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指南解析

时间:2022-12-09 15:57:48 高考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复习指南解析

  复习指南:踢好高考语文复习的“临门一脚”

高考语文复习指南解析

  在临考前,不少考生有这样的感觉:做了大量的模拟试卷,但是心中仍然无底,往往感到最后阶段的复习有如“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确实,如何踢好高考语文复习的“临门一脚”,其作用不可小觑。那么,如何在最后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到考前复习的最佳策略,从而在“大决战”中“笑傲江湖”呢?

  温故知新,查漏补缺。通过一次次的考试锤炼,每个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个基本估

  价,临近高考之际,既要分析试题,又要研究自己,找准重点,找准弱点,考生应该将近几个月来所做的专项及综合练习及时拿出来巩固消化,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哪部分内容还没有完全吃透,重点复习自己经常出错的部分,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对照《考试说明》,逐项检查自己哪部分知识还有欠缺,哪些能力还有不足。找到自己的不足立即进行弥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做单项强化训练,回顾近几年来的同类,然后再做一些最新模拟试卷中的同类考题,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瞄准变化,主攻热(难)点。具体说有四大堡垒,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熟语”、“古诗鉴赏主观题”、“文言文翻译主观题”,攻克了这四大堡垒,就等于打下了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这一板块的半壁江山。其中,文言文及古诗文鉴赏是大多数考生的老大难问题,最后一阶段要集中火力猛攻。近十年考的都是纪传体的文章,内容多是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维护统一,或者讴歌某种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因此,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关的文言文,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只有真正读懂了文言文,培养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断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熟悉命题人设置干扰项的技巧,才能答好考题。

  盘活内存,强化记忆。不少考生有记日记和写随笔的良好习惯,更有不少考生三年来摘录了大量文质俱佳的美文,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考试资源,在临考前要将这些“内存”盘活、激活,“重温旧梦”,搜索可用的写作素材,以便寻找可资创新的契机,可以借鉴的鲜活的素材。“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背诵名句名篇”等考点,这些识记性的内容正是绝大多数考生考前得分的增长点,考生在最后一个月中只要每天坚持挤出一刻钟的时间,突出重点,分类记忆,特别是名句,一定要记准、记牢,特别注意其中容易写错的同音字。

  揣摩考题领悟方法。最后阶段语文复习所做练习不宜过多,训练强度不宜过大。(江苏省兴化中学 王广清)

  考前常见复习方法介绍

  复习方法包括:网络式复习、空想法、树形图、阅读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综合法、指导法、练习法、记忆法。考试应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复习方法。本处重点介绍“网络式复习、空想法、树形图”三种学习方法。

  1、网络式复习:

  ①有的考试还比较细碎、全面,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这种情况,有人采取“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编、章、节标题、要点五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最后做到脱离课本时只看大的编,以编想章,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这样做,不仅记得仔细,对跨章节组织论述题的回答也十分有利。

  ②提高“回头率”。因为看完一遍之后在脑中几乎不留任何痕迹。为了防止遗忘,就要采用提高“回头率”的方法,即看完一节、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头扫视一遍,这样知识得到了系统和巩固,效果很好

  2、空想法:

  ①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这种复习方法同盯着课本死记硬背相比,所用时间更少,但是却更容易找到记忆中的“盲点”。在回忆难以为继时,翻开课本,那么这一段知识对神经元的刺激非常强烈,因而也就容易刻入脑中。

  ②文科中的事实和理论都需要记忆,而对理论的记忆和背诵,没有理解是不可想象的。根据同学的总结,理解时必须:能“从点到面”:“记重点,析难点”;看书时能“钻进去,跳出来”:“能画出知识结构的树形图在胸中”;最重要的,理解要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3、树形图:

  在复习时,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如:该学科领域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进一步的充实完善,使得树型图更加完满。这样,通过这一“制图”过程,就会使你自己对于这一学科研究的整体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这一图式对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也能够起到帮助你理清脉络、迅速回忆起细节的作用。

  下面还介绍几个考前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抓大放小”

  有的考生为了找捷径,只复习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和可能出小题的内容或不复习或下功夫不够。这样复习的结果,大大影响了考生的考生成绩的提高。

  ②摆脱思维定势

  科学复习八步曲 合理安排时间从容应对中考

  关于科学复习八步曲 合理安排时间从容应对中考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助帮助!

