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方案

时间:2022-12-09 12:50:31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方案

  创新设计方案(一)

  教材分析:

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方案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电阻的初步知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重点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是:确认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

  课型设计:

  小组合作、综合探索式新授课

  教学目标设计:

  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经历形成电阻概念、探究电阻影响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想象、猜测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设计、统筹实验步骤,自行概括实验结论的学科研究素养。

  3、在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电阻概念建立的意义,感悟自然界“整体”与“部分”的和谐,尝试“先分析,后综合”的研究方法,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

  教学器具设计:

  演示教具:教材图7-1演示器材一套(增加小灯泡)。教材图7-5演示器材一套(换用投影电表)。

  学生分组实验器具:1.5V电池(1节);电流表(1只);导线若干;待研究导体4根,规格如下:

  教学程序设计:

  一、演示实验 引入新课

  演示图7-1实验,当用镍铬合金线替换电路中的铜导线后,灯泡亮度明显变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概括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还与导体自身有关。

  二、综合探究 进行新课

  (一)深入分析 提出课题:

  导体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如:质量、长度、密度、横截面积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导体是一个由各种性质组合成的整体,它的属性则是这个整体的部分。导体的全部属性都会影响电流吗?还是只有一部分会影响电流?若是后者,又是哪些因素会影响电流呢?现在同学们还不清楚,因此我们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经过上述分析后,教师提出“电压一定时,导体的哪些因素会影响电流大小”这一课题,引领学生进入问题探究情境。

  (二)启动思维 引发猜测:

  研究伊始,教师就应指出,导体的属性很多,要是一一加以研究的话,工作量会很大。这时应学会定出几个“重点怀疑对象”,将搜索范围缩小些。接着鼓励学生试着放开眼界,开动脑筋,寻找种种蛛丝马迹,去猜测、设想导体中的哪些性质影响电流的可能性大一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组的假设。教师也有意选择几组,加入讨论。

  教师主持,学生交流设想。

  有的学生提出,从刚才的演示实验中,可看出电流的大小可能和导线的材料有关;有的学生则在与水流的对比中推断出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有关;也有学生联想到长跑时比短跑时的速度慢,认为可能与电流所流过的路径长短有关。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则应注意让学生说出得到假设的线索,启发、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所采用的生成假设的方法(如联想、类比、观察等)。此外,不论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否成立,教师在此都应予以表扬。

  (三)自主探究 搜集证据

  (机动)若有学生提出质量、密度是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教师应先让学生对质量、密度因素进行实验验证。当学生发现无法找到长、粗、材料相同而质量(或密度)不同的导线时,教师再予以指导,启发学生明了,(在一定温度下)长、粗、材料一定,电线就唯一确定了,其对电流的影响也就固定了,因此不可能再和其它的因素有关。进而排除质量和密度这两个因素。

  学生按照自己的假设,自己设计实验电路,自主拟定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组间协同 交流合作

  学生上讲台,将实验报告投影出来,并重点就结论,电路图,实验步骤,实验设计思想进行交流,生生、师生互问、互辩。

  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1)通过突出导线的选择原则,渗透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2)注意收集得出同一实验结论的不同实验途径,如探索长度因素时,既可用导线①②比较,也可用导线③④,还可将同一导线的不同长度接入电路。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完成实验,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发散能力。(3)对实验方法独特的学生予以大力赞扬,以养成学生尽力追求“与众不同”的创新意识。(4)由于实验器材中四根导体的横截面积相同,因此在交流粗细因素时,特别注意让学生说出如何得到长度、材料相同而粗细不同的导体的,如将②、④导线对折后分别与导线①、③相比;或向别组借一导线和自己组中相同的一根并联后测出电流,与原导线相比等。

  在学生探索出:电压一定时,导体的长度、粗细和材料会影响导体中的电流后,教师接着演示图7-5的实验,揭示电阻与导体温度的关系;或由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上台演示。

  (五)合四为一 建立概念

  教师总结实验成果,分析后指出: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找到了会影响电流大小的四个因素。对一段导体而言,它的材料、长度、粗细都是确定的,它们各自对电流施加的那部分影响也是确定的。因而整个导体对电流施加的总体影响也就确定了,这一总体影响就是各个部分因素影响的总和。既然导体都有一个确定的对电流的总体影响,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物理概念来表示这一总体影响。这就好比用总分来描述某同学总体的考试情况的好坏一样。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我们该怎样来定义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和导体的四个具体因素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围绕如何定义概念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总体影响进行讨论。

  教师视情况,给予提示、启发。电流是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对流动的影响,可从两个角度来描述,一是从“促进”的角度,即导体使电流更顺畅地流动;二是从“阻碍”的角度来描述,即使流动受阻。

