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说明文阅读复习案例反思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对于说明文这一文体,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已有所接触,八年级时又进行了系统学习,该文体虽知识性较强,但其知识点较简单,很多问题在文本阅读时就可以找到答案。
2.学情分析
九年级语文该文体较少,学生作文很少选择该文体,这就导致:最简单的文体阅读,学生反而掌握不好。
语文中考时间为120分钟,用来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太多。很多学生为了抢时间,省去读文章环节,对文章内容不了解,就直奔题目而去,所做答案往往支离破碎,不够规范。
鉴于以上情况。在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的第一轮总复习时,我选择说明类文体阅读作为现代文阅读复习的开端。希望在复习中,学生学会说明文知识,熟悉说明文常规题,并掌握解题方法,做到规范答题,养成扎扎实实读文本的习惯。
二、案例描述
1.复习目标
复习并掌握说明文(科技作品)的一般知识,熟悉并掌握常规题型;掌握解题方法,做到规范答题;培养学生研读文本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复习重难点
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知识,熟悉并掌握常规题型,做到规范答题:认真研读文本,养成勾画中心句、关键词的阅读习惯。
3.复习过程
(1)分析讲解《中考指导书》中已做练习——《海洋深处的声音》。要求先读文章,再用笔勾画中心句、关键词;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交流勾画内容;师生整理文章主要内容;指导答题,强调答题的规范性。
(2)结合上面所做题目,指导归纳相关知识点,熟悉常规题型,并掌握解题方法。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生动与平实);(教学论文 )说明文结构;说明文顺序。
(3)学生练习——《病毒的话》。出示文章,生读文章,勾画重点,互相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出示题目,生自由解答;(题目和《海洋深处的声音》题型一致,考点相同)学生交流答案,互改评分;(尤其注意常规题答题规范性)师生归纳总结。
(4)小结。说明文考点;答题规范性。
三、案例反思
复习课应该纲举目张。纲是主题即关键知识点,抓住纲带动其他环节,才能体现出指导性。复习课既要体现指导性,更要有活动性。一堂高效优质的复习课必须包括四个部分:
考点阐述、解题指导、练习、反馈。
1.纲举目张,思路清晰
这节课复习目标设计明确,抓住了说明类文体的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从读文本——勾画中心句、关键词——做练习——小组交流——讲解归纳,到范文练习——总结考点——课外习题练习。两个思路结合,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知识分析脉络清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注重了文本研习与拓展延伸统一,敢于创新,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象,教学语言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2.选材精当,题型规范
复习课材料运用很讲究,中考复习资料铺天盖地。这些资料绝不可能、也不允许都做,这就要求老师精选资料,首要紧扣中心,每则材料都要为主题服务。这堂复习课,我选用《中考指导书》中文本规范、题型多样的文章《海洋深处的声音》;其次选材要新,信手拈来材料会适得其反,为了向课外拓展,我精选《病毒的话》,它与《海》相比语言生动。我又模仿《海》题型设计题目,让学生在课外迁移时有熟悉感,及时巩固。
3.讲练结合,反馈到位
复习课相对于新授课而言,练习量更大,学生只有在讲练结合中才能更好巩固知识。“讲练结合”教学方法的关键就是如何将“讲”、“练”有机结合,“讲”要突出知识体系结构,“练”要服从讲的体系要求。我在复习过程中重视知识梳理,形成科学知识结构体系。本节课不仅安排了两篇阅读文章,做完题目,还安排了两次反馈——学生小组交流,教师讲评,补充了一些重要知识,深入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做到分析到位。做到讲、练、评三位一体。
4.学生主体,教师指导
这节复习课主旋律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关键要把握师生角色、地位转变,上课前,特别安排学生做了《海洋深处的声音》,目的让学生对文章、文体有感性认识。上课开始,让学生再用约3分钟时间读课文,并要求画出各段中心句、关键词。然后,师生一起分析关键词句,学生有了整体了解,这可以避免盲目做题。通过题型分析,学生对文章内容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课外延伸拓展环节中,我首先给学生文章,要求读懂,勾画各段中心句、关键词。然后小组交流,对内容加深认识。最后,再发练习题,大部分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这也是本课的重要目的之一:养成读文本习惯。总之,课堂主体是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才能算是一堂好复习课。
【说明文阅读复习案例反思】相关文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04-07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反思心得04-23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03-01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05-03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05-05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05-05
《说明文阅读》的教学反思04-13
说明文复习教学反思04-22
说明文复习反思范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