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 B)
A、郭茂倩
B、刘向
C、司马迁
D、班固
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D )
A、七言律诗 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C)
A、屈原 B、白居易 C、杜甫 D、辛弃疾
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D)
A、巴金 B、郁达夫 C、老舍 D、朱自清
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C )
A、闻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B )
A、铺张扬厉 B、托物言志 C、映衬对比 D、渲染烘托
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C )
A、比喻 B、拟人 C、 象征 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 D)
A、顺叙 B、倒叙 D、插叙 D、平叙
二、多选题
1、下列诗作属于七言律诗的是(DE )
A、王维《山居秋瞑》 B、李白《送盂浩然之广陵)
C、王昌龄〈从军行》 D、社甫《登高》 E、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下列作品集属于朱自清创作的有(ACD )
A、《踪迹》 B、《风景谈》 C、《背影》D、《欧游杂记》 E、《闲书》
3、巴金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指出长辈对子女的关怀应体现在( ABCE)
A、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
B、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
C、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D、让他们走一条既走的生活道路
E、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4、屠格涅夫《门槛》通过一组象征性形象,( ABCE)。
A、反映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
B、赞颂革命者的献身精神
C、揭露专制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
D、表现了对“圣人”的崇拜
E、斥责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
5、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的要素有( ADE )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D、情节 E、环境
6、培根在《论学问》中指出,治学的目的是(BE )
A、幽居养静 B、权衡轻重 C、善于辞令 D、变化气质 E、审察事理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_____采菊东篱下____,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_____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_____闲愁最苦______。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 ________套数_____之分。
四、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问:聘问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兵:兵器
3、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入那?
蕲:同“祈”,求
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鄙:边邑
5、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当:判决
6、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本:根
7、索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接合,连接
8、又立向所立厩中。
向:从前,上次
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阑干:纵横的样子
10、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淹留:长期停留
五、翻译题(翻译下列各题中加横线的语句。每句1分,共5分)
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用手指甲去抓树木表皮
2、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白:言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A、急诣部,如书: 、速往右将军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B、或失道,后大将军:迷失方向走错了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后一句也可译为:后于大将军到达指定地点)。
3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A、舞幽壑之潜蛟: 使深渊里潜藏的蚊龙起舞
B、 泣孤舟之嫠妇: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六、简答题(第1、2小题各1分,第3、4小题各2分。共6分。)
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反映了封建时代哪一阶层人物的生活和情感?
中下层士子
2、《宝玉挨打》中;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是一个鄙弃仕途经济,背离封建礼教的贵族叛逆者,与封建卫道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3、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说的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
人吃人
4、《香市》一文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香市”的今昔变化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思想?
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旧中国内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繁荣。
七、简析题(第1、2、3小题各5分,第4小题6分,共21分。)
1、读李大钊《今》中的两段文字:
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妮?“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咋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借!
请回答:
A、这两段文字论述的论点各是什么?使用的各是哪种论据?
第一问上一段谁点:“今”最可宝贵。下一段论点:“今”最易丧失。
第二问 上一段论据:名人名言(或答理论论据)下一段论据:事实论据
B、这两段文字有何内在联系?
因为“今”最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今”最可宝贵;论证了“今”最易丧失,也就证明了“今”最可宝贵。
2、阅读《炉中煤》的第三节。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请回答:
A、本节中的双重象征寓意是什么?
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只有到了“五四”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B、本节中的首句在诗中出现四次,这里采用的是何种修辞手法?
反复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如何层层深入地突现主题的?为什么说最后两句可称为“曲眼”?
