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文章合集15篇
春节的文章1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又迎来了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俗称过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忙着挂灯笼、贴对联、吃 年 夜 饭 ……我家也不例外。
下午,妈妈在厨房准备 年 夜 饭,我和爸爸负责挂灯笼、贴对联,只见爸爸搬来梯子把灯笼挂在家门口,贴对联时,爸爸把“百花齐放春光好”、“四化放光景象新”的对联贴在大门两边。贴完对联,爸爸叫我拿“福”字来贴,我看见“福”字金光闪闪,四个角写前瞻“富贵平安”,下面还有三条可爱的金鱼,看上去很可爱,爸爸贴“福”字时,我发现爸爸把“福”字贴倒了。我笑着说:“爸爸,您真是个马大哈!您瞧,‘福’安贴倒了!”爸爸笑呵呵地说:“芯尔,你错怪爸爸了,贴‘福’字是有讲究的。倒着贴是表示福神到我们家了。”我听后,恍然大悟,心想,这次真是冤枉爸爸了。想着想着,脸不由地红了起来。
吃完年夜饭 ,我和爸爸去放鞭炮。爸爸点燃了“冲天炮”的'导火索,发出“吱吱”的声音,眨眼间,鞭炮响了,“噼噼啪啪”地炸开了,鞭炮落在地上像铺了一床红地毯,不一会儿,放鞭炮的人越来越多,鞭炮“轰隆隆”,像打雷似的震耳欲聋。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问:“爸爸,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爸爸给我讲“年”的故事:传说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在除夕那天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吃饱了,才不伤害人群,有一年除夕,人们忘了杀猎宰羊,“年”来了后,大吼大叫要吃人,村民们都被吓得躲到竹楼里,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光冲天,竹子被烧得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年”听到响声,看到火光,吓得逃走了。人们发现了“年”的这个秘密,每到除夕那一夜都买来竹子来烧,“年”被吓跑了,后来人们发明了使用鞭炮。
听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我情不自禁地吟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的文章2
梁实秋那时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因为他有几“怕”:怕除夕守岁熬夜,怕为了得到压岁钱而叩头如捣蒜,怕放鞭炮,怕吃大锅菜的年饭和事先做好的可吃十余日的馒头、腌菜,怕奉命挨家挨户去磕头拜年,这个差事他当过好几次,从心坎儿觉得窝囊。长辈们热心的事,是将大厅上供着的祖先影像,一一指点给孩子们看:“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感觉祖先们都道貌岸然微露慈祥,但孩子们因年纪小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
至于小孩喜爱的事情却不能如意:虽然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十分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但炕桌上打牌是大人的事,没有孩子的份。好吃的零食,每人分一包杂拌儿,但那些桃脯、蜜枣沾上了一层灰尘,难以往嘴里送。除夕夜吃煮饽饽,本来是很吉祥的事,但他困得低枝倒挂,没有胃口,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一觉到天光。总之,他对儿时过春节没有什么好印象。
梁家过年“维新”
梁实秋在文章中回忆了辛亥前后他们家在过年习俗上的革新。
梁实秋父亲梁熙咸以秀才身份入同文馆学习,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方培养的英语人才,学成以后长期供职北京司法界。为人有教养,不守旧,在旧时代知识分子中是比较难得的开明人物。在家庭生活中,对旧的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华及新时代的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
清末宣统年间,守旧的祖父母相继去世,梁实秋的父亲当家了,便领导了他们家庭生活方式上的“维新运动”,包括过年仪式在内的许多旧习被革除了。他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家里过年不再做年菜,而向致美斋定做八道大菜及若干小菜,分装四个圆笼,除夕日挑到家中,自己家里也购备一些新鲜菜蔬以为辅佐。一连若干天顿顿吃煮饽饽的怪事,也不再在他们家出现。
他父亲说:“我愿在哪一天过年就在哪一天过年,何必跟着大家起哄?”孩子们也有了实现自己心愿的机会,他们逛厂甸,不是为了喝豆汁儿、吃煮豌豆,或是大糖葫芦,而是为了要到海王村和火神庙去淘旧书。
最难忘的是放风筝
过年时,梁实秋最难忘的娱乐之一是放风筝。风和日丽的时候,他独自在院子里挑起一根长竹竿,一手扶竿,一手拉线,看着风筝冉冉上升,御风而起,一霎时遇到罡风,稳稳地停在半天空,这时候虽然冻得涕泗横流,但梁实秋心里反倒乐滋滋的.。可见梁实秋对自家过“维新年”是欢迎的。
梁家的过年“维新运动”,正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对传统过年习俗的厌烦心理。人们对岁时节日中一些繁琐的礼仪进行改革,使之趋于简便和务实。对于传统节日的一些弊端,人们进行了批评和改革。如过年要大操大办、暴饮暴食、虚文应酬、无节制地娱乐(主要是打牌)等等,耗时、费财、花精力、损身心,年复一年,蹈常习故,人们渐生厌烦之心。许多人家进行了改革,或者不再四处去拜年,挨门磕头了,或者在饮食上注意俭省、在娱乐上有所节制,利用节日买书读书,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等。
春节的文章3
就在这归心似箭的游子准备年货、排队买票、挤车赶路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人是无法回家,有的不想回家,有的工作忙碌难以离岗、担心家人逼婚、路途遥远不想折腾……对于他们来说,有N个理由,让他们的春节弥漫着浓浓的乡愁。
