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是几月几日阴历

时间:2022-12-09 20:13:37 七夕情人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阴历

  七夕节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所以七夕节在我们国家的时间是算阴历的时间,那么七夕节的时间是在阴历的几月几日呢,七夕节是在什么时候呢,接下来就让阳光网小编来为您介绍吧。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阴历

  2017年七夕节是公历2017年08月28日,阴历时间是农历的七月初七,星期一。

  七夕节的习俗

  1、为牛庆生

  七夕节之所以有中国情人节的俗称就是因为传说中西王母天河把牛郎和织女分开,但是他们不畏艰辛,对爱情的渴望使得他们一年又一年的坚持和等待,在每年的七夕节时,牛郎就会跨越天河去与织女相见,而使得他们相见的关键就是牛郎家中的老牛,它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2、织女祈愿

  七夕节时会有很多人按照传统去祭拜织女,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早日获得一段良缘,而已婚的则是希望家庭安稳,感情坚固,让自己的未来更加美好,这种祭拜行为几乎贯彻了整个中国地区,甚至东南亚某些国家也深受此习俗的影响,到了七夕节也会如此去向 织女祈愿。

  3、吃巧果

  巧果虽然名字有果,但它却不是天然生长的果子,一般都是由人们用油、面、糖、蜜去做的。巧果的来源记载比较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那时候的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一般是在七夕节当天比较兴盛,平日里很少会制作巧果进行销售,相传在制作巧果时,还会在其身上捏塑出各种关于七夕的图案。

  关于七夕节的诗句

  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 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 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倚楼起把绣针小。 —— 吴文英《秋蕊香·七夕》

  分钿擘钗凉叶下。 —— 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 ——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东飞乌鹊西飞燕。 —— 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 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 —— 王建《七夕曲》

  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 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 ——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 —— 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 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世间离恨何年罢。 —— 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 ——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谢。 —— 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庆人间七夕佳令。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开过南枝花满院。 —— 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 —— 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 李商隐《壬申七夕》(www.jieri13.com)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 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夜色银河情一片。 —— 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 李商隐《壬申七夕》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 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 —— 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 ——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 孟浩然《他乡七夕》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 李贺《七夕》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 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 李贺《七夕》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 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 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 李商隐《辛未七夕》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 李商隐《壬申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 —— 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 —— 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 孟浩然《他乡七夕》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 李贺《七夕》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 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 孟浩然《他乡七夕》

  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 ——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 —— 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林杰《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秋夕》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 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 林杰《乞巧》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李商隐《马嵬·其二》

  喜鹊桥成催凤驾。 —— 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 徐凝《七夕》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 徐凝《七夕》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 李商隐《壬申七夕》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 李商隐《辛未七夕》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 —— 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 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 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七夕节的美食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民间称之谓女节。现时年轻人,一提到妇女节,只知近代的三月八日妇女节。其实我国早就有专属于妇女的节日,这便是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

  既然是传统的妇女节,节日的内容当然离不开封建社会留给妇女的烙印。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显示妇女的劳动技能;二是表现妇女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向往和追求。

  妇女们这天的卜巧、乞巧、比巧活动是前者的表现,牛郎、织女的传说则是后者的反映。而这两者活动都与食品密切相关,与牛郎、织女的传说密切相关。

  七月初七是个繁星点点的夏夜,天空中一条灰白色的闪光带横贯南北,这就是由密集的繁星组成的银河系。古人把它与地上的黄河相类比,称之为天河。在天河西面的无数群星中有一颗星格外明亮,这是织女星。天河东面,与织女星隔河相望,有三颗星一字排开,中间一颗最亮便是牛郎星,两边的便是牛郎和织女的两个孩子,被他们的爸爸用扁担挑粉。……从而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一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动人故事:牛郎是人间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自幼失去父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哥虽爱弟弟,但惹不起狠心的嫂嫂。牛郎每天,放牛砍柴,忙个不停,却饿一顿,饱一餐的,日子过得很不舒畅,眼看牛郎长大了,哥嫂的财产也丰厚了,人们都说丰厚的。财产是牛郎辛勤劳动的果实。嫂嫂怕牛郎提出成家平分家产。所以就早早提出分开过日子,谁知善良的牛郎一口管应,并说什么也不要,只要那头日夜陪伴他的老牛。

