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的试题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化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 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依据你所掌握的电镀原理,你认为硬币制作时,钢芯应该做
A. 正极 B. 负极 C. 阳极 D. 阴极
2.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规律 结论
A 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 酸 用亚硫酸溶液无法制取硫酸溶液
B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越快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升高温度,Na2O的生成速率加快
C 金属越活泼,其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Fe3+的氧化性弱于Cu2+
D Ksp小的沉淀易向Ksp更小的沉淀转化 CaSO4悬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可生成CaCO3沉淀
3. 蒸干并灼烧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仍能得到该物质的是
A. 氯化铝 B. 碳酸氢钠 C. 硫酸亚铁 D. 碳酸钠
4. 已知31g红磷(P,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38.5kJ热量,31g白磷(P4,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生成P4O10固体放出745.8kJ热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P4(s)+5O2(g)=P4O10(s) ΔH=-745.8kJmol-1
B. 红磷转化成白磷时放出热量
C. 红磷比白磷稳定
D. 31g红磷中蕴含的能量为738.5kJ
5.已知HF、CH3COOH均为弱酸,酸性强弱顺序为HF>CH3C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F、CH3COONa溶液相比较,CH3COONa溶液碱性较强
B. 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
C. NaF溶液中含有Na+、F-、H+、OH-、H2O、HF六种微粒
D. NaF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中c(F-)变大
6.工业上用CO和H2合成CH3OH:CO(g)+2H2(g)CH3OH(g).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温度/℃ 0 100 200 300 400
平衡常数 667 13 1.9×10-2 2.4×10-4 1×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H>0
B. 加压、增大H2浓度和加入催化剂都能提高CO的转化率
C. 工业上采用5×103kPa和250℃的条件,其原因是原料气的转化率高
D. t℃时,向1L密闭容器中投入0.1mol CO和0.2mol H2,平衡时CO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 100
7. 常温下的下列各种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pH=0的溶液中:Fe2+、NO3-、SO42-、I-
B. 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3molL-1的溶液中:Na+、AlO2-、S2-、CO32-
C. 含有大量Fe3+的溶液中:Na+、I-、K+、NO3-
D. c(H+)=10-14molL-1的溶液中:Mg2+、NO3-、Fe2+、ClO-
8.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对含杂质F e、Zn、Ag的粗铜进行电解精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粗铜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②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③电路中每通过3.0l×1023个电子,得到的精铜质量为16g
④杂质Ag以Ag2SO4的形式沉入电解槽形成“阳极泥”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已知25℃时,Mg(OH)2的Ksp = 5.6×10-12,MgF2的Ksp=7.4×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B.25℃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c(Mg2+)大
C.25℃时,Mg(OH)2固体在同体积同浓度的氨水和NH4Cl溶液中的Ksp 比较,前者小
D.25℃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饱和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成MgF2
10.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Ca(OH)2,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E)法测水泥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制备普通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
B.测量原理装置图中,Ag2O/Ag极发生氧化反应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
D.在水泥固化过程中,由于自由水分子减少,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导致电动势变化
二、选择题:(本题共有9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计27分)
11.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2.以硫酸铜作电解液,对含有杂质Fe、Zn、Ag的粗铜进行电解精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粗铜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②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③电路中每通过3.01×1023个电子,得到的精铜质量为16g
④杂质Ag以Ag2SO4的形式沉入电解槽形成阳极泥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3.一定温度下,石灰乳悬浊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 Ca2+(aq)+2OH–(aq),向一定量的石灰乳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离子数目减少 B.溶液中c(Ca2+)增大
C.溶液的pH增大 D.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4.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 合后 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生成了一种强 酸弱碱盐 B.弱酸溶液和强碱溶液反应
C.强酸溶液和弱碱溶液反应 D.一元强酸溶液和一元强碱溶液反应
15.在铁品上镀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A.锌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B.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C.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D.锌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
16.右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a、b为石墨电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是阴极
B.电解过程中溶液的浓度不变
C.电解过程中b极质量减少
D.阳极与阴极上的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7.关于电解NaCl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B.若在阳极附近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18.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Pb+PbO2+2H2SO4 2PbSO4+2H2O;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K 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PbSO4+2H2O-2e-=PbO2+4H++SO42-
B.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I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
