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向去何处
高考改革向去何处
本报评论员 翟晋玉
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就中、高考改革方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按照该方案,从2016年起,本市中、高考科目分值有所变化,其中,语文各提高30分,英语则双双降至100分。不仅下调中、高考英语科目分值,高考英语还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
方案甫一推出,立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大多数人对改革表示肯定,认为此举将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并促进中小学课程和教学向更合理的方向调整。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在当前中国教育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分值并不能减轻学生的压力。
无疑,提高语文在高考中的分值,降低英语的分值并使英语考试社会化,为当前愈演愈烈的`“英语热”泼了一盆冷水,此举将减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负担,同时提高学生重视母语的程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据悉,继北京之后,其他省份也将陆续推出相应的改革。可以预见,这将是近年来中国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迈出的一大步。
但在为北京改革方案欣慰的同时,我们还需清醒地看到,这一方案离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还相距甚远。从目前改革方案的内容来看,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中、高考的方向,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撼动当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体制。
北京的改革方案借鉴了欧美国家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的经验,但这种借鉴仅仅取其一隅,不够彻底和全面。在美国,大学录取学生时会全面考察其素质,除了高考成绩以外,还包括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及参加社团活动、社区或志愿服务情况等,最后是学校的面试,这些方面的情况通常比高考成绩更重要。即使是高考,美国也可以一年考多次,取最好成绩(SAT每年有6次考试,ACT每年有5次考试)。
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学生不得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把所有的赌注押在一次高考上,因此,他们的学习压力不会像中国学生这样巨大而沉重。高考成绩在美国远没有在中国那么重要,对于美国青少年来说,“一考定终身”简直是天方夜谭。
北京的改革方案借鉴了美国高考可以一年多次考试的做法,但也仅仅限于英语学科,远未全面实施,对学校面试等其他重要方面更无涉及。人们习惯于以中国没有诚信机制为借口,认为学校面试等无法实行,但其实困难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难,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完全可以做到,一些相关的基层经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迟迟不愿实施这些改革的背后,恐怕还是利益集团的阻力。
北京改革方案的总体思路包括减负、均衡以及公平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都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不能仅仅依靠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但作为指挥棒,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无疑极其重要。“招生制度改革是关键环节,要将这个环节紧紧抓住,同时在顶层设计上做突破……”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
在认识到位后,下一步的“关键环节”是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在顶层设计上做更彻底的突破。当然,这需要切实研究具体的方案和配套措施。
但当前最需要的是良知和胆识。面对无数在题海中苦苦挣扎、损耗心智和生命的青少年学生,政府有责任通过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让他们从无谓的竞争中解放出来,得到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这不仅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也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保障!
【高考改革向去何处】相关文章:
2.高考改革方案改革
3.高考政策改革
4.高考录取改革
5.天津高考改革
6.福建高考改革
7.高考2017改革
8.高考改革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