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使然,人生必然美文欣赏

时间:2024-10-12 03:10:24 美文欣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境使然,人生必然美文欣赏

  世间有太多的生命是在匆忙的奔波着,有的终其一生都在舍与得之间迂回,在执念的成与败之间蹉跎。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悲哀,而这源于心境的无依。一个人的心境是最深藏的力量,它指挥着生命的进程与终结。在这个尘世,如果我们心无一物,去“无为”的有为,那么我们的生命在世间就会是以出世的姿态活的怡然自得。而生命的最后,我们终将拥有俯瞰尘世的资本与淡然的生命高度。

心境使然,人生必然美文欣赏

  对待世间纷纷落落的一切抱着一种出世的态度,无欲无求、淡泊名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看开与内心的豁达。而这种无欲无求,空空如也的心灵所求,不争取站在最高处的姿态。不是悲观的避世,而是一种看透生命的心境而已,生命是何其漫长而又短暂的一段征途,我们拥抱着淡泊宁静的心境,在该做的时候去及时的做,在不该做的时候不去强求追逐。那种恰如的出手而为是我们心境所支配的活着,我们的人生需要这般心境的使然。

  一路走过,过尽繁华终会成空,历经辉煌终会消落,倾尽心力的追求终会一切皆空。如果生命的存在过于追求这些浮华的表层所带来的自以为的美好,那么在生命的消亡之时或许会内心感叹着生命的虚无与悲怆。这就是因为过于期待生命中的浮华而失去了生命中本该有的心境依托。那么何不如抱着一份淡然出世的心境而活着,而对于生命的看透也就是一个空字可以描述的,对于生命中的行走也就是“无为”可以包容的。读者文摘在线阅读

  《老子》中有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心的境界。那种内心宁静的境界,是对于善行可以如水般潺潺流过的静谧的心情。那种内心深处的品性是如水般流入世间的,泽被万物而不去争名夺利。世间的水总是默默安静的流过,它润泽了世间万物,却终是以最安静的姿态俯视着世间。而那种干净透亮的深刻也是我们所向及的纯净。这是一种心高于尘世的样貌,而对于这个尘世的付出从不要求名利,是一种置身于世外的淡薄心境。而人活着最大的善行就是如水般涓涓流过。而没有名利的争求,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身心修养的一种高的境界。当我们以这种姿态活着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有那么的烦忧活着为了名利而奔波的疲累,心无一物的付出着,就会淡泊了心境,过好了人生。或许也可以说是当一个人无欲无求时,在付出时不去想着要取回报时,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得与失了,没有了所谓的辉煌与破败了。这是一种最高尚的心德,在这种心德的面前,这个尘世间被人们趋之若鹜的争名夺利也就不值一提了。

  佛家有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其实静下心来想想,不管我们已经走过的人生有多长,回头看时,许多东西都不见了。那些往事、记忆都会在时光的洪流中消失殆尽,而在岁月过后当我们真的想好好的看一下过去的人生给我们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一切都是空的了。从另外一个层面而言,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我们是空空的来到这个世界,后来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其间我们有苦有乐,有幸福与悲哀,有辉煌与落魄。而当我们经历了这些以后的某一刻,就会发现它们都已经变得虚无了。那么,在我们死去的那一刻,是不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切存在都没有了呢。

  其实人生的本质也就是如此的,都是空的。那些被世人追逐的功成名就,被世人所追求的虚伪名望,被世人所热衷的攀比附会,都是空的。深层意义上来说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是空的。而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空的本质意义。我们的心也就可以空下来,是一种内心缓缓腾空,不留一丝杂质的空。那些世间所有的幸与不幸,辉煌与落魄都无法纠葛住我们的内心了。那些世间纷纷扰扰的诱惑也就没有机会走进我们的内心。万物从心而过,而心如若保持着这份淡定与空漠,那么一切的从心而过都会不留痕迹。这或许就可以说是佛家的开悟了吧。而我们的人生或许就该是如此的一个境界与心态,空于万物,也就不会被万物纠葛。真正做到万物从心流过,而不留痕迹。这便是人生。

  老子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无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自然,不去随便轻率的而为。《老子》中有说:“无为而无不为”,其中所要表达的就是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在此“无为”则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与另外一句:“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而无不治”所体现就是对于人生我们要以“无为”的态度,那么一切事情都会循着自己的轨迹顺利前行。因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顺应时代的脉搏,从而促进其前进。如果违背了规律,就成了所谓的“有为”,那么就是乱为和妄为。而“为无为”是从“无为”的态度去为。这也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我们去主动地争取、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自己所期待的。

