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曲

时间:2023-03-09 18:41:47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红楼梦一曲

红楼梦一曲1

你宁肯奔赴世界末日,也不愿对我温柔一次。

——————题记

开辟鸿蒙,谁解风情,都只是风花雪月。奈何这离别天,感怀日,寂寥时。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一曲。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当你忍心的不愿回首而绝绝的向前走,我泪流,望着这满目疮痍,我想,这天空是否还会湛蓝?这离别日,这感怀天,这远去的唯一,又如何不是一出遗曲,似在红楼梦中。

遗曲上演,悲歌奏起,骊歌唱响,主角登场,粉红巨墨,皆是前景。 ( )

梦,时光倒退,记忆荒凉。

谁用青春,飘荡余生?

谁用佳人,颠倒人生?

左手年华,右手倒影。你的眼恰是一片汪洋的大海。岁月奔腾,背影倒映,你说,一直后退,不是结局。

我携手向前,月光如皎,星辰为证,年少岁月,终不再是青春芳芬时。

无奈的转身,是你忍住泪水不愿回首的屏障。多年后,我在想,当年宝玉是不是伤碎了心,让“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黯然神伤。潇湘馆内是否还飘荡当年的余音: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是不是我曾经在纸上写下席慕容的.诗句那段,那时,你还在,尚未离开。看着你的眼,我写下:

潮起潮落

我愿就这样度过

可能吗?转身的刹那,什么都崩溃。包括心灵那坚守的防线也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直到我泪流满面,血肉模糊。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谁的痴,谁的狂,又如何抵得过梦中呓语?哪管他人心碎,哪管独守空房,决裂无奈的遁入空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高僧神秀说,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勤勤须拂拭,以免惹尘埃。他又哪里知道,一旦心空,看破,放下,才真正的自在。佛语纵精妙,难奈心空下。偈语有云:

看破,放下,自在。

那一曲红楼又有几人不是看透浮世悲欢,何须论贤良。

你忘记回首,我想,我不会泪流。岁月消逝,悲欢离散,又如何不是梦一场呢?

就像当初,字映眼帘:

如果全世界都背叛了你,我也会站在你身后,背叛全世界

那般痴狂。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后记

20xx年

红楼梦一曲2

  《红楼梦》贵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虽然不象《西游记》、《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一般,频频被各大导演搬上荧幕。但称得上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的,为有属这一曲相思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高贵的,它描写了宝黛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红楼梦》是现实的,它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忍卑鄙;《红楼梦》是叛逆的,它客观地彰显了人性对对自由的追逐。

  《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由曹雪芹着笔,后四十回由高鄂着笔。虽然在细节方面高鄂未能完全领悟曹雪芹的原意,但我想结局应该还是一样的。终归看了三遍,大体在情节上没有什么出入,只是每看一次,领悟便多了一分。虽不是大家学者领悟的那般真真切切,倒也略有微见!

  《红楼梦》集人之生老病死于一体,真实地展现了不同命运间的不同归宿;《红楼梦》包含了唐宋明清的历史文化因素,在乱序般地历史里穿越着剧情;《红楼梦》把出生、爱情、饮食、睡眠、游戏、死亡结合了起来,凸显了人一生的主要经历;《红楼梦》还把极富极贵与极贫极贱的两种极端社会地位的人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深刻地揭露了两种不同社会地位人群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红楼梦》将各种戏曲与贵族的日常生活大幅度联系在了一起,展现了贵族人群生活的骄奢淫意;《红楼梦》将诗歌贯穿全文,既成了宝黛爱情的载体,又成了众姊妹游戏和展现文采的东西,同时又是《红楼梦》叛逆现实的有利证据。

  《红楼梦》是一部浓缩版的社会剧,上至皇亲贵族,下至贫民百姓。一个大观园不仅包容了宝黛爱情,还深藏着一些深似哲学的道理。唯有细细品读,方能解开其中奥妙!

