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故事范例[15篇]
完璧归赵的故事1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关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王得到了当初楚国丢了的“和氏璧”,就派使者去见赵惠文王,愿拿出十五座城来换璧.赵惠文王跟大臣们商量:要想答应秦国,又怕上当,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需要派个使者上秦国去交涉.
有个宦官(太监)对赵王说,他有个门客叫蔺(lìn)相如,挺有见识.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问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咱们弱,不能让秦王找借口发兵打我们.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就是秦国的错了.
蔺相如又说:“要是大王没有可派的人,那我就去一趟.”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坐在朝堂上接见他.蔺相如恭恭敬敬地把“和氏璧”献了上去.秦昭襄王接过来,看了又看,很高兴.他还把“和氏璧”递给左右后宫的美人儿传着看,大臣们一片欢呼,表示庆贺.
蔺相如不见秦昭襄王提起交换城的事.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朝堂上的大柱子,瞪着眼睛,气冲冲地对秦昭襄王说:“大王派使者到敝国说是愿拿出十五座城来换它.赵国的大臣们都说,这是秦王骗人的话,千万不能答应.可我说,大国的君王怎能不讲信义呢!赵王这才斋戒了五天,派我把‘和氏璧’送来.这么郑重的事,大王却拿着‘和氏璧’随随便便地叫左右女人们传着看.我看大王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和氏璧’在我的手里,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玉璧在这根柱子上一同碰碎!”
说着蔺相如就拿起“和氏璧”来,对着柱子要摔.
秦昭襄王连忙向他赔不是,叫大臣拿上地图来,指着说:“打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全给赵国.”蔺相如一想,可别再上他的老当!他就对秦昭襄王说:“赵王斋戒了五天,又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送玉璧的仪式.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玉璧的仪式,我才敢把‘和氏璧’奉上.”秦昭襄王答应五天后举行仪式.蔺相如就回到宾馆里歇着.
蔺相如拿着玉璧到了宾馆,马上叫手下人扮成买卖人,把“和氏璧”包着系在贴身,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五天后,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参加受璧仪式.蔺相如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到欺骗,对不起赵王,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了大发雷霆.蔺相如面不改色地说:“秦国强,赵国弱.请大王先把那十五座城交割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块儿到赵国去取‘和氏璧’.”
秦国的大臣们听了这番话,你瞧着我瞧着你.秦王想:“和氏璧”已经归赵了,就是把蔺相如扔到大鼎里去煮也无用了.他只好对蔺相如说:“一块玉璧不过是一块玉璧,我们不应该为了这件小事儿伤了两国的和气.”
于是,秦昭襄王恭恭敬敬地招待了蔺相如,然后让他回去了.
完璧归赵的故事2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来源典籍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他见秦王没有诚意,可玉已经在秦王手里,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成语典故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和氏璧”有瑕疵,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让他指出来。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体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没想到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诚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块儿撞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面对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昭襄王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撞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赵王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赠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这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本不想这样做,但见蔺相如态度坚决,只得无奈地说:“好!就这么办吧!”说完,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
