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术认知的文章

时间:2020-09-30 11:31:46 文章 我要投稿

三篇关于对美术认知的文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认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认识篇一:浅谈美术作品的认识功能

  浅谈美术作品的认识功能

  美术是人类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有文明就有美术,人类最初就是用图象来记录自然,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美术随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她的发展也提升了文明的层次。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字、语言、音乐、科学等因为年代久远,绝大部分都消失了,但是美术作品却因其特殊的原因而最大程度得以了保留,所以我们凭着那些流传下来的精美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以及出土的精致生活用器,装饰品和兵器等等,可以一一了解,并惊叹那些遥远的古代文明。

  “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美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欣赏者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去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从而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这就是美术的认识作用,也叫认识功能。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首先美术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就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可能性,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就会因此而有可能被保存下来,成为后人认识考察古代文明的重要参考资料。比如通过《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唐代绘画,我们能够真切的认识到唐朝的独特审美风格,还可以了解到唐朝人的服饰、妆容、发型、工艺等,是后世研究唐朝文化艺术的重要史料。而历史画《步辇图》则生动的描述了唐太宗接见吐蕃迎亲使臣禄东赞的情节,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见证。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

  美术认识篇二:人教版《绘画》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绘画》 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教案(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其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知道美术与社会生活和提高个人素质的密切关系。

  B、拓展目标:

  1、能分析东西文化异同与交流

  2、培养积极的探究学习能力

  C、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理解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绘画的概念,种类;了解绘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对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体会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它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占据一定平面和立体空间的艺术。美术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请同学根据它的空间性质、物质材料以及作品的类型特征,说说美术可划分为哪几大门类。

  师:美术一般划分为四大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同学们都知道,在众多的美术门类中,绘画艺术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了。我想大家对绘画这门艺术的基础直知识早已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

  会面对绘画作品,会欣赏、能理解、能评述。这些能力的获得并不是靠的一节课、两节课的功夫,更主要的是要打好这方面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基础,即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绘画艺术,理解绘画艺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认识绘画艺术》板书课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1]绘画的起源: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一提到美术,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画画,这也是人们通常对美术的理解,虽然这样的理解太狭隘,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绘画做为一种艺术形式在整个美术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绘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历程的早期。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除彩陶画外,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等内容??

  《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彩陶人面鱼纹盆》;《水陆攻战画像石》

  [2]绘画的特征和种类:教师带领学生借助教材及课件中的绘画作品加以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赏析教材中的作品,为的是使学生看明白绘画的种类、各类绘画艺术在形式感上给人是一种怎样的不同感受。

  1、绘画的概念:绘画是主要的美术门类之一。绘画是借助某种物质媒介材料,在一定的平面上,以线条、体面、明暗和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

  2、绘画的特征:在占有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进行造型表现;对各种事件和空间的景物都能够加以表现;能够通过静态的瞬间形象,表现出更加深广的艺术境界与深邃的审美意蕴。

  3、绘画的种类:

  a.按材料工具分类: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

  b.按题材内容分类: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西方画种:人物画、风景画、景物画。(其中每个种类又可作更细的划分)

  c.按作品的功能用途分类:壁画、年画、招贴画、连环画、漫画、插图、装饰画等。 d.随着现代科技和新型材料的发展出现的新画种:电脑绘画、丙烯画、综合材料绘画等。 活动一:分析绘画的两大体系及它东西方绘画的异同点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绘画的认识,绘画材料、工具、表现语言不断丰富起来。人类早期的绘画,在表现形式和风格上并没有太大的地域差异。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后,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绘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从哲学基础、艺术思想、造型观念到表现程式与材料技法,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艺术体系。

  绘画的两大体系:① 欧洲油画②中国水墨画(中国画)

  设问:请同学们对比这几幅作品,说说中西方绘画有什么不同?

  A、《蒙娜丽莎》、潘天寿《映日》、《永乐宫壁画》

  B、《乡间小道》霍贝玛、《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教师小结:

  ①通过作品分析可以看出西方油画是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注意光影描绘,注重立体空间的真实效果;中国画以线描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代色扬弃对象的光影明暗,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②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西方油画是定点写生,如镜子反射一般,按透视法描绘特定视域内的景物全方位的再现对象的明暗、色彩、形体等。中国画不是定点写生,而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活动二:分析绘画作品的构成因素

  ⊙内容与形式:在美术中指构成作品的两个要素。内容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客观因素和

