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方法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方法论》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逻辑—— 有关思维与推理形式的一种科学规定。
2. 数据——为方便使用而按既定的逻辑规,对“标准量”的一种变换了的表达。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好的理论一定能直接解决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理论走向应用无须要有一个来自理论体系外部的根据。(╳)
2.大规模的计划经济体制在20世纪的实践一般都呈现出数据的始真后假。(∨)
三、填空题:
1.市场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在于它的价格机制,而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最终方式有赖于买卖双方对商品的讨价还价。
2.社会主义国家的统计工作有一条基本经验统计加估计 ,上下通通气。
四、单选或多选题(将正确答案的符号写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答案不一定仅一个):
1.总结出择优分配原理的人是(D)
A. 欧几里德 B. 奥卡姆 C. 达尔文 D. 茅于轼
2.马克思认为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应用了哪一学科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C)
A.哲学 B.逻辑学 C.数学 D.经济学
五、简答题:
简述循环证明,并举出具体事例予以说明。(第七章第一节)
答:循环论证:在作逻辑推理性质的证明时,前提与结论互为根据,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怪圈。
举例:翻开《现代汉语辞典》,随便查询一个词汇的释义,例如:“标准”。查的.结果是: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有了词
典上的这个解释,我们好像明白什么是“标准”了。但细细想来,这里还存在一个逻辑上的漏洞。“标准”是用“准则”来
解释的。那“准则”又是什么呢?查的结果:准则是言论、行动所依据的原则。再查,原则就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标准。
又绕回来了。这种“绕圈子”式的解释,就是逻辑上所说的循环论证。
六、论述题:
根据本课程的基本观点,论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待完成的关键课题。(271-273)自己再和对对,可能有漏项
答:(1)马克思没有解决“劳动有量,量能把握”的原因在于:一是把“产品的价值和效用在数量上均为已知”作为前提,
二是在纯理论研究阶段可以先不考虑价值的具体数据问题。
(2)当理论走向实践时,必须以数据作为联接二者的桥梁,但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排斥市场的,即没有数据
发生器。
(3)恩格斯试图解决数据发生器的问题但没有解决。
(4)有待解决的关键课题是如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的标准单位:对于如何确定一个可资实用的、社会必要劳动的标准单位,
马克思没有作更多的研究。正因为如此,各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都以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角度,一再呐喊需要解决劳动的
标准问题,表明对包含在产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如何把握,是一个最需要加强的薄弱的部分。
【《经济学方法论》复习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