  科学复习八步曲 合理安排时间从容应对中考

  科学的时间安排 课前预习,无疑是高学习效率的保证。有些同学的学习时间那排就比较混乱,另一些同学学习效率也还可以,没有刻意的制定学习时间表,建议这些同学都可以尝试设计一下自己的学习时间表,这样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整个学习计划都能按期完成。

  那么怎样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安排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表吧!

  一、起床时间

  起床的时间最好定在6:30,建议不要起的太早或者睡懒觉,因为早上的时间很宝贵,这个时间段是记忆文史知识的大好阶段。

  二、早读时间

  早读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时间大概从7点——8点,早读的内容可以涉及语文古文,诗词背诵、英语单词记忆,史政知识等。

  考生最好将早读平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平均20分钟,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学科都可以复习到。

  另外在单词记忆的过程中,没有必要为完成目标而加快进程,从而忽视了效果。

  三、第一、二节课

  这两节课如果有老师来讲课的话,可以跟着老师来回顾梳理知识。若无的话,建议可以做一些文史类的考题,或者作该类知识的整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一般在上午比较强,而文史知识由偏重于记忆,因此用上午的时间来复习文史知识是比较合理的。

  四、午餐、午休

  午餐一般安排在12:00到1:30,很多同学可以用20分钟的时间吃完午饭。可以利用12:20到12:50的半个小时,来学习。学习的内容可以自主安排,可以稍微向理科倾斜。

  用12:50到1:20的半个小时来休息,午休非常必要的,如果感觉比较累的话,可以适当延长午休时间。短短的午休时间,可以为下午带来充沛的经历,因此午休显得非常必要。

  五、第三至五节课

  同样,三、四节课如果有老师上课,可以跟着老师来学习新知识,或者回顾梳理旧知识,若无课程安排的话,可以自己复习,可以选择作一些模式试卷,将试卷中不懂,或者概模糊的知识点,再到课本中核实清楚,对于实在不懂得问题,可以记下来。这两节课,可以学习下物化方面的理科知识。

  六、晚自习

  自习主要选择做一些试卷,侧重点还是在理科方面,因为这时候人的记忆力会下降到最低,但逻辑分析能力比较好。如果要记忆东西的话,在这一段时间可以选择理解型记忆。另外可以将一天积累下来的问题,问带课的老师,然后彻底决绝掉,最好再针对这些问题往更大范围推广下,做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七、晚自习后

  晚自习结束大概在9点左右,如果精力充沛的话,可以利用9点到10:00点的时间,再学习1个小时,学习内容主要针对自己的弱势科目,进行强化。

  八、睡觉时间

  在睡觉前,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对一天内学习的收获进行回顾,对明天的学习细节进行大概安排。做完这些事情后,就可以休息了。

  睡觉的时间可以安排在10:40左右,但最迟应确保在11点前睡觉。最好不要开夜车,因为这不但对身体有害,而且无法保证睡眠。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在7~8个小时左右,如果保证不了,就会影响健康,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生活。

  以上即是一套科学的中考复习时间安排表,如果能将这张时间表和自己的学习计划结合起来,中考前的复习会更具体和充实。这个时间安排表的内容是比较平和的,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建议大家对自己的一天的学习时间进行一个安排,这样会使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复习方法

  对于考生而言,要把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弄清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图表,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但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针对今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时间缩短、题量减少的现状,考生要想取得好成绩,更要求地理思维品质和答题的准确性高。

  注重提高读图析图、绘制简图以及用地理语言进行正确表达的能力。去年的高考结果恰恰反映了考生的这两项能力普遍较弱。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从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用地理学的专门术语表述。绘图的准确性要加强,地理描述能力要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相结合。