  学生交流、评价概念的定义。归纳出:

  (1)可定义成导体的导电性,导线的导电性能与长度、粗细、材料和温度有关;导线越长、越细,导电性能越差。

  (2)也可定为导体的阻电性,既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作用的`大小与导体的长、粗、材料和温度有关,导线越长、越细,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只要学生能表达出大概的意思,教师就予以有力的赞扬。接着教师再介绍“电导”、“电阻”的概念,进一步肯定学生探索的成功,引导学生体验喜悦情绪。

  (六)自学阅读 交流笔记

  学生自读教材,摘录读书笔记。

  交流、互评笔记。主要评价:重点内容是否齐全,组织是否清晰。

  (七)自由提问 解疑答难

  教师回答学生的提问。也可由教师向学生提问。

  问:本来我们已经详细地知道了影响电流四个具体因素,为何还要将四个因素的影响总括起来,用电阻来表示呢?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引导分析,启发学生思考,若没有电阻这个概念,我们在研究电流大小时,必须考虑5个因素,而有了电阻这一概念,就概括了导体四个方面的影响,这样我们只须考虑两个因素,即电压和电阻,从考虑五个因素到只要考虑两个因素,我们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了——贡献!

  三、总结新课

  (一)以诗为介 总括知识

  电流不随电压定,

  导体电阻是原因。

  电阻大小谁做主?

  长、粗、材料和温度!

  (二)回顾探索过程 突出研究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电阻研究的全过程,指出:我们先是有了一个笼统的整体认识,然后通过实验,找出了导体中影响电流的四个因素,使认识进步到精确的具体认知。教师指出,这种将整体分成几个部分加以具体研究的方法叫做分析;接着我们又把四个部分的影响总括起来,并用物理概念来描述这一总体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明确的整体——电阻,这种将部分合并成统一整体的方法叫综合。“先分析,后综合”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体会和运用。

  设计要点说明:

  一、该设计对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组织,变按逻辑顺序展开教学内容为按探究顺序展开,构思较为巧妙。

  教材和传统教学中,电阻内容的展开顺序一般是:先演示图7-1的实验,讲清电阻的概念,介绍完电阻的单位后,再用演示实验揭示影响导体电阻的四个因素。而本设计中,在演示图7-1的实验后,既提出“探索影响电流的具体因素”这一课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一探索过程,在明确影响电流的四个因素后,再从将四个因素对电流的影响综合起来,统一成整个导体对电流的总体影响,需要用一个物理概念来表示出发,引入电阻、电导的概念。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1)展示了电阻概念建立的事实基础,说明了引入电阻概念的必要。另外对电导概念作了简略的介绍,可使学生看到表示同一基本内容的两种途径,揭示了任何概念都是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上,为适应一定的需要而建立的,本身也并非一成不变,不可替代的。如此处理使电阻概念的形成过程比传统教学显得更加丰满。(2)扩大了科学探索的作用范围。一般电阻教学中,探索活动仅仅局限在寻找影响电阻的因素上;而在本课中,学生的探索不再局限在规律的探索上,同时还体现在电阻概念的建立上。这样创设的探究情境更加贴近真实的科学探究活动,“仿真度”更高。因为现实的科学探究中,概念的确立和规律的发现往往纠缠在一起,相互交织、相互制约,是不可截然分开的。这样的设计其实是将人类对电阻的研究历史浓缩在课堂上,重演了一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二、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提供了达成目的多种途径,扩张了学生进行操作、思维和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设计无论是在分组实验中,还是在概念的建立中,都通过各种手段向学生提供了多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有意识地供给学生过量的实验器材,为多方探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如在交流时突出完成实验的多种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完成实验,对实验方法独特的学生予以大力赞扬。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课堂自始止终贯穿一种多向探索、勇于创新的积极氛围,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最后,在本设计中,主要的学习活动皆由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实施、交流、总结和评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并且注意了研究方法的渗透,课堂气氛轻松,师生交流和谐,总体教学效果好。在知识总结和板书设计等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创新设计方案(二)

  一、设计思路

  1、缘起。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可我遗憾地发现,除夕、春节是孩子们曾经的向往和企盼,而现在我们的一些年轻人却在狂热地过西方的平安夜、圣诞节。对联与书法已经渐渐地抛弃了春节,疏远了民族传统文化。科技发达了,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可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在退化。人们宁愿花几两银子去买现代科技制作的春联,也懒得亲自动手去写原汁原味的传统春联。家家户户清一色的现代科技制作的春联,很让我怀疑中国传统的对联、书法艺术不会消亡。更令我感到一阵阵后怕的是,当我们的一些国人在漠视、在淡忘民族传统文化的时候,韩国人却在肆无忌惮地侵略!

