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关于五四精神的文章
回望五四,认识五四,现在是我们学习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真正价值的时候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在这个时代,弄清楚青年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才能够真正地报效国家,推动国家发展。
五四将至,关于五四,很长一段时间,记忆里面似乎只剩下了穿着学生装——特别是那些蓝衣黑裙短发的女大学生,走在街头,不畏强暴,高呼口号的情景。
而对于五四运动精神的含义,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影响,了解得就更少了。
直到最近看了一些关于五四的书、评论,接触了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的作品,我才对这场影响了中国命运的运动,有了稍微深入一点的了解。
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关心政治、反思传统的一个起点,也是爱国青年追求民主、争取自由的'开始。
五四运动请来了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民主和科学,推动了白话文运动,抨击了教条主义,用怀疑精神去看待传统。
青年知识分子们那些充满了活力和批判精神的论述和作品,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世界观。
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从闭关锁国中真正走了出来,也让马克思主义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进入了中国。
五四对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了重要作用。
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这样写,“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芽,如利刃之新发。
”他认为要“力排陈腐朽败者”,只有依靠青春的力量。
回看新中国的历史,正是由于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才有了硕果累累的今天。
1922年,胡适做过一次《学生与社会》的讲演,在胡适看来,“在文明程度很低的国家,如像现在的中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特深,所负改良的责任也特重。
这是因为学生是受过教育的人,中国现在完全受过教育的人,真不足千分之一,这千分之一受过完全教育的学生,在社会上所负的改良责任岂不是比全数受过教育的国家的学生,特别重大吗?”他还说,“社会上的许多事,被一帮成年的或老年的人弄坏了,别的阶级又都不肯出来干涉纠正,于是这种干涉纠正的责任,遂落在一帮未成年的男女学生的肩膀上。
这是变态社会里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 回望五四,认识五四,现在是我们学习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真正价值的时候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在这个时代,弄清楚青年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五四精神是极其丰富的,热爱国家、培养独立思考精神、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权威、培养容忍不同声音的胸怀、接受外来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成果,懂得只有完善、丰富自己,让自己成才,对自己有承担,才能够有能力完善社会,才能够真正地报效国家,推动国家发展。
当年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对学生的教诲是,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
这样的理念,在那个动荡黑暗的社会下,是难以实现的,学生们面临的选择是,到底是回到学堂读书,还是走上街头,成为一个参与社会的革命家。
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后,蔡元培完成了营救被捕学生的工作之后,辞职了。
根据后来接任的北大校长蒋梦麟的忆述,学生运动给这位教育家留下了一个难题,“至于北京大学,他认为今后将不易维持纪律,因为学生们很可能为胜利而陶醉。
他们既然尝到权力的滋味,以后他们的欲望恐怕难以满足了。
”作为一个教育家,蔡元培是怕学生因参与国是而影响了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是一个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生的本分。
读书和爱国,这两件看上去并不矛盾的事情,在一个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是必定要产生矛盾的。
但是在今天,年轻的学子们应该感到幸运,因为蔡元培的教诲——“读书不忘爱国,爱国不忘读书”已经能够成为现实。
【那关于五四精神的文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