兴趣为导向,以勤奋为依托,以双基训练为要点,以培养语文能力为目标,多读多说多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语文学习的明天会更好!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12
我有幸跟随江艳老师来到南师附小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亲耳聆听了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感触很多。两天里我的心一直激荡着、澎湃着,甚至可以说是震撼,我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浅薄。
薛法根老师的《和时间赛跑》这一课的教学看似朴实而平淡,但细细品味,不禁让我为大师的文本解读、驾驭能力而钦佩不已。我想:品味大师的教学就像品味那拥有淡淡清香的绿茶——幽香飘远、余味绕舌……上课伊始,薛老师让学生听写三组词语,“忧伤哀痛;着急悲伤;高兴快乐”,并引导他们结合亲身体验谈感受。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作者产生这三种心情的原因,薛老师在指导学生说话时,耐心地引导他们由最初只能说不流利的一句话再到能流利地说三句话,这不仅带给了一个孩子的进步,而且更是教师对“循循善诱”这个真谛的诠释。接着,薛老师花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引领学生去感悟“文中爸爸说的那段话”,通过范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这段话的情感特点。然后让学生感受“昨天”、“童年”、“一生”从短到长的三个时间,去体会“时间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再巧妙地通过学生抓住这段话中的“了”字进行体会,由此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朴实无华中绽放出了语文的色彩,使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引领学生真正回归本色语文,注重学生“双基”的夯实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做一个有“根”的人。
诸向阳老师执教的《晨诵与绘本》,先是带领孩子们走进日本作家金子美玲的小诗《向着明亮那方》,了解作者,然后朗读小诗,仿写交流;再是带领孩子们走进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交流这个绘本带给你什么想法……整个教学流程清晰明了,操作性强。聆听诸老师的课,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美酒,那充满诗意与灵气的课堂,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我聆听着,沉醉着,仿佛经历了一种心灵的洗礼。接着,诸老师就《语文教师如何研发微课程》进行了精彩的讲座,主要从“开学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梅花三弄课程”、“毕业课程”等方面进行讲解,让我们感受到了古典诗歌的文化魅力。是啊!我们语文教师是应该研发微课程,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教师理应成为孩子们无声的点灯人。为着美好的语文,为着诸老师的真诚与执着。我想,我们也应当引领孩子们“向着明亮那方”而努力!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林莘老师执教的《燕子》就给我们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上课时,她通过自己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恰当的手式等等,体现出对春天的赞美,对燕子的喜爱。同时,根据课文语言文字的变化,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听。这样,以表情、语调作为课堂语言的辅助工具,把大家带到了一个春天的世界,我们的耳畔充盈的都是音乐的美、节奏的美、语言的美,俨然忘记了眼前林老师的年龄,宛如一位妙龄少女正带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捕捉春天跳动的生机。
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是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教学记叙类的散文、小说,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而面对文辞相对枯燥的说明文,也能领着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这就不能不让人佩服了。支玉恒老师《太阳》一课的教学,便指导学生读出了说明文的情调。纵观支老师的整堂课,轻预设、重生成,教法简单却极其富有实效。尤其是他在整整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始终热情洋溢,面带可亲的笑容,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读书声,挥动右手,打着起伏有致的节奏,师生宛如共同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
短暂的两天悄然而过,却承载了太多的经典和收获,给我未来的教育生涯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为我未来的职业天空插上了一双飞翔的翅膀;更让我对未来的课堂充满了憧憬与希望。我会怀着朝圣之心走近名师,在仰视中学习,在平视中汲取,在审视中思考……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13
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我喜欢这些虽古犹新的文字,在教学时我把这种偏爱不由自主地传染给学生,如果学生能跟我一起体验古人曾经历的生活、思想和喜怒哀乐等等,然后恍然大悟:古人原来也有跟我们一样的思想和感情……那么我觉得古诗文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有一个最大的体会,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原则,那就是:一定要揭开古诗文的神秘面纱,使学生觉得古人离我们很近,他们的思想、情感就活在他们的文字中,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达到活学活用古诗文,进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下面我结合一些成功的课例谈一谈古诗词教学怎样处理读与赏的关系:
一、在培养古诗文朗读能力时,注重整体朗读,读出古诗文的内在意义节奏,避免念经式诵读;有时用投入角色加深理解的方法来帮助朗读。
例如在《晏子故事》教学时,先给几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自学,了解大意。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原文该按怎样的节奏读。(晏子见楚王,楚王问:“齐/无人耶?”晏子对答:“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楚王说:“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答:“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然后请两名学生按刚才讨论的朗读节奏对一遍话。
再请另两名领悟力较强的学生用现代语言创造比较生活化的对话读出来或
演出来,要求配合语气和表情: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傲慢地)问:“齐无人耶?”