  主观因素的总和。形式是作品的存在方式。任何作品,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二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其中概念要讲清楚,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绘画的形式是为主题内容服务的,一般而言没有脱离绘画内容的艺术形式,也没有只为形式而形式的绘画艺术。这个问题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弄清绘画艺术的形式和内容对美术作品功能性作用最好前提。

  *内容--解决画什么的问题。形式--解决怎么画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典型绘画作品进行理解。

  ①作品内容的主要因素--题材和主题

  ⊙题材:作者根据生活感受与体验而选定的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主题: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的客观意义相契合而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教师请学生举例分析、说明,之后再作必要的补充。

  ②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物质媒介

  ⊙物质媒介对绘画的作用:物质材料等媒介是绘画表现的物质基础,物质媒介的特性及其美感,影响甚至直接制约着作品的艺术特色与质量。正是不同的物质材料,才使作者独特的审美意象和审美观念得以获得合适的物质外壳。

  教师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国画作品、油画作品、水彩画作品、版画作品等),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深入的阐述。(展示作品,关键的作品分析时间长、程度深、透。)

  任何艺术都要依靠一定的物质材料,如写小说需要笔、纸。潘天寿《露气》这是一幅水墨写意中国画,用笔挥洒自如,墨色浓淡分明,线条刚劲有力,描绘出了一幅荷塘美景。总结:国画具有笔法美、墨法美、气韵美、意境美。

  侯一民《矿工图》这是一幅油画,充分体现了油画色彩浑厚而又表现力丰富的美感特征。

  版画《秋》具有一种刀劈斧凿的美感。

  水画《静物》显示了水粉画具有清新明快的美感特征。

  设问:那么同一种题材,用不同的物质媒介表现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③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艺术语言

  我们知道每种艺术都有自已的语言,比如:音乐的语言有(节奏、旋律、和声、速度等)、舞蹈(音乐、肢体、服装等)、戏剧(文学、舞美、音乐、人物动作、唱腔、对话等)

  设问:那么美术又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呢?同学们来欣赏作品找找它的语言。(教师先请学生针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讨论、分析,然后作相应的补充和说明,帮助学生加深对绘画艺术语言的认识与理解。)

  展示作品:

  A、形体:《韩熙载夜宴图》《朝元图》《格尔尼卡》;

  B、明暗:《蒙娜丽莎》;

  C、色彩:《静物:苹果和橘子》《呐喊》《舞蹈》;

  D、空间:《拾穗》《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

  E、材质、肌理:《麦田》《佛罗里达州的顾客》

  学生分析回答①点与线 ②形体 ③明暗 ④色彩 ⑤空间 ⑥材质、肌理

  ①点与线:《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的塑造都是用线来完成的,这也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工笔画的重要特征。《朝元图》等。《格尔尼卡》中,也是大量的通过点、线、面来传达信息的。

  ② 明暗:物体由于受到光的作用而产生明暗变化。自从达·芬奇总结出明暗造型法以后,它就成为绘画(特别是西方绘画)表现立体感的一种主要的语言。最典型的代表作《蒙娜丽莎》:

  ③ 色彩: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术语言。作为传递感情的手段,色彩往往胜于形状。色彩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如:红色使人感觉到火热、兴奋、热情,产生紧张的情感;蓝色使人产生冰冷深远感,引起冷静、沉着的情感;黄色使人产生明快、光亮、活跃的情感;绿色使人感到舒畅、平和,但有时也使人产生伤感等。如《呐喊》中急促、焦躁、压抑的色彩;《舞蹈》中单纯、明快的色彩,都是极具表现力的。

  ④ 空间:在西方绘画作品中,主要以焦点透视(基本原理:近大远小)来虚拟性的表现空间感。如《拾穗》,通过透视表现了农场的辽阔。而在中国画中,则多采用散点透视(多视点)的方法来表现作品内容。如《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

  ⑤ 材质、肌理:所谓肌理,就是美术作品表面的纹理,触觉和视觉所感受到的起伏、平展、光滑、 粗糙、精细的程度。例如,在油画 中,画家常用稀薄的颜料、轻匀柔润的笔 法渲染出缥缈的云天和明净的水面,而用 浓重的颜料,重叠堆砌的笔触画出坚硬的 岩石和厚实的土地。

  设问:看《格尔尼卡》这副作品你怎么去欣赏它的内在意蕴?