我是一名九零的孩子,初中那年,妈妈不在了,爸爸是务农,没有工作,初中毕业后,正赶上各种学校扩招。当时年龄还小,没有资源和依靠,单纯的抱着“学技术”的想法去一所职校上学,结果各种实习,我就这样踏上了社会。近几年来,一个人四处漂泊,如今仍在蜗居。
昔日风光各种领,如今落魄一人漂,在外面漂得越久就越不想回家,甚至害怕回家。
刚毕业那几年,我换过很多公司,做个很多行业,比如说,流水线上作业员、班长、技术员、培训师、做销售等等,各种工作还算稳定,一路做得顺风顺水,一个月三四千,而在老家的.同学一个月可能才800块或者一千多点,当时说想回家觉得都很自豪。工作行业也好,技术薪资也罢,都还不错,所以回家的音调都会比别人高八度,意气风发。
后来慢慢感觉到不满足了,因为年轻,想因此一博,改行习武,经济环境慢慢的不好,生活上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当然肯定也有个人的原因,但在很多朋友们的帮助下,一路习武,也还算是顺利的走了过来。家乡那边应该发展挺好的吧,想再回家,深怕感受不到自己的优势,反而很多同学也都有了家庭,有车有房,而我呢,还在这里漂着。
愿曾过节不归,寒冷街头落寞
还记得第一次春节没有回家,那是刚刚辞了一份工作,然后拿了最后一个月的薪资直奔无锡,原本打算玩两天就回家过年的,可是短短两个礼拜还不到就倒霉掉包了,一下变得了一无所有,还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怎么办?后来在一个同学的帮助下,我去了华润公司上班,可是第一个月的工资也没法拿到,要回家过年啊,我冲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我说结工资给我。但人家就说工作一个月不到没钱,这下哭穷。也没辙了。很多人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当你处于那种状态下,你还有心情回家吗?怎么面对对你有期待的老人?在朋友、同学酒桌上能说什么?
然后,我就骗他们说,公司忙,没有回去。
三十那晚,给家人打了拜年电话,为了躲春晚,我关掉电视,一个人走进寒冷的无锡街头。不敢看,心里的滋味,是听到鞭炮声都感觉疼。然后,我钻进小卖部买了几桶泡面,看到杂乱的小卖部里,小老板一家三口,正架锅煮饺子。一扭头我就出来了,回到宿舍、一个人泡着面过年,想想落寞吧。
两个礼拜前,同学、朋友打来的电话,说让我回家参加他的婚礼。他们一直劝我回家、回家、回家,但最后我还是下定决心留在这里。这个时候或许同学会说我让他们失望,会想我是一个不孝子。但请你相信,在我心里,你们依然是我无法割舍的,我不回家过年,不代表我不想家、不想念亲人、不想念朋友、同学,我是有苦衷的,请原谅!便挂了电话。
回头想想已经有四个年头没回家过年了,好像自己太自私了,太狠心了
那天有些想哭了的感觉,因为我想念家乡的青山绿水了;想念春节走亲访友的热闹、和同学聚会时的欢笑;我想念除夕晚上我坐在你床边,陪着你睡着,就像我小时候你哄我睡觉一样。但你知道吗,我爱我的工作,我有我的梦想,我太想留在这个城市了,我迫切地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在这座城市站稳脚跟。为了梦想,我选择留下。
今年,没什么成就,不准备回家了,想躲到春节后再回去,就看看家里老人吧,同学也许见不着了,都该各自奔波。趁春节休息稳定一下情绪和生活,多思考思考,重新上路。
当我写下这些东西的时候,耳边已经响起的是很多人拉着行李箱回家的脚步声。爸爸,对不起!明年春节,我一定回家。
春节的文章4
1、北方人过年吃什么
北方人过年是非常有讲究的,除了要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这些习俗之外年夜饭的质量也很重视,北方人过年一定要有四大件,餐桌上少了哪一样都感觉不地道,那么这四大件都有啥呢?鸡、鱼、排骨、肘子,缺一不可,在东北的农村过年家家都会杀猪,杀猪菜、东北大炖菜、骨架炖酸菜这都是东北的名菜,过年自然也不会缺少,小鸡炖蘑菇也是东北人过年必须要吃的菜肴,炖的蘑菇以榛蘑为主。
过年吃饺子是东北人的习惯,饺子饺子意思就是交子,辞旧迎新的意思,一般午夜12点敲钟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年夜饭就开始了,大家都会煮饺子吃,还会在饺子里面放钱币,谁要是吃到钱币就预兆着新的一年有好的.运气,会发大财。饺子馅东北人比较喜欢吃白菜馅、芹菜馅、酸菜馅以及韭菜馅。
2、什么是春节前奏曲
进入腊月,便标志着距离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只有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各种迎接新年的民间习俗悉数登场。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因为接踵而来的祭祀活动,腊月又成为“祭祀之月”。
3、什么是春节进行曲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必备的年货
1、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2、挂贴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3、贴门神,贴门神是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据说,大门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汉族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4、贴窗花和“福”字,过年时,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各种剪纸--窗花。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因大多贴在窗户上,也被称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春节的祝福语
1、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金钱不胜数,干活不辛苦,悠闲像老鼠,浪漫似乐谱,快乐莫你属。
2、新年到,愿君: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娃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
3、星空中点点闪烁的荧光,环绕着缤纷的绮丽梦想,祝福你今年许下的心愿,都能一一实现在你眼前,祝你佳节温馨喜悦!