后来秦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说:“和氏璧已被我派人送回赵国,您先把十五座城交给赵国,不然休想得到和氏璧。”秦王想攻打赵国,但又没有什么好处,想挟持蔺相如,但又想蔺相如机智勇敢,不怕死,于是无奈地放了他回赵国。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的故事3
古时候,赵国拥有一块又大又美丽的宝玉——和氏璧。有一天,秦国国王听说了这件事,便派使者对赵国国王说:“我们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市来换和氏璧”。
赵王想:“秦国一向不讲信用,这次肯定又在骗我”。但是,秦国非常强大,赵王不敢违抗秦王的意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大臣蔺相如说道:“大王,就让我带着和氏璧去秦国吧。如果秦王不遵守诺言,我保证完好无损地把和氏璧带回来。”于是,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
蔺相如刚刚走进宫殿,秦王就迫不及待把和氏璧接过来。光洁细腻的宝玉,散射着柔和的光泽。秦王捧着宝玉看了又看,实在是爱不释手,完全把蔺相如忘在一边,更不要说十五座城市的事情了。
蔺相如等了很久,见秦王根本没有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在秦王手上,怎么才能夺回来呢?他灵机一动,对秦王说:“大王,这块和氏璧虽然美丽,但是还有一点不好的地方,让我指给您看吧!”于是,秦王便将宝玉交还到蔺相如手中。
蔺相如接过宝玉,便坚定地对秦王说:“当初您与我家大王约定,用十五座城市来换和氏璧。为什么今天根本不提起这件事?!我看您毫无诚意!既然如此,我就将宝玉和我的脑袋一起撞碎在这宫殿上!”说着,蔺相如就要把和氏璧摔在地上。
秦王一看慌了神,赶忙拦住蔺相如。他拿出地图,假惺惺地将十五座城市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说:“我家大王对和氏璧非常敬重。我来秦国之前,大王斋戒了五天,才把它交给我。您应当像我家大王一样,斋戒沐浴。五天后,恭恭敬敬地收取宝玉。”秦王没办法,只好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
当天晚上,蔺相如就带着和氏璧,沿着小路赶回了赵国。秦王得知消息,已经追不上了。于是,和氏璧就这样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
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把物品完好无损地还给主人。
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从略。另有成语“负荆请罪”,也与和氏璧相关。
近义词:物归原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
完璧归赵的故事4
战国时期,赵国得了一块玉璧,叫做“和氏璧”。秦昭襄王知道了,便写信给赵惠文王,说愿意以十五个城的国土来交换这块宝璧。当时,秦国强,赵国弱,赵王明知秦王阴谋骗取“和氏璧”,但是又不敢拒绝。他和大臣们再三商议,想不出一个妥善的办法。这时,一个宦官的门客蔺相如,表示愿意去办这件外交大亊。他说:“让我把璧带到秦国去,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愿履行他换城的诺言,我一定负责完璧归赵。“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的.人,便同意他为使臣,派他带着玉璧到秦国去了。
蔺相如来到了秦国,见了秦王,把璧献上。秦王看了宝璧,非常高兴,还叫大臣们和后妃们一个个传递着欣赏,满口赞好,却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便说“这件名闻天下的宝贝,确实是好,可惜还有一点点小毛病秦王信以为真,便把壁交给蔺相如,叫他指出毛病在哪里。蔺相如接过璧,后退几步,靠近柱子站着,怒气冲天,严厉指责秦王不讲信义,揭薛秦王假意用十五个城来骗取宝璧的阴谋。秦王又羞又恼,想叫武士来强抢。蔺相如早已料到这一着,便面威胁道:“大王若来强逼我,我情愿把脑袋和宝璧一同掩碎!”面就作势向柱子撞去。秦王怕心爱的宝璧真的要被撞碎,赶紧叫人劝阻,连声道歉,并且答应把十五个城划给赵国。
阐相如说:“赵王派我把宝璧送来,是很隆重的,曾经斋戒五天。大王也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接收典礼才是!”秦王无奈,只好同意。蔺相如回到离所,立即叫随从抄小路把璧送回到赵国。
五天到期,蔺相如去见秦王。秦王知道宝璧已被秘密送回赵国,非常生气,但是还有什么办法呢?杀死蔺相如吧,为了没有骗到宝璧而杀赵国使S,这件事传出去可并不光彩;发兵进攻赵国吧,事情闹大了,更要被各国笑话。秦王便只好放走了蔺相如,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完璧归赵的故事5
完璧归赵成语意思: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原主。
【完璧归赵的故事/典故】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胆识超群,为人机智聪明。赵惠文王在位时,有一个姓和的人将一块美玉(壁)送给了赵王。