C.K闭合时,II中SO42-向c电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后,II可单独作为电源,d电极为正极
19.LiFePO4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奥运会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该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为:正极:FePO4+Li++e-=LiFePO4,负极:Li-e-=Li+。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的总反应为FePO4+Li=LiFePO4
B.充电时动力电池上标注“+”的电极应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
C.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D.放电时,在正极上是Li+得电子被还原
三、填空题:(共53分)
20.(1)依据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下图甲所示。
① 电极X的材料是 ;
② 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 电极流向 电极(填电极材料名称或符号)。
③ 在电池放电过程中,盛有饱和KCl琼脂溶 胶的盐桥中,向CuSO4溶液一端扩散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① 金属腐蚀一般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清洗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请写出铁锅生锈过程的正极反应式: 。
② 为了减缓某水库铁闸门被腐蚀的速率,可以采用下图乙所示的方案,其中焊接在铁闸门上的固体材料R可以采用 (填写字母序号)。
A.铜 B.钠 C.锌 D.石墨
③ 图丙所示方案也可以减缓铁闸门的腐蚀速率,则铁闸门应连接直流电源的 极。
(3)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反复充电、放电的装置。有一种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是:NiO2 + Fe + 2H2O Fe(OH)2 + Ni(OH)2。
① 若此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某一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填序号)。
A.NiO2 B.Fe C.Fe(OH)2 D.Ni(OH)2
② 该电池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不变)
③ 充电时该电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 。
21.已知:(A)Cu2+,Fe2+在pH为4~5的条件下不水解而Fe3+却几乎全部水解;(B)双氧水(H2O2)是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它的还原产物是H2O 。用粗氧化铜(CuO中含少量Fe)制取CuCl2溶液过程如下:
①取50mL的盐酸,加入一定量的粗CuO加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溶液的pH是3
②向滤液中加入双氧水,搅拌。
③向②中加入过量纯CuO,微热,搅拌,此时测定溶液的pH为4,过滤。
④把③所得滤液浓缩。
(1)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③中过滤后滤渣的成分是 。
(3)①③中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
(4)③中pH升高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2.(14分)
(1)常温下将0.2mol/L HCl溶液与0.2mol/L M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6,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0.2mol/L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填“>”、“<”、或“=”)
②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c(Cl-)-c(M+)= mol/L。
(2)常温下若将0.2mol/L MOH溶液与0.1mol/L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MOH的电离程度 MCl的水解程度。
(填“>”、“<”、或“=”)
(3)常温下若将pH=3的HR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的pH 。(填“>7”、“<7”、或“无法确定”)
(4)用0.1032mol/L HCl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重复三次的实验数据如下所示
实验序号 0.1032mol/L HCl溶液体积/m L 待测NaOH溶液体积/mL
1 27.83 25.00
2 26.5 3 25.00
3 27.85 25.00
①待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②下列情况可能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
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一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了
D.滴定前,滴定管中的溶液液面最低点在“0”点以下
(5)滴定的方法有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沉淀滴定所用的指示剂本身就是一种沉淀剂。已知一些银盐的颜色和Ksp(20℃)如下,测定水体中氯化物的含量,常用标准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
化学式 AgCl AgBr AgI Ag2S Ag2CrO4
颜色 白色 浅黄色 黄色 黑色 红色
Ksp 1.8×10-10 5.0×10-13 8.3×10-17 2.0×10-48 1.8×10-10
滴定时,你认为该滴定适宜选用的指示剂是下列中的 。
A. KBr B. KI C. K2S D. K2CrO4
23.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1)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源于太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大量吸收CO2以减缓温室效应,主要过程可以描述分为下列三步(用“C5”表示C5H10O4,用“C3”表示C3H6O3):
Ⅰ:H2O(l)=2H+(aq)+1/2O2(g)+2e- △H=+284kJ/mol
Ⅱ:CO2(g)+C5(s)+2H+(aq)=2C3+(s) △H=+396kJ/mol
Ⅲ:12C3+(s)+12e-=C6H12O6(葡萄糖、s)+6C5(s)+3O2(g)△H=-1200kJ/mol
写出绿色植物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有效地开发利用CO2,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左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min);
②氢气的转化率= ;
③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④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⑤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H2,待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则c1 c2的关系(填>、<、=)。
(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是节能减排,大力开发利用燃料电池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如上图右所示甲烷燃料电池就是将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 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将其插入KOH溶液,从而达到吸收CO2的目的。
① 通入氧气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 随着电池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通常情况下,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的试题05-02
高二政治期末考试试题05-18
高二物理上期末考试题05-02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题05-01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题12-07
清华高二期末考试题05-02
高二生物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12-09
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03-25
高一上期化学期末考试试题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