4、相识系于缘,相知系于诚,一个真正的朋友不论身在何处,总时时付出关和爱,愿好友平安、幸福。
5、酒越久越醇,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朋友情谊越久越真。衷心祝福吾友度过一个祥和美满的新年!
春节的文章5
1、新春,一步又一步地向我们走近了,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掸尘一会抹窗户,还有的已经开始张罗饭菜了!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婆婆家所在的马集镇上的人都忙着上街去赶集,好抢购过新春的水果蔬菜糖果饮料了……可不,这镇上冷冷清清的,所有的人都跑到菜场超市购年货去了。
2、翻开精美的日历,我细数着新春将要来临。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我期盼的佳节,因为只有这几天,我才能放下沉重的学习,放松自己的心情,淘洗着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
3、过了立春,一年一度的新春也就相继来到了。越是临近新春,鞭炮声就越大,越多,融入人们的心底,滴落,飘扬。这时,我陶醉了,我的心飘到了风景如画的故乡,回想起在那里度过的新春……
4、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场,有的购物,有的游玩。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5、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古彭广场。节日的古彭广场人山人海,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到处都漂浮着一串串彩色的气球和条幅;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人们舞着长龙,扭着秧歌,真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我们都沉浸在这节日的欢庆气氛之中。
6、新的一年,新的梦想,新的生机……在这万紫千红的春天,一切都是新的。朋友们,趁着现在还早,让我们去寻找春风姐姐留下的种子,用心去播种,等待秋天--让梦想的种子结出你用辛勤劳动合成的希望的果实!
7、在新春之际,在新的一年的开始,我祝愿所有人一生平安,祝愿神州繁荣昌盛;希望这个崭新的一年能够充满辉煌,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希望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取得优异的成绩,结识新的朋友……
8、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传统佳节-新春。关于过新春各地的习俗可多了,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年夜饭我们北方人喜欢吃饺子,预示着来年交好运;而南方人喜欢吃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9、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新春。每到新春,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10、眼看着新春就要来临了,这几天走在街上到处都是拎着大包小包购买年货的行人,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仿佛过年的快乐从人们的心里溢了出来流淌到了全身。
11、家人下楼点燃鞭炮,顿时满城近带鞭炮声,震耳欲聋,花炮升腾五彩斑斓,整个城市沉浸在烟花爆竹声中。
12、欢声笑语透着和谐和吉祥。在灯笼里丰富多彩的庙会里在声声的祝福里,迎来了新的一年。
13、真的过年了,在忙忙碌碌行人的脚步中,在手拎肩扛物件的人群里,在一声声问候的话语间,在震动山河的鞭炮声中,在济济一堂座无虚席的年夜饭的壮观场面里,在熙熙攘攘的庙会人群里。
14、新春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洋溢着亲力而为,事事参与的热闹。
15、新春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在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新春时,人们会这么喜悦地来迎接这个节日。
16、沉甸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年糕,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始时,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微笑着,笑着督促我该拾掇起闲散的心情,伸出庸懒的双手,稍稍书写下这个节日里的琐碎与喜悦。
17、新春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新春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18、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
19、而在喧嚣的城市,人们又用另一种方式来度过美好的春。瞅!超市里人们挤来挤去,挑选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东西,抢着购年货;街道上的一个角落,几个小学生手拿小型鞭炮,用打火机点燃,闭上眼睛,听着由鞭炮汽车人发出的声音交杂成的美妙音乐;晚上的广场,灯火辉煌,有做打气球,摆地摊生意的,有拿着荧光棒玩具枪的小朋友,也有打羽毛球的人们……对于城里人,更能显示春的概念的词,就是“闹”字。这“闹”,突出繁华城市的人们对春的热情与新生活的`美好追求。
20、过新春让我了解了新春时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虽然我的口袋里装满了的红包,有一副“财大气粗”的模样,但我早已作好了今后的打算,你们想知道吗?