  掌握区域差异基本原理。同学们应该熟练地掌握两幅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要将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地理区域落实于地图上,掌握其空间地理位置和区位特征,这是重要的基础。对于每一个区域内容的复习,既要掌握其区域特征,又要学会分析和把握区域中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与地域差异性相对应的地理学又一特征——综合性。

  重视“有用的地理”的复习。要关注周围的现实,并运用学到的知识作合理的解释。如对南方梅雨、北方秋雨、贵阳冬雨的现实解释,对我国现在的工业布局、城市发展、“三农” 问题等的实际分析,对新闻节目的点评等。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如“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战后伊拉克重建、南水北调……要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但不宜过多过早地追逐热点。

  加强审题能力,保证答题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它首先表现在拿到题目以后要认真审题,善于捕捉题目中的暗示信息。地理题目中的文字、数字、图表、设问暗示都是信息,要善于捕捉、处理和转换,只注意浅表或单一信息就会片面理解。要全面审视题目已知条件才有可能答对题目。

  规范术语。在解答非选择题时,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尽量使用地理术语来回答相关问题,如“影响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地壳物质的循环”、“交通运输中的点和线”……并将这些术语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

  语数外如何重点复习

  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科学制定各科复习计划。

  语文学科

  要分块复习,分步完成。可以分解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共三大块进行复习。基础知识部分可以分解为生字、解词、文学常识、修辞、文言文和现代文背诵默写等部分。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数学方面

  复习时首先要把基础复习好,要认真看好概念、例题,考试做到不因基础知识基本理解而失分。另外,复习时要注意基本运算的练习。

  英语学科

  关键要了解差异,改变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小学英语往往以对话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初中英语体裁形式多样,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因而,应迅速将学习方法转变到“听说读写齐复习,总结归纳重规律”上来。

  作文则着重复习记叙文

  基础知识要集中几天进行强化复习。然后是阅读部分,课内的重点篇目、段落,要围绕主题写法等重新温习。课外部分,应有意识的做一些记叙文的阅读题,掌握规律。作文要注重老师平时的批改、讲评。

  历史、地理、生物等

  记忆和背诵是这些科目的主要特征,所以精力要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上,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记忆。可以利用休息时间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帮助理解记忆。

  用好笔记和试卷,做好阶段梳理

  每节课至关重要的总结归纳或考点难点平日都记在笔记中,平日建立的改错本,记录了自己犯下的错误,也就是理解或运用中的漏洞,另外考过的卷子也是重要资料,同学们要认真分析,通过回看笔记本和试卷,以抓住重点难点,及时弥补学习漏洞,减少软肋。

  回归课本,加深理解和记忆

  重点知识复习过后,同学们应回到课本中,加强理解和记忆。

  同学们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建议:

  1、同学们要与老师密切合作,认真搞好期中考试复习工作。老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不仅对学生的自身提高有助,而且有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从而更好地教学。

  2、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同学们各有所长,互相帮助能使同学们共同进步。

  3、每位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安排各门功课的复习时间进行自主复习,要按时、独立完成课内和课外作业,复习要主动,不懂要勤问,要对半学期来进行系统梳理,全面复习,要切实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精心准备,树立必胜信念。

  4、要活学活用。在考试中,很多解题是有规律的,不要大量死记硬背。答题时,要先易后难,要灵活运用各种简便方法。

  小贴士:

  一、考前要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为大脑提供充足营养。

  二、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从而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迎接考试。

  三、保证起居正常,千万不要造成生物钟的紊乱。保持考前的最佳心态才是考试成功的基础。

  四、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那成功的另一半,便是有好的方法

  全方位多角度复习古诗词(上海)

  摸索古诗词艺术形式规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子衿

  自2000年上海高考“变脸”以来,诗词鉴赏便成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老师要把许多意会的东西言传给学生,而学生要经过反复实践之后才能将其所得连缀成文。对此,我认为有两点倾向必须避免:其一,神化诗词,妄自拔高,使同学如坠云雾,不知从何入手;其二,“单打独斗”,以篇论篇,割裂诗词与作者生平际遇或诗词之间的横向联系。

