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5篇【优秀】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
李白是唐朝的大诗人,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但是他小时候也不喜欢学习。
有一天,李白在做作业,外面来了孩子们。李白说:反正做不完,出去玩一会儿。所以他从窗户上爬出来了。师父叹息道:啊,孩子怎么不能教呢?尽管聪明,但一点也通,可惜心不在学习上。所以,有个师弟想出了好办法。
练武的时间到了,李白还没有心。趁大师不注意,李白朝的伙伴们做了鬼脸,伙伴们忍不住笑了,大师见了,一掌就把李白打倒在地,不允许李白说明,大师赶走了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弟子。
李白说:我也不想学习,师父也不喜欢我,算了回家。伙伴们在挽留他。你是我的一句话,李白的.耳朵像生锈一样听不见,看着李白收拾行李走了。其实这一切都在师父的安排中。大师把这一切结果交给了老太太。
李白在回家的路上口渴了,看见前面有亭子,就绕道走了。奶奶,你不能给我喝水。老太太说:好吧,在桌子上。李白发现老太太磨铁杵。天生的好奇心让李白停下脚步,说:奶奶,为什么要磨铁杵?老太太说:我想要针。李白更不明白。铁杵那么粗,针那么细,什么时候能完成?李白问老太太:值得吗?老太太说:把铁杵磨成针就知道了。李白的好奇心来了,说:能磨一磨吗?老太太回答说:你这细皮嫩肉可能做不到!李白气匆匆地走了到门口时,老太太说:只要功夫深,铁杵也会磨成针。李白顿想了想这句话,知道了老太太的意图。
这时,大师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转。怕李白真的要走了。对他师弟发火啊!这时李白回来了,师弟给兄弟看了眼睛,师傅说:走了,别再回来了。李白跪在地上说:老师,我错了。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师父笑了。
从那以后,李白一心一意地学习能力。长大后,成为国内著名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2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
渡过了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这一根铁棍,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的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呢,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若干年后,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3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4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梗概
诗人李白小时候很不爱学习,经常把书本扔到一边,出去玩耍。有一天,李白碰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铁杵磨成针的出处
铁杵磨成针出自《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原文如下:
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磨成针的道理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努力与坚持的重要性,学习需要坚持不懈。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造句
1.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没有办不到的.事。
3.我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4.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通过了九级考试,真是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5
李白的铁杵磨成针
励志人物配图
李白中国的著名诗人,不过,其实李白年幼时是非常贪玩的。不仅读书不用功,而且还会逃学,一天,他又趁先生不注意,偷偷溜回了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名白发苍苍的奶奶,手中拿着一根铁杵,正在一块大石头上来回地磨。李白觉得非常奇怪,就上前去询问:“奶奶,你为什么要磨这个啊?”老奶奶回答说:“我想要将它磨成一根针啊!”李白又问:“这么大的铁杵,得需要多少时间才可以磨成针呢?”老奶奶说:“只要坚持不断地磨,就会越来越细。只要下了功夫,那么铁棒也可以磨成针啊!”
李白听后恍然大悟,觉得老奶奶的话非常有道理。学习不正是这样吗?只要天天认真学习,就会不断地进步。自那以后,他再也不逃课了。不管老师留多少功课,他总是很认真地按时完成它。
最终,李白成为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6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通过读书让我深深的懂得了一本好书就像一位无声地老师,教给我们知识,一本好书又像一片知识的海洋,任我们遨游,一本好书还像一盏路灯,指明成功的道路,每本书里都有一个主要的思想,教会我们怎样去做人或是做事。
我读了许多书,有《科学实验王》、《幽默格言故事》、《故事大王》、《木偶奇遇记》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难忘的`是《故事大王》这本书,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铁杵磨针》,这个故事主要是讲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候很顽皮,不用心读书,有一天,李白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位老婆婆在一块石头上磨一个大铁棒,李白问:“老婆婆,您在磨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给我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奇地问:“什么?这么粗的的铁棒要磨成绣花针,这可能吗”?老婆婆严肃地说:“孩子,你别看这铁棒很粗,只要天天磨,就会越磨越细,功夫到了就能磨成针了”。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思了很久,觉得老婆婆说的话里面有很深的道理,他为自己不好好读书而惭愧,决心今后要向老婆婆学习,发愤努力地读书,再不贪玩了,通过李白自己的努力,最后成为著名的大诗人。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毅力、有恒心,下苦功夫,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做出成绩。从现在起,我也要向李白学习,发愤、刻苦、努力的读书,争取考一个我理想中的清华大学。作者:二年一班陈梦璇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7