秦国的国王秦昭王,也非常喜欢那块璧,就派人向赵王请求,假装用十五座城换那块璧。
赵惠文王知道那是个骗局,城是肯定不会给的.。但要是不将璧给秦昭王,又怕理亏。
于是,赵惠文五派蔺相如带璧出使秦国,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的骗局。
蔺相如于是带着璧来到秦国,将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看后非常高兴,却丝毫不提割城给赵国的事。
蔺相如马上灵机一动,说:“大王,这块璧有斑点,让我指给你看。”秦王就将璧交给了他。
蔺相如拿到璧后,又说:“我将璧给了你,你却不割城给我国。如果你不守信用的话,我就把这璧摔碎。”秦昭王只怕玉毁了,就假惺惺地让人拿出地图割城给赵国。蔺相如明白那是假装的,就又说:“这样的好玉给你们,你们必须举行很大的庆祝活动,否则就不给。”秦昭王没办法,只好照办。
等庆祝活动准备做好了,就让蔺相如将璧献给他。
蔺相如却说:“我已经把璧送回赵国。等你们将城池交给我国后,我们再派人送来。我国一定守信用。若是你因为我欺骗你,你要杀我,那我就自杀算了。”秦昭王看璧都不在了,杀了他也没有用,便放了他。
后来,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没有给秦国那块璧。
完璧归赵的故事6
和氏璧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的,发现时还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璞。卞和把它献给几任国君,都被认为是块普通的石头,还说他犯了欺君之罪。卞和被砍去了双脚,很伤心,抱着这块玉璞终日哭泣。楚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就让人剖开玉璞,里边真是一块稀世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公听说赵惠文王收藏了和氏璧,马上派使者前往赵国,表示愿意拿出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希望赵惠文王能够答应。
赵惠文王一筹莫展:答应秦国,恐怕丢了宝玉,却拿不到城池;不答应秦国,又怕两国交恶,埋下隐患。该如何是好呢?
他找来大臣商议对策,有人向他推荐蔺相如,说蔺相如有勇有谋,一定能想出办法。赵惠文王一听,马上召见蔺相如。
蔺相如听了事情的经过,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是不行的。”
“可是,如果秦国拿了璧又不给我城池怎么办?”赵惠文王忧心忡忡地问。
蔺相如说:“秦国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如果我们不答应,理亏在赵国;如果我们把玉送去了,他们却不肯交出城池,那理亏的是秦国。比较一下,我认为宁可答应,把玉送去,让秦国去担理亏的责任。”
赵惠文王认为蔺相如说得很有道理,就问:“依你看,派什么人去合适呢?”
蔺相如自告奋勇地说:“假如大王找不出合适的.人,我愿意去试试。”
赵惠文王说:“那就请先生上秦国走一趟吧。”
蔺相如说:“大王放心,秦国交了城池,我就把和氏璧留在那里;如若不然,我一定把玉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秦昭公一听赵国把玉璧送来了,十分高兴,当即在朝堂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奉上和氏璧,秦昭公双手捧过来细细把玩,然后依次传递给嫔妃和侍从们观赏。
蔺相如站在下面,半天不见秦昭公提城池的事,就向前走了几步,对秦昭公说:“大王,这玉璧上面有一点瑕疵,让我指给您看一看。”
秦昭公信以为真,便叫侍从把玉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到玉璧之后,往后退了几步,身体侧对着宫殿的柱子,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人送信给赵王,希望得到这块玉璧,并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池交换。如今,赵王派我把玉璧送来了,大王却一点也没有交换的诚意,这分明是在戏弄赵国。如今玉璧在我的手上,大王如果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玉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公一听,怕他真的摔碎了玉璧,就一边假惺惺地赔着礼,一边叫人拿来地图,把准备划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池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的口气也缓和下来,他说:“赵王派我送玉璧之前,斋戒了五天,还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有诚意的话,也请您斋戒五天吧。五天后,再举行一个接璧的仪式,到那时,我才敢把玉璧献给大王。”
秦昭公心想,玉璧在蔺相如的手上,不能强夺,就应承下来,把他送回传舍歇息。
蔺相如回到传舍后,马上派人从小道悄悄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公在朝堂举行了隆重的接璧仪式,请蔺相如上殿献璧。蔺相如镇定地走上前来,向秦昭公行礼。
秦昭公说:“我已经斋戒了五天,并依先生所言举行了仪式,现在,请把玉璧拿出来吧。”
蔺相如说:“秦国自穆公以来,二十几位君王没有一个是守信用的,我又怎能完全相信您呢?我担心大王欺骗我,所以已经让人把玉璧送回赵国去了。”
秦昭公大怒,说:“明明是你不讲信义,怎么说我会欺骗你?”