前三句(或第一层)写潼关的险要形势,中间四句(或第二层)正面抒发怀古之意、兴亡之感,末两句(或第三层)对怀古之意再作深化,点明全篇主旨(或揭示历史规律)。未两句指出,无论封建王朝兴起还是灭亡,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这就使作品的怀古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所以堪称“曲眼”。
4、阅读《张中丞传后序》中的这段文字:
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 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请回答:A、哪些句子是描写张巡肖像的?请用现代汉语转述张巡外貌。(2分)
“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张巡身高七尺多,两腮和下巴有浓密的须髯,美如天神。
B、这段文字表现了张巡哪方面的性格特点?(2分)
博闻强记
C、这段文字运用何种手法来刻划张巡性格的?(2分)
对话、烘托
八、作文(40分 任选一题)
1、 鲁迅小说《孤独者》主人公魏连殳分析
表面看上去魏连殳是反礼教的,其实他是最守礼的。 同样的在魏连殳那里,他为什么那么耐心地为祖母去装殓呢?他那样放声一哭,说明魏连殳是真正讲礼教的,是孝子,他是真孝,他反对的是礼俗。
我们发现,鲁迅在《孤独者》这篇小说里,始终突出的是两个感受,而且都是趋于极端的,一个是极端的异类感,一个是极端的绝望感。可以说,鲁迅是把历史上的魏晋时代的文人和现实生活中他自己的异类感和绝望感在《孤独者》这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孤独者》的主人公魏连殳正是一个异类。小说一开始就说他对人总是爱理不理的,常常喜欢管别人的闲事,所以大家把他像外国人一样看待。而最让人感到异
样的是他喜欢发表议论,非常多,而且往往颇奇警。这是典型的魏晋风度,也是典型的鲁迅风度。这样一个异类,与整个的社会是绝对地不相容,开始有种种流言蜚语,结果校长把他解聘,没有饭吃了。于是有一天,“我”在马路边的书摊上发现一本魏连殳的书,魏连殳嗜书如命,把书拿来卖,就说明他生活陷于绝境了。于是魏连殳有一天来到了“我”家里,吞吞吐吐,有话又不说,最后临走的时候,说,你能不能给我找个工作,因为我还要活下去。魏连殳是何等骄傲的一个人,他最后这样乞讨工作,是真被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了。所以小说情节的发展带有很大的残酷性,写整个社会怎样对待一个异端,怎样一步一步地剥夺他的一切,到最后,他生存的可能性都失去了。这是社会、多数对一个异端者的驱逐,一种非常残酷的驱逐。
在《孤独者》里,鲁迅就是通过两种声音,叙事者“我”的声音和主人公魏连殳的声音互相对峙、互相辩驳,写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困惑。所以小说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对历史和现实的孤独者命运的考察,但在更深层面上展开的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希望,以及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与驳难,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讨论是极其彻底的,因为本来为爱我者活着已经是生存意义的底线了,还要追问在底线之后还有没有可能性,就出现了为敌人而活着这样的残酷选择。“活还是不活”,这是哈姆雷特的命题,其实正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命题,在鲁迅这里是用中国的方式来思考与回答的:他看得很深很远,从历史看到现实,从魏晋时代文人看到他自己的同辈人,这样一种关于人的存在本身的追问,充满了鲁迅式的紧张,灌注着鲁迅式的冷气。
2、普希金《致凯恩》解读
诗人没有描绘凯恩外形的美丽,而是突出了她的美给诗人带来的神奇的精神动力。诗人把一个女子的形象高度理想化了:“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她成了超尘绝世之美的化身,成了生命和灵感的源泉,使诗人悒郁、枯涩的心灵重新得到滋润与苏醒。 这首诗后来由著名作曲家格林卡谱成歌曲,成为俄国最有名的一首歌。也被世人誉为“爱情诗卓绝的典范”的作品。
这首诗歌是情诗的典范之作,是普希金写得最美的一首。别林斯基说:“凯恩对他来说,是一个超凡脱俗的形象,是纯洁之美的精灵”,她在爱的世界里,像水晶透明,像白雪洁白,使来自天国圣洁的公主。
诗歌的前三节回忆他们的相见。这里“首因效应”起了作用,再写相识后的爱情萦绕,耳边听到梦中浮现,皆是因为诗人的狂慕的激情,也间接暗示了现实生活的严酷,诗人曾经参与了12月革命党人反对专制政体的斗争,所以写到了“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还有你那天仙似的的面影”.
诗歌的最后三节写得是现实。刚刚被解除了流放的生活的诗人,又被软禁在在穷乡僻壤,怎不感到孤苦不堪。这个时候,凯恩出现在他的面前,一下子唤起了旧情,爱情苏醒了,他的心在狂喜地跳动。一切失而复得,再次有了爱的力量源泉,心灵感到充实了,写诗有了灵感了,生命放出了灿烂的火花。
在这里我选择了几个版本的翻译,供大家遴选参考。我比较喜欢戈宝权的旧译。
3、解读曹操《短歌行》价值和内蕴
曹操《短歌行》中表达的人生态度总旨是志士恨日短、慷慨思有为的昂扬奋发精神,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他没有采用浪漫主义的热情豪迈的对未来展望式抒发,而是采用了现实主义的严肃端庄的把握现实的方式,因而给人以严肃沉重的感觉甚至哀伤无奈的假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