铁杵磨针的故事视频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但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成语】:铁杵磨成针
【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
【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成语故事
注解:仵,捣臼或捶衣服用的棒褪。
释义: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8
李白,字太白,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被称为“诗仙”。他出生于公元701年,出生地碎叶(古城名,今属俄罗斯),祖上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公元705年,李白的一家从碎叶城搬到了西蜀绵州彰明(今四川北部江油县)。
李白的父亲及其一家,原来住在西域,用的都是胡人的名字。搬到西蜀之后,便要恢复祖上的李姓。但叫什么名字呢?正好这时,乡亲们都来看望他们一家,热情地对他们说:“欢迎你们这远方来的客人!”一句话,使李白的父亲受到启发,遂取名为客。所以,李白的父亲从此便叫李客。至于李白的名字,据传说他的母亲生他那天,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为他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小的时候,天资过人。未来西蜀之前,随胡人习性,喜欢让大人把他抱上马去,还学射箭,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骑射技巧,当时不喜读书。来西蜀定居之后,他父亲李客才开始教他念书。当时西蜀的孩子开始念书时,都是先读“六甲”。“六甲”就是“六十甲子”。即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时,用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因此李客教儿子念书的时候,也从念“六甲”开始。李客念一句“甲、乙、丙、丁”,李白也跟着念一句,结果没几天,李白就把“六十甲子”全部背诵下来了,并且还能默写下来,同时还学会了推算。接着,李客便为李白请了家庭教师,开始教他读《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李白感到这些著作内容丰富,很愿意学,所以十分刻苦勤奋。
由于李白的父亲是个商人,来家谈生意的人多,李白常感嘈杂之声刺耳,为了不影响学习,他要求父亲给他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李客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到离家不远的大匡山上去学习,并让他的一个叫月圆的妹妹陪他一块学。
李白兄妹来到山中,见景色幽雅清静,果然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心中非常高兴。从此,兄妹二人在这里争分夺秒,刻苦读书。不到两年,李白的知识水平和写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业上的进步,李白渐渐产生了松懈情绪,时间也没刚到山上时抓得紧了。从前,他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如果一篇文章没读完,或者一首诗没写完,他不吃饭,不睡觉,也非读完、写完不可。父亲来山中看望,怕他累坏了身体,便给他硬性规定:上午休息一次,下午休息一次;可是父亲走后,他一次也不肯休息。但是现在,他读累了,便停下来,到山中转一转,玩一会儿,回来再学。开始,他一天休息一次,时间也短;可后来,他一天休息两次、三次,时间也越来越长。
对他这种学习上明显的退步,妹妹月圆很不满,曾对他说:“哥哥,你现在学习越来越放松了,玩起来没完没了;如再不改的话,我就要去告诉父亲了!”
可李白却振振有词地说:“妹妹,这你就不懂了,我出去的时间越长,观察事物就越细致,写出来的诗也就越生动。”
月圆说:“你这是借口,过去仅出门站一会儿就能写出诗来,二三天就是一篇文章,现在七八天写不出一篇诗文来,还说观察细致呢!”
李白被说得哑口无言,但依然我行我素,并没有改。
这一天,正值暮春时节,漫山遍野,桃红柳绿,蜂蝶起舞,百鸟争鸣。李白望着这如画美景,不由得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他顺着一条小溪正往山下漫步,耳边忽然传来一阵“沙沙”的声音。他顺声走去,来到溪边,举目一看,原来是一位白发老妈妈,正拿着一根铁杵,在石头上“沙沙”地磨着。
李白觉得奇怪,上前问道:“老妈妈,你磨铁杵干什么用呢?”
老妈妈一边吃力地磨着,一边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一听,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铁杵是同胳膊一样粗细的铁棍子,如今她却说要把它磨成绣花针,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老人家大白天说胡话,该不是精神上有病吧!于是劝她说:“老妈妈,这铁杵是舂米用的,怎可能磨成绣花针呢?猴年马月您也磨不成的!快回家吧,不要在这里白白受累了。”
老妈妈抬头一看,见是个七八岁的小孩,便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孩子,这你就不懂了。常言说得好,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论做什么,没有恒心是成不了事的。就说这铁杵吧,虽然很粗,但只要我天天坚持,一直不停地磨下去,总有一天会磨成绣花针的!”
老妈妈的几句话,铿锵有力,信心十足,噎得李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突然,他似乎从中明白了什么,红着脸对老妈妈说:“谢谢您,老妈妈,您的话,我懂了!”