21、今年过年这一天还只是傍晚,花桥新修公路上就炮声连天,烟花飞舞,整个夜空五彩缤纷,我们小孩子手里拿着烟花跑着,跳着,叫着,喊着,还玩着。我和哥哥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新春文艺晚会还没有开始,就点燃烟花高兴的玩着,只看见家家户户亮着电灯想是他们都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新春文艺晚会的开幕。
22、今晚,千家万户热闹极了。烟花一个接着一个,好像也在欢度新春。我们也不例外,大家都聚集在爷爷奶奶家。我和妹妹举起酒杯,对大家说:“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狗年幸福,新春快乐!”说完,大家干了一杯,连平常不喝酒的奶奶也喝了一杯呢!
23、年前那场雪已然过去,久违的太阳从大年初一开始频频眷顾芸芸苍生。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20xx年的新春假期即将结束,但不曾结束的是我心底涌动的幸福。望向阳光普照的大地,我看见幸福随着每一片阳光在闪耀。转身,我开始幸福地写字,幸福地微笑。
24、盼望已久的新春终于来了,我们换上了新衣服,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有墨鱼炖猪肚红烧边鱼乡里豆腐煮土鸡芹菜炒猪血粑小炒菠菜等等……现在想起来我都口水直流。我们以便吃一边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新春晚会,大兵和张卫国的相声段子把我们笑得人仰马翻,在不知不觉中20xx年的钟声敲响了,密密麻麻的鞭炮声响彻了神州大地,绚丽的烟花像鲜花一样在天空中绽放,把茫茫的黑夜点缀得如同白昼一般。
25、我和爸爸妈妈出门去玩,我们一出门,就看到街上非常热闹,空气里荡漾着炮竹的硝烟味,人们都穿上节日的新装,个个喜气洋洋。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新春更高兴了。我手上拿着红艳艳,黄澄澄,绿盈盈的气球,笑个不停。
春节的文章6
除夕那天,我们贴上红春联,挂上红灯笼,一家子坐在一起,烧上一大桌美味佳肴,吃个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正月初一过大年,正月初二出去玩,正月初三去姥姥家拜年。对我们来说这个习俗真得是相当的古老啊,在那天到处洋溢着一股喜气洋洋的气息。
万家团圆,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每天响个不断,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新年好”,一句温暖的话语让人感到无比的快乐。大家都幸福的微笑,走在大街上、公园里,大家神采飞扬,满面春风。
我们先去姥姥家拜年,外公说我今年长高了,姥姥说我听话了,大家都在夸奖我,大家都洋溢着微笑。一家一家的拜年,
开口的第一句都是新年好,大家互相传递着新年的欢悦之情。长辈给晚辈发红包,领取零花钱是我们最喜欢的.事情。我也收到了红包,数了数,一共820元。
虽然我收到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但是着包含着长辈们对我的爱和鼓励,我很喜欢拜年!
春节的文章7
时光匆匆如流水,岁月如流不复返,人生中有很多美好而短暂的时光,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事情也渐渐淡忘,但是有一段时光我记忆犹新,永远无法忘怀。
新的一年到了,我们该跟上一年画上圆满的句号了。在过春节前,我还在细细地回忆着上一年美好的时光。每逢春节快到时,大家都手忙脚乱地做准备,有的买鞭炮,有的买新衣服或红袍,有的买红对联。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最有趣的是春节。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快盼到春节了,为什么?因为春节不仅过年,还要放长假,在我眼里,春节的放假要比暑假好多了,为什么?听我一一道来。
现在我的学习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寒假都处于紧张之中。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是时空错乱还是世界大战,我这几天竟然快乐地度过了。这是我的寒假欢聚系列的莫名其妙的序幕。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潮州,那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
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大年初一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不约而同地放起了鞭炮,那声音震耳欲聋,我也起床了。一出门,看见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庭若市。大街小巷孩子们有的在放鞭炮,有的在玩耍,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各家商店也准备开门营业。月是故乡明,节是家乡亲。在家乡,春节是我们最欢乐的节日,腊月三十的守夜,正月的拜年等都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永远刻画在我的心里。
翻动着我们曾经的留影,回忆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往日的欢笑历历在目,再次回想起来别有一番风味。我永远珍惜那段美好的时光!
