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读后感

时间:2022-11-22 12:43:5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杨氏之子读后感

  杨氏之子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为此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一些杨氏之子读后感的优秀例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杨氏之子读后感

  杨氏之子读后感篇1

  很久很久之前,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小孩,叫杨修。虽然今年九岁,但胖嘟嘟的脸,矮矮的个子总让人以为他还是个天真,无忧无虑的小顽童呢!他呀,总是刨根问底,周围的人都夸他非常聪明。

  他父亲十分有学问,所以,家里每天都有一些来拜访他父亲的人。有一次,孔君平来拜见他父亲,可真不巧,他父亲在外和几个人谈天说地去了,孔君平只好耐心地等。

  孔君平在客厅里踱来踱去,十分无聊,他突然想起了杨修,他想:多日不见杨修,他是否有所长进呢?他让家里的下人把杨修招呼过来。杨修听到孔君平来了,立刻放下书,整理好衣服,端着上等的水果缓缓走来。

  “孔叔叔您好。”杨修脸上略带笑容,微微向孔君平鞠躬,说。孔君平笑笑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几个星期不见,你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只要以后好好学习,那你就能像你父亲一样,有学问的。”“谢谢夸奖。”杨修依然带着笑脸说,“叔叔,这盘水果有您最爱吃的杨梅,请慢用吧。孔君平点点头,心想:呀!这孩子懂得真多,连我最爱吃的什么水果都知道。孔君平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指着那盘水果说:”瞧,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可我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孔君平心里暗暗直夸孩子聪明:呀!妙呀!我怎么没想到,我在他姓上做文章,他也学着我在姓上做文章。而且,他说的是那样有礼貌,简直天衣无缝,又让人无言以对呀!孔君平继续逗乐孩子:”我家后院有只孔雀呢,他不正和我是一家的吗?“孩子笑笑说:”那当然,叔叔。我家后院种了些杨梅,那是用我家的泥种的,那当然和我市一家咯。“瞧,他那俩的语气,真像说相声的那样,幽默风趣。

  临走时,孔君平想:这孩子在我提出这么多逗人的问题,竟能从容地回答,他那聪明毫不逊色于孔明呀!正所谓”有父必有其子“,将来,一定能像他父亲一样,有学问,有教养。

  杨氏之子读后感篇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梁国姓杨的儿子9岁非常的聪明。

  有一天,孔军平来找他的父亲,父亲刚好不在家,父亲不在于是就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军平摆设水果,水果有杨梅。后来孔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杨梅。“杨氏子回答道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从这篇文章让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古文跟现代文字的意思包括字词的意思有些等于我们现代的意思很多。

  还有,也让我感到了孔军平来找杨氏子的话说:”此是君家果。“但杨氏子会在孔军平的对话中的姓中写姓,由”孔雀“想”孔“。而又说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觉得杨氏子非常的礼貌会说出这样思维敏捷,聪明机智的话,真让我佩服。这篇文章的古文是这样的: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从这一篇文章中,我觉得我以后要多向杨氏子一样学习。

  杨氏之子读后感篇3

  很有幸听了许碧娥老师与洪小蜜老师的《杨氏之子》,感觉这样的同课异构让人更是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真的是风格迥然不同,但是让人觉得同样精彩。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学习古文,学生普遍感到很新鲜。但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一种好的 “ 第一印象 ”? 该让他们学到些什么呢? 两位老师 首先在备课上下了一番功夫。 两节课80分钟让我觉得是那么短暂,令我回味无穷,脑海里又不觉浮现出那两节课的画面——

  画面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文言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许老师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导入时,许老师由学生熟悉的文言文诗句入手,进行交流,说说论语中的一些积累。我说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让学生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许老师以找准突破口、激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为重点进行备课和授课。

  画面二: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洪老师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洪老师以“教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为本,引导学生借助语文教材和课文上的注释进行学习,再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究。这样孩子们用上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自主学习,还解决了疑难字词,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 在课堂教学中,洪老师的范读更让课堂推上了一个另一个高潮,洪老师的范读明显地让学生老练了许多,他们饶有兴趣地和同学探讨古文的深层意思,而且摇头晃脑地朗读,或是文绉绉地细读,给你一种返古的感觉。随着入情入境地朗读、品味,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听了两位老师的《杨氏之子》,我感慨颇多。都说文无定法,看来教语文更是无定法,只要使学生能学会的,都是好的,都是应该提倡的。“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是于永正老师提出的语文教学观点。是的,每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上得简简单单,学生的收获多多益善。

【杨氏之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杨氏之子作文12-24

杨氏之子450字作文12-09

杨氏之子读后感04-04

杨氏春晚作文12-01

韦应物:送杨氏女03-31

莎士比亚为富商之子非白手起家12-09

在杨氏六修族谱峻工庆典上的讲话12-05

送杨氏女—韦应物唐诗三百首12-09

《爱的教育读后感》的读后感范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