  总体来说老子的“无为”就是在警戒我们在人生中不要争夺、占有、贪欲、不违背客观规律,不要随意而为。从另外一种角度上来说,这或许就是另外一种有为。是一种无为的有为。首先要抱有的是一种无为的态度,是从内心里面呈现出来的无为,放平心境,不过于计较是非得失,顺其自然的生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在无为的基础上有为。

  这个哲学思想相对来说也是一种两面性的相互存在与依赖。无为的本质是无为的有为。人生或许就是相对矛盾而又相互依存的,正如那些表面与内心的背道而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息息相通的。正是因为依存才有矛盾,而矛盾的本身正是证实了依存的表象。

  庄子有云:“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自身招致砍伐,油脂燃起烛火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其中“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所揭示的就是最根本的哲理所在。在纷繁杂乱的世间我们都看到了有用的东西,但是这些所谓的有用的东西在最后都沦为了被利用宰割进而消亡的下场。那些看似真正“无用”的东西却活得自在逍遥。

  古时,那些被所有人称赞的有用之人在官场上如何的风生水起,如何的生活浮华、风光无限。但是他们也都在渐渐迷失了最本质的心性,后来落魄进而身死族灭的人数不胜数。这往往就是世俗所给予的“有用”所害的。人活一世,站的地方越高,落下的就越快,这也是物极必反的一个最终的理论。而其中更多体现的是“有用”在世间所占据的地位和最后的归宿。世俗往往如此,把世人所有的以为“有用”推向了深渊,而如果我们没有贪欲、没有虚荣、没有浮华。那么就会很好的“无用”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那么总体而言,“有用”和“无用”或许就是一种辩证的思想而已。一个硬币有两面,而这个选择或许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上。这种“无用”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最智慧的一种自我逍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深刻的反映着庄子的无为思想。

  明朝学者崔铣的《六然训》:“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斩然,无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这是一则为人处事的箴言。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的。这更多的体现的就是一种心态。一种淡然处之的心境,在活着的世界里淡然处之,深刻的活着的心态。要有恬淡无欲的心境,人活着如果没有执念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自己的心性使然,那么就可以活的轻松与坦然。此时一种凌驾于世间的空落感也会是每个人内心都企及的怡然自得。

  或许人的一生有太多我们眷恋的和必须舍弃的。而当我们走过很长的一段路以后或许会发现,这些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记忆与舍得都不是重要的了。那些随着时光的洪流湮灭的所剩无几的心情只剩下了对那些事情本身的一种表面纪念。这就是生活的本质,没有我们所正在走过的缠绵紊乱,没有我们自以为的复杂艰难。一切都是空的,世间本就是空的。我们双手空空的来到这个世界,来来回回的奔波于这个世间,在最后依然是空空的死去。这是一个宿命的轮回而已,而对于死或许就是为了生而存在。这是一种辩证的思想,就像我们的喜与悲,幸与不幸,安逸与疲劳……我们要拥有一个平淡的心境,对这些隐藏在世间的本质我们要平淡的接受进而遵循。

  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心境可以决定的事情而已。我们的心境是怎样的,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怎样的。或许还可以说是世间本就在我们的心境里。而我们如果怀着这个世间一切皆是空的思想,那么我们的心将不会再为尘世所累了。如果我们有着“无为”的思想,我们的人生就不会在舍与得之间徘徊奔波,就不会向往辉煌以后还要体会繁华过后的没落了。我们顺应我们的心情,顺应世间万物所赋予我们的思想,只愿岁月静好,尘世安稳。不让贪欲膨胀、不让争夺占有我们的生活。坚持着“无为”的有为着。当我们有一天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微笑的俯瞰人生,那种微笑是可以支付这个世间所有的虚无与徒劳的,是可以湮灭这个尘世所有的不安与浮华的。我们的俯瞰会在生命的最后以空而辽远的心境美好的升腾在本无一物的世间。


【心境使然,人生必然美文欣赏】相关文章:

人生聚散,是必然美文欣赏03-10

心境经典美文11-21

我的心境变了,我们便陌生了美文欣赏11-27

淡然心境笑对人生哲理美文12-05

人生的博弈的美文欣赏03-09

乞丐人生美文欣赏12-09

《品味人生》美文欣赏12-08

淡漠人生美文欣赏12-08

美文欣赏:傀儡人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