  众所周知,任何文学样式都逃不出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这两样,诗词鉴赏当然也不例外。所谓思想内容就是指诗人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思想、意趣、审美,赞成什么或批评什么,揭露什么或颂扬什么。而所谓艺术形式,就是指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思想内容。此二者,思想内容决定艺术形式,同时艺术形式也反过来制约思想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数年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对思想内容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但对艺术形式却有些手足无措,其实在我看来,对艺术形式的品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叠字即两字相叠,用于诗词可谓俯拾即是,诗人利用它的音韵美、节奏强来增强艺术感染力。最为著名的恐怕要推李清照的《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7组叠字归三类:第一类“寻寻觅觅”是动作描写,第二类“冷冷清清”是环境描写,第三类属心理描写。贯串读之,作者的形象便可映入读者的眼帘:在如此冷清的环境之下,词人似乎在苦苦寻觅着什么,结果却一无所获,所以心境凄惨、苦闷、彷徨。可谓合情合理,顺理成章,联想到李氏所处国破、家亡之苦境,就不难体味其词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深刻悲恸了。

  在一切表现艺术形式中,色彩的表现力是最强烈,最直接的。因为图画给人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而在中国,诗与画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不信你瞧———骆宾王一首《咏鹅》给人以多方面的艺术享受,这里选其后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白”的毛、“绿”的水、“红”的掌、“清”(青)的波,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白鹅戏水图,自然清新,栩栩如生。

  先看小诗一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寥寥数笔,将郊外美景交代得干净利落 学习规律,情趣盎然,实巧用数字之功也!

  被称为“半部文学史”的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处写景妙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好在哪里,我认为就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落霞”是静物,而“孤鹜”却正在飞动,两者一旦摆到了一起,效果就出来了。一下子把“落霞”写活了,把“孤鹜”写灵了。

  在这一艺术特色上,动词似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合了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然而下一点的论述也许又会让你大吃一惊,不信你且看———

  所以冠名为意外者,因其手法迥异于前。诗句之中不用动词,却造出非凡意境。如名词铺排,是其一种。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多组名词的堆叠,画出了秋天苍凉迟暮的自然景物,巧妙地传送出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这里9个名词、9种景物的并列组合,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且在语言上也显得工整凝练,读来累累如贯珠。

  要悟出这一特色,我们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唯有如此,才能体会这一手法的高妙之处。

  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中,我最欣赏其中这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读此比喻,我似乎首先听到了琵琶美妙变幻的声音,体会其扣人心弦的感情传递,从而更好地理解琵琶女的心境与作者的愁思。同时眼前当然呈现着一位多愁善感,“低眉信手续续弹”的女艺人和侧耳倾听、频频点头、深表同情的作者,可谓有声有色。

  2000年上海高考考过的赵师秀的《约客》诗亦有此艺术手法。首句写观感,“家家雨”说明雨域之广。次句写听觉,“处处蛙”说明蛙声之喧闹,“青草池塘”则是由蛙声而产生的联想,最后这些感觉都为了揭示人物内心焦急、失望而服务的,因为“有约不来过夜半”。古人是最重信义的,约客未至,实令人担忧。

  好的诗词曲不可能只借助一种表现手法,它必然是个综合体,融合种种手法而自出新法,出类拔萃。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机动,多侧面多角度地用好上面这些理论。不然,生搬硬套,机械摹仿,势必弄巧成拙。请看2003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中的诗词鉴赏题:望海楼米芾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众小题中一题:“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两点。”所谓“颈联”即“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答案要点为(1)色彩(红、白)(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天利考试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语文复习指南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高考语文复习指南解析】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复习指南05-09

高考数学的复习指南05-09

高考备考复习指南05-04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05-07

高考复习的方法指南05-08

高考语文总复习提分策略解析05-10

高考语文作文解析05-08

高考数学冲刺复习建议解析05-10

高考英语语法复习指南05-09

文章
代写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高考语文复习指南解析

  复习指南:踢好高考语文复习的“临门一脚”

高考语文复习指南解析

  在临考前,不少考生有这样的感觉:做了大量的模拟试卷,但是心中仍然无底,往往感到最后阶段的复习有如“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确实,如何踢好高考语文复习的“临门一脚”,其作用不可小觑。那么,如何在最后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到考前复习的最佳策略,从而在“大决战”中“笑傲江湖”呢?