晏子(自尊地)对答:“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楚王(不屑地)说:“然则子何为使乎?”
晏子(从容,绵里藏锋)对答:“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有了这些感知后学生很自然地读出其朗读节奏,也很容易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了原文。
在《《世说新语》两则》《曹刿论战》《隆中对》等文的教学时均可采用读读演演的方法达到投入诵读的效果,总之古诗文课堂教学要整体感知,培养语感,不必急于求成地去讲解文意。
二、语言的品味必须伴随着大量的诵读、细细的品读。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戴建荣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就别具一格。他把教学过程设计为:读诗、唱诗、吟诗。用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读、怎样唱、怎样吟、特别是教师读、唱、吟的示范,对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随着对诗句语言的理解,学生读得有板有眼,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感,读出了韵味。
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
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
例一:《送元二使安西》。先让学生自读题,有的学生把“元二使”三个字连着读。教师再引导学生看注释,学生分别理解了“元二”“使”的意思,就读得正确了。
例二:《忆江南》。教师先板书“江南”,师生分别讲述了江南的风光。再板书“忆”,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能不忆江南”,把题目读出了感情。
例三:《长相思》。教师先用平淡、陈述的语气读,再用充满感情的语气读。两者比较,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读题,怎样的“长”,怎样的“相思”。
一些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三、教师的示范诵读,是对语言品味的导向。
重新认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示范诵读的功能。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领会、感悟、传神。
观摩会上所有教师都非常重视范读,而且读的水平很高。声情并成,既传韵,传达诗的韵味,又传情,传达诗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范读,每次读的目的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既体现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也体现了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和一些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录音代替范读,有的吝惜到全程仅作一次范读。这反映了教师没有整体把握好诗词教学的特点,没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诵读的水平。
请看一些范读片断:
于永正同时范读陆游、毛主席的两首《咏梅》:读得抑扬顿挫,读出不同节奏、语感、情感对比鲜明,让学生从范读中进一步悟出两首词不同的意境。
江秀梅范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教师诵读的语言魅力引来学生热烈的掌声。但汪老师却这样引导学生:请不要忙于鼓掌,先说说你为什么鼓掌,你欣赏什么,你悟到了什么。
四、意境的想象
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大多数观摩课都重视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把学生带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1、要从文本出发,拓展想象的空间。
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从观摩的课例来看,想象的内容较广阔。包括:
景物的想象:
《春望》,从读题开始,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山河、草木、花、鸟、想象未“国破”前长安街头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色;再想象“国破”后“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满目凄凉的景色。边想象,边诵读,从景悟出了情。
叙事的想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叙述了诗人得到喜讯后的所见所闻。教师让学生品读“放歌”“纵酒”“还乡”“穿巫峡”“下襄阳”等诗句,边读边想象所叙述的人和事的画面,从而加深了对诗人感情的领悟。
情感的想象:
读《长相思》中“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想象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觉也睡不好,梦也作不成的情境。为加深对诗人理解,补充了诗人写的另一首词《菩萨蛮》,对其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的诗句,让学生边诵读,边想象。并以诗人的妻、儿、父、兄的不同身份,诵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句,把“君”字分别换成“夫”“父”“儿”“弟”。如以儿子的身份读:“问父何事轻离别?”这样的角色转换,学生置身其境,与诗人对话,加深了译诗人情感的体会。
2、采取多种形式,丰富想象。
借助多种媒体组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借助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启迪想象;借助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唱丰富想象。
《长相思》教学运用课件重现诗中的画面,配上渲染气氛的音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接着启发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看到诗中的画,悟到诗中的情。
语文教师如果生硬地传授古诗文知识,只会引起学生学古诗文的恐惧,但是,如果是一种自然的输入,学生又怎么会拒绝自己的本土文化呢?古诗文是一种芬芳的精神食粮,语文教师如果善用,将会泽被后世。希望同身在课堂的语文教师们一起探索更多更佳的方法。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14
因为与王老师已经是特别的熟悉,所以便少了些拘谨,休息时聊了一些学校发展与个人成长之外的话题。我记忆最深的有两个,其一就是王老师所提到的他上初中时抄写背诵《现代汉语词典》的事。
王老师很风趣地说他上初中时把商务印书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从头至尾抄写了一遍,然后又将其背诵下来,接着择出其中的一些词语,选出部分词语为一个组合,进行写作训练,所写一段或一篇文章中必然用上选定的所有词语。讲述完毕三阳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如今,这已经成为我个人的巨大财富。”
