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青杠包夜话
青杠包夜话(小说)
1.青杠包
这是一个百年不遇的热年,持续的高温天气烤得地球上所有动物的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水底的鱼全都浮在水面,严重的干脆来个仰泳;地上的鸡飞到房顶上,大张着嘴,展开双翅,严重的干脆永远屏住呼吸;林中的鸟不合时令地叫个不停,严重的干脆闭上了嘴。好不容易挨到了立秋,却仍然沉侵在一个长达四十天的“三伏”天里。青杠包附近的住户们也在自己的屋子里呆不住了,大多数人家里只有电扇而没有空调,而尽管电扇整夜整夜地工作,也退不去那好像随时都可能燃烧的空气。一到晚上,人们都聚集到青杠包上来,因为这里地势稍微高一些,偶尔有那么一丝凉风掠过,也似乎给人带来无限的享受。人们评说这可恶的天气,盼望着清凉早早来临;人们拉起来家长里短,把顺心的、烦心的统统讲述出来,和其他人一起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人们也把从各个渠道得来的新闻在这里发布,和其他人一起分享。一时间,青杠包成了当地人的“秋天俱乐部”。
青杠包是一座面积不到两亩的小土丘,它的高度也只不过比地平面高出一二十米。这里也许曾经有过茂密的青杠林,小丘因此而得名。如今,青杠树早已不见踪影,就连青杠树根都找不到一段了,唯一保留下来的就只剩下了青杠包这个名字。
青杠包上住着一户姓胡的人家。这胡家是一个外来户,在这个村民小组(那时叫生产队,现在人们仍习惯叫生产队)里就一家姓胡的,受强势的大户们的“欺负”是可想而知的。就拿修房子来说吧,在那个把茅草房改成大瓦房的年代,全生产队家家户户几乎都改造完毕了,胡家蜷缩在一个四面都动不了窝的被房屋、山形捆绑得紧紧的夹缝里,想挪动一下,却被告知批地基不准动用大块面积。胡家说,那别人怎么就可以动用大块面积了?回答是,人家是经过上级领导特批的,你有本事,就去找上级领导特批吧。如果不行,就只能修到青杠包上去。青杠包四面无靠山,是一个谁也不看好的地形。无奈的胡家找不到靠山,更得不到特批,只得把房子修到了青杠包上。
青杠包上的胡家并没有因为地形不好而倒霉。相反,胡家的独生儿子从小读书刻苦努力,深得老师的喜爱和器重,高中毕业后虽然回家劳动多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高考仍然榜上有名。大学毕业后当了教师,在县里的中学里教书,令乡人羡慕不已,再不敢小觑胡家。不几年,胡老师就把青杠包上的瓦房变成了砖房,成了农村里四乡八镇第一家。临退休前,胡老师动用了他一生的积蓄,推掉了原来的砖房,在青杠包上建起了一栋小别墅。 ( )
一条横贯东西的成巴高速公路把生产队拦腰切成两块。原来北边有“三湾”(张家湾、李家湾、唐家湾),南边有彭家坝;现在北边的三湾大部分面积被高速公路占了,于是村干部就动员三湾的搬迁户们把房子修到南边的青杠包附近来。于是原来不起眼的青杠包热闹了,围着青杠包四周迅速崛起来十几座小洋楼,彭家坝里融进了生产队的大多数人家。
失去了部分土地的农民觉得地里再也挖不出黄金了,纷纷外出打工。开始是男人出门,渐渐地带上了媳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天南地北,上下翻飞;有的年终回家时盆满钵满,也有的所挣现金仅够基本生活,还有的要家里寄了路费去才能回家过年。但一个基本愿望总使村民们乐此不疲,那就是:明年我们的运气肯定比今年好!相信我们明年会拿到大价钱的!也许我明年就会在这个村里扬名立万!
于是,村里几乎所有的能跑动的男女都出门了,剩下的基本上是留守老弱病残。
于是,上文提到的“人们”就基本上是这些老弱病残了。
青杠包上的胡老师仿佛早就看准了这里是人们歇脚的好地方,除了在自家的院内铺设了地板砖外,还在院外搭上了好些石桌、石凳。人们到这里乘凉都有坐的地方,不用担心找不到立足点。
退了休的胡老师把他们每晚的谈话内容大致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几十年来对他们的了解,再经过加工整理,然后按人物分别排列出来,就算是这个生产队的一段历史了。
2.二嫂
二嫂姓聂,婆家姓彭。丈夫在彭家排行老二,所以人们都叫她聂二嫂。
二嫂年轻时是个美人儿,长在那片大山里,真有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味道。可惜农民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没有多少能读上书的。不读书就是一字不识的文盲,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二嫂的身价。
偏有那无孔不入的媒人瞄准了二嫂,却拿彭老大说事。
彭老大是1946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出门的。那一天,彭老大正在耕田,本家的一个叔伯突然发现保长带了一伙人跑了过来,他知道这伙人一定是来抓彭老大的,因为前些天早就有不少传闻和猜测。他急忙大喊一声:“彭老大,还不快跑
【青杠包夜话】相关文章:
文具夜话的童话作文04-09
宁静的夏夜话题作文05-12
除夕夜话题作文12-16
平安夜话苹果的散文04-28
平安夜话苹果优美散文04-22
除夕夜话题作文100字04-19
文具夜话小学生童话作文04-22
王维:青溪03-31
小青作文精选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