  温故知新,查漏补缺。通过一次次的考试锤炼,每个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个基本估

  价,临近高考之际,既要分析试题,又要研究自己,找准重点,找准弱点,考生应该将近几个月来所做的专项及综合练习及时拿出来巩固消化,查漏补缺,看看自己哪部分内容还没有完全吃透,重点复习自己经常出错的部分,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对照《考试说明》,逐项检查自己哪部分知识还有欠缺,哪些能力还有不足。找到自己的不足立即进行弥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做单项强化训练,回顾近几年来的同类,然后再做一些最新模拟试卷中的同类考题,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瞄准变化,主攻热(难)点。具体说有四大堡垒,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熟语”、“古诗鉴赏主观题”、“文言文翻译主观题”,攻克了这四大堡垒,就等于打下了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这一板块的半壁江山。其中,文言文及古诗文鉴赏是大多数考生的老大难问题,最后一阶段要集中火力猛攻。近十年考的都是纪传体的文章,内容多是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维护统一,或者讴歌某种高尚的道德情操等等,因此,要有目的地选择相关的文言文,积累相关的背景知识。只有真正读懂了文言文,培养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断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熟悉命题人设置干扰项的技巧,才能答好考题。

  盘活内存,强化记忆。不少考生有记日记和写随笔的良好习惯,更有不少考生三年来摘录了大量文质俱佳的美文,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考试资源,在临考前要将这些“内存”盘活、激活,“重温旧梦”,搜索可用的写作素材,以便寻找可资创新的契机,可以借鉴的鲜活的素材。“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背诵名句名篇”等考点,这些识记性的内容正是绝大多数考生考前得分的增长点,考生在最后一个月中只要每天坚持挤出一刻钟的时间,突出重点,分类记忆,特别是名句,一定要记准、记牢,特别注意其中容易写错的同音字。

  揣摩考题领悟方法。最后阶段语文复习所做练习不宜过多,训练强度不宜过大。(江苏省兴化中学 王广清)

  考前常见复习方法介绍

  复习方法包括:网络式复习、空想法、树形图、阅读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综合法、指导法、练习法、记忆法。考试应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应的复习方法。本处重点介绍“网络式复习、空想法、树形图”三种学习方法。

  1、网络式复习:

  ①有的考试还比较细碎、全面,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这种情况,有人采取“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编、章、节标题、要点五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最后做到脱离课本时只看大的编,以编想章,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这样做,不仅记得仔细,对跨章节组织论述题的回答也十分有利。

  ②提高“回头率”。因为看完一遍之后在脑中几乎不留任何痕迹。为了防止遗忘,就要采用提高“回头率”的方法,即看完一节、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头扫视一遍,这样知识得到了系统和巩固,效果很好

  2、空想法:

  ①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这种复习方法同盯着课本死记硬背相比,所用时间更少,但是却更容易找到记忆中的“盲点”。在回忆难以为继时,翻开课本,那么这一段知识对神经元的刺激非常强烈,因而也就容易刻入脑中。

  ②文科中的事实和理论都需要记忆,而对理论的记忆和背诵,没有理解是不可想象的。根据同学的总结,理解时必须:能“从点到面”:“记重点,析难点”;看书时能“钻进去,跳出来”:“能画出知识结构的树形图在胸中”;最重要的,理解要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3、树形图:

  在复习时,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如:该学科领域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可以画一个树型图,帮助你理解“树干”与“树枝”、“枝叶”等的内在关系。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对这一图式做进一步的充实完善,使得树型图更加完满。这样,通过这一“制图”过程,就会使你自己对于这一学科研究的整体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这一图式对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也能够起到帮助你理清脉络、迅速回忆起细节的作用。

  下面还介绍几个考前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不要“抓大放小”

  有的考生为了找捷径,只复习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和可能出小题的内容或不复习或下功夫不够。这样复习的结果,大大影响了考生的考生成绩的提高。

  ②摆脱思维定势

  科学复习八步曲 合理安排时间从容应对中考

  关于科学复习八步曲 合理安排时间从容应对中考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助帮助!