我从零星读到的描写文革的'文章中知道,在那个精神财富及其困乏的年代,整本的抄书、背书成为那时热爱读书的万文库的一条主渠道。或因好书难得,或因可读之书甚少,不得已而抄写、背诵,但是正是在这种最最原始与不含任何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抄、背中,他们的语文功底夯实了,他们的思想也得以提升。我也曾听说钱钟书先生不仅博览群书,阅尽古今中外名著,而且其背诵功夫当属一流,据说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想必钱先生是不缺乏可读之书的,他的背诵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我问王老师他背诵《现代汉语词典》是自觉行为,还是老师的要求。王老师很诚恳地说,是他的语文老师要求他背诵。王老师的语文老师发现了王老师学习语文的能力,便对他有了特殊的严格要求,正是这一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务牢牢夯实了王三阳老师的语文功底,也树立了他语文的自信。三阳老师现在的成就当与他上初中时的一抄,一背,一写分不开吧!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这一不含任何教学策略的最最简单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却是最最有效。如今下这种“笨”功夫的人亦不在少数,远的不说,单就我们熟悉的陶继新老师至今都未曾停止背诵。谈起背诵的经历三阳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当时感觉很痛苦,但是经历了最初的艰难,便开始享受这一过程了。”
一个中国孩子自小在汉语环境中成长,12年甚至更长时间系统地学习语文,到头来却提笔不能成文,张口难得成章,这与童年时未曾牢牢的下一番背与抄的功夫不无关系。语言文字的习得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妨来点“背”与“抄”这样的“笨”功夫。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15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赵老师这节课,构思新颖,教学设计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寓教于乐,课堂充满情趣。赵老师的这节课,我感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很成功:
一、夯实基础,做好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一个重点。赵老师通过多种形式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生字的掌握情况,如指明读、同桌互读等;在准确认读的基础上,赵老师特别注意对重点字词的书写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
能够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出重要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三年级的学生应该不断培养的一种能力。赵春燕老师特别注意这一点,例如理解沉默一词时,让学生集体静默,亲身体会什么是沉默,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样一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以读代讲,感悟文本。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必须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品味文本,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
赵春燕老师在课堂上很注意阅读教学,通过师生承接读、指明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形式来进行教学。以读代讲,既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赵老师还很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文本,通过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体会出文本的思想感情。
三、积极创设情境,通过活动体验文本,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英子的自卑,掌声带给英子的鼓励,赵老师让学生重现课本中英子一瘸一拐走上讲台时的倾向,同学们给英子鼓掌的情形……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热烈,但是很有秩序。通过活动,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更有趣味性。
四、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授人以渔。
批注式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圈画出优美的语句,及时将自己读书的感悟写下来,学生能够更好地品味文本。赵老师引导学生学着进行批注式阅读,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想,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大概内容,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这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应当坚持的。赵春燕老师让学生通过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试着概括文章大意,效果比较好。这种概括能力,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培养。
五、注意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心灵的塑造。
《掌声》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爱”。
赵春燕老师很注意课堂之上加强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文主题,引导孩子们学会理解爱,学会关爱。语文课堂,我们不仅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意对孩子情感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让课堂充满趣味性,重视活动体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语文教学学习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学习心得03-30
《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策略》学习心得05-12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简短学习心得05-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学习心得05-06
《刍议有效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心得03-21
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04-19
语文《论语》学习心得05-01
语文培训学习心得04-11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