春节的文章8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醒目的文字符号,它承载着亲情、伦理、心意,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的企盼的文化意义,它是任何一个节日都无法比拟的,春节过节体会 作文3。
家乡的春节总让人感到那样的温馨、可人。春节俗称“过年”,它的表达方式丰富多彩:放炮竹、发红包、吃饺子、贴窗花、打灯笼、走亲戚……各种方式层出不穷。家乡的春节虽然没什莫特殊的习俗,但简简单单才更美不是吗?一家人团聚到一起,谈理想、谈未来、谈家庭……
虽然没什么特殊的习俗,可家乡的春节还是要说说的!我们这里也是要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的,为的是要他们开心,“三十儿”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除夕夜。在这一天里,对于我们孩子仿佛是被“封了口”似的,什么““完了””、““坏了””,一系列不吉利的'字眼,都不能说。听老人们讲,这一天是不能说不吉利的话的,不然接下来的一年中就会“倒霉”。因为这个,我已经被大人们说了太多次了。好在长了心眼,以后不说了,弟弟比我小得多,现在,他接替了我被大人们批评的苦差事。而我呢,总在心里窃喜“你姐我,当年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三十儿”晚上,另一个习俗就是“守夜”了。老老少少,都坐在大床上,等待十二点的到来,大人们坐在炕上抹黑牌,打麻将,而我们孩子就各取所好了。玩电脑、看春晚儿、放炮仗……简直就是乐园。当然一年中最开心的不是这一天,而是大年初一了。
初一早上,我们都要起得很早,以为要吃饺子,拜年了!这一天,窗外炮竹声此起彼伏,窗内笑声动听悦耳。在吃饺子前,要做的当然就是——收红包了。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脱口而出,红包子人就到手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今天最开心了。红包大把大把的收,可美坏了孩子们。正所谓““钱不可二人兼得也,舍大人儿给孩子也””。大人们也因此都要破费一番。
收过红包,叫要吃饺子了,这里面也有一番学问呢!饺子里包着:花生、硬币、红枣不同种类的东西,每一种又有不同的说法;吃过饺子,就是拜年了,对于拜年,我可实在不敢恭维。男孩们都要“磕头”的,同样怎么会白磕呢?红包又到手了。而我呢,眼都绿了,就是没有,原因就是我是个丫头。这个实在令我费解,这种陈旧的观念一直流传到现在。然而老人们却说,这是旧时就有的规矩了。之后,各方亲戚都会来拜年,其实,无论“磕头”还是拜年都是一种心意,那是晚辈对长辈的虔诚之心。之间传递着问候的气息。
这时,但人们就要去走亲戚了,孩子们几乎都是要补个“回笼觉”的。因为,那时都已经玩的太累了。
家乡的春节,无论什么时候都令我感到亲切,温暖……
春节的文章9
人人新中都有一个“盼”字,也都有自己盼望的事,而我则盼望着过春节。
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盼望着过春节,因为在春节的时候,会有很多亲棚好友来到我家,还有很多和我同龄的小朋友,我可以跟他们一起开心地玩,所以,我从时候就开始盼望春节。
渐渐长大一点,
我还是盼望春节。这时候的原因变了,不仅仅因为可以开心地玩,还可以放鞭炮和礼花。每当看到我亲手点燃的`“涌泉”喷射出金色的火花,我心里就比蜜还甜。也许,我更爱看礼花。礼花升上天空,绽开,变成美丽的图案。散落下来,渐渐消失在夜空
中??我不紧替它们感到惋惜,可是,它们的生命虽然只有那么短,却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
现在我依然盼望春节,因为,我盼着拿到压岁钱。我拿着压岁钱买一些课外书籍来看,我在书海中遨游,懂得越来越多的知识,获得快乐。
一个“盼”字,代表着多少人的心愿和期盼,而春节年年有,我也年年盼,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也许,以后,我盼春节的原因将又有变化,但我对春节的盼望,不曾改变。盼春节,盼望新一年的幸福与快乐??