蔺相如说:“大王息怒,我如果欺骗了大王,大王可以治我的罪,可现在的情形并不是这样!秦国强,赵国弱,世上哪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大王真心想要那块玉璧的话,请先割让十五座城池,然后派人和我一起去赵国取璧,赵国得到了城池,是不敢不把玉璧交出来的。”
秦昭公与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半天,秦昭公才尴尬地说:“不过是一块玉璧,为此伤了我们的和气就太不值得了。”说完,客客气气地让蔺相如回国了。
蔺相如回国后,赵惠文王认为他确实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出使强秦竟能“完璧归赵”,于是任命他为上大夫。
后来人们就常用“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完璧归赵的故事7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例 句
1. 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请你放心。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8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官至上卿,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战国时期的政治家。
完璧归赵:比喻原物完整地归还本人。
典故: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者带着国书去邯郸城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邯郸城收藏的一块珍贵的“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赵惠文王就跟大臣们商量,要不要答应。要想答应,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和氏璧,拿不到城;要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议论了半天,还不能决定该怎么办。当时有人推荐蔺相如,说他是个挺有见识的人。赵惠文王就把蔺相如召来,要他出个主意。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答应不行。”赵惠文王说:“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秦国取了璧,不给城,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璧玉,这个价值是够高的了。要是赵国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了去,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么错在秦国。宁可答应,叫秦国担这个错儿。”赵惠文王说:“那么就请先生上秦国去一趟吧。可是万一秦国不守信用,怎么办呢?”蔺相如说:“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壁留在秦国;要不然,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邯郸。”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咸阳。秦昭襄王得意地在别宫里接见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璧,看了看,挺高兴。他把璧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大臣们都向秦昭襄王庆贺。
蔺相如站在朝堂上等了老半天,也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他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宫殿上的一根大柱子,瞪着眼睛,怒气冲冲地说:“大王派使者到邯郸来,说是情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璧。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璧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璧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璧在这柱子上一同砸碎!”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璧,对着柱子做出要砸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璧,连忙向他赔不是,说:“先生别误会,我哪儿能说了不算呢?”他就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想,可别再上他的当,就说:“赵王送璧到秦国来之前,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堂上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仪式。大王如果诚意换璧,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璧的仪式,我才敢把璧奉上。”秦昭襄王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吩咐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歇息。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璧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邯郸去了。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在咸阳的使臣,在朝堂举行接受和氏璧的仪式,叫蔺相如上朝。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秦昭襄王说:“我已经斋戒五天,现在你把璧拿出来吧。”蔺相如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欺骗,丢了璧,对不起赵王,所以把璧送回邯郸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你?”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
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要那块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璧交出来。”秦昭襄王听蔺相如说得振振有辞,不好翻脸,只得说:“一块璧不过是一块璧,不应该为这件事伤了两家的和气。”结果,还是让蔺相如回邯郸去了。蔺相如回到赵国,赵惠文王认为他完成了使命,就提拔他为上大夫。
秦昭襄王本来也不存心想用十五座城去换和氏壁,不过想借这件事试探一下赵国的态度和力量。蔺相如完璧归赵后,他也没再提交换的事。
启示:做事情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面对强势,要有勇气与之抗衡,同时做事情应当灵活,随机应变,用机智与强势力抗衡。
