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生写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篇一:五年级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分析:
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八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
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活动安排:
九月初:制定活动计划;
九月中下旬:粉刷教室的预算
活动目标:粉刷教室的预算,引导学生了解涂料的品种和价格,了解每1平方米的面积要用多少涂料,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确定涂料使用对象,应用有关知识进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内容与方式:学校利用暑假,准备用白色涂料将各个教室粉刷一次,根据你校的教室数,请你预算一下,这次粉刷的涂料费大约要多少。
十月份: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活动内容与方式: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实验材料:透明的正方体水槽、量杯、石头、水等。教学时,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石块的体积,即“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测量方案。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地交流,进而选择出便于在课堂上操作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测算石块的体积,再接着组织学生汇报小组测算结果,最后组织学生评价。
十一月:包装中学数学
活动目标:通过香皂和磁带包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长方体重叠的三种基本方式,并对每种重叠得到的图形的表面积大小进行探究,经历拼图、测量、计算、比较、判断的活动过程。学会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的能力。活动内容与方式:准备一样大小的4块盒装香肥皂和4盒磁带,分别将它们叠在一起进行包装,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式,哪一种包装方式更省包装材料。省材料的包装香皂和包装磁带,它们的重叠方式一样吗?想一想发现什么规律。
十二月:植树的学问
活动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最好测验证。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我设计了一个植树的学问的活动,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一、活动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可通过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调查、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查阅电子资料等途径获得。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一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教师成为学生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探索的主体,一个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家长担心活动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对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非常支持,由此可见,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还有待改善。
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
一个新课题,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篇二:五年级数学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我们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决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即将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联系起来,在设计上以趣味性、活动性、差异性和实践性为主要实验原则;在活动形式上,与学科结合,与家庭生活结合,采取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制作、实验、游戏、比赛的探究活动,以及运用言语、文字、图像、动作等表现自己活动过程的思考和交流活动,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分析:
我们五年级只有1个班。从整体上看,班里将近八分之一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将近二分之一的学生的操作能力一般,在这部分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喜欢动脑动手,思维有惰性,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动手操作,但没有目的性,不会观察,不会思考。另外,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活动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活动安排:
九 月 初:制定活动计划;
九月中下旬:粉刷教室的预算;(活动目标:粉刷教室的预算,引导学生了解涂料的品种和价格,了解每1平方米的面积要用多少涂料,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确定涂料使用对象,应用有关知识进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内容与方式:学校利用暑假,准备用白色涂料将各个教室粉刷一次,根据你校的教室数,请你预算一下,这次粉刷的涂料费大约要多少。)
十月份:有趣的测量;(活动目标: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活动内容与方式: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实验材料:透明的正方体水槽、量杯、石头、水等。教学时,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石块的体积,即“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测量方案。(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地交流,进而选择出便于在课堂上操作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测算石块的体积,再接着组织学生汇报小组测算结果,最后组织学生评价。)
十一月:包装中学数学;(活动目标:通过香皂和磁带包装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长方体重叠的三种基本方式,并对每种重叠得到的图形的表面积大小进行探究,经历拼图、测量、计算、比较、判断的活动过程。学会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的能力。活动内容与方式:准备一样大小的4块盒装香肥皂和4盒磁带,分别将它们叠在一起进行包装,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式,哪一种包装方式更省包装材料。省材料的包装香皂和包装磁带,它们的重叠方式一样吗?想一想发现什么规律。)
十二月:统计的应用;(活动目标:统计的应用,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根据自己所要说明的问题,确定合适的统计图,经历收集、整理、描述数据和分析结果,解释数据,进行判断预测的实践活动。活动加深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学会用统计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灵活运用统计的知识和方法描述数据、分析问题、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活动内容与方式:从生活周围中的具体事例或现象中,选择一个你所熟悉的事例或现象,确定所要说明的问题。用统计的方法将它描述出来。并对统计中的结果加以分析,进行解释,说明自己应用统计可以判断和预测的问题,在同学中交流。)
篇三: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使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包装的问题。
发展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表面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表面积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拼图的操作活动,探索拼接前后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应用发现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包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6个完全相同的大长方体纸盒 包装纸 剪刀 小长方体纸盒每组3个 彩带每组1根 双面胶每组1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长方体盒子: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谈话:复习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表面积)
2.学生回答,回忆以前所学知识。( 如;粉刷教室 做灯笼 做盒子 包装礼品盒)
3.教师谈话,并出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礼品盒包装).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知识去看看身边那些美丽的`包装。
4.导入课题:我是包装小能手
一边播放教师一边介绍:多美的包装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它们特有的美呈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真是生活处处皆数学呀!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做做包装小能手包装包装我们身边的物品,好吗
出示课件: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
二、动手实践,体验规律
1.小组合作活动
由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把两个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看看有几种拼法。
2 .学生拼后反馈两种拼法,并请同学上来展示。(注意引导学生得出只有3种拼法)
3.你说我拼
随意请3个同学上讲台,其余同学说拼法,这3个同学拼出相应的图形。
4.引领思考,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出示课件:表格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帮忙,帮老师完成好吗?
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思考,回答。着重引导学生得出现在拼成的大长方体和原来的两个长方体相比较,每重合一次就减少两个面的面积。可采取让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动手数)的方法得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指一指,想一想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表面积发生了变化,体验到两个小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让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同时结合思维活动,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5.升华认识,挑战自己,总结规律。
提问:哪种拼法减少的面积最多?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重合的面积越大,减少的面积就越多。 提问:这3种拼法哪种的表面积最少?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摆法,结合前面的理解,得出结论: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减少越多。
6.联系实际解决包装用料问题。
谈话:如果我们要对拼成的图形进行包装应选择哪种摆法最节约用料?为什么?
引导学生用刚才的知识: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减少越多,所以就越节约包装纸。
[设计意图:前面通过学生把2个小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边操作、边思考,进一步发现表面积发生了变化,初步感到这个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经历了动手操作这一过程,使学生头脑中有“拼”这一过程,建立了空间观念。学生完成表格的同时,其实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初步建构了要使拼成图形表面积越小该怎么办。通过这些引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培养。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者再带着学生再次体验规律,让规律成为每一位学生的发现。]
7.谈话突出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包装中怎样包装更节约用料的问题,宏扬中华名族节约的传统美德。
8.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3个小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的三种拼法。
提问:如果我们要包装三个长方体盒子,应选择哪种包装方案呢?为什么? 着重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减少越多,所以就越节约包装纸。)
9.身边的数学,运用规律。
随意拿2本的数学书,2个作业本,学生说出怎么摆最节约包装纸,教师根据学生所说方法摆放。注意突出为什么这样摆放最节约(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减少越多,所以就越节约包装纸。)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直观思考、合作交流、生活运用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发现物体拼摆过程中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中,提高空间观念的积累水平,发展数学思考,同时宏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运用规律,实践真理
1.出示课件:包装须知
让学生了解包装的规则,并和学生一起合作包装一个盒子。
2.小组合作把3个小长方体组合成一个大长方体,然后把它包装起来。比比哪组包装最节省包装纸哪组同学合作最好,速度迅速,最先包装好.
3.展示包装好的盒子
4.把包装好的盒子送给你最喜欢的老师.
四、总结(4)
出示课件: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活动(1)
调查身边的包装:看看有没有不符合节省用料规则的包装.
【学生写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变废为宝》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05-02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8-25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整合教学设计方案05-09
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05-09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04-02
综合实践科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4-08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5-01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5-07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