“新年到!新年到!家家户户放鞭炮、贴倒幅、贴对联、挂中国节!”每当我唱起这支歌时,便想起每年的春节。
春节的文章10
春节,它是一年当中的第一天,在春节这一天里,我们会来迎贺春节。现在距离春节已经过去了有十几天了,但是每当我每每想起那一天,仿佛春节就在昨天一般。
春节这一天,我和母亲祭拜玩祖先就回家了。回家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贴对联了。我和母亲拿着对联的横幅和数幅以及一个大大的福走出了家门,准备去把对联和福贴上。个子不够高,贴不到最佳的位置,我便进去拿了把小凳出来,站在小凳上贴对联就方便多了。先贴数幅,我脱掉了鞋子,站在了小凳上,把对联给对平,对平后,我就让母亲给我剪一点胶带,母亲剪好后,便将胶带递给了我,我便贴在了对联上。''第一片胶带贴好了!现在差不多已经平衡了,只要在下面贴几片胶带来固定就行了''我满意的看着对联说到,谁知正在我洋洋得意的时候,刮来了一阵风,因为只有一片胶带固定着,对联立马就被吹掉了,我穿上鞋子,弯腰捡起了对联,撕掉了上面的不黏了的胶带准备重帖,这次因为有了前一次的教训,我特地的在上面贴了两片胶带来保持平衡,这时候又刮来了一阵风,嘿嘿因为贴了两片胶带所以没被风吹掉,之后我又用了胶带把对联的下面的给固定好,固定好后,我又用了同样的方法来贴第二片数幅。两片数幅都贴完了,这次要贴横幅啦!
我把横幅放在最中间,让母亲先用手按住横幅,我看看有没有歪。一看,我的天哪!我竟然把横幅弄倒了!''还好还好,现在还没贴上胶带。''我自言自语道。喔走过去,把横幅放正,之后又到后面看了看,''恩,这次没有贴倒,而且贴的也很正,这次可以把它用胶带给浇住了,妈,你来给我贴一下。''我对着一旁的母亲说到。''好的。''母亲回答。
对联贴好后,便是贴''福''字了,嘿,贴''福''字可比贴对联简单多了,我把福字放正,拿起胶带刚刚要贴,却被母亲叫住了。事后母亲对我说:“'福'”字同其他不一样,'福'字要到这贴,这样寓意着福来到。”
把红红的'对联和福字帖好在了门上后,远远望过去,真是气派!显示着一种过年该有的气息。
贴好了对联,吃好了便要为晚上的团圆饭做准备了。待一切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也就到了晚上。晚上,一大家子的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晚饭,看着中央频道的春晚。春晚可好看了!这儿详细的就不说了,大致的给大家讲一下。就是一个老太太失忆了,她的丈夫为了帮助她寻找她丢失的记忆就找了隔壁孤儿圆的园长,让他来演他们的儿子,帮助老太太恢复记忆,但他们并不是说失忆的是老太太,他们说失忆的是老先生,想要让老太太用帮助老先生寻找''丢失的记忆''的时候找到自己的记忆,在经历种种困难后老太太终于恢复了记忆,但是后来老太太又失去了记忆。在这个小品结束的时候,甜品也就上来了,小馋猫的小表妹看见了,连忙跑过去,拿起一个甜品,往嘴里塞了进去,吃的满嘴都是。
吃完了晚饭,外面儿响起了阵阵的鞭炮声,全家人都赶了出去,绚烂的烟花像花朵般绽放在了黑棋般的夜空里。''一朵''、''两朵'',''黄的''、''红的''......别提有多美丽了!在这灿烂的烟花底下,大人们坐在椅子上喝着茶水聊着天儿,小孩子们呢,则是在你追我赶的玩耍,那场面是多么的温馨啊!
虽然春节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天,但它去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春节的文章11
作者/贵柯莹
宁波的春节大概从腊月开始了。
腊月到年关到,这时要开始备年货。而年货的种类很多,杀猪、风鸡、酱肉、灌腊肠、磨冬粉、晒冬粉……还不乏家家做年糕、盐呛蟹、叠猪油馅……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要“掸尘”的。据传这是从尧舜时代就有的习俗,一直保留至今。宁波人喜欢用谐音来讨好彩头,“尘”谐音“陈”,把旧的一年里霉运、晦气等等不好的东西都扫出门外,也寓意辞旧迎新。
每逢这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清洗门窗、窗帘;擦拭地板、橱柜;整理衣物棉被,绝对是大工程。那几日,到处都洋溢着人们对新年对新生活的美好祈求。
到了腊月二十八,就要开始“谢年”。“谢年”又名“送年”或“送岁”,是一种祭祀活动,更是一年里最重大的祭祀活动。 祭品比较多,有水果、酒、糕点、茶叶等。
宁波有句老话:“廿五廿六搡年糕,廿七三十捡黄道”。这所谓的“捡黄道”就是要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然后准备好桌凳以及祭祀所需要的一切物品。
“谢年”是用来祈求来年岁岁平安,阖家团圆,年年有余。在过去,“谢年”是富裕人家和大户人家才会举办的,老百姓一般只是做年夜庚饭来祭祖,意是不忘本。尔后,到了民国时期,生活逐渐富裕,“谢年”这一习俗才真正流传开来。