  科学复习八步曲 合理安排时间从容应对中考

  科学的时间安排 课前预习,无疑是高学习效率的保证。有些同学的学习时间那排就比较混乱,另一些同学学习效率也还可以,没有刻意的制定学习时间表,建议这些同学都可以尝试设计一下自己的学习时间表,这样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整个学习计划都能按期完成。

  那么怎样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安排表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复习阶段的时间安排表吧!

  一、起床时间

  起床的时间最好定在6:30,建议不要起的太早或者睡懒觉,因为早上的时间很宝贵,这个时间段是记忆文史知识的大好阶段。

  二、早读时间

  早读时间一般为一个小时,时间大概从7点——8点,早读的内容可以涉及语文古文,诗词背诵、英语单词记忆,史政知识等。

  考生最好将早读平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平均20分钟,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学科都可以复习到。

  另外在单词记忆的过程中,没有必要为完成目标而加快进程,从而忽视了效果。

  三、第一、二节课

  这两节课如果有老师来讲课的话,可以跟着老师来回顾梳理知识。若无的话,建议可以做一些文史类的考题,或者作该类知识的整理,这是因为人的记忆力一般在上午比较强,而文史知识由偏重于记忆,因此用上午的时间来复习文史知识是比较合理的。

  四、午餐、午休

  午餐一般安排在12:00到1:30,很多同学可以用20分钟的时间吃完午饭。可以利用12:20到12:50的半个小时,来学习。学习的内容可以自主安排,可以稍微向理科倾斜。

  用12:50到1:20的半个小时来休息,午休非常必要的,如果感觉比较累的话,可以适当延长午休时间。短短的午休时间,可以为下午带来充沛的经历,因此午休显得非常必要。

  五、第三至五节课

  同样,三、四节课如果有老师上课,可以跟着老师来学习新知识,或者回顾梳理旧知识,若无课程安排的话,可以自己复习,可以选择作一些模式试卷,将试卷中不懂,或者概模糊的知识点,再到课本中核实清楚,对于实在不懂得问题,可以记下来。这两节课,可以学习下物化方面的理科知识。

  六、晚自习

  自习主要选择做一些试卷,侧重点还是在理科方面,因为这时候人的记忆力会下降到最低,但逻辑分析能力比较好。如果要记忆东西的话,在这一段时间可以选择理解型记忆。另外可以将一天积累下来的问题,问带课的老师,然后彻底决绝掉,最好再针对这些问题往更大范围推广下,做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七、晚自习后

  晚自习结束大概在9点左右,如果精力充沛的话,可以利用9点到10:00点的时间,再学习1个小时,学习内容主要针对自己的弱势科目,进行强化。

  八、睡觉时间

  在睡觉前,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对一天内学习的收获进行回顾,对明天的学习细节进行大概安排。做完这些事情后,就可以休息了。

  睡觉的时间可以安排在10:40左右,但最迟应确保在11点前睡觉。最好不要开夜车,因为这不但对身体有害,而且无法保证睡眠。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在7~8个小时左右,如果保证不了,就会影响健康,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生活。

  以上即是一套科学的中考复习时间安排表,如果能将这张时间表和自己的学习计划结合起来,中考前的复习会更具体和充实。这个时间安排表的内容是比较平和的,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建议大家对自己的一天的学习时间进行一个安排,这样会使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复习方法

  对于考生而言,要把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弄清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图表,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但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针对今年江苏省地理高考时间缩短、题量减少的现状,考生要想取得好成绩,更要求地理思维品质和答题的准确性高。