  没想到那头老牛是条仙牛,一天忽然开口了,他说,天上的织女要到河里洗澡,到时只要把她的衣服拿掉,织女就可以做牛郎的妻子。牛郎按照老牛的指点藏在河边的苇丛中,认准了织女,忽然跑过去抱住她的锦绣衣裳,众仙女吓得披上衣服远走高飞唯有织女羞答答不知如何是好。牛郎送上衣服并向织女求了婚。牛郎的举动很象少数民族中的抢亲,但织女见牛郎是个老实善良的后生,也就答应了。婚后,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十分美满,还生下一男一女。后来老牛生病了,临死前它又一次说话了,它要牛郎把它的皮剥下,紧急时披在身上会有用处。老牛说完就死了,牛郎照老牛的话将皮剥下藏了起来。

  织女原是天帝之女,怎可到人间与凡人成亲?王母娘娘十分生气,命天神天将下凡抓织女回天宫。牛郎从地里回来不见了织女,万分焦急,他突然想起了老牛的瞩咐,急忙用箩筐挑起一对儿女,披上牛皮出门。不觉顿时身轻如羽,飞上天空,眼看就要追上织女,孩子们高兴地直喊妈妈。王母娘娘急了,连忙拔下头上的金替横空一划,眼前立刻出现了一条波涛滚滚的大河。一对美满的夫妻被拆散在天河两岸。

  织女气得甩掉了王母娘娘让她织布的梭子,以怠工与王母娘娘对抗,终于王母娘娘让了步,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我国已流传了三四千年,仅从牛郎、织女两个星名的本身,就可看出我国种植业、纺织业和养殖业的悠久历史。在历史发展到人类已进入太空时代的今天,当然再也没有人去相信牛郎织女相会的说法,因为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看上去似乎近在咫尺,但实际上两星相隔十六光年,即使用光速通信,也得32年的时间才能来回。所以以,牛郎、织女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相会的,但无论如何,这个故事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中国妇女渴望婚姻自由,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一切民间活动,至今流传在民间,经久不衰。

  乞巧果

  民间称之“巧果”。用面粉和搪揉作各种形状,多为“S”形,讲究一些的,掐成华结状和飞禽(如鸟、鹤之类)的形状。放入油锅内油炸至金黄色捞出(趁热时撒上芝麻,总称巧果。待冷却后或食用,或作乞巧拜月之用。巧果制作精巧,形态逼真,往往是姑娘、妇女比手巧的一种方式。因此,巧果必须由妇女亲手制作,后发展形成商品生产,到“七夕节”这天,各搪食店有“巧果”应市。巧果味脆香,甜而不腻。

  乞巧酒

  乞巧酒是祭拜牛郎织女双星时用的。乞巧祭拜活动在晚上进行。其晚,倾城姑娘、媳妇,不论贫富,皆穿新衣。富贵之家于高楼花榭安排宴会,以赏看双星。晚实毕,姑娘、媳妇们在庭院中摆上香烛,陈设果品、香酒、巧果等吃食,焚香秉烛,对天祈祷,向织女乞巧,希望心灵手巧的织女能将聪明才智赐给自己,因此祈祷跪拜时,神情非常虔诚专注:“几多女伴拜前庭,艳说银河驾鹊韶,巧果堆盘卿负腹,年年乞巧析双星。”这首清代的诗歌,便是当时乞巧的真实写照。跪拜后,姑娘、媳妇便进行比巧活动。比巧的方法,一般是在月下比穿针,看谁穿得快,姑娘们用七根不同颜色的彩线,七根绣花针,对着月亮穿针引线,谁穿得快,穿得准,谁就最巧。有些地方的比巧,是比姑娘们的手工制作,各家姑娘把桌子放在自家大门口,摆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种巧物,有绣花的裙、挂、被、枕、手帕和香囊等物,琳榔满目,任人观赏,任人品评,哪个桌上巧物看的人多,赞赏声不绝,哪个姑娘针线手艺就巧。有趣的是,比巧括动,往往也是年轻男、女相亲的活动。哪家姑娘手巧,男青年暗中看定后,就察告父母,托媒人上女方家提亲。因此,旧时的比巧活动对姑娘来说确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乞巧活动气氛活跃,十分有趣;从晚间直至凌晨方散。

  特别是帝京的府、县官宦人家的小姐、太太们,还边吃巧果、果品、饮酒,边作诗吟对,从文化层次上来比巧,谈笑欢乐,热闹非常,深夜不止,真是:“帝京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穿针线。”

  卜巧麦

  旧时妇女在七月七日这天,还进行卜巧活动,卜巧是预卜自己是不是巧,能巧到什么程度?这一活动,一般在白天进行。各地略有差异。

  南方卜巧一般隔日取井水,需露宿庭院一夜,于此日在曝日下,投小针浮于水面,渐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绒,粗如椎,确定卜女之巧与拙。