“谢年”有极为严格的规矩,每一个环节都颇为讲究。放置贡品的祭盘一般是红色的,人称“红盘”。祭祀由家里的男主人主持,桌面上陈列的贡品,多多少少都跟六有联系。因为六代表吉祥,如六杯酒、六碗茶、六盘菜、六盘糕点、六碗饭等,寓意“六六大顺”。
第一排摆酒水,左右各六杯,象征十二个月,如果本年是闰年,左边就要加一杯酒。
第二排放六盘糕点,有金团、千层糕、发糕、糖果等,表示团团圆圆,甜甜美美。
第三排放的是水果,也是六盘。主要有:苹果,寓意“平平安安”,甘蔗寓意“节节高升”,金桔寓意“黄金满屋”,寿桃寓意“寿比南山”。
第四排放七牲大盆:猪头、切成条状的肉、猪肚、鹅……摆放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表示对祖宗的敬重。
第五排摆年糕、烤麸、黄糖、豆腐、长寿面等。宁波话“豆腐”与“头富”谐音,意为“首富”;长寿面则毫无疑问是长寿之意。
现在的'“谢年”早已没有了以前那么多的讲究和规矩,只是单纯的摆几样祭品而已。但是,它仍旧作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祭祀结束后,便是年夜饭的环节。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称“大年夜”,又名除夕。宁波有句老话:“会会七月七,吃吃年夜饭。”由此可见,宁波人有着很深的年夜饭情结。
宁波人的年夜饭,不管是冷菜还是热菜,荤菜还是素菜,品种繁多,花样百出。但总是缺不了传统宁波菜。红膏呛蟹、荠菜春卷、风鳗干、熏鱼、拖黄鱼、烤麸等,在每年的年夜饭里似乎从不缺席。
在老宁波的规矩里,年夜饭桌上的菜起码要上十二道以上,因为人们把“十二”视为吉利的数字,象征十二个月。无论加多少道菜,桌上的菜必须是双数。
每到年夜饭的时间点,空气中的酒肉香味就会飘满大街小巷,似乎是在吆喝过往行人回家。
吃完年夜饭,就是要守岁了。这时大家都会把家里的灯开亮,一直亮到新的一年,家家灯火通明给静寂的夜空平添了几分热闹的年味。
不仅亮灯,除了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人们不过十二点是不能睡的。等到十二点,吃一碗香甜软糯的猪油芝麻馅的宁波汤圆,放鞭炮开始了。绚烂的烟花在天际中绽放,烟花在空中交相辉映。劈啪声中,送走的是繁华与喧嚣,留下的是一抹返璞归真。
过了除夕,就是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
初一大家都会早起,宁波人常用猪油汤圆,桂圆蛋花汤之类的,作为早点。先到自己家的宗祠去祭拜祖先,再向父母叩头,拜年。再穿上新衣服,打扮齐整,去亲戚长辈家拜年。小朋友一般都会在这一天收到压岁钱,不过要给长辈叩头才能拿的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把压岁钱压在枕头底下,一觉醒来,邪祟统统被压住了!
平时不易会面的亲戚朋友,很多都能在正月初一这一天见到。
春节的火热气氛一般等到元宵节过了,才会渐渐淡下去。尽管许多风俗到现在都已经变了样,但在宁波人的心中,永远都会有一个情结——那就是宁波人的春节。
春节的文章12
一串串火红的鞭炮,一块块甜甜的年糕,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这是春节在我脑海中留下的美好记忆。龙年春节要到了,我已经过了十一个春节,给我留下最难忘记忆的'还是20xx年那次回老家过春节贴春联的事。
那年我们回到老家时正好是腊月二十八,俗话说:“二十八,墙上挂。”这天正是贴春联的日子。奶奶说大街上有现写现卖的对联,我和爸爸全副武装去买对联了。
“卖对子噢,现写现卖,三块一副啊!”只见大街上到处叫卖的对联五花八门,令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还有门神啊,木刻画啊,木雕画啊,真让我大开眼界。我们让老板写了个“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的对联,还买了两张门神画,老板写好后,我小心翼翼地捧起对联,高高兴兴地满载而归了。
一进家门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浆糊味,原来奶奶已经熬好了浆糊。我们摆好对联,现在开始贴啦!
我拿起大刷子,抹了一刷子浆糊,弄的到处都是,衣服上也有,手上也有,地上也有,一抹脸,都成小花猫了,好滑稽啊!我东一刷子,西一刷子,不一会儿墙上涂满了,再小心翼翼地拿起对联校正了半天,才贴好。
贴完了,只见爸爸拿来一把小笤帚,我问爸爸:“为什么要用笤帚呢?,是要扫尘吗?不对啊,二十四扫房子,这日子过了啊!”爸爸说不是扫房子,是要把对联扫扫,让它粘得更牢一点儿,更平整一些。
下面该贴门神啦,俗话说:反贴门神不对脸,这门神要脸对脸才能保全家平安,要是贴反了,保不了平安了。贴好门神以后,这贴春联的工作基本告一段落了。
虽然好几年过去了,每年也都要贴春联,但在老家的这次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龙年将是我的本命年,龙年春节我还要贴春联!