完璧归赵的故事9
秦昭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昭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红斑,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昭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昭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议的结果不想把宝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接见我,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收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蔺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昭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主管的官员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于是就对秦昭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
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昭王估量此事,毕竟不可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请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昭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大典,去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后,对秦昭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几位君主,从没有一个坚守盟约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惠文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况且秦强赵弱,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把宝璧送来。如今凭您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锅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秦昭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并有惊怪之声。
侍从有人要把蔺相如拉下去,秦昭王趁机说:“如今杀了蔺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惠文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接见蔺相如,完成了大礼让他回国。
蔺相如回国后,赵惠文王认为他是一位称职的大夫,身为使臣不受诸侯的欺辱,于是封蔺相如为上大夫。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和氏璧。
完璧归赵的故事10
《东周列国志》是一本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书,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既混乱又精彩的时期。记载了无数国家和个人在这段数百年的动乱不安中俯仰沉浮,讲述了春秋列国时的许多史实。
我仔仔细细地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书中描绘了许多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倾国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壮士,有精于兵法的将军,有心怀叵测的奸人,当然还有很多或昏庸无能、或精明强干的君主。这些人物时而令我感动,时而令我敬佩,时而令我憎恨。
《母子地室会面》是一个让我感动的故事。当时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一辈子都不见母亲。有一位正直之士颖考叔见庄公对母亲不孝,便打了几只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篇(三):螳臂当车
螳臂当车
齐庄公乘着马车到郊外去打猎,看见路上有一只小虫,高举着前脚向马车的轮子直扑过来。齐庄公觉得很奇怪,问赶车的说:“这是什么虫子呀〞赶车的答复说:“这就是螳螂。这种虫只知道前进,不知道后退;不自己估计一下力量,只知道攻击敌人。〞齐庄公说:“真了不起。要是他变成了人,一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
你不要辗死他。〞赶车的急忙拉转马头,让车绕过了螳螂。这件事传了开去,天下的勇士听说齐庄公对一只勇敢的'螳螂尚且这样爱惜,都跑到齐国去,愿意为齐庄公出力。
“螳臂当车〞和“不自量力〞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螳臂当车:通常用来比喻有人不自量力。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篇(四):成语故事:心腹之患
心腹之患: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懊悔。〞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低。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伍子胥又奉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害。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唐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奉劝。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消灭了。
完璧归赵的故事11
完璧归赵的故事:战国时期,秦王得知赵王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假装以15座城池与她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王十分为难,蔺相如就临危受命,前往秦国。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秦王理亏,答应划城。随后,派人连夜将何氏璧送回赵国。完璧归赵是一个历史典故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物介绍
蔺相如,男,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完璧归赵的故事12
