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为何古人一到秋天就想哭? ──「悲秋」的文学传统
「悲秋」这一文学传统,对于中文系的学人们,自然是再熟悉不过的命题了。对于国高中学子而言,也许是画上萤光笔的考试重点,等到学子们上大学,早已忘记「悲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于是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便端出来了,讲到树叶不但被秋天搞成枯叶,还被秋风逼成落叶,然后大地为之萧瑟,还没解释完,台下的同学也变衰了。
湖面上所说的「寒烟」,它确确实实是一股寒气,一吹到就会生气的那种冷冽,于是电暖器、暖暖包、羽绒衣全都出动了,连狗狗也穿上时尚的潮衣。反观古人,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秋天愈来愈冷,小物动躲起来了,蟋蟀从野外跑到窗边,又跑到床下取暖;植物陆续换上枯黄的色调,然后枯枝愈来愈多。秋天尚且如此,真正严冬来临时,连人也没办法到处乱跑,只好窝在湖心亭无聊地看著单调的雪景。
「由盛转衰」通常会让人「很有感」。假设万年故事的主角「小明」,从小含著金汤匙出身,餐餐鲍鱼龙虾,出入开宾士还不满足,突然有一天家道中落了,什么都没了,有虾米吃就要偷笑了,小明的感觉,大概就像掉到井裡爬不出来一样无助且无奈;又或是甜蜜的男女朋友,突然有一天简讯传来「我们分手吧」,于是失恋的期间内,不管是二个月或半个年头,势必日日愁云惨淡、心如刀割的煎熬。这些由盛转衰的转变过程,总是令人痛苦且难忘。
秋天,不正是这样吗?所以汉代乐府〈长歌行〉中的「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道尽古人不但悲秋,更害怕秋天的到来。
人在难过的时候,特别会想写些什么或说些什么,许多文学作品都对悲伤、对人生有所感悟才开始下笔,这也是人之常情。快乐的当下通常不会记录于文字,就算写了快乐的事,评价也不会太好(看看李煜的下场就知道了)。
但神奇的是鬱卒、忧头角面、走衰运时,灵感的泉源却不断涌现,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的「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正是这个意思。如果自己本身就很悲情,又刚好遇上秋天,于是怅然之柴遇到悲伤之火,一发不可收拾,就像柳永在和爱人离别时的「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但如果生命旅程几乎都像秋天一样,在网路的乡民世界裡大概就要贴上「鲁蛇」的标籤了。人生失败组的杜甫,其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秋」,正是「艰难苦恨」坎坷一生的悲伤催化剂。
就气候而言,台湾凉爽舒适的秋天,实在不适合用来悲伤,唯一令人想哭的大概只有PM2.5动不动就紫爆。台湾秋天,不冷不热,偶尔冷热的气候,不像夏天的燥热和冬天的冻寒,要体会「悲秋」真的不容易。可是,人生中由盛转衰的秋天,有时你无可避免,它就来了。秋来了,秋会走;人生的秋天,来了有时便走不了,谁也无法预知。所以古人将悲秋之苦寄于文学作品裡,一不小心就留下千古的忧愁,直到现代,剪不断,理还乱。
【为何古人一到秋天就想哭? ──「悲秋」的文学传统】相关文章:
悲秋的古诗句04-17
悲秋心情短语07-04
让人看了就想哭的文案(精选165句)10-19
悲秋作文(精选5篇)04-14
有关悲秋的诗句大全05-09
雨夜悲秋心情美文03-24
一看就想哭的丧系文案10-19
闲品悲秋诗词赏析05-07
让人一眼就想哭的文案(精选310句)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