  北方卜巧,也有用水投针,还有用麦粒卜巧的。隔日取种麦于小瓦器内,放至庭院宿一夜,民间称五生盆。到七夕这天,摆一大方桌于庭内,设香烛、果酒等,卜巧女先脆拜,祈祷,后在小瓦器中抓一把种麦撒于桌上,视其形确定卜女巧与拙。不管是用水投针,还是撒麦粒,每个女子在放针、撤麦粒时都异常虔诚,暗暗祈求织女保佑自己。精明能千的姑娘将针轻轻放于水面,针就浮起,盆底出现美丽的太阳射针的影子。笨手粗心的,放针不平,针就下沉水底。同样,撒麦粒,心灵手巧的姑娘一把麦粒在手掌可掌握不同粉力点而撤出美丽、复杂的图案,而笨手粗心的姑娘一把麦粒或用力撤,或轻轻撒,不是撒不出成一堆,就是散得满案不成图案。卜巧时,往往胜者拍手欣笑欢乐,败者沉默不语,悄悄走开。

  七月七日,妇女们向织女乞巧的`风俗形成以后,几千年来,上至宫廷,下至民家,一直传承到清代末年。由于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触西洋文化,开始向封建文化冲击,特别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和后来爆发的“五四”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兴起,把过去那种寄希望于幻想乞求的做法变为实际的改革行为,妇女们纷纷起来为争取女权而斗争,乞巧、卜巧的风俗才逐渐走向消亡。解放后,中国妇女和男人一样致力于祖国建设大业,婚姻自主和政治地位都有了法律保障,因此旧时的析拜织女的乞巧活动,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而每至七月七日这天,人们用水投针或吃巧果,以及人们津津有味地向孩子们讲述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只是作为一种娱乐享受,对美好传说故事的缅怀而已。

  赠蜜饯

  七夕节姑娘们互相赠送各自制作的蜜饯吃食。早在数月前的春夏季姑娘们便购买时鲜果品,蜜溃制作,待七夕节拿出互相馈赠。常见的有白糖杨梅、糖渍青梅、杏片、蜜枣等。

  互相馈赠蜜饯也是比巧的内容之一,看谁家姑娘的手艺高,制作的蜜饯味美色佳。其次,蜜饯大多是甜味吃食,意味甜甜蜜蜜。因此,互相馈赠蜜饯也有互相祝愿的寓意。旧时的茶食糖果店,也在这天推出时令蜜饯吃食,并以牛郎织女鹊桥仙故事赋予蜜饯新名称,以招徕生意。

  山楂糕

  是用鲜山楂制作的一种蜜饯制品。山楂又称红果,山里红。山楂色红,味酸甜,可食新鲜山楂,还可制成山楂干食用。而七月正是山楂收获的季节,人们除食新鲜山楂、制作山楂干储存之外,还喜爱制作山楂糕食用,所以山楂糕不仅是“七夕节”的吃食,还是七月的时令吃食。

  山楂糕主要原料是大山楂、白砂搪、绵白搪、松子仁等。

  先将大山楂洗净放入沸水烧煮,待略酥即捞起,放在有细孔的金属板(旧时用竹板)上擦成山楂酱,放入陶瓷器内,用沸水冲稀,再用细筛过滤,除去山楂纤维和皮,加入纬白搪、沸水在陶器内一起搅拌。同时将白砂糖溶化,一熬煮成糖膏,冲入容器内,用木棒搅和,待容器边起细泡,塘青和山楂酱混合物增厚时,倒在山楂糕盘内冷却、凝结成胶状,再划块成形,每块面上放2粒松子仁即可。山楂糕色泽般红透明,质地细腻软糯,滋味甜中带酸,酒后食之,更为适口,并有醒酒功能。山楂营养丰富,食疗功能显著,主要可化食消积,止呕止痛,止泻,入胃后能增强酶作用,促进肉类消化,有收敛抑菌、降血压、强心、扩张血管以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特别适宜于老人、儿童和动脉硬化性高血压患者食用。故七月食山楂糕的食俗,不仅仅是一种时令,还有保健的功能。

  我国许多节令食俗,用现代科学来剖析,均有其一定的科李依据和健身的哲理。因此,对传统的节令食俗,我们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地继承和创新,使传统的节令食俗更好地为今天服务。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阴历】相关文章:

元宵节阴历是几月几日04-20

中秋节是阴历几月几日(2017年至2020年)05-11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05-09

今年七夕节是几月几日05-09

2017七夕节是几月几日05-09

日本七夕节是几月几日05-09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阳历05-09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农历05-09

今年七夕节是几月几日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