完璧归赵是个成语故事,该故事出自于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一书中。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讲述了赵国上卿蔺相如不辱使命的经历,而蔺相如通过这一事情,也成为赵国有功之臣,深受赵惠文王的重用。
蔺相如原为赵国宦官缪贤的门下客,因为阻止了缪贤去燕国一事,深受缪贤的重用。当时,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强大的.秦国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派来使者说秦王愿意用15座城邑交换和氏璧。赵国上下心知肚明,用城换和氏璧是个幌子,但是如果赵国不去赴约的话,就会显得本国理亏。于是,缪贤将门下蔺相如推荐给了赵惠文王,随后,赵惠文王接见了蔺相如,派遣蔺相如只身一人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达秦国后,便把和氏璧呈给秦王看,通过观察秦王的一言一行。蔺相如知道,秦王并没有交换的想法,于是急中生智将和氏璧拿了回来。蔺相如手持和氏璧,并拆穿了秦王的阴谋。而秦王为了和氏璧也不敢轻举妄动,此间,蔺相如提出了让秦王斋戒5天的想法,乘此期间,蔺相如乔装潜回赵国,将和氏璧完好无缺的还给了赵惠文王。
5天后,蔺相如再次申明了这场交易,但是秦王没有履约。蔺相如巧用机智化解了这场危机,自己也安然无事的回到了赵国。
蔺相如在面对强大的秦王时,依然不畏权贵所折腰,岿然不动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种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实为可贵。
完璧归赵的故事13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成语故事】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和氏璧,想假装以15座城池与他交换来骗取和氏璧。赵惠王派蔺相如前去交易,秦王拿到和氏璧后而不谈城池交换事宜。蔺相如设计骗回和氏璧,并派人连夜将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气得要杀死蔺相如。
【出处】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物归原主
【相近词】物归原主
【相反词】支离破碎
【歇后语】蔺相如护璧使秦
【成语造句】
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作《离骚》等诗篇,发挥他的爱国思想;蔺相如用完璧归赵表达他的`爱国思想;信陵君用大败秦师表达他的爱国思想。
完璧归赵的故事14
完璧归赵成语,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缺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后,秦昭襄王恼羞成怒,起兵攻赵。后因为要攻楚,于是主动交好,才有渑池之会。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于国有功,获得封赏,廉颇一时妒忌,才有了负荆请罪的典故。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完璧归赵成语故事翻译】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于是,蔺相如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快要撞击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15
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的事,让秦昭襄王知道后,秦王便派使者带了国书去见赵王,说愿意拿出15座城来换那和氏璧。赵王就召集大将军廉颇和其他大臣商量。大家觉得,如果答应秦国,恐怕上当;如果不答应吧,又怕秦国打进来。讨论了半天,也拿不出一个好主意。再说,没有谁能担当答复秦王的使者。
宦官长缪贤的门客蔺相如说:“秦国用城换璧,如果我国不答应,那么错在我国;我国交了璧而秦国不给城,那么错在秦国。我说,宁可答应秦国,让他们担当不交出城的罪名。”
赵王说:“先生能当使者去秦国吗?”
蔺相如说:“臣可以走一趟。秦国交了城,我就留下璧;秦国不交城,臣就把璧完整地带回来。”
于是,赵王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来到秦都咸阳,在离宫章台向秦王进献了和氏璧。秦王看完壁,高兴地把璧传给左右的美人和臣子们观赏。蔺相如在一边等了半天,也不见秦王提起交换城的事,知道秦王没有诚意,就走上前说:“这块玉璧上有点儿小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就把璧交还给他。蔺相如拿到玉璧后,后退几步,靠着柱子,怒发冲冠,说:“当初,大王派使者送信来,说是情愿拿15座城来换这块和氏璧。赵王于是诚心诚意地斋戒了五天,然后叫我送来玉璧。
我们是多么郑重其事啊!可大王却不在朝廷正殿而是在离宫别馆接见我,并且态度非常傲慢,拿了璧又传给周围的美女玩赏,故意戏弄我。我看大王根本没有割地的诚意,所以才把玉璧拿了回来。大王如果逼急了,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璧同时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完高举着璧,对着柱子要摔。
秦王慌忙连声道歉,一面把管图籍的官吏召来,在地图上指出从某城到某城割给赵国。蔺相如知道秦王不过是想欺骗他,就说:“和氏璧是闻名天下的珍宝。赵王送璧时先斋戒五天,大王您也应该斋戒五天,在大殿上备设隆重的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和氏璧。”
秦王只好答应,叫人把蔺相如送到宾馆去休息。
蔺相如想,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一定不肯把15座城割给赵国的。他就派自己的随从人员,穿着破旧的衣裳怀里藏着和氏璧,从偏僻的小道,偷偷地逃回赵国。
秦王经过五天的'斋戒后,在朝廷中备设了九宾大礼的正式仪式,请蔺相如上殿。他知道蔺相如已叫人把玉璧送回赵国后,就喝令武士要把蔺相如绑起来。
蔺相如说:“慢,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国强、赵国弱。如果秦国真的能先割15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会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必须接受烹刑,就请用大刑吧!不过,我的话还是请大王和您的大臣们仔细想想。”秦王想:“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反而破坏两国的关系,还不如放他回去。”
蔺相如回到赵国,被赵王拜为上大夫。
后来,秦国并没有割城给赵国;赵国也就没有送和氏璧给秦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相关文章:
完璧归赵的故事03-15
完璧归赵的故事作文05-02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05-08
《完璧归赵》读后感范文04-30
完璧归赵读后感13篇06-19
别让故事只是故事励志故事04-08
故事里的故事作文11-11
故事大全睡前故事12-23
[破案故事]破案故事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