  2、主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寒假生活内涵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学校和教师责无旁贷——告诉学生,千万别忘了我们的老祖宗馈赠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利用放寒假的机会,要求语文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的作业,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它既可以避免学生疯跑疯玩,又不会挤压学生休闲时间;既可以使学生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的寒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二、操作策略

  1、对联。春节前,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巩固对联知识,品味古今名联,摘抄自己最喜欢的三对名联,并解说喜欢的理由;力争自撰一至三对春联,作为自家春联的一部分。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三对名联与解说、自撰的春联为备查作业。

  2、书法。在前两年书法训练的基础上,春节前,用毛笔临摹颜真卿或者柳公权等楷体书法名家的字帖,每天不少于三张书法纸;农历廿八,自己动手为家里写春联,无论写得多么蹩脚,也要坚持下去。其中的二十张书法习作为备查内容。

  对联、书法作业解说: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告诉我们,旧时儿童一进私塾就要学习对对子,并且还有对对子的入门口诀;近几年中考也不时出现对联的考题,因此,这个作业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难完成,且具有现实意义。书法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前提条件是七、八年级时学生曾经有过一定强度的训练。对于这两个作业的现场落实,方法之一就是:教师鼓励学生于春节期间互相串门,彼此拜年,交流心得,品评各家春联、书法之长短(可以是同学家的,也可以是陌生人家的),以期共同进步。

  3、轶闻。对于春节这个古老的节日,演绎了许多有趣的习俗,也衍生出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如吃年糕、贴春联、放爆竹等习俗的来历。甚至各地的习俗因历史等原因又有所不同,如泉港峰尾为什么在大年初五还要重过一次春节。教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甚至向自己的父辈、祖辈打听,来了解这些轶闻,并把其中的一个最感兴趣的轶闻整理在作业本上,以备开学时“反馈与评价”之用。

  解说:这个环节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最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特别是发生在当地的轶闻。通过这个作业,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春节文化,拓宽知识面,并通过实践活动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

  4、写作。这是该寒假作业的`结束语,也是一个总结性的作业,目的是训练学生写作,加强学生对春节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教师要求学生在寒假的最后一天,以“寒假生活与春节文化”为写作范围,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总结寒假生活、寒假作业的得与失,抒写自己的心理历程和独特感受。

  三、关键环节

  此作业设计方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障碍:一是学生的自觉性未必令人满意,二是家长未必同意学生自己写春联。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家长,班主任有必要在放假之前召开一次家长会,晓之以理,与家长商议一个比较妥善的操作办法,以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与帮助,共同督促学生完成寒假作业。同时,语文教师可采取“结对子”的办法,让两个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成为搭档,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四、评价策略

  布置这样的寒假作业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值得语文教师多花点时间。一开学,语文教师就要上一堂反馈与评价课,使寒假作业的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

  课前准备:

  1、通知学生把寒假作业带到班级(若有优秀春联及其书法的摄影更好),与全班同学尤其是同组同学交流;

  2、要求各组组长召集本组同学品评寒假作业,推选优秀者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

  课堂流程:

  1、全班同学品评各家春联、书法之长短(不限于同学家),指出其欣赏价值和可资借鉴之处。

  2、各组展示本组春联、书法优秀作业;摘抄者解说名联的妙处和自己喜欢的理由,自撰的优秀春联由本组组长进行评价;教师要求科代表择优把书法作业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

  3、各组推选一名代表讲一讲有关春节文化的趣闻。

  4、全班同学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在“寒假生活与春节文化”活动中的心得与感想。

  课外活动:

  成立班级小小编辑部,采用同学推选出来的四项优秀作业,发挥大家信息技术特长,办一期图文并茂的班刊,与全校同学分享寒假劳动成果。

  五、设计感言

  整个方案的实施过程是“作业设计——作业布置——完成作业——反馈评价——编辑班刊”,历时一个多月,全程安排完整而系统,对学生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教育和锻炼。一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充分挖掘春节文化底蕴,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寒假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二是为学生创造与家长、长辈、同学交流与协作的平台,增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三是充分体现语文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拓宽拓广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精神,提高学生各种实践活动能力,使他们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享受到辛勤耕耘之后的丰收的喜悦。

【比较有新意的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新意教师节活动设计方案05-09

比较有哲理的短句04-05

比较有励志的句子04-05

比较有哲理的名言05-09

比较有诗意的诗句04-14

人生比较有哲理的短句04-05

比较有正能量的短句04-05

比较有励志的句子大全04-05

人生比较有哲理的句子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