  注重提高读图析图、绘制简图以及用地理语言进行正确表达的能力。去年的高考结果恰恰反映了考生的这两项能力普遍较弱。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从地理学的视角切入,用地理学的专门术语表述。绘图的准确性要加强,地理描述能力要和思维能力的训练相结合。

  掌握区域差异基本原理。同学们应该熟练地掌握两幅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要将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地理区域落实于地图上,掌握其空间地理位置和区位特征,这是重要的基础。对于每一个区域内容的复习,既要掌握其区域特征,又要学会分析和把握区域中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即与地域差异性相对应的地理学又一特征——综合性。

  重视“有用的地理”的复习。要关注周围的现实,并运用学到的知识作合理的解释。如对南方梅雨、北方秋雨、贵阳冬雨的现实解释,对我国现在的工业布局、城市发展、“三农” 问题等的实际分析,对新闻节目的点评等。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如“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战后伊拉克重建、南水北调……要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但不宜过多过早地追逐热点。

  加强审题能力,保证答题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它首先表现在拿到题目以后要认真审题,善于捕捉题目中的暗示信息。地理题目中的文字、数字、图表、设问暗示都是信息,要善于捕捉、处理和转换,只注意浅表或单一信息就会片面理解。要全面审视题目已知条件才有可能答对题目。

  规范术语。在解答非选择题时,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尽量使用地理术语来回答相关问题,如“影响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因素”、“地壳物质的循环”、“交通运输中的点和线”……并将这些术语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

  语数外如何重点复习

  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科学制定各科复习计划。

  语文学科

  要分块复习,分步完成。可以分解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共三大块进行复习。基础知识部分可以分解为生字、解词、文学常识、修辞、文言文和现代文背诵默写等部分。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数学方面

  复习时首先要把基础复习好,要认真看好概念、例题,考试做到不因基础知识基本理解而失分。另外,复习时要注意基本运算的练习。

  英语学科

  关键要了解差异,改变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小学英语往往以对话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初中英语体裁形式多样,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因而,应迅速将学习方法转变到“听说读写齐复习,总结归纳重规律”上来。

  作文则着重复习记叙文

  基础知识要集中几天进行强化复习。然后是阅读部分,课内的重点篇目、段落,要围绕主题写法等重新温习。课外部分,应有意识的做一些记叙文的阅读题,掌握规律。作文要注重老师平时的批改、讲评。

  历史、地理、生物等

  记忆和背诵是这些科目的主要特征,所以精力要放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上,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记忆。可以利用休息时间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帮助理解记忆。

  用好笔记和试卷,做好阶段梳理

  每节课至关重要的总结归纳或考点难点平日都记在笔记中,平日建立的改错本,记录了自己犯下的错误,也就是理解或运用中的漏洞,另外考过的卷子也是重要资料,同学们要认真分析,通过回看笔记本和试卷,以抓住重点难点,及时弥补学习漏洞,减少软肋。

  回归课本,加深理解和记忆

  重点知识复习过后,同学们应回到课本中,加强理解和记忆。

  同学们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建议:

  1、同学们要与老师密切合作,认真搞好期中考试复习工作。老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不仅对学生的自身提高有助,而且有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从而更好地教学。

  2、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同学们各有所长,互相帮助能使同学们共同进步。

  3、每位同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安排各门功课的复习时间进行自主复习,要按时、独立完成课内和课外作业,复习要主动,不懂要勤问,要对半学期来进行系统梳理,全面复习,要切实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精心准备,树立必胜信念。

  4、要活学活用。在考试中,很多解题是有规律的,不要大量死记硬背。答题时,要先易后难,要灵活运用各种简便方法。

  小贴士:

  一、考前要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为大脑提供充足营养。

  二、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从而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迎接考试。

  三、保证起居正常,千万不要造成生物钟的紊乱。保持考前的最佳心态才是考试成功的基础。

  四、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一半,那成功的另一半,便是有好的方法

  全方位多角度复习古诗词(上海)

