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科普常识

时间:2022-12-09 16:23:05 灾害防范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自然灾害的科普常识

  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发展逃不开的命题,对国民进行基本的额自然灾害防范教育是有效应对灾害的一种方法。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自然灾害防范教育,供大家参阅!

关于自然灾害的科普常识

  海洋灾害的预防

  1、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

  防灾减灾既是一项经济工作, 更是一项社会工作, 随着沿海开发力度的增大, 我国沿海地区的灾害风险度和脆弱性也在增加。当前, 要让全社会形成了解海洋灾害、认识海洋灾害、预防及远离海洋灾害的意识, 特别是在中小学生中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 面对海洋灾害, 形成“防患未然一处惊不乱一灾后重建”的科学态度。

  2、减少人类负面影响

  实现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实现海洋与海岸带综合管理, 是防治海洋灾害的关键。通过控制沿海采砂、禁止滥砍滥伐红树林和珊瑚礁减少向海洋排污等有效措施, 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 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合理安排布局港口、城市、旅游点、工矿、农田等一切涉海活动, 实现海洋的有序利用。

  3、加强减灾工程建设, 积极应时全球变化

  建设海堤和沿海防护林, 修复沿海湿地, 可以抵御风暴潮、海浪、海岸侵蚀;人海河流修建挡潮闸, 可以防止海水倒灌; 地下水回灌可以减轻沿海地面下沉。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提高减灾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海洋灾害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深刻, 全球海面上升及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 都加剧了我国海洋灾害的暴发, 应对全球“海一气”、“海一陆”变化, 建立应急预案。

  4、健全和完善预报预警系统及救援队伍

  海洋灾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海洋、水利、交通、地震、农业、旅游、通信等多部门协作, 通过卫星、船舶、基站、浮标等监测设备, 建立灾害预报、预警网络, 及时发布灾害信息, 准确跟踪灾害发生、发展、移动、消亡的.轨迹, 全面估价灾害损失。建立一支装备精良的救援队伍, 随时应对灾情。另外, 加强与国际海事组织、气象组织等的合作, 使我国海洋灾害监测网成为全球海洋监测系统的一部分。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

  1,水平钻孔疏干;

  2,垂直孔排水;

  3,竖井抽水;

  4,隧洞疏干;

  5,支撑盲沟。

  (二)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

  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

  2,边坡人工加固;

  常用的方法有:

  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

  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

  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

  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

  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低温冷害的分类及防御措施

  我国,低温冷害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它具有大尺度性、综合性及地区差异性等特点。严重灾害年可使我国粮食减产达100亿千克左右。随着我国各地种植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增加,晚熟高产品种得到推广应用,如遇低温年,灾害的影响和造成的损失将更加突出。因此,加强对低温冷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技术的研究,对农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冷害的概念

  农作物在零度以上相对低温受到的伤害,可使作物生育延迟,或使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减产。延迟型冷害作物外观常无明显变化,故有“哑巴灾”之称。

  二、冷害成因

  春季冷空气入侵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常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引起早稻烂秧死苗。一般在东亚槽深厚、副热带高压减弱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秋季低温天气。夏季低温主要发生在东北。

  三、冷害的类型

  低温冷害的类别。低温冷害的地域性和时间性强,人们一般按其发生的地区和时间(季节、月份)来分类。也有的'按发生低温时的天气气候特征来划分,如低温、寡照、多雨的湿冷型;天气晴朗,有明显降温的晴冷型;持续低温型等三类。另外,在农业气象学中,还根据低温对作物危害的特点及作物受害的症状来划分,共分三类,即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指延迟型与障碍型冷害在同年度发生)。从灾害角度一般采用第一种分类法,即主要分为春季低温冷害、秋季低温冷害、东北夏季低温冷害三类。此外,华南北部还有早稻抽穗扬花时的“五月寒”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等。

  冷害的防御措施

  1.掌握低温气候规律,合理安排品种搭配和播栽期。

  2.加强低温冷害预报及应用。长期趋势预报有利于调整作物布局和品种搭配,中、短期预报为及时采用应急的抗御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3.改善和利用小气候生态环境,增强抗御低温能力。选择通过局地地形削弱冷空气入侵次数和降温强度的相对较暖环境。有些地区采用地膜覆盖,以水增温和喷洒化学保温剂,这些措施都能达到减轻低温危害的目的。

  4.选择耐寒的高产品种,促苗早发,合理施肥促进早熟。

  通过长期研究,基本查明了从作物生态到气象条件上诊断冷害的方法和指标,初步明确了冷害发生机制上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各种冷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但目前我国对冷害的研究还缺乏持续性、系统性,对冷害的防御技术的研究甚少,尤其是还没有转化成有效的业务能力。所以十分有必要进行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及业务转化,并在适宜地区进行推广应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主生产力。

【自然灾害的科普常识】相关文章:

自然灾害的科普小知识05-09

自然灾害防范常识05-09

自然灾害应急避险常识05-09

旅游区自然灾害安全常识05-09

自然灾害安全常识与防范应急措施05-09

科普作文精选04-05

科普的作文03-02

自然灾害的知识05-09

科普征文范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