  教师引导:我们要问自己,画家要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是让我最感动的内容?我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就注重突出画中物象是以支离破碎的几何图形排列、组合、重叠交错的方法和形式,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格尔尼卡小镇被法西斯轰炸后的惨象,显示了加强形式对反映重大社会题材不可替代的优势。是创新,是象征,是含蓄,是美,还是在这貌似荒诞的外在形式下,包含着正义的,严肃的政治主张。另外对于画面中的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及其组织形式与表现的力度,以及各种材料的运用和构成,本身就是美术家抒发感情、表达思想的方式,其艺术形象已超越了客观物象的再现,具有象征性、朦胧性、隐含性、多意性、情绪性等特点。

  ⊙绘画艺术语言:点、线;面、形;形体、结构;透视、空间;明暗、光影;色彩、色调;夸张、变形;肌理、质感??

  ④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形式结构

  ⊙绘画形式结构:由各种艺术语言所构成的各个局部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

  其中体现着作品内在的形式结构规律,也就是绘画的构图形式和构图法则??

  教师借助典型性的作品带领学生共同进行详细地分析,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⑤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艺术形象

  ⊙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既是指作品中某一个别的艺术形象,又是指各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整体艺术形象。艺术形象多样化:人物、山水、花鸟、风景、静物;再现性的、表现性的;具象、意象、抽象??

  学生针对自己喜欢的作品,结合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谈一谈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其对绘画作品的影响因素都有什么;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补充、归纳绘画作品艺术形象的种类。

  ⑥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含义--审美文化意蕴

  ⊙意蕴: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

  ※以特有的社会生活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表现语言,来籍以表达绘画所蕴涵的人生理想和各种不同的深层审美文化意蕴。

  教师结合具体作品阐述。

  (三)课堂总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2、教师补充,总结:“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绘画艺术的认识与理解,针对绘画作品,能够尝试运用一定的专业术语,比较深入、全面地加以欣赏和品评;也希望今天的学习会为我们以后的绘画实践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课后作业与拓展:

  1.在生活中、或者是媒体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其进行欣赏与评价。尤其要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着重是绘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2.根据本节课上你对绘画艺术的学习与理解,试着构思一幅绘画作品,并动手实践完成。要求:采用的绘画工具不限,但一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能够发现和总结出自己采用的绘画形式和工具、材料具有什么特点,和要表现的主题内容有怎样的和谐关系。

  【教学反思】

  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们凭借着自己的过人的天赋、扎实的功底和电光火石的创作灵感在世界艺术殿堂中留下了自己不朽的作品。由于欣赏者在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也有高低之别,美术欣赏并不是人云亦云的事情,我国古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流传"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化素养的高低影响着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就像有人说:"只有音乐才引起人的音乐感觉;而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所以说美术欣赏是一种个人的再创造。我们应该通过这种实践来促进自己全面健康的发展。

  美术认识篇三: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对美术鉴赏的了解与认识

  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审美知识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鉴别的过程,是鉴赏者获得审美享受、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也是鉴赏者对美术作品再创作的过程。美术鉴赏是既涉及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又涉及鉴赏者的知识、能力和修养的复杂心理过程。可以说,美术鉴赏受到主客体两方面条件的制约,这两个条件即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美术作品)与主体条件(鉴赏者)。美术鉴赏的客体条件是指被鉴赏的美术作品,如果客体不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便失去了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欣赏一般局限于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而鉴赏是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作用、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在美术鉴赏的基础上能够产生一定的“美术批评”,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做出的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要在文化情境中来认识和理解美术“情境”,即指影响各个时期美术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美术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种思想、观念,都与艺术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影响有关。

  根据不同因素可将美术鉴赏分为以下几类:

  (1)感悟鉴赏

  感悟式鉴赏所要求的主要是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可以任由思维驰骋而不受限制。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因为这类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形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2)社会学鉴赏

  美术这种文化现象不是孤立存在于真空环境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创作目的以及社会背景对艺术家的影响。这些因素不是单靠表面的观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会学式鉴赏的核心在于探究、追问,了解作品的主题,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并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3)比较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但在比较式鉴赏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美术作品的好坏是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作品之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较的内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据这些形式方面的差异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寻找原因,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会的因素了。至于具体对比哪些内容,还需要依靠感觉的指引,所以比较的方法其实是几种鉴赏方式的综合运用。

  (4)形式鉴赏

  偏重于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感知和体验,而且首先强调对形式的把握。这种鉴赏方式更适合与形式感强的、非故事性和情节性的、艺术语言突出性的作品。

  美术鉴赏课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很有益处。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 。美术鉴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信、自爱、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美术鉴赏使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使人产生联想。在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也更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