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回到山上去了。
从此,老妈妈决心用铁杵磨成绣花针的事就传开了,后来被编成故事载人了元代《日记故事》中,后又演变成一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流传至今。
李白听了老妈妈的话后,很受震动,也很惭愧。他回到山中,见了妹妹,一句话也不说,便又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白经过四年的山中苦读,终于获得了惊人的成就。
后来,他又去戴天山(又名大匡山)读书。在这期间,他写出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其中有一篇叫《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至今广为传诵。其诗日: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意思是说:山间的流水声中夹着阵阵的狗叫声,带露盛开的桃花显得十分浓艳。沉寂的山林里,常见鹿在走动,中午了,在溪边也听不到钟声。翠竹冲破了青色的云雾,瀑布挂在碧绿的山峰。谁也不知道道士到哪里去了,来访的人,因为没有遇见他,倚在松树上,感到十分遗憾。
人们读了这首诗,仿佛自己就在这幅色彩鲜艳的风景画中。
李白二十五岁离开家乡,漫游长江流域,后至安陆。公元727年,他娶了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他后游襄阳,结识了孟浩然;公元730年,他第一次赴长安,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及贺知章、崔崇之等人。公元742年,由贺知章推荐,李白受到唐玄宗接见,因才高而做了翰林,专门给皇帝起草诏书。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李白要高力士脱靴才肯写诗的故事。因此,高力士嫉恨在心,挑拨李白和杨贵妃的关系。于是唐玄宗也不再重用李白。一年后,李白辞去官职,离开京城,重新浪迹天涯,遍游祖国各地。就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著名诗篇,其中有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公元 744年,李白在洛阳结识了大诗人杜甫,成为至交。公元762年十一月李白死于安徽当涂县,时年六十一岁。
对于李白的诗,后人把它和杜甫的诗合在一起,称为中国之最。正如唐代另一位大诗人韩愈所说的:“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其大量作品,皆收于《李太白集》,流传后世,至今不衰。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9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0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磨成针的原文
李白少读书①,未成②,弃去③。道逢老妪磨杵④。白问其故⑤。曰:欲作针⑥。自感其言⑦,遂卒业⑧。
《潜确类书》
铁杵磨成针的注释
①少(shào)少年时候。
②未成没有完成。
③弃抛弃。
④老妪(yù)年老的女人。杵(chǔ)棒。这里指铁棒。
⑤故原因,缘故。
⑥欲想要。
⑦感其言被她的话所感动。
⑧遂(suì)于是,就。卒完毕,结束。业学业。
铁杵磨成针的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1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学,在街上闲逛。
有一天,李白没去学校,在街上东跑西跑,不知不觉地去了城外。温馨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让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子里读书,会有多无聊?
走着走着,在破茅屋门口,坐着满头白发的.老太太,磨着棍子一样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太太,你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老太太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然后低下头继续磨。
刺绣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刺绣针吗?
当然!
但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可以磨成细绣针呢?
妻子问李白:水滴可以穿石头,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刺绣针?
但是,你的年龄这么大了吗?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就没有做不到的事
妻子的话让李白感到羞愧,回去后,没有逃过学校。每天的学习也特别努力,终于成了有名的诗仙。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2
【成语】: 铁杵磨成针
【拼音】: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释】: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3
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都能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4
李白小时候很淘气,后来就辍学了,不再学习了。
有一天,李白出去玩,看到老太太在溪边磨铁杵,他说:老太太,你在做什么?我啊,我在把这根铁杵磨成针啊老太太回答说。什么?要把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细针!这怎么可能呢?李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呆呆地站着。老太太笑着说:孩子,这个铁杵虽然很粗,但只要继续下去,长时间就会变成针。学习也一样,需要耐心和毅力啊快回去上课吧。
但是,李白打算踏上回学校的路时,葫芦飞来,横冲直撞地停在李白面前。我是宝葫芦葫芦闷闷不乐地发出声音,我可以帮助你实现任何愿望。老太太和李白半信半疑。宝葫芦说:相信我,李白。为什么人一定要读书?扔掉你的破书,带我去游山玩水吧。外面的`世界很棒!老太太摇摇头说:想放松只是暂时的乐趣,学到的知识是充实自己的武器啊学习不是为了将来找工作赚钱,我可以给你无数的钱,学习什么!我在喊道。学习不仅是为了赚钱,学习也是为了……
奶奶还在和宝葫芦争论。李白夹在他们俩之间被说晕倒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突然对宝葫芦说:葫芦兄弟,既然你这么热情,我也很盛情,我们一起去吧!又转过身来,笑着对老太太说:老太太,别担心,相信我,我有磨杵的方法!李白带着宝葫芦蹦跳跳地走了。老太太看着他的背,皱着眉头说:啊,这个孩子不能诱惑啊。
二十年后,在平民的嘴里赞美一个人李白。他不仅有才华,还写了永远流传的诗,用优秀的医术悬挂济世。原来李白收到宝葫芦后,不是去游山玩水,而是留在家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寒窗苦读,终于完成了他们嘴里的诗仙。聪明的李白知道,学习这根铁杵磨成针需要毅力,不能投机取巧,不能中途放弃。宝葫芦确实是宝物,比起游山玩水,利用它给人类带来利益更有意义。所有的疑难杂症,只要宝葫芦伸出手,当然一切都不说话。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15
李嘉诚是推销员出身,曾经有记者询问过李嘉诚的推销诀窍。李嘉诚不予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故事。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成功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台,说:“请您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哇!”
原一平接过话头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所以脚茧特别厚。”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时彻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自谦地对记者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底,但我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当年,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马不停蹄地走街穿巷,从西营盘到上环到中环,然后坐轮渡到九龙半岛的尖沙咀、油麻地。
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最初别无他法,只能将勤补拙。”
李嘉诚早先在茶楼当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后来当推销员,依然是背着大包一天走10多个小时的路。
天上从来不掉馅饼,有人说,如果掉的话那饼肯定有毒。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者,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辛酸。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相关文章: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03-24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介绍08-13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05-02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5篇04-26
铁杵磨成针作文(精选6篇)05-08
为什么要将铁杵磨成针高一作文05-11
别让故事只是故事励志故事04-08
[破案故事]破案故事03-17
儿童故事睡前故事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