  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秦可卿死的时候托梦给王熙凤,叫她多积钱财。说是贾府承蒙祖宗阴德已愈百年,盛极必衰。况且家中子弟多不削,难免有树倒猢狲散的一天。曹雪芹在此处就已经埋下伏笔,暗示贾府日后必定衰败的结局。王熙凤率人抄验大观园的时候,探春对王熙凤一干人说起这句:“贾府家大业大,但若是如此,怕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高鄂笔下这句从探春口中发出的预言,不仅昭示了贾府日后的落败结局,还照应了前面秦可卿留下的伏笔。最后结局果真应验:元春重疾而亡,迎春惨遭孙绍祖蹂躏而死,探春远嫁海疆,惜春悲痛出家,宝玉也出了家,黛玉病逝,妙玉遭强盗掳走,贾母去世,王熙凤也顽疾而终,金钏、晴雯、司琪等都死去,袭人出嫁,平儿抱着巧姐去到了乡下,鸳鸯随贾母而亡,紫娟随惜春出家,其他人都皆自散去。真可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偌大的贾府转眼败落。至此也揭示了一个道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千受溢、满招损!

  2#情深不寿,慧极自伤。

  宝黛爱情作为《红楼梦》的主线,一直牵动着所有人的关心。宝黛虽贵为表兄妹,在封建传统里却是可以结婚的。黛玉痴情,宝玉专一。至始至终双方都用情极深,以至于彼此互相伤害。黛玉体弱多病,自小就是个药罐子。偏在用情上极深,以至于最后香消玉损。宝玉对各位姐姐妹妹也是一般,每有悲伤之处便大哭一场,以至于在别人眼里他是个疯疯癫癫的傻子一般。最能体现慧极自伤这一点的还属黛玉的诗句了,黛玉的诗句凄美婉转,多情多叹。既是叹自己身世,又是叹宝玉不知自己情谊。从黛玉的《葬花吟》中我们不难看出,黛玉是大观园里面最明白的人。虽说自己是贾母的`外孙女,终究是个外来户,每每行事说话谨小慎微,不肯多行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过于聪慧的黛玉就不免心明俗事,于是行事显得孤傲清高。这也是导致她最后积病成伤的重要原因。黛玉用情极深,最后也是早早香消玉损,杀手人寰,独留宝玉于人间,自叹自怜。

  3#悲喜空自幻,盛筵终散场。

  《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昭示了一个道理。 为官的,家业凋零(湘云)、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欠命的,命已还,(迎春)、欠泪的,泪已尽.(黛玉)、冤冤相报实非轻、(秦可卿)、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欲知命短问前生(元春)、老来富贵也真侥幸(李纨)、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凤姐)。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的结局应了秦可卿的那句:“树倒猢狲散,终做鸟兽尽!”。人生在世,生不带来的东西,死了又怎带得走!天下自古无不散之筵席,人之情终须了。真可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人间之事,不论富贵繁华,最后终归散去。守住一份家业容易,守住岁月繁华却难。

  一曲红楼,相思莫能够。情也真,情也深!奈何缘姻皆是梦,从头到尾难辨真。谁说它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红楼梦一曲3

  这个寒假,重读红楼。又一次被这部超越时空的巨著折服了。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

  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就浓缩了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黛玉性格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往往显得特立独行。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不过,虽说这是林黛玉一生悲剧的起因,不如把责任轨道指向万恶的封建社会。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里,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总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称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原是金玉良缘,可是因为木石前盟,使她一人独守空房,误了终生。她其实并没有多少自由的选择,她只能循规蹈矩的服从着,被所受的教育支配着。就连天注定的.缘分,也拗不过贾母的一语定音。

  红楼梦作为我们一个时代文明的象征,它的诗,它的美,它的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红楼女子的悲剧,在今天会不会重演?

【红楼梦一曲】相关文章:

爱一曲经典短文11-23

精选作文一曲微茫度此生11-25

青春是属于我们的一曲旋律12-09

借十七的月亮诉一曲衷肠经典美文11-15

唱响一曲青春的歌演励志讲稿12-01

倾今生柔情,赋一曲离愁美文欣赏12-09

《驼铃》一曲送君行(送细东随感)12-09

用浮名换得一曲千古传唱作文11-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词赏析11-20

许一曲清新长歌,吟尘世芬芳经典美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