  摸索古诗词艺术形式规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子衿

  自2000年上海高考“变脸”以来,诗词鉴赏便成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老师要把许多意会的东西言传给学生,而学生要经过反复实践之后才能将其所得连缀成文。对此,我认为有两点倾向必须避免:其一,神化诗词,妄自拔高,使同学如坠云雾,不知从何入手;其二,“单打独斗”,以篇论篇,割裂诗词与作者生平际遇或诗词之间的横向联系。

  众所周知,任何文学样式都逃不出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这两样,诗词鉴赏当然也不例外。所谓思想内容就是指诗人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思想、意趣、审美,赞成什么或批评什么,揭露什么或颂扬什么。而所谓艺术形式,就是指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思想内容。此二者,思想内容决定艺术形式,同时艺术形式也反过来制约思想内容,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数年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对思想内容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但对艺术形式却有些手足无措,其实在我看来,对艺术形式的品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叠字即两字相叠,用于诗词可谓俯拾即是,诗人利用它的音韵美、节奏强来增强艺术感染力。最为著名的恐怕要推李清照的《声声慢》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7组叠字归三类:第一类“寻寻觅觅”是动作描写,第二类“冷冷清清”是环境描写,第三类属心理描写。贯串读之,作者的形象便可映入读者的眼帘:在如此冷清的环境之下,词人似乎在苦苦寻觅着什么,结果却一无所获,所以心境凄惨、苦闷、彷徨。可谓合情合理,顺理成章,联想到李氏所处国破、家亡之苦境,就不难体味其词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深刻悲恸了。

  在一切表现艺术形式中,色彩的表现力是最强烈,最直接的。因为图画给人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而在中国,诗与画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不信你瞧———骆宾王一首《咏鹅》给人以多方面的艺术享受,这里选其后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白”的毛、“绿”的水、“红”的掌、“清”(青)的波,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白鹅戏水图,自然清新,栩栩如生。

  先看小诗一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寥寥数笔,将郊外美景交代得干净利落 学习规律,情趣盎然,实巧用数字之功也!

  被称为“半部文学史”的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一处写景妙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究竟好在哪里,我认为就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落霞”是静物,而“孤鹜”却正在飞动,两者一旦摆到了一起,效果就出来了。一下子把“落霞”写活了,把“孤鹜”写灵了。

  在这一艺术特色上,动词似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合了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然而下一点的论述也许又会让你大吃一惊,不信你且看———

  所以冠名为意外者,因其手法迥异于前。诗句之中不用动词,却造出非凡意境。如名词铺排,是其一种。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曲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多组名词的堆叠,画出了秋天苍凉迟暮的自然景物,巧妙地传送出天涯游子寂寞愁苦的情思。这里9个名词、9种景物的并列组合,不仅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且在语言上也显得工整凝练,读来累累如贯珠。

  要悟出这一特色,我们必须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唯有如此,才能体会这一手法的高妙之处。

  白居易的名诗《琵琶行》中,我最欣赏其中这组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读此比喻,我似乎首先听到了琵琶美妙变幻的声音,体会其扣人心弦的感情传递,从而更好地理解琵琶女的心境与作者的愁思。同时眼前当然呈现着一位多愁善感,“低眉信手续续弹”的女艺人和侧耳倾听、频频点头、深表同情的作者,可谓有声有色。

  2000年上海高考考过的赵师秀的《约客》诗亦有此艺术手法。首句写观感,“家家雨”说明雨域之广。次句写听觉,“处处蛙”说明蛙声之喧闹,“青草池塘”则是由蛙声而产生的联想,最后这些感觉都为了揭示人物内心焦急、失望而服务的,因为“有约不来过夜半”。古人是最重信义的,约客未至,实令人担忧。

  好的诗词曲不可能只借助一种表现手法,它必然是个综合体,融合种种手法而自出新法,出类拔萃。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机动,多侧面多角度地用好上面这些理论。不然,生搬硬套,机械摹仿,势必弄巧成拙。请看2003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中的诗词鉴赏题:望海楼米芾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众小题中一题:“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两点。”所谓“颈联”即“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答案要点为(1)色彩(红、白)(2)声音(画角)(3)动态(催、起)(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天利考试信息网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