春节的文章13
20xx年悄然而去,留给我们只是那一段美好的回忆。
春节期间,“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阵鞭炮声连续不断的响来,家家户户门口都贴有春联,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含义,各有各的祝福,有的在给朋友发短信,有的在登门拜访,甚至在电视里也有主持人的祝福,春节可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
大年三十,人们最盼望的一天,那天,我早早来到了奶奶家,家里灯火通明,喜气洋洋,窗外的爆竹声声响,桌上摆满了佳希,全是一些大鱼大肉,当然还有一些蔬菜,香气自然是滚滚而来,让我垂涎三尺,恨不得上去大吃特吃,奶奶说:“可以开始吃了。”话还没说完,我伸手拿了一个特大号的鸡腿,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它象征着红红火火。
吃完团圆饭后,弟弟和妹妹吵着大人们放烟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爸爸带着我们去放烟花,各色的火焰不断地映入眼帘,绿的,像轻飘的叶子,左右飘动,红的,像成熟的'果实,让人垂涎三尺,黄的,像活泼的精灵,白的,像洁白的蝴蝶,尽情飞舞,时强时弱的鞭炮声荡响在耳边,回到屋子里,我们全家围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的看着春节晚会。
虽然春节过去一个多月了,可我还想念着它,因为它毕竟带给我们快乐,它多么像甘甜的美酒,浇灌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春节,多么像一颗香甜的糖果,使每个人笑涿颜开。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的文章14
春节的传统习俗
宋朝诗人王安石写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啊,在响彻云霄的爆竹声中,为这个年画上圆满的句号让春风冲刷一切的不愉快,这就是春节,我们中华民族历久而不衰的传统节日,也有许多习俗,跟我来看看吧。
习俗一:贴对联,放鞭炮
春节将近,人们总喜欢去买对联,回来贴在门上。除夕那天,又喜欢放鞭炮,这是为什么?因为传说有一只凶兽叫“夕”,它每年正月三十都会出做恶,可它最害怕红色的东西和鞭炮声。所以,人们每年就会贴对联,放鞭炮来预防“夕”出来做恶。
习俗二:吃年夜饭,守年
年夜饭,年夜饭,一听就知道是过年那天夜里吃的饭。一般人会吃饺子。饺子里要包上钱、枣、年糕与豆腐。吃到钱就说明明年财运连连;吃到枣就说明明年蜜蜜甜甜;吃到年糕就说明明年步步升高;吃到豆腐就说明明年福气冲天。每年除夕,我们都会吃着饺子,一直到深夜十二点。因为守年,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习俗三:拜年,要压岁钱
在大年初一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带着一家老小走亲访友,成为“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其实我很喜欢过年,因为我能收到一张接着一张的压岁钱!说起压岁钱,在我国古代,压岁钱是给孩子们压惊的,可现在的压岁钱是表达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的!
现在,我正对着一桌好菜,不由得想起了奶奶说的话:“在我小时候,那是盼年;现在生活好了,那时天天过年。记得以前,每天能吃上野菜算好的了,穿破的衣服用布条儿贴贴继续穿。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鱼肉,穿上新衣服,以前怎么能与盼年?现在,每天吃大鱼大肉,穿旧了的衣服就扔,真是时代不同了呀!”是呀,如果没有劳动者的辛勤,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贫富贵贱,我们都不能忘记这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啊!好好珍惜现在吧!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马到成功!
春节的文章15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比如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许多节日。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了。
春节也叫过年,它的来历是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们居住的地方伤害人类,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由于“年”最怕红颜色和鞭炮声,因此每年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在门上贴上红纸,在院里放鞭炮,防止“年”溜到人们居住的.地方伤害人类。
春节到了,年三十晚上,我和老爸、妈妈、哥哥、姑姑一起在爷爷家吃团圆饭,饭后我们拿了许多烟花和鞭炮去放,有窜天鼠、鱼雷、二踢脚、黑旋风等。我们看到美丽的焰火从烟花里喷了出来,它们像一朵朵刚绽开的花朵,我和哥哥在一旁又蹦又跳开心极了,路边的人看见了,都停下脚步,羡慕地看着我们。
新的一年又到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我应该更懂事了,让老爸、妈妈少操点心,自己努力学习,争取一天比一天更棒!
【春节的文章】相关文章:
春节的文章01-06
春节开心的文章04-21
描写春节的文章05-02
春节的文章15篇01-06
春节的文章(15篇)01-07
春节的文章精选15篇01-07
过春节的风尚文章04-10
关于过春节的文章04-22
写关于春